說是出來踩路,可是兩人走着走着就去了水田。?天氣說旱就旱,這個月以來一直都沒有下雨。幸好從山上一直挖下來的水溝裡還有一股細細的活水,輪流分到各家的地裡也不至於把地底曬乾。田裡的水稻已經開始打漿,張小柳許多天沒來看,這時候才發現田裡的作物都開始進入成熟期了。
這裡的水稻長勢當然遠遠比不上他曾見過的雜交水稻,禾稈低矮也不夠硬實,想來稻穗也不會有什麼逆天的結果,因爲禾稈撐不起來。不過因爲周圍人家的情況都差不多,大概也就是正常水平了。
旱田裡的作物更讓張小柳高興,玉米稈兒比他還高,上頭的苞也有手掌長了。紅薯的藤蔓層層疊疊,一片青翠爬滿了半片地。黃豆已經結了莢,只是裡面的豆粒沒有成熟,還乾癟着。
“這些紅薯長得真好,看來我們得把鐮刀找出來準備割紅薯藤了。”張小柳拉了一把紅薯藤,看它幾乎有五尺長,高興地說。
“可是這時候種紅薯,地下的紅薯個頭都不大。你看別人家都是種的玉米多,下半年才種紅薯。”趙正則卻是不解,他來張家沒多久就趕上春種,那時候雖然也納悶,卻因爲摸不準小柳的性格,都是說什麼做什麼。
“沒辦法,我們家裡什麼剩的糧食都沒有,我還想養頭豬呢!”因爲附近田裡的人多,張小柳說話時都是壓低聲音:“把薯苗藤用來餵雞餵豬,紅薯還可以煮來吃,再說玉米種出來可沒有紅薯多。”至少它的稈子除了漚肥和用來燒就沒什麼用處了,紅薯卻是一點都不浪費。他以前小時候起牀就是伴着母親剁薯苗藤的聲音,清晨起來割一把薯苗藤,用大把柴刀在木板上切成細段,加水到鍋裡煮熟,就能做兩天的雞和豬的飼料了。
“原來是這樣,那我們收了接着再種上一批吧!”趙正則聞言很高興,覺得張小柳真是個有主意的人,心裡喜歡得不得了。
“紅薯肯定要種,就是我們的地太少了,其他東西只怕就種不了了。”張小柳也覺得要繼續種紅薯,它能保存得久,產量高,還可以做主食,實在不捨得放棄。
趙正則悶頭想了許久說:“我看到今年又有好幾戶人家跟村長說要開荒呢,要不我們也去村長那裡說說?”
“開荒?”?張小柳好笑地上下看了他的小胳膊小腿幾眼,好吧,雖然現在正是長身高的時候,他這兩個月也抽高不少,看上去不像可憐兮兮的豆芽菜了,可是依然是不夠鋤頭高的孩子。再說了,雖然開荒前三年免賦稅,可是前三年基本上什麼也種不好。
“你覺得你能開出多大的地方來?我們家裡可沒有勞動力了。”想要開荒的除了初來乍到沒有田土又想紮根的外來人口,基本上都是家裡勞動力有剩餘的人家。像家中兄弟衆多的,雖然開出來的荒地要耕種很多年才能好轉,可是畢竟土地是記在自己名下的,能夠世代傳下去。
趙正則也覺得自己有些異想天開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們還是先養着□□,等以後有錢了再去買些水田。”現在開荒的都是在山腳下,引水可不方便,幾乎也只能做旱田用。
“嗯。”趙正則應了一聲,也開始煩惱起來。在他心裡,七八兩銀子一畝的田地是橫在眼前的高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爬過去。
菜地的豐收是非常喜聞樂見的,張小柳一點也不捨得浪費了,豆角和苦瓜成熟之後都摘下來煮水再曬乾,不能保存的茄子和韭菜成了飯桌上的主力。他變換着許多樣式分別把炒茄子紅燒茄子清蒸茄子醬拌茄子煮了個遍,終於把大家吃得聞茄子色變。
“你們不能這樣,我們好不容易纔種出這些茄子,再過一個月這些菜可都沒有了。小心到時候天天給你吃鹽拌飯。”張小柳批判的對象主要是小松,小麥和趙正則雖然也明顯膽量減少,可從不敢抱怨半句。
小松顯然腦袋瓜子還小,把幾個月前的苦日子都忘了,與他幹瞪着眼。
“我要吃肉肉,不然雞蛋也好……”他大概還有些忌憚這個大哥,身子往小麥旁邊移了移,卻依舊不肯放棄爭取改善菜色。
“好呀,你出去看看村裡哪家吃肉的,然後問問人家要不要你做兒子。”張小柳冷笑一聲,說:“你不吃也好,我正覺得今天把飯都做少了,一會兒把你的給我剛好。”
“不要!”小松聽了慌忙捂住自己的碗,白米飯在他心裡還是有一定地位的。
“小麥,以後大雞讓他看着,小雞才你喂。家裡也沒錢買大米了,以後通通吃窩窩頭去。”吃飯前小松看到竈臺上擺的又是茄子就不高興,小麥仔細哄了半天就是不願意吃了,張小柳看得十分火大。
難怪都說從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前幾天吃肉可還讓他吃出脾氣來了。割肉的時候村裡可許多人看着他呢,人家一大家子也才割那麼兩三斤肉,還有些小氣的麼麼只要了半斤做做樣子就算了。他一口氣割了四斤多的肉,大部分都用來做苦瓜餡了,一大鍋釀苦瓜纔剛剛吃完。
“大雞啄人,我不要喂!”小松常常跟在小麥身後,每次看他把雞從籠子裡放出來都要躲得遠遠的。有時候餓極了的雞看到人手上拿着東西都會撲楞上來,小松原先就傻傻地站着被啄過。
“雞不下蛋,你就別想吃雞蛋了。”張小柳哼了一聲,繼續打擊他。前些時候把家裡的雞蛋都吃完了,他想着現在飯量都管飽,幾人也沒有了以前面色青黃的模樣,就沒有再去買雞蛋。
“我吃還不行嗎?”小松不敢再說,悄悄又挪過些,捧起碗來。
“沒什麼不行的,你不幹活白吃飯,說什麼也沒用。”張小柳決定好好敲打他一番,大約以前張家爹麼真是對他較爲寬容的,沒有半分小麥的懂事。以前他只覺得他還太小,這段時間卻越來越皮了。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現在不立些威嚴,等長大就管不住了。
小松以前從來都是被抱在懷裡的,被這麼說一通雖然聽得有些不明白,眼睛卻淚汪汪地看着小麥。
“你,別這樣,快些吃了吧,聽大哥的話。”小麥平日裡雖然維護他,但更服從現在當家的大哥,也覺得家裡吃得上米飯大哥已經很捨得花錢了。因此見了小松可憐兮兮的表情也只是拍了拍他的屁股,低聲勸他。
“小麥,以後去哪兒都別再抱着他,你看有哪家的孩子這麼大還總撒嬌?讓他跟着你餵雞,什麼時候撿到有蛋了,再給你做。”
除了要讓小松學着做事,其實小麥一個人喂這麼多雞不太照顧得過來也確實需要人幫忙。第一次買回來的十五隻小雞開始時因爲不知道什麼原因陸續死了三隻,後來養大些就沒有再折損。第二次買回來的也活了十四隻,家裡一共有二十六隻,已經是不少的數目了。現在張小柳每天早上都被咯咯咯的雞叫聲吵醒,恨不得把屋檐下那些籠子都提開放得遠遠的,又怕外面沒有遮擋的露打風吹把雞折騰壞了。
不管怎麼說,小松是吃到教訓了。如果想在大哥面前要什麼,哪怕哭鬧耍賴都是沒用的,反而可能給自己招來事兒做。
也不知道是不是念叨的人多了,接下來的幾天竟然下了場不大不小的雨。因爲黃豆要整棵從地裡拔起來,天天看着天氣等着收成的人都很高興。地裡溼潤了可以省不少力氣,就怕跟往年一樣要從河裡挑水去澆。
到了月底,田裡又開始忙碌起來。最先能收回來的是玉米,必須趕着日子把苞米掰回家,然後砍了玉米稈,把地翻一遍。玉米地下的根長得特別多,如果不把地先翻了漚半個月,再種別的作物就會受影響。
張家的玉米一共也就兩分多地,張小柳試過幾次,見幾乎沒有什麼嫩芯兒了,趕緊挑上籮筐去掰了回來。他們個子矮,有時候長在頂上的玉米都要踮着腳尖才能夠着,速度也很受影響,弄了一個下午才收完。
不論好壞先挑回家,小麥和小松就坐在屋前把玉米皮剝開只剩下最裡面兩層,然後用禾稈三五個紮成一串。這裡的人建房子,屋前屋後的屋檐下都有一條粗長的木柱橫貫而過,既可以用來掛籃子晾臘肉,也是用來曬玉米和大蒜的最佳場所。
收了玉米趙正則就接着開始翻地,張小柳在旁邊的地裡拿着鐮刀收割薯苗藤。紅薯本身是可以在地下放着很久的,也不急着收。可是過了這幾天,地裡的其他作物都該搶收了,到時候肯定顧不上這頭,所以只能先收了。
雖然忙了些,一家人卻都十分高興。對趙正則和張小柳來說,家裡總算有些存糧,沒有一眼看過去到處空空如也的恐懼。小麥則高興家裡養的雞終於能夠餵飽了,接下來肯定會長得更快。
挑回來的薯苗藤除了用新鮮的,其他的都要切碎了曬乾收起來。張小柳之前沒有想好,看着堆在屋前的薯苗藤發了愁。最後只能和趙正則一起,兩人一早一晚換着手把它們都切了,厚厚撒了一層曬在屋前。
等用鋤頭把玉米地一點點翻好,薯苗藤也曬了,就要把地底的紅薯挖起來。小麥乾脆把小松也帶到田裡,等兩個哥哥用鋤頭把紅薯挖開,就走過去把紅薯撿成一堆,放入籮筐裡。
麼麼噠~我很想按固定時間更,但是速度太慢,一章有時候要從早寫到晚。。。對不起大家了,只能是什麼時候寫完什麼時候發上來
2?給大家說個事清涼下(^_^)?有個朋友去青島玩,晚上在酒店住宿發現房間裡有四個“人”。。。他們還不准她住那間房,一晚上不讓她睡。。。我朋友硬撐到第二天才換房(她經常能看見,習慣了。。。)據說去酒店住房進門前要先敲門,進洗手間之後要先沖沖馬桶
爲什麼一個小時沒發成功我都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