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財源廣進

連守信回到家裡,就將這件事跟張氏幾個說了。

“那個磨可不輕。就是一個大男人,這一天工夫,也磨不出多少面來。他奶那個意思,是打算以後每天吃的米麪都讓他大伯孃來磨。……我這還沒往回來,他奶就讓他大伯孃開始磨面了。”

“那是解不開的死疙瘩。”張氏就道,“他爺沒說啥,家裡不還有別人嗎,都啥也沒說?”

“老爺子沒說話。別人,別人也都不敢說啥。”連守信就道。

連守仁、連守義和連繼祖走了之後,老宅那邊就剩下連老爺子、周氏、古氏、蔣氏、連朵兒、二妞妞,還有何氏、二郎、四郎、六郎、連芽兒和二妞妞。連守義那一股人,對於這件事肯定都不會說話。能爲古氏說話的就只有蔣氏和連朵兒。

現在周氏把着老宅上房所有人的吃穿用度,拿從前的事情做比照,蔣氏和連朵兒都不會出面對抗周氏。

老宅那邊,能夠推翻周氏的決定的,只有連老爺子一個。

這次回來,周氏磋磨古氏,連老爺子一直是聽之任之的。

連蔓兒覺得,連老爺子雖然不說,但是心裡,怕也是痛恨着古氏的。

“要說他奶,那是真霸道。不過,他大伯孃,她做的那些事,太狠、太黑了。她落到今天這樣,也是該。”張氏想了想,就道。

最心軟的張氏。現在也不肯將同情心給予古氏了。

老宅的人出發去服役已經有了些時日,連葉兒每天都會到連蔓兒這邊來,告訴連蔓兒一些老宅那邊的消息。

這段時間,老宅那邊比較消停。當然這個消停,是比較前一段時間的,並不是和別人家比。連守仁那邊已經往回捎了兩回信。不過是說些想念連老爺子和周氏的話,再就是說他和連繼祖身體如何吃不消,想要連老爺子想法子,將他們弄回來。

連守仁將他的學問都用在這信上了,據看過信的五郎講,說那信寫的頗爲催人淚下。

連老爺子雖然唉聲嘆氣,但還是堅持住了。並沒有答應連守仁的請求,而是寫信過去,再三訓導連守仁和連繼祖兩個,要他們老老實實幹活。

周氏每天都看着古氏推磨。天氣好的時候,周氏就坐在院子裡看着古氏。天氣不好了。周氏就會回到屋子裡,坐在炕上隔着窗戶看着古氏。當初將磨盤安置在窗跟底下,就是周氏爲了方便監督古氏的。

這每天一大早,周氏從炕上起來,就會趕古氏去推磨,直到晚上,周氏要睡覺了,纔會讓古氏歇下。第二天,又是如此。這一天中。周氏容古氏休息的時辰都是有數的。一家人每天吃用的米麪,必須要古氏磨出來。如果古氏磨不出來,那一家子就得餓着。

這捱餓當然也是有次序的,第一個自然是古氏,第二個就是連朵兒。

也就是說,古氏要是完不成周氏交代給她的活計。她和連朵兒就要捱餓。

周氏還不讓別人幫古氏,不過連朵兒除外。周氏允許連朵兒幫古氏,但是連朵兒也是小腳,年紀又小,能幫的有限。古氏捨不得,而連朵兒也沒有非搶着上去幫忙。

周氏因爲一門心思在古氏身上,也就沒什麼空去找其他人的麻煩。這些天,趙氏和連葉兒雖然還住在老宅,但是日子也並不難過。

“大伯孃偷摸地讓我娘看了,她那腿和胳膊都腫了,手上都沒有好地方,磨的都是血、泡啥的。她還讓我娘看她的腳,一開始腫的不成樣,後來慢慢消腫了,又磨出好多血啊、泡啊的。……看着都嚇人。”連葉兒偷偷地告訴連蔓兒,“蔓兒姐,多虧咱都沒裹腳。我看大伯孃那個腳,光看着我都覺得疼。”

這些天,連蔓兒也看見過古氏一回。在她看來,古氏已經被周氏給折磨的脫了形了。

只是,古氏什麼時候跟趙氏如此親近了?這是在博取同情心了,連蔓兒想。

“三伯孃咋說?”連蔓兒就問連葉兒。

“我娘能說啥。”連葉兒撇了撇嘴,“她還指望我娘能替她說話,還是替她幹活啊。我第一個就不答應了。她現在看着是挺可憐的,但是我和我娘也沒忘了她是啥樣的人,是因爲啥她纔到今天這地步的。再說了,大嫂和連朵兒都不幫她,她還能指望別人咋樣。”

就此事,連蔓兒還問了張氏的看法。

“……做了孽了,活着的時候,能還點兒就還點兒,要不以後死了,到了陰曹地府,這債還是得接着還。那時候還,可就不是推磨了。”張氏如是說道。

連蔓兒囧囧有神地聽完張氏的話,不由得想到,這所謂的封建迷信,據說是統治階級爲了鞏固自身的統治而宣揚的,但是凡事都不只有一面。比如說在民間,這種封建迷信促人向善,讓人不敢作惡的力量也不容小覷。

天氣一天天的涼了,樹上的葉子由綠變黃,由濃密到稀疏,已經進入了深秋季節,連蔓兒一家都換上了夾衣。

跟木匠們定的木桶都完成了,陸續地被送了來。五郎帶着人驗看木桶質量,連蔓兒在後面覈算工錢。連守禮是個肯吃苦、能幹的,白天去山上上工,回家就做木工活,光是他一個人從連蔓兒家拿到的工錢就將近有一兩銀子。

趙氏和連葉兒在看到那沉甸甸的一吊錢的時候,眼睛裡都有淚光。

那不僅僅是一吊錢,那是他們將來的美好生活。連守禮有了這門手藝,這纔多少天的工夫,就能賺到這麼多的錢,這可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照這樣。別說三間大瓦房,我看你們就建五間的也沒問題。”當着趙氏和連守禮的面,連蔓兒就對連葉兒道,“以後添人口了。東西屋住着,省得再翻蓋啥的費事。”

“可不,葉兒到時候招贅。還是一個院子裡住着好。將來你們有了孫子、孫女,那也能住的開。”張氏也跟着笑道。

連葉兒就不說話,趙氏看了看連守禮,連守禮沒吭聲,趙氏也就沒說什麼。

對於連葉兒家的事,連蔓兒家不能越俎代庖,不過她們時不時就這樣敲敲邊鼓。有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只能慢慢地轉變,好在連葉兒年紀還小。

木桶都準備好了,那邊的葡萄酒也發酵成功了,一家人就又忙着過濾葡萄酒並裝桶。

這次定做的木桶,都是容量五十斤的大木桶。最後共裝了六百桶的高級葡萄酒,二百二十桶的中等葡萄酒。葡萄汁則依舊用酒罈裝,每壇二十斤,共裝了有二百八十壇。

葡萄酒裝桶完畢,連守信又帶着長工開始挖藕。除了留出自家吃的以及來年做種的種藕之外,其餘的藕全部用來出售。出售的藕又按照等級分爲兩種,一種爲種藕,另一種則是普通用來食用的藕。

在向外出售葡萄酒和藕之前,連蔓兒家先打發人給府城的沈家送了信兒過去。不管是葡萄酒還是藕。都先可着沈家來。

鍾管事很快就帶着人來了。這次,他一共挑了高級葡萄酒一百桶,葡萄汁五十壇,種藕三百斤,食用的藕七百斤,另外還要了做種的雞頭米和菱角各一百斤。

沈家一次買這麼多。那酒和葡萄汁自然不只是自用的。沈小胖告訴過五郎,沈家也用從她家買去的葡萄酒走禮。至於種藕,沈家名下的莊子也有水塘、湖泊,這是他們打算明年在自家莊子上也種藕、蓮子、雞頭米和菱角。而七百斤食用的藕,對於那一大家子來說,也不算多。

連守信叫了相熟的趕腳車輛來,幫着鍾管事,將這些東西都送去了府城,並帶回了價銀。這林林總總的東西加在一起,去掉腳錢、還有各種必需的打點、人情,最後拿回來的價銀一千零二十兩。

因爲事先已經和沈六打過招呼,葡萄酒除了優先供應給沈家的,其餘的連蔓兒家可以自由出售。她們前腳剛放出去消息,後腳那來訂貨的就接踵而來。

高等的葡萄酒,和略差一點的葡萄酒,都是採用木桶裝。木桶上面標明瞭釀酒的日期,以及建議的儲存環境,另外還有五郎找老匠人設計的連家的表記。

來訂貨的不僅單衝着葡萄酒,還有衝着藕、蓮子、雞頭米和菱角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打算買了種回去,明年自家也種的。畢竟看到了今年連家的收益,很多人都是心動的。

也就是半個月的工夫,連蔓兒家又入賬了白銀將近兩千兩。

而連蔓兒家還剩下高等的葡萄酒四百桶,中等的葡萄酒一百零五桶,葡萄汁一百三十壇,種藕、食用藕、蓮子、雞頭米、菱角各若干斤。

“這還有魚塘裡的魚,年前也能賣出一大筆錢來。”聽着幾個孩子算賬,張氏就笑着插嘴道。

“別忘了還有糧食,今年咱的糧還沒賣那。”連守信也笑着道。

張氏和連守信說的都沒錯,她們剛收入的這三千多兩銀子,還只是今年收成的一小部分而已。

“那今年咱還得再買點兒地吧?”張氏就問。

“那當然。”連蔓兒從賬冊上擡起頭來,“爹,娘,我打算進城一趟。”(未完待續)

第123章 三房也要分家第58章 釀酒第753章 衣錦還鄉第331章 各有各的分法第420章 僱工第142章 爭肉第451章 錢賺來就是花用的第905章 有所求第540章 二進宋府第832章 報復第186章 吐血第894章 大寶第932章 約定第805章 破五第396章 中秋第798章 年前第869章 垂危第318章 翻身第146章 打臉第163章 冬雪第380章 苦盡甘來第893章 刺玫花與落花生第226章 打春餅第393章 吃貨第126章 連葉兒問計第67章 四郎告密第873章 白事情第386章 送別第461章 各執一詞第687章 香灰第734章 相媳婦第112章 阻礙第425章 遠行第95章 閨女和兒子第924章 重陽(二)第1005章 姑嫂第5章 高利貸—契約第318章 翻身第462章 是真是假第56章 分家宴第708章 說理第477章 又到清明第79章 覺醒的包子第343章 財源滾滾第309章 麻蚶子第154章 晚歸第218章 失蹤的媳婦第818章 敘舊第913章 都盼着好日子第837章 謊言第517章 麥種風波第257章 種菜第116章 包子的練成第350章 期望第173章 開業大吉第455章 新年第697章 困難第241章 鬥爭的藝術第243章 嫉妒第627章 厚贈第419章 良田第191章 交鋒第737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950章 爲難事第332章 搶奪第357章 酸第393章 吃貨第76章 連朵失蹤第676章 交鋒第325章 分崩第260章 貴人駕臨第865章 意動第339章 入伏第924章 重陽(二)第902章 闔家歡喜第60章 油梭子餡餃子第555章 嫌疑人第998章 否極泰來第694章 非禮第744章 命第65章 拾穀穗第872章 戴孝第191章 交鋒第381章 對症下藥第447章 送禮第622章 牧場第310章 鮮湯寶第221章 沈老夫人的要求第922章 歸來第339章 入伏第467章 回太倉第184章 攻守同盟第54章 分家第691章 覺悟第452章 涮羊肉第929章 楓林第892章 除服第361章 惠及第8章 不眠之夜第85章 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