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最近流行什麼?
――那一定是你吃了什麼。
這股風吹遍大江南北,關裡關外。
張爹終於寫出一封完整的信。他的人生第一次書信寄完京城,很簡單的一句話:小五,別寄糧票!
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讓張國慶摸不着頭腦。所幸緊跟其後還有張老二他們幾個兄姐的來信。
張家村附近幾個大隊引來了人潮高峰期――以往農民羨慕城裡人,如今城裡人放下身段,四處尋親,邁進農家小院和空曠田野。
不得不說是個諷刺――往日白眼對待上門的窮親戚,如今跟着所謂的鄉下人身後是什麼感想?
老張家世代農民,祖祖輩輩靠着打獵、種田爲生。也就是除了個張國慶這個意外,全家遷到縣城。
此時張爹看着村裡鬧哄哄的幾戶人家,暗自慶幸自己三兄弟沒什麼厚臉皮的親戚。他下意識的忽略了他的糟心外甥和外甥女。
張大伯皺眉呵斥,擺平爭吵後跟着自家二弟往老隊長家走。
“你回來幹嘛?你看看你面色紅潤,比小弟還年輕,沒事別瞎溜達。這麼大歲數了,還沒點眼色。萬一路上出事咋辦?”
“大哥,你這話可錯了。我一人打十個都沒問題。”
張大伯頭疼地瞥了眼自家二弟。這傢伙是有多自信?還十個?
“回去吧。老二和小五的院子都安排人住進去了不會有問題。沒事還是去京城,別在我眼前晃。”
張爹聽了也不生氣。這次可是多虧自家大哥安排村裡孤寡老人住進兩個兒子家,否則真要讓有家小的住進來,那回頭趕人都不好趕。
眼見到了分叉路口,張爹目送他彎着背離開,無奈地搖搖頭。
回到老宅發現自家兩個兒子又過來,他氣得瞪了他們一眼。
“爹,我們走吧。這死冷的天多廢柴。”
張老二趕緊拉了拉自家大哥。哎喲,真不會說話,搞不好他爹還以爲自己過來是擔心他們老兩口浪費。
“爹,小五院子空着不是事,你還得回去看看裡面東西少了沒。”
果然,張老二這麼一說,張母趕緊拉着老伴離開回城。
別人不知道,可張老二知道自家弟弟給爹孃準備不少私貨。上個月他爹就讓他用五十斤大米換成粗糧。
要不是有他爹他弟弟,他和老大家都要揭不開鍋了。
回程路上,張老二跟着張爹在後面慢慢行走。眼見他娘跟着大哥走得飛快,離得有段距離。
他低聲跟張爹說道:“左叔說京城各個大學也減糧,就連我周叔也減了不少供應。小五的糧票不能再寄回來。”
張爹聽了看他一眼,低頭不語。說的輕飄,要不是自己補貼他們一些粗糧,估計都已經寫信去京城求助。
不過,老兒子確實不能再寄糧票回來。自己手上東西要是多了,那些兒媳婦心思又要蠢蠢欲動。別以爲他不知道老大家的偷偷送她爹孃十斤包穀面,老二家的要不是兒子盯着估計也差不多。
回了縣城,這次張爹怎麼也不願意住在另外兩個兒子家。兒子是自己的,兩個兒媳婦可是外人。天天避着自家男人,舔着臉朝自己老兩口笑,時不時說些孃家的困境,打量他不知道她們心思?他不過懶得理會。
張母無視兩個兒子苦苦哀求,堅決要自個住。自己和老伴想吃什麼就是什麼,想做頓好的貼補孫子和外孫們也不用瞻前顧後。老兒子留了一堆東西,她傻了纔會跟着兒媳婦們受罪。
老兩口窩在房裡,廢了好大力氣終於寫出一封信。嗯,老兩口滿意了,還是自己會寫信方便。
這封信分量格外沉重,帶着張爹張母的一片愛心,總算提前到了張國慶手上。
等周嬌見到張老二他們的信,得知公婆又跑回家自己住,估計又有什麼事情發生,讓老兩口心裡不舒坦。
這次夫妻倆沒再在回信內阻攔,而是給大姐張美麗去了封信,讓子文三兄弟時常去陪陪老人。相信有喜子和子文這些孩子,也不會讓父母孤獨,也順便多多少少減輕張美麗家的負擔。
夫妻倆從蛛絲馬跡裡分析寄回去的糧票一定讓兩個嫂子眼紅,也讓父母爲難。考慮到老家的存糧,這次夫妻倆聽從了張爹的吩咐,再也沒寄糧票回去。
這樣的行爲也讓張爹鬆了口氣。尤其見識到紡織廠食堂內的什麼代食品和綠藻陸續的出現,老兩口更是暗自慶幸――自己老兒子不用從牙縫裡省下寄回糧票,應該不用吃這些玩意。
他老兒子張國慶確實不用吃什麼代食品,可惜學校內的伙食狀況也不見好轉,倒是越來也蕭條。
從這個秋季學期開始,清一色的玉米麪、白薯幹、高粱面、蕎麥麪,就連偶爾出現的白麪也不是原來標準的85面,而改爲不去麩皮的“連麩倒”。
何謂“連麩倒”?就是100斤小麥磨出100斤麪粉。嚥下去能清晰感到喉嚨一陣刺痛。就連這樣的也很少。
最常出現餐桌的乾糧除了玉米麪就是是蕎麥麪。它的面看起來很白,可等到做成饅頭吃的時候卻變成了黑黑的顏色。
這些粗糧經過食堂內多次改良,添了不少樹葉子、苞米芯粉和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味道更加又硬又澀,帶一點苦味,又有一絲甜味,最可怕的是吃了會便秘。
以往黑乎乎的窩窩頭、菜糰子、饅頭,周嬌還有信心僞裝得差不多,可這回她也無能爲力。成分太複雜,哪怕她再努力,還是不能做出成品與其相似。
沒過多久,爲了讓大家吃飽,食堂內又添加不少品種,出現了一些替代品。其中最多的還是一種綠藻。
這個東西吃進去後,胃裡火辣辣的攪動,隨後更是腹脹如鼓,連排氣都成問題。可好歹緩了飢餓感。
爲了能多領着這些食品,不少人冒着風雪下鄉,天黑才蹣跚着陸續返校,把撿來的“戰利品”交到食堂過稱,換來幾張代食券。
幸好如今學校內也沒強制非得在食堂就餐。除非必要,張國慶他們夫妻倆人與大家一起,其他時間是再也不敢在食堂停留一秒。
而易解放幾個人更是餓得過個一兩天回家帶回乾糧,在屋裡煮上一些湯,勉強還能夠支撐。
看着其他漸漸瘦了不少的同學們,大家默契的再也不敢帶有肉味食物回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