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議,最主要的項目就是新一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和政治局委員的選舉。雖然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的人選早已經被斯大林定了下來,但他權力再大,也得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確保所有政治局成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都由選舉產生。
在見到之前,絕大部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都不知道候選人是誰,但一般來說,下屆書記、政治局委員的人選不會和上一屆有太大的出入,大部分上一屆的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都能夠在原來的位置上連任下去。
比如說斯大林,他從1922年當選總書記以來,就一直兼任着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第一書記,基本上他的連任已經成爲了必然,沒人能夠阻止。
除了斯大林以外,日丹諾夫、莫洛托夫、加裡寧、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米高揚、安德烈耶夫這幾人基本上都是雷打不動的政治局委員,他們的連任雖然算不上是必然,但卸任的機會實在是太小,以至於所有人都覺得他們能在政治局裡穩穩當當地坐下去。
唯一一個有機會無法連任政治局委員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烏克蘭黨委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這個人,無論是在能力、聲望,還是對國家的貢獻方面,都完全比不上其他幾人,而且還有貝利亞、曼圖洛夫、馬林科夫、沃茲涅先斯基這幾個強勢的候補委員在盯着政治局正式委員的位置,他們每一個人的競爭力都比赫魯曉夫強得多,完全有可能把赫魯曉夫踢走。
當然,中央政治局擴編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在原班政治局委員人馬的基礎上,增加一兩個委員也是可以的,畢竟現在的幾個候補委員都牛逼哄哄的,總得給他們留一個轉正的位置吧。
結果,正如人們所預料的一樣,前任政治局委員除赫魯曉夫以外,基本上全體連任,而國家計委主席兼最高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沃茲涅先斯基和蘇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曼圖洛夫都晉身政治局正式委員之列,不再是政治局候補委員了。
和政治局人選相比,人們對中央書記處書記班子的關注度更大,大家都在關心謝爾巴科夫去世後,會由誰接任他在中央書記處書記的位置。
這個位置存在的不確定性實在是太多,而且被盛傳有機會接任的幾個人都是很受關注的人物,他們背後的政治勢力更是在想方設法地活動,爲的就是爭取一箇中央書記處書記候選人提名。
對於這個人選,斯大林一開始還真沒拿得出什麼主意。畢竟各個候選人的競爭力都差不多,大家各有優劣之處,而且他們背後也有一個政治集團,把誰放上去都會影響蘇聯高層的政治格局。
在這樣的情況下,蘇共內部也傳出了很多不同的說法,當中身爲莫斯科市委第二書記的卡蒂婭自然也成爲了熱門的人選之一。
這個說法,在三星期前更加獲得了“證實”——莫斯科市委和州委收到了中央的正式任命文件,在市委、州委全體會議上正式將卡蒂婭選爲莫斯科市委兼州委第一書記,成爲了最年輕的女性地方第一把手,增加了她接任謝爾巴科夫作爲中央書記的可能性。
至於另一個競逐莫斯科市委書記的人選——莫斯科市蘇維埃主席格奧爾基·波波夫,則被中央任命爲城市建設部部長,不但成爲了曼圖洛夫這個分管建設、重工業副總理的下屬,還失去了競逐中央書記處書記和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的機會。
但卡蒂婭實在是太年輕了,以如此年輕的年齡,在沒有太大作爲的情況下進入中央書記處並非妥當之舉,就連她的丈夫——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央組織部部長曼圖洛夫也覺得她不太合適,認爲奧爾忠尼啓則州委第一書記米哈伊爾·蘇斯洛夫是更加合適的人選。
另一方面,蘇共中央第二書記日丹諾夫也在斯大林面前力挺列寧格勒市委第一書記阿列克謝·庫茲涅佐夫,而伏羅希洛夫又幫自己的女婿推薦了新西伯利亞州委第一書記契爾年科。
無論是卡蒂婭、蘇斯洛夫、庫茲涅佐夫還是契爾年科,都是州委第一書記級別的人物.他們的級別相當,而且各有特色,實在是難分難解。其中庫茲涅佐夫政治資源(後臺)最豐富,契爾年科政績最好,蘇斯洛夫表現最低調,卡蒂婭長得最美。
但長得美和表現低調並不是能勝任中央書記的理由,所以這樣一來,就能把卡蒂婭和蘇斯洛夫排除在外了。
阿列克謝·庫茲涅佐夫是列寧格勒派的人,背後有蘇共中央第二書記日丹諾夫誠邀,政治資源沒得比。
而契爾年科的政治資源也不差,從新西伯利亞派幹起來的他,後面有蘇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曼圖洛夫,最終這場中央書記處書記爭奪戰演變成了日丹諾夫和曼圖洛夫兩個陣營的一個角力點。
但在日丹諾夫爲庫茲涅佐夫爭取的同時,曼圖洛夫卻在力挺奧爾忠尼啓則州委書記蘇斯洛夫,結果勝負就分出來了——列寧格勒市委第一書記阿列克謝·庫茲涅佐夫最終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和國際聯絡部部長,負責蘇共中央與其他共產黨聯絡和情報分享事務。
作爲“補償”,卡蒂婭也如願以償地當上莫斯科市委和州委的第一把手兼任蘇共中央宣傳鼓動部副部長,契爾年科調任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黨委第一書記,蘇斯洛夫升任蘇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至於上屆的中央書記處書記(曼圖洛夫、日丹諾夫、安德烈耶夫、馬林科夫),最終也在毫無意外的情況下得到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