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真難

不怪趙昺多想,他這些年可以說一邊與元軍進行戰鬥,另一邊就是與朝中各方勢力鬥爭和周旋。不要小瞧其中的細微變化,裡邊也許就藏着陷阱,埋着地雷。一旦中招兒,輕者脫層皮,重則傷筋動骨,所以他從來到這個世間可以說是步步驚心,卻又能成功擺脫一次次的危機。

趙昺十分清楚自己爲提高部隊的戰鬥力,改革軍制,提高武人的政治地位,得罪了朝中的一些重臣,他們雖然做出了退讓,但也可以看做是暫時的妥協。因爲這些人同樣清楚,沒有強有力的軍隊是難以守住瓊州,實現復國的理想,不過他也清楚一旦時機成熟其仍然會企圖做出改變。

既然清楚其中蘊涵危機,當然先下手爲強是最好的辦法,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但是趙昺卻依然沿用前朝延續下來的格局,對整個領導班子並沒有做出大的調整,而是採用加強地方勢力牽制中央的辦法迫使他們與自己合作,同時又利用軍機處掌握了軍權,架空了樞密院。保證了自己領導權的同時,可以左右朝政。

在朝局穩定後,趙昺仍然沒有對班子做出調整,尤其是陸秀夫和文天祥兩人穩居相位這麼多年。這當然也全非他們做出了改變,而是其中另有深意。經過考驗,趙昺對兩人的忠心不再質疑,且他們對收復故土都有着強烈的願望,可以說從大的方面來說雙方是一致的,至於執政理念上爭執換了誰也避免不了,不若不變。

另一方面,趙昺對兩位丞相的脾氣性格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陸秀夫做事不但勤勉縝密,且性格堅韌,能受的了氣,經受住挫折,如同一頭老黃牛一般;文天祥與其相比,做事有激情,也有能力和魄力,即便再困難的事情派其去也能解決掉,可以獨當一面。不過其性格要衝動的多,有分歧敢於當衆爭執,但不記仇,吵過了、辯明白了也就算了。

說實話趙昺有些怕文天祥,時不時的給自己來個下不了臺,所以這種人黑是黑、白是白,是背不了黑鍋的。當然這種性格也得罪了很多人,而其舊部在江西幾乎損失殆盡,所以其在朝中沒有朋友圈的,應該算是個孤臣,讓他居相位利大於弊,趙昺自然不會因小失大,撤換這麼一個幹臣。

對於陸秀夫,趙昺其實一直內心多有歉意,其可以說爲自己背下了不少‘鍋’,有時自己都可能覺的莫名其妙,不知爲何小皇帝會突然針對自己。其實趙昺也不過是爲了平衡朝中局勢,打壓某些人不得已而爲之。當年陸秀夫在陳宜中突然出走的情況下臨危受命爲相,卻上邊受張世傑壓制,底下的一些老臣又對其不信任,也是兩面受氣的角色。

在趙昺繼位的問題上,陸秀夫可以說也站錯了隊,起初對他抱以戒備和不支持的態度,直到崖山之戰後態度纔有所變化,而那時張世傑已經完全倒向了自己。而他‘不計前嫌’升其爲左相,成爲百官之首,漸漸的成了士人的主心骨,儒林的代表。其中也許有無奈和不情願,卻也成事實,而趙昺實施文武並重的政策,與士人的衝突不可避免,那其也就成了‘打擊’對象,夾在中間兩頭受氣。

今天的事件,趙昺估計也並非是陸秀夫不歡迎自己入城,但是如今朝中宰執可以說只有其在京中,而臨安城過去也是士人薈萃之地。底下定然會有人想借此難得的機會加以鼓動,聯絡過去的名儒大家加強己方的實力,從而加強相權,打壓武人,削弱皇權,達到迫使朝廷繼續實施揚文抑武舊制目的。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必然要將趙昺隔離在外才好實施,使他們能有時間從容佈局。

趙昺覺得陸秀夫也並非想看到此刻爆發皇權和相權的爭奪,但其也身不由己的捲入其中,畢竟有些事情他也需要召開堂議才能實施。可即便如此,板子也必須落在其屁股上,誰讓你是百官之首。而他們想要扭轉形勢也並非那麼容易,行朝的那些老臣和當初投奔行朝的舊臣們早都修煉成精了,心裡跟明鏡似的,知道自己對軍隊有着絕對的掌握,且天下未定便起紛爭死的只能是自己,因而不是作壁上觀,就是從中給他們‘作梗’。

不過偏偏還是有人看不懂局勢,尤其是當過幾天右相的姚良臣,其當初因爲緊跟張世傑而篡取此位,在行朝遷瓊後迅速被趙昺拿下,但是爲了安撫人心,又改授其戶部尚書。可其表面上似已臣服,私下卻仍然以爲皇帝對自己不公,在底下搞小動作想重登相位。

瓊州那麼屁股大的地方,在趙昺掌握軍隊和內政的情況下想要搞事情哪裡那麼容易,分分鐘就會被滅掉。可這麼多年過去了,姚良臣還念念不忘,他知道自己要出頭還得利用陸秀夫。因而在入城後,其便和幾個密友積極聯絡昔日的同僚和同學,向陸秀夫舉薦他們入朝,進而大加宣傳將此次收復江南的功勞往其身上貼,造成臣強主弱的假象,從而忽略,甚至抹殺趙昺的功勞,試圖將他虛化。

當下在趙昺免去陸秀夫臨安府尹職位的情況下,姚良臣又拿出‘在德不在險’的話來說事兒。其一、是他感覺到了危機,提出此說是想堵自己的嘴,若是此時大修宮室便是失德之舉。但其中又暗藏陷阱,太后尚在瓊州,你入城將太后獨自留在那‘荒僻’之地於心何忍,這樣便能將劉黻和應節嚴兩人暫時阻於朝廷之外;其二,我們如此做也是爲皇帝考慮,你不能拿此說事兒來爲難我們……

“諸位愛卿以爲當下遷都建康,還是暫居臨安好呢?”趙昺想明白了其目的,而當下剛剛入城便將其撤換真成了‘無德’了,然後將問題又推了回去。

“陛下,臣以爲還是暫居臨安爲上。”陳仲微聽罷起身道,“一者臨安乃是南渡後高宗皇帝選定的行在,不宜輕動;二者,天下皆知臨安乃是我大宋都城,收復臨安定然是舉國震動,若是此時移都建康,定然引發朝野誤解,以爲我朝難以立足江東;三者,臨安雖曾陷於敵手,但未經大的戰事,城池保存完整,民生未受大的波及,便於籌措糧餉;再者建康臨近大江,直面敵鋒,如今戰事頻繁,如若城陷或是被圍,則影響甚大。”

“臣以爲陳尚書所言有理。”徐宗仁也起身道,“臨安爲故都,太廟和諸帝陵寢皆在此。若遷往建康,祭陵和祭祖甚爲不便,且會頻繁驚擾地方,勞民傷財。”

“都城乃是國之重地,豈能置於鋒矢之端,臣亦以爲聖駕暫駐臨安爲上。待我攻取江淮,收復中原,還都汴京,又何必頻繁遷都呢!”鄧文原也附議道。

“臣也贊同,臨安不可輕棄,都城不可擅遷!”江璆起身道。

“這……這,臣也贊同聖駕入駐臨安,但陛下剛剛有言,皇城毀損嚴重,非大興土木不能恢復昔日盛況,在此戰事緊急時刻多有不宜啊!”姚良臣見自己成了少數,也不敢強拗,卻以皇帝之言來堵衆人的嘴。

“姚尚書所言不虛,如今平江、建康、蕪湖、當塗、池州等重鎮皆被蒙元平毀,急需重建。且沿江要地亦需修建堡寨,臨安城也急需修葺,已使得工部應接不暇。若再興建皇城,尚需徵調數萬工匠和伕役,數年之工,工部實在難以完成。”魏天中也起身符和道,提出了自己的苦難。

“朕有說過要重建皇城嗎?”趙昺笑笑對二人道。

“這……陛下確未提過!”魏天中想想小皇帝確實沒有說過,反而不贊成重修皇城,結結巴巴地道。

“陸相,你以爲如何呢?”趙昺轉向一直未發表意見的陸秀夫道。

“陛下,臣以爲聖駕暫駐臨安城爲上。但是宮室被毀,聖駕居於何處呢?”陸秀夫爲難地道。

“呵呵,朕當年曾隨行朝在海上漂泊經年,也曾在崖山住過茅棚草舍,在瓊州對敵風餐露宿更是常事,難道這偌大的臨安城,房舍千萬間卻沒有了朕的容身之所了嗎?”趙昺笑笑反問道。

“陛下,臣知陛下無懼艱難,但畢竟此處是京師駐地,與它日不能相提並論,委屈了陛下!”陸秀夫想想小皇帝這些年真是沒享過福,北伐開始後也是隨遇而安從未抱怨過,但又猛然想到小皇帝從不無的放矢,今天突然入城來到觀中,一下醒悟道,“陛下不是想駐蹕於這宗陽宮中吧?”

“這有何不妥嗎?”趙昺笑笑反問道。心中卻暗罵更這幫人說話真費勁兒,繞了半天才說到正題上,自己都快憋死了。

“陛下,這宗陽宮已改爲道觀,供奉的乃是道家仙神,實在是不妥啊!”這回沒等其他人說話,徐宗仁便反對道。

“朕貴爲天子,與他們共處一室也不辱沒身份。他們若是嫌朕礙眼,只需給他們另尋居所,大禮相送罷了。至於那些牛鬼蛇神,朕又何曾俱過,只怕他們還需繞着朕走吧!”趙昺渾不在意地道。

“陛下雖無懼鬼神,可知這宗陽宮的來歷?”江璆琢磨了下小皇帝通着神呢,自有神靈庇護,無懼這觀中的神仙,可覺得還是多有不妥。

“先生,朕當然知道。宗陽宮前身乃是高宗和孝宗皇帝禪位之後的退養之地,又先後侍奉憲聖太后,壽成皇太后,朕若是入駐其中又有何不能!”趙昺現學現賣地言道。

“陛下說的不錯。但是陛下青春正盛,復國之戰剛剛開始,豈能有退隱享樂之心!”江璆教訓道。

“哦,先生原來是爲此擔憂啊!”趙昺愣了下有些好笑地道,“朕志在復國,恢復中原,又怎能半途而廢,安逸享樂,這豈不有負先生的教導和衆臣的輔佐。”

“陛下有此念最好,不要僅僅剛收復江南,便心滿意足,安於現狀,從而忘卻當初之志!”江璆板着臉,又拿出當師傅的勁頭教訓道。

“陸相,諸位同僚,吾以爲陛下駐蹕北宮可行。此間雖經改造,但恢復也無需大費周章,即可節省國孥,也能使行駕儘快入城。”江璆聽罷轉身對大家言道。

“江尚書,非是那麼簡單,此間的主體雖不需大動,可大殿廊柱皆需加固粉涮,湖水要排幹清淤,花草樹木也需重新修剪複種。且破損的倉廩和職事房都需修葺,各處的傢俱也要一一配齊,非一年不能完成。”魏天中言道。

“魏尚書你需多少時間?”趙昺聽了皺皺眉道。

“稟陛下,臣以爲至少也許一年才能修整如昔。”魏天中回稟道。

“一年?!朕不需你整修的與昔日相同,只要恢復這幾座主殿的功用,職事房能夠住人,將這後苑整理乾淨即可,需要多少時間?”趙昺板着臉肅然問道。

“陛下,晝夜趕工的話,那也許十個月!”魏天中似是估算了下回稟道。

“哼,朕至多隻給你一個月的時間!”趙昺冷哼聲道。

“陛下,一個月的工期,臣實在難以完成!”魏天中施禮道。

“陛下,北宮一向作爲先帝退位修養之地,此時正是陛下奮起復國之時,入駐於此臣等知陛下乃是爲節省國孥用於軍資,不勞百姓以便休養生息。但不知內情者,難免會誤解陛下苦心,引發朝野非議,有損陛下威名,不若另覓它地!”姚良臣這時又進言道。

“當年高宗盛年禪讓帝位,以罪臣秦檜舊宅爲退隱之地,不也也是爲社稷安危,爲天下百姓着想嗎?而朕居於此,便能引得天下大亂不成?”趙昺怒道。他知道高宗禪位後,改建德壽宮退養,存有私念不假,但其實也有爲保社稷之意,卻非外界認爲的那樣……

第874章 時代機密第587章 負氣第1036章 燙手山芋第600章 慎言第813章 域外之物第838章 力求公平第891章 玩過了第962章 是否繼續第545章 祖宗之法第113章 師徒鬥(三)第094章 機會第741章 抄後路第1252章 形勢逆轉第628章 非我族類第178章 祖上有德第574章 ‘意外’第425章 ‘寓教於樂’第282章 坑人第1042章 大兵壓境第1266章 暗藏機鋒第664章 話不投機第451章 自知之明第073章 童謠第241章 拼湊出的噩耗第465章 大肥羊第677章 出手第1431章 朕不答應第1068章 爲吃操心第477章 其中有詐第818章 生財有道第067章 散財第1326章 三辭三留第1026章 聯合作戰第1260章 危險信息第1173章 調兵遣將第598章 ‘ 蔣幹’中計第1363章 再幹幾年第777章 緣由第271章 怕第395章 成真第559章 困擾第1418章 開放代價第276章 我是傻瓜第385章 集火射擊第577章 變化第866章 誰服誰第825章 不是好乾的第1301章 原來如此第164章 真相第820章 殿上爭鋒第812章 進書儀第1259章 掀開蓋子第1235章 驚聞噩耗第1296章 制度保障第1032章 沒有最好第160章 效率第830章 另有乾坤第675章 不是東西第1420章 達成共識第1388章 九華進香第666章 震撼第142章 安瓊策(一)第903章 演射第997章 陳府第1211章 戰爭迷霧第066章 福利第649章 編制第219章 民生第1402章 來不逢時第814章 致命武器第660章 小報第048章 亂鬥第226章 鐵礦第577章 變化第683章 恩科第901章 開啓新時代第952章 網中之魚第978章 人才難求第1278章 朕也無奈第1041章 被氣着了第1401章 老天添堵第548章 欲罷不能第784章 向前第343章 捕鯨第1056章 沉痛第1227章 呼之欲出第1463章 不合時宜第238章 爭執不下第475章 兩全很難第1013章 理念不同第165章 這纔是真相第188章 二選一第1407章 近鄉情怯第1050章 看似廢話第304章 跡象第1072章 如約而至第427章 一桃降三士第1108章 訛來的第1479章 另有目的第128章 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