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弄假成真

應節嚴對劉黻懷有警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其實劉黻雖然對陳宜中執政以來的相關政策不滿,但兩人的關係並非水火不容,依然維持着私人間的情義,他能出任新朝廷的也是陳宜中的一力舉薦。而陳宜中看着位高權重,身邊總是圍繞一羣人,可在他心中卻是十分孤獨的,也就更加珍惜與劉黻之間的友誼,在外人看來他們的關係便顯得曖昧。

而陳宜中將朝廷的逃亡終點設置於占城其實並不是什麼秘密,他在撤離福州時就曾提起過,只是因爲占城國君態度曖昧,加上衆臣以爲局勢還沒有惡劣到需逃往屬國的地步而放棄。後因爲元軍全面發起進攻他也再次提起,但又被議和之念壓過,因此劉黻才斷定一點議和失敗,陳宜中舊事重提便是必然的,而應節嚴那時遠離朝廷纔不瞭解內情。

“和議失敗,聲伯以爲陳相會將朝廷引向占城?”應節嚴聽罷解釋,再次問道。

“嗯。”劉黻點點頭確認。

“陳相欲往占城,殿下開府是想留下藉以實現下一步計劃?”應節嚴考慮到陳宜中挾持朝廷前往占城,那殿下正可用抗元復宋的旗號留下,但因爲今天發生了太多的意外,他有些吃不準殿下的想法了,因此扭頭相問。

“呵呵,陳相一時怕還難以成行。”趙昺搖搖頭道。

“這又是爲何?”答案果然又出意外,應節嚴也有免疫力了,又詢問道。

“前次陳相提議前往占城未能成行,是因爲衆臣認爲當年高宗皇帝亦曾在金軍的追擊之下逃至海上,直到沒有水軍中金軍放棄並折返之後,纔再度回到陸上。有此成功之先例爲鑑,在兩相權衡之下,反對的聲音相當多。劉大人可是這麼回事?”趙昺轉向劉黻問道。他現在總讓兩人的猜想屢屢落空,並不是故弄玄虛,而是想不知不覺間把兩人引入局中,讓他們能夠接受自己的想法,成爲自己的助力。眼前兩人的樣子越來越恭謹,完全是一副受教的樣子,如同僚之間答對,不再將自己視爲一個孩子,說明離自己的打算又近了一步。

“殿下所言正是。”劉黻點頭承認道。

“現在時局惡劣看似更甚以往,但也看到了元軍北撤的跡象,而衆臣之所以贊同議和正是想保留一塊陸上之地與敵討價還價。再者即便和議失敗,大家也會以爲只要暫避一時,仍能重回陸上;還有如此輕易放棄,我想江大人和張樞密也不會答應,他們會以爲南狩占城只會助長元軍的氣勢,且令各地堅持抗敵之同僚氣餒,引起大範圍的叛國投敵,使國是糜爛至無法收拾的地步。所以陳相出走占城之策仍會因爲衆臣的反對而失敗。”趙昺解釋道。

“那殿下出鎮地方之策不也落空了嗎?”應節嚴已被殿下繞的有些暈,不知不覺被牽着鼻子跟着走了。

“當然不會,陳相會支持本王的計劃。”趙昺搖搖頭道。

“這……這怎麼可能,難道殿下有把握說服陳相?”劉黻詫異地道,朝中衛王和陳相交惡的事情可謂無人不曉,也都知道衛王曾因爲陳宜中爲報受辱之恨險些害得其丟了性命,兩人之間是勢同水火,互不相殺已經不錯了,怎會可能出手相助呢?

“萬事皆有可能。”趙昺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拿過一張地圖道,“兩位大人請看,前往占城的道路有幾條?”

“如今廣西路已經陷入敵手,陸路難通,只有經瓊州過海纔可到達。”應節嚴只掃了兩眼便看清了形勢,但仍不解殿下之意疑惑地道。

“應大人所言正是。和議失敗,避難占城無果,想來陳相也不會輕易放棄,而衆臣對重回陸上一舉擊退韃子站穩腳跟恐怕也是信心不足,那他們會怎麼想?”趙昺看看二人問道。

“當然希望能留下一條退身之路,在局勢無法挽回之時求得生機。”劉黻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雖然前時已經領教過殿下的算無遺策,可他對其的跳躍性思維還是不大適應。

“唉,老朽明白了,殿下不愧是局中高手,心思之縝密真是令人歎服。”而應節嚴聽罷,再將殿下前後所言串聯起來,終於想通了殿下予以何爲。而其爲了達到目標也可謂煞費苦心,不僅利用了當前的局勢,連朝中的幾位重臣所想都琢磨進去了,堪稱一個大手筆,若不是親身經歷此事的前後,如何也難以相信這是一個孩子謀劃的。

“應大人,在下還是不太明瞭,請直言。”劉黻的思維還是慢半拍,一時想不通其中的關鍵,轉向應節嚴道。

“殿下早已懷了脫離朝廷另謀發展的心思,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如今得知朝廷要與蒙古議和,審時度勢之後認定和議根本無法達成,便主動請纓出質蒙古以換得開府設衙,此舉是極爲關鍵的一步。而議和終會無果,可殿下開府已成事實,便可名正言順的招兵買馬,組建府軍;朝廷和議不成,威脅未除,必定會另謀出路,陳相提議移師占城又難以得到支持,殿下即可上奏朝廷鎮守兩廣,守住前往占城的海路。前途未卜之下,朝中誰也不會反對,一力主張前往占城避難的陳相也會鼎力促成,殿下出鎮地方的計劃亦可實現。”應節嚴三言兩語便將明瞭的總結出趙昺的意圖和計劃。

“應大人,你以爲殿下之計可行?”劉黻聽罷沉吟片刻,似在消化這諸多的信息,好一會兒擡頭轉向應節嚴問道。

“殿下之計看似天馬行空,不着邊際,但細想之下只要謀劃得當,查餘補缺,未必不成。”應節嚴捋捋鬍子說道。

“不錯,楚河三分闊,從未有穩操勝券之說,只要事情一日未成,便難談成功。”趙昺深以爲是地說道,他也知道計劃是一回事,能不能順利實施又是另一回事,其中出現什麼變故也是十分正常的,畢竟誰也不是神仙。

“餘以爲此事有天助,必能成功!”趙昺和應節嚴都保留看法,而處事一向謹慎的劉黻卻突然語出驚人地說道。

“聲伯此話怎講?”應節嚴詫異地看向劉黻問道。

“殿下可還曾記得船上之事?”劉黻卻沒有回答,轉向王爺問道。

“劉大人所說何事?”趙昺此刻也被突然變得信心滿滿的劉黻弄的莫名其妙,一時也不知道他所說的是什麼事。

“風雨之夜,桌上偈語。”劉黻提醒道。

“哦……千里獨行險,逢柳花又明;七星拱鬥日,窮途也有路;管鮑亦分馬,江斷水自流;蚯蚓降龍時,華夏滿朝日。”一經提示,趙昺立刻想起自己那晚爲了掩飾自己的‘特異功能’而編出來的夢中遇仙之事,而偈語不過是他爲應四個殘局的名字順嘴編出來糊弄劉黻的,不知他提這個做什麼。

“殿下不覺這些日子所遇之事正以這偈語暗合嗎?”劉黻看着還茫然不明的王爺反問道。

“此話怎講?”趙昺正糊塗着呢,一時間也聯繫不上,只能請教了。

“第一句乃是:千里獨行險,逢柳花又明。當日殿下誤上疫船在海上漂流千里,那本就是九死一生之地,而殿下身邊僅有一人護衛,正與‘千里獨行險’一句暗合。其後,殿下製成神藥治好了疫病,又在與大隊失散與敵軍遭遇之時藉助風雨毀敵於海上,最後有驚無險的回到潮州,也以‘逢柳花又明’想合。”

“聽劉大人一說似有其意。”趙昺琢磨琢磨好像還真有那麼點意思,點點頭道。

“第二句是:七星拱鬥日,窮途也有路。殿下來的此處後收攏義勇,設親衛、事務、總計、參議、護軍、醫藥、匠作等七局管理府中之事,而殿下之名中正有個‘日’字,豈不與‘七星拱鬥日’相符;如今局勢惡化,殿下卻因勢利導化弊爲利,以實現抗元復宋之宏志,可謂窮途有路。這事事都與九重先生和睡仙所留之語想和,所以在下以爲此乃天意,定能如殿下所願!”劉黻如是解說道。

“聲伯這偈語何來,又是哪位高人指點?”聽劉黻說得頭頭是道,又言辭鑿鑿,應節嚴卻是一頭霧水,他出言相詢道。

“殿下……”劉黻聽了並沒有立刻應答,而是轉向趙昺。

“唉,這幾句話也困擾本王多時,今天即已揭開,就請應大人蔘詳下吧。”趙昺面露無奈地說道。他明白劉黻是在徵詢自己的意見,他心裡明鏡似的,這都是虛無縹緲之事,而現在被劉黻一番‘入情入理’的解釋倒有弄假成真的趨勢,只是說出來不知道應節嚴是否肯信。若是其相信,自己完成計劃就多了些砝碼;不信,這不過是一個受了驚嚇的孩子夢囈而已,對自己也沒有什麼損失。權衡之下,趙昺沒有理由不試試。

“此幾句偈語還是頗有來歷的……”得到了殿下的允許,劉黻便將疫船上發生的事情講述了一遍,當然與應節嚴所知的兩個版本是截然不同……

第994章 逆風行舟第222章 乍現第513章 會會他第1392章 應時而變第870章 舊事重提第1084章 依聲而動第912章 難以迴旋第136章 救災第558章 跟上最好第520章 冒煙兒第1000章 共同體第726章 寓意第1006章 狠辣第1476章 取捨皆難第1083章 神兵再現第534章 經濟賬第104章 肅奸第068章 預想之地第819章 攤牌第829章 權當未見第452章 歸來第224章 提個醒兒第407章 維穩第162章 協作第854章 在己領悟第859章 都是美女第869章 放肆一回第1113章 快不起來第240章 必有大事第372章 他們不行第689章 局勢第012章 風雨夜(一)第691章 弄死他第1079章 問題所在第1019章 不可能第572章 除掉他第1214章 喜憂參半第108章 ‘神技’第333章 無奈第1440章 隨即而至第1355章 末日降臨第489章 悍不畏死第159章 偷聽第941章 誤判第1099章 戰略眼光第394章 正奇第1083章 神兵再現第453章 當然算了第740章 失利第1041章 被氣着了第543章 講藝術第438章 發難第685章 反思第628章 非我族類第980章 寬進嚴出第1076章 勇者不得獨進第357章 根源第1343章 確定方位第716章 動盪第111章 師徒鬥(一)第301章 試射第1339章 撇山攻城第689章 局勢第205章 心思難測第359章 態度第284章 朝廷出走第1356章 自有算計第912章 難以迴旋第1407章 近鄉情怯第983章 繪製藍圖第1127章 大夢初醒第164章 真相第1454章 驚天之秘第271章 怕第1079章 問題所在第1111章 預判第667章 忙中有閒第995章 先行一步第414章 對決(六)第1001章 勢在必行第1035章 該砍了你第454章 擦屁股第569章 受益者第1365章 所問非答第1057章 不徹底第162章 協作第581章 無形之手第657章 難熬的一天第985章 得力之人第056章 超級武器(二)第935章 傷腦筋第039章 小孩心思第541章 化繁爲簡第022章 不妙第906章 攻守之議第1315章 大驚小怪第455章 新家第191章 印信第787章 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