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無功是過

在大家飯後品茶的功夫,王德送上了份急報,趙昺展箋一看是蔡喬呈上的有關刺殺事件的奏報。其在接到行營要求速速拘捕人犯、查清始末的詔令後,極爲震驚。他絲毫不敢怠慢,一邊遣人告知林之武,嚴查在鄂州的疑犯;一邊安排人手,調動州軍和衙役,親自部署捉人。

蔡喬和林之武皆是皇帝心腹,行駕剛剛離開不久即發生刺殺事件,且案犯、主使又皆是來自於靜州,他們事先竟然沒有得到一絲風聲,自己雖然剛剛接任湖廣安撫使,但也負有不可推卸之責。而此時他們也顧不得自己的得失,慶幸陛下無恙之餘,定然是含恨出手。

想着事件剛剛發生不久,刺殺失敗的消息很可能尚未傳回靜州,蔡喬知道行動的速度一定要快,否則案犯獲知消息後脫逃,再捉人就難了。因此他先以有匪寇在城中作亂之名,封鎖了靜州府城各門,實施宵禁,並派出州軍圍了齊家在城外的數處莊子,然後分兵數路拿人。

一日之間,靜州城中涉及此案的人員大部被拿獲,唯獨少了主犯齊賢。蔡喬命令大搜全城,下令一定要將其抓獲,但依然沒有抓到。直到當晚負責搜捕城外莊子的州軍傳來消息,原來齊賢這些日子也是深感不安,擔心事件泄露或是行刺失敗。那麼在城中就不再安全,所以便以收取租糧的名義躲到了城外的莊子裡。

據參加抓捕的州軍軍官回報,抓捕時也頗具戲劇性,他們受命出城抓人。其實主要目標是放在那些被招攬的河盜身上,因爲這些人身份特殊,而城中衙役衆多,難免會被識破,躲在城外偏僻的莊子中才是最安全的。事實上,情況確是如此,待州軍悄悄圍了莊子,敲門搜查之時,就有數十名莊客欲從側門逃跑。

州軍戰鬥力不強,那也是相對於禁軍而言,他們其中的軍官很多都是從禁軍中轉調而來的,訓練也是照搬禁軍的練兵之法,缺的只是臨陣殺敵的實戰經驗以及裝備上的差距,對付盜匪卻是綽綽有餘。這些莊客自然難敵州軍的圍捕,不及片刻就紛紛束手成擒。

領隊的軍官很有心計,覺得這夥人在官兵一到就要逃跑,顯然是做賊心虛,於是立刻對俘獲的莊客進行訊問,並讓莊子中的人進行辨認。果然主犯齊賢就藏在其中,他知道事關重大,不敢再問,立刻將其拿下嚴加看管,急速送往府城。

同時在莊子中大搜,抄出一份名單,正是他們謀劃刺殺事件時,僱傭刺客的籌款名冊,參與人和出資額歷歷在目,尤以齊家出錢最多,也就此坐實了其是主謀的身份。而這份名單又牽扯出諸多人等,蔡喬下令立刻擴大緝捕範圍。

不要小瞧一個任何政府的能力,一旦動員起來就顯示出了極其龐大的力量。蔡喬這邊連夜加以審訊,每有新線索立刻着令追查,並行書各所屬州縣配合擒拿。兩日之間抓捕涉案人員百餘人,扣留家眷及相關人員兩千餘人。現下正在深挖其社會關係,查證是否有在職的官吏參與其中。

與此同時,作爲刺客中轉地的鄂州也展開大範圍的追查,林之武從刺客入住的客棧和使用的船隻入手,緝捕涉案人員。而對鄂州府衙也即刻展開排查,要知道如謝枋得一級的官員行蹤都是保密的,而御舟何時過境也只限少數人知道。

但刺客不僅預備在碼頭行刺謝枋得,還獲知了御舟的過境時間,讓其可以預先設伏,這絕非偶然,其中必有內鬼向刺客傳遞消息。而刺王殺駕那是何等大事,如何放大皆不爲過,林之武也是又氣又恨,本着寧可錯抓,不可放過的原則,凡是有嫌疑者皆先抓捕看押,然後再細細過審,一時間鄂州牢房也是人滿爲患。

趙昺看完奏報後,將文卷遞給王應麟和謝枋得二人傳閱,兩人看罷臉色皆不大好看。謝枋得向陛下施禮道:“陛下,此事皆是臣失職,守土無方讓陛下和王相受驚了,請陛下責罰!”他知道自己雖然離任,但是不及兩日便發生襲擊御舟的事情,無論如何也逃過一個治民無方的過錯。

“疊山先生此言差矣!”趙昺搖搖頭道,“此事說起來,汝和王相纔是正主,朕不過是被殃及池魚。但汝被治下的士紳忌恨,卻反而說明汝有功無過,朕應該予以嘉獎,又何來懲處一說。”

“臣謝過陛下,但此事還是因爲臣無能,未能處理好‘一體納稅’之事,以致激起士紳們的報復,禍及陛下。”謝枋得因爲此事已經提心吊膽好幾日了,按照以往慣例自己必然會被降罪,而今小皇帝顯然是在保他,讓他鬆口氣之餘,也是滿是愧疚。

“疊山先生不必自責!”趙昺再擺手道,“世上最遭人恨者,無外乎殺人父母,奪人錢財。先生大力推行新法,等於從那些士紳手中搶錢,他們怎能不恨你。可是先生行的是對國對民有利的大義之事,而非禍國殃民謀求私利,朕當然不會讓汝受委屈,回京之後還要要大力褒獎,旦有人彈劾,朕自會爲汝做主。”

“謝陛下體恤,臣必銘記在心!”謝枋得深施一禮道。作臣子的最怕什麼,當然是擔心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事,自己賣了半天力,出了事情皇帝就甩鍋,把責任都推給下屬。而今陛下等於給自己吃了定心丸,主動攬過了一切麻煩,怎麼能不讓他感激涕零。

“盧知府也要小心了?”趙昺轉而對盧旭又道。

“臣做錯了什麼事情嗎?”盧旭見陛下說的鄭重,疑惑地問道。

“汝收寺田,奪廟產,將九華山的和尚都得罪了,小心他們也會買通了刺客對汝行刺!”趙昺臉一變,笑打趣道。

“一切有陛下爲微臣做主,自不會擔心那些和尚。而如今臣確是盼着他們行刺於吾,那麼微臣也可得到陛下的青睞,來日也如謝先生一般平步青雲。”盧旭倒也有趣,一本正經的附和道。

“哈哈……”趙昺聽了大笑,而後又指指天道,“只要爲國出力,爲朕分憂,做對百姓有益之事,汝即使將天捅個窟窿,朕也會爲你擋住上天之怒!”

“有陛下之言,臣敢不效死!”盧旭也深施一禮道。

“民吾,可將朕今日之言記下,待有爲之臣蒙受冤屈時,要提醒朕!”趙昺轉而對陳識時道。

“屬下遵命,定記於行錄中!”陳識時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天下沒有常勝的將軍,也沒有不犯錯的人。朕自主持朝政以來,也非事事皆對,其中也做過錯事,行過彎路。但朕以爲只要行的是大義之事,行事有些過激,或是傷及一些人的利益,都是不可避免的。而是要給其改正的機會,不能夠就此抹殺了其的功勞,進而一棍子打死,還是要妥善任用的。”趙昺言道。

“如今朝中有些官員以爲不做事就不會犯錯,或是循規蹈矩,行事畏首畏尾,唯恐有過。在朕看來他們皆不稱職,是懶政、怠政,沒有擔當之舉,這種官員是不能用的。我們皆言爲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不能爲百姓謀福祉,就是失職,無功即是過。”

“陛下之言,臣等定謹記在心!”衆人齊齊施禮道。

“我們用人也是如此。現在朝中選拔官員要看資歷、要看出身,朕以爲這並非不對,但是隻看於此確是不行的。有些官員談經論史,千古之事無一不曉;詩詞歌賦,無一不通。可是讓其治民,確是一塌糊塗。這種官員就不能讓其主政一方,而是要提拔任用那些有擔當、有魄力、有能力的官員,而不要只看資歷和出身。”趙昺言道。

“陛下所言不無道理,此次選拔了官員進入新收之地,有些地方民心很快得以安定,恢復了生產。但有些地方依舊混亂不堪,盜匪橫行,百姓紛紛逃離,足見官員能力參差不齊。據臣所知,那些吏員出身或是有參贊軍務經驗的官員皆能迅速進入角色,履行職責。而那些科舉和太學出身的官員,對地方事務生疏,治民經驗不足,難以理事,甚至是束手無策。”王應麟此次隨扈主管民政事務,對於新收之地官員的能力高下還是有發言權的。

“這也是朕的失誤,對他們期望過高,未能從實際出發,以致有些官員履職後對環境極不適應,難以治民。以後朕也要引以爲戒,不能再犯。”趙昺言道。

“陛下不必愧疚,此乃臣等的失職,不能知人善用,以致誤了國事。”王應麟趕緊攬過道。

“功是功,過是過,朕有過也要自省,怎能委過他人!”趙昺擺擺手,嘆聲道,“其實朕主政以來,也是戰戰兢兢,唯恐一步踏錯。別人有過尚有機會改過,可朕一旦犯錯,可能就將大宋帶入了萬劫不復之地啊!”

第642章 無商不奸第655章 難以推脫第1208章 事無萬全第512章 人心難測第1214章 喜憂參半第1317章 文武殊途第1331章 整軍再戰第1365章 所問非答第124章 逆者亡第460章 私鹽販子第636章 變革第1090章 孤注一擲第973章 庸劣不留第1239章 深層矛盾第1045章 諸事不順第078章 煩心第1308章 膽顫心驚第1042章 懟懵了第185章 忠心不變第1127章 大夢初醒第779章 無奈第976章 觀感各異第397章 也許第056章 超級武器(二)第1109章 遭遇戰第1425章 看看孩子第777章 緣由第678章 忙乎第1286章 假模假式第450章 擇機而動第501章 暗中佈置第1175章 不死不休第139章 悄悄的走第546章 情非所願第1042章 懟懵了第116章 心傷第178章 祖上有德第493章 新情況第042章 收服第1204章 心驚膽顫第1288章 一支奇兵第398章 踹屁股第373章 難捉摸第649章 編制第351章 東海島之役(六)第712章 防禦新體系第1377章 審慎而行第161章 點撥第1003章 經世致用第1407章 近鄉情怯第993章 哄我呢第911章 火上澆油第662章 定位第567章 套路第728章 伏擊第1170章 逃無可逃第837章 求變第729章 對攻第644章 合適便好第1175章 不死不休第104章 肅奸第934章 勢在必行第1189章 達成共識第1330章 你們不配第277章 威脅第497章 偷回來了第453章 當然算了第1080章 等爾來戰第1313章 大大不智第549章 震撼第1394章 爲官之道第527章 各有感念第481章 技術領先第1062章 闖灘(四)第1009章 臭事第888章 其中滋味第1146章 以一換二第489章 悍不畏死第747章 攻略第050章 不速之客第525章 不簡單第344章 你沒得吃第103章 誰比誰差第461章 墮落了第500章 枝節橫生第1059章 窺破天機第1006章 狠辣第690章 悶聲發展第909章 事皆有因第941章 誤判第708章 搶渡第1350章 出了紕漏第1176章 百炮轟城第568章 反省第567章 套路第913章 順其自然第1249章 適可而止第685章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