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金湯之城

在趙昺下詔全軍動員準備徐州後,敵我兩軍都在快速向戰場彙集,淮東地區已經是戰雲密佈。而事務局的情報顯示,蒙元侍衛親軍分兩路前來:西路從大都出發行陸路經范陽、真定、鄭州南下;東路則選擇水路,沿運河經南下,兵鋒皆指向淮東地區。

兩路來犯之敵雖然同時南下,但是由於現在仍是東北信風盛行之時,行舟南下正是逆風,諸多河段需要纖引才能通航,從而使得兩路敵軍漸漸拉開了距離,形成西路突出,東路滯後的形勢。現下西路敵軍已經從鄭州渡過黃河,哨探回報他們應是前往汴梁;東路敵軍要比西路滯後五日左右的行程,而目的地顯然就是徐州。

趙昺分析從大都南下的兩路敵軍應是敵主力,他們也意識到己方控制了運河,便掌控了北上的通路,且可直接威脅大都的安全。因而暫時放棄淮西,而將主力放在淮東,他們兵分兩路先行分別佔據新、舊兩條運河上的節點城市,阻斷自己北上的通路,並形成左右夾擊之勢,伺機發起會戰。

對於蒙元的戰略,趙昺並不意外,現在己方發起全線進攻,數路大軍齊頭並進,看似佔據了主動。但明眼人不難看出重點還是在淮東,所以將若整條戰線比作一條長蛇,則只要斬下蛇頭,就能夠打亂整個進攻節奏,也會使己方側翼暴露,失去掩護後也不得不停止進攻,放棄繼續北伐。

現在蒙元軍兵分兩路氣勢洶洶而來,趙昺判斷應該是欲採用大兵團作戰方式與自己一決勝負,這雖說是彰顯統帥的開闊眼界,以主力勝負決定區域的歸屬,可他也清楚越是級別高的將帥,往往越易犯棄小取大最終因小失大的錯誤。所以對外圍據點、關隘棄之不顧以一戰定勝負卻非明智之舉,一旦主力決戰失敗,則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那便是一潰千里的下場,兩淮將得而復失。

徐州之所以成爲兵家必爭之地,而守方往往處於優勢,正是在於其地四通八達,各方面援軍赴援極易,給攻方造成極大的困擾,所以趙昺以爲此役決戰在徐州,但功夫應該下在外圍,只有控制了外圍據點後再行圍城先立於不敗之地,再與之決戰纔是正道。

趙昺審視着地圖,徐州周邊可謂是重鎮密佈,東有下邳、西有應天府(宋之南京商丘)、南有符離及壽州遮護。而他此戰的戰略目標是奪取商丘,進而收復汴梁。商丘正處於汴梁與徐州之間,於此役而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時此城對於宋室來說政治上也極具意義。

商丘又稱宋州,“南控江淮,北臨河濟,彭城居其左,汴梁連其右,形勝聯絡,足以保障東南,襟喉關陝,爲大河南北之要道”,自古就是重要的流通節點城市。太祖趙匡胤曾在宋州任歸德軍節度使,被認爲是趙家的發跡之地,故建國號爲宋朝。

因宋州是趙匡胤的龍潛之地,所以真宗景德三年宋州升格爲“應天府”,取“順應天命”之意。後於大中祥符七年,又詔升應天府爲南京,與西京洛陽、北京大名共爲北宋陪都。升格後在商丘修建宮室,建設宗廟,奉安了太祖、太宗和真宗的御容。

宋在都城及一些重要地方多建有神御殿,但多數只有一位或兩位皇帝的御容,而南京同時奉安了三位聖君,由此可見在諸宗廟中佔據着原廟聖祖殿的重要地位。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宗被女真人擄走。高宗趙構奉太后懿旨在應天府築壇登基,可稱帝不到半年,迫於金兵強大的軍事壓力,不得不遷都杭州,與金國隔江相峙,開創了南宋。隨之金軍大舉過境,應天府失守,後曾在金末短暫收復後,又陷於蒙元手中。

不過商丘出了兩位‘開國之君’,其重要地位依然不失,若是趙昺再次收入手中,正可彰顯自己‘中興’之功。但是商丘距離盱眙尚有七百里之遙,若是沿運河孤軍深入即便收復商丘,而周邊的重鎮仍處在敵軍之手,很容易被截斷後路,坐守孤城也難以長期堅守。

因而趙昺在次日又發佈詔令,命陳鳳林兵出山陽,渡過淮河攻打下邳,取得前進的橋頭堡,並阻擋蒙元水路敵軍順河而下;又命都哥率兵五千出泗州沿淮河向西攻取符離,阻敵出援壽州;同時嚴令禁軍第二軍都統劉志學加緊攻城,採用一切措施儘快收復壽州,保護大軍的側翼,並伺機渡河北上收復淮南……

“諸位以爲如何攻城?”劉志學接到聖旨後,立即召集衆將議事,商討如何儘快攻取壽州,但是半天衆將都沉默不語,他只能出言問道。

自他率部出蕪湖北渡長江後一路向北攻擊,由於兩淮敵軍主力皆被小皇帝用計吸引到江東,鎮守地方的只剩下屯兵,他們形同本朝的州軍,編制雖大卻多少不一,上萬戶統兵七千人,中萬戶統兵五千人,下萬戶統兵只有三千人,主要用於維護地方治安,緝拿匪盜,戰鬥力並不強。

且由於拆城,敵軍無險可守,往往一戰便被擊潰,甚至兵馬未至,已經聞風而逃。因而第二軍除了在廬州之戰中費了些力氣後,進軍途中未逢大戰,更多的時候是追着敵軍跑。可進入壽州後形勢發生了逆轉,劉志學以爲可以如前輕鬆奪城,沒想到剛進入境內就打了一仗。

壽州曾爲楚都,遠在秦漢之際,就已成爲全國幾個重要的商業都會之一。三國曹魏於此大興屯田,重修浚芍陂,發展灌溉,“自壽春自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經濟的繁榮,使城市人口驟增,壽春城內曾一度發展到十餘萬人。因而自晉以來,以至唐宋,壽春繼續以繁華著稱於世。

歷史上,一個富庶之地難免會成爲掠奪者們相互爭奪的口食,由於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所以鎮守壽州的屯兵所爲上萬戶,兵力達七千人,他們利用臺地佈置伏兵襲擊第二軍的前鋒。

二軍前鋒營迅速佔領一處高地修築了簡易工事與敵對戰待援,而後大軍趕到將伏兵擊潰,一路追入城中,關閉城門不出。這場戰鬥雖然不大,卻表明了其態度,所以勸降已無可能,只剩下戰鬥一途。可幾天下來,無論是宋軍故意示弱撤軍,還是罵陣激起出城一戰,敵軍就是再不肯接戰,只是當烏龜死守城池。

“都帥,陛下欲速戰速決攻下城池,末將以爲不可能,還需從長計議!”一師統制嚴峰見都統看向自己,他只能表達自己的意見,苦着臉道。

“都帥,末將以爲嚴統制言之有理,應向陛下稟明實情,請求緩攻!”二師統制周復立刻相應道。

“你呢?也以爲要緩攻嗎?”劉志學聽罷兩人所言氣往上頂,可依然忍着氣,扭臉看向三師統制李挺道。

“都帥,末將……末將也以爲想在短時間內攻克城池十分困難。”李挺看出了都統的不滿,可想了想還是說了心裡所想。

“一羣懦夫,陛下對我們不薄,賦予重任,可你們卻推諉怯戰,有負浩蕩皇恩……”劉志學再也壓不住火了,拍案罵道。

“都統,非是末將等怯戰,實在是無處下手啊!”看着都統罵了好一陣,聲音漸低,嚴峰才捧着茶送上陪着笑道。

“是啊,城中敵軍不出,我們有力也使不上;圍城困敵,可我軍兵力不足,無論如何也圍不嚴實;強行攻城,城池堅固高聳,我軍缺乏攻城器械,難以上城;而若想炸城,可城基寬厚,又是石條修城,挖不動啊!”李挺也趕緊擺困難道。

“哼,你便是能圍城有如何,當年太祖徵南唐,圍壽州三年才克城池。即便掘河灌城也難以淹沒城牆,也不知道當初爲何要修的如此堅固!”周復哼了聲道。

“唉……”劉志學聽罷長嘆口氣,也苦了臉。他也知道壽州城之堅固,非是一般城池可比,壽春故城範圍很大,北傍淝水,東臨東津渡,西至城西湖,南至十里頭,面積約25平方公里,是戰國都城中僅次於燕國都城燕下都的第二大城。因年代久遠,地貌變化,土城垣大多湮沒於地下或破壞殆盡。漢代以後,城址縮小至故城東北角,即今壽縣城關一帶,後代多沿襲其址。

到了宋、金時期,瀕臨長淮的壽州依舊成爲雙方反覆爭奪之地。後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爲界,以北爲金統治區,以南爲宋統治區;宋向金送納歲幣。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後,壽州恰好在劃河爲界的邊緣地帶,因此,壽州城自然又成爲十分重要的防禦要地。於是,苟安的朝廷在連綿不斷的戰事中,不斷地重築壽春城,前後持續了八十多年,能想到的守城方法都用上了……

第826章 權衡第1408章 不守規矩第1363章 再幹幾年第288章 忙第1053章 事出非常第393章 扯謊第951章 來不及了第1463章 不合時宜第848章 ‘解放’第974章 餘波第319章 登基第157章 要務第923章 不得不第645章 煩心事第858章 好事上門第291章 暗中造勢第842章 同樣是大事第088章 爭執第1263章 親征襄陽第762章 真難第575章 考察第270章 熱粘糕第1298章 何以見得第1129章 當機立斷第676章 手段第863章 情歸何處第307章 如何留人第672章 妥協第459章 私鹽第1102章 不放過第126章 發現第645章 煩心事第343章 捕鯨第468章 不情之請第591章 有問題第1130章 一馬當先第634章 操心第1219章 隨機應變第437章 危機第329章 衝突第887章 如何善後第1002章 意會言傳第786章 反水第337章 大家第811章 碟譜第1049章 皆有學問第512章 人心難測第983章 繪製藍圖第106章 出府第046章 百感交集第1338章 好壞之別第960章 勇者爲王第1126章 危在旦夕第282章 坑人第1444章 這腦子啊第1265章 意有所指第785章 困獸第638章 上香第036章 算心第054章 探討第469章 非利不動第566章 何以如此第1369章 念念不忘第1348章 炮震三關(二)第827章 傷離別第965章 得道多助第407章 維穩第754章 另類‘殺手’第148章 情非得已第1240章 決不妥協第896章 龍從風第784章 向前第624章 不退第716章 動盪第991章 並非不可第335章 決戰島外第696章 有機可乘第509章 衝陣第232章 舉棋不定第014章 夢中局第1176章 百炮轟城第514章 輸的徹底第413章 對決(五)第021章 隨心第796章 真是白癡第646章 想多了第1300章 心焦上火第695章 危機乍現第936章 親掌樞密第118章 捐納第316章 小心爲上第646章 想多了第006章 製藥第580章 物盡其用第372章 他們不行第025章 來投第084章 高論第1015章 何必在意第217章 訓將第107章 挖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