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危在旦夕

‘嘯營’的發生預示着此支軍隊遭受了滅頂之災,而軍隊當炸營發生時,部隊爲了避免災難,一般採取守勢,取消一切進攻性計劃。但也往往被認爲是一種特殊的靈異事件,是不祥的預兆。因此在得知盱眙城發生嘯營導致失守,泗州也被事件殃及,爲宋軍趁機攻佔,殿上的衆人腦子中都有種大難臨頭的感覺,泗州城的失守也讓真金羣臣大驚失色。

泗州的失守之所以讓蒙元君臣震驚,還得從貫穿南北的大運河說起。運河在隋代開通後便成了溝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同時也是中原王朝的經濟命脈。到了宋代定都開封,改變長期以陝、洛爲全國政治中心的格局,隨着長江流域經濟地位日漸提高,宋遼、宋夏對峙局面形成和北宋政權“守內虛外”政策的實行,南北水運意義更爲重大。

開封平疇萬里,四方輻輳,宋廷在改造、疏浚前代原有水道的基礎上,依託運河形成以首都開封爲中心向四圍輻射的人工水運系統。汴河是“漕運四河”之一,即通濟渠,線路基本未變。開封以西,自河陰縣汴口引黃河水東流,入開封府外郭汴河上水門,穿內城,由外郭汴河下水門出城。開封以東河段大體沿今惠濟河大勢,至泗州城南入淮。

因而宋漕河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汴路而進,纔有汴河乃是‘建國之本’的說法。而泗州城始建於北周,隋朝時毀於戰亂,唐代重新興建。城池正是處於淮河下游,汴河之口,乃進入中原區域之襟喉,控制南北交通的要衝,其地政治、經濟、軍事地位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宋室南渡以後,偏安一隅。金國立都於燕京,京師用度仰漕山東、河北之粟。時黃河南流奪淮,汴河、廣濟河相繼淤廢,漕糧轉輸唯依惠民、御河而已。御河因黃河多次衝注、牀淺流澀,世宗、章宗之際命沿河州縣官銜內皆帶提控、管勾漕河事,歲發山東、河北、大名諸路軍夫浚治河道,營護堤岸,遂成定製。

永濟渠故道久堙,大定十一年開金口,疏導盧溝河水至京城北入濠,而東至通州之北入潞水。置閘以節高良河、白蓮潭,欲借盧溝水轉漕。但因地勢高峻,金口河水性渾濁不能勝舟而仍以陸挽。在泰和四年又開通州潞水漕渠,建閘節水,減緩坡降,終於使御河漕船行至都下。

貞祐四年又開沁水入御河以便饋運;此外金還曾於中都東北郊開漕渠通溫榆河;開長直溝穿萬安湖於今安徽省靈璧縣境,連通汴、泗,皆欲通漕粟。金代國運不長,因而運河使用的時間也不太長,但是經過金朝的治理,一些行將淤廢的運河得以復生。其於御河沿線諸縣分別置河倉,設綱船,分春、秋兩次起運,至通州和中都城通濟、豐備、豐贍、廣濟等倉存儲,歲運糧近百萬石。

蒙元滅金後,忽必烈繼承汗位,並開始營建大都城。在中統二年,郭守敬即上水利條陳六條,其中之一是建議引水通金代中都,東至通州的舊漕河,南向開河至楊村,但通州至大都五十里之間,水源缺乏,仍然需要陸路運輸。

此後蒙元平定江南,仍依靠舊運河進行水陸轉運,其路線是:由長江輾轉入淮河,逆黃河而上達中灤旱站,陸運一百八十里至淇門,入御河,再船運至大都。這條隋唐以來的運河舊道,因歷經變遷,久不通暢,漕運諸多不便,所以元朝政府着手陸續修鑿大運河。

至元十八至二十年,由奧魯赤主持引汶水、泗水,從濟州西北到須城安山開鑿一條一百五十鄉里的濟州河。漕路由淮河入泗水,經濟州河北達安山,出大清河,經東阿、利津入海,然後由海運入直沽達大都。此後因海口淤沙壅塞,運道不通,又改由東阿陸運至臨清入御河。至此,元代南北航運已大致溝通,所不通者,僅東阿和臨清之間一二百里的旱路。

如果按照歷史的發展,蒙元此時形成了海運、水陸和海河轉運並重的辦法基本解決了漕運問題。但是此後忽必烈暴死,真金繼位,趙昺收復了江南,並擊敗了蒙元水軍,使其喪失了制海權,海運再次斷絕。不過失去江南後,運河不再承擔從江南轉運糧食的任務,對運河的依賴稍減。

但在蒙元在失去江南,不僅失去了稅賦重地,也失去了江浙沿海的鹽場,對兩淮地區的食鹽依賴日趨加重,漕運的運力又顯不足。於是真金採用壽張縣尹韓仲暉等人的建議,派李處巽主持開鑿會通河,從安山的西南起,分梁山濼的水源北流。經壽張西北到東昌,又西北到臨清入御河。全長二百五十里,歷時六個月完成。

同時去歲準備接受郭守敬的建議疏導昌平縣白浮村神山泉,過雙塔、榆河,引一畝、玉泉諸水至大都西門入城內,匯爲積水潭,再東南出文明門至通州高麗莊入白河,這樣就可以打通運河入城的最後‘一公里’,使漕船能一直開進大都城。如此既能加快轉運速度,節約人力,兩淮有戰事也能通過水路運兵到達前線,可現在工程尚未完工,宋軍已經開始爭奪兩淮了。

不過蒙元基本已經完成了對大運河的改道工程,形成從通州南入大沽河,西南接御河的通州運糧河;從天津南至臨清,接會通河的御河;從臨清至東平路須城的安山,接濟州河的會通河;從須城的安山到濟州,接泗水入黃河的濟州河;從黃河到揚州入長江的楊州運河。再與大宋佔據的從鎮江經蘇州、嘉興達杭州的江南運河相連,就形成全程三千里,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

現下宋軍現下佔據了盱眙,則表明其兵鋒已經觸及淮北,劍指中原。且宋軍佔據泗州,則等同於控制了舊運河的北上通路,他們可以憑藉此調集兵力,沿河北上直驅開封、洛陽,甚至到達西安,威脅蒙元在中原的核心地區。真金等人都相信,以南朝強大的水軍和運輸能力,控制了運河就等於掌握了爭奪中原大門的鑰匙。所以說泗州的失守已經讓局勢再次發生逆轉……

“山陽方向是否有宋軍出現?”好一會兒,稍稍冷靜下來的真金顫聲問道。

“稟大汗,從揚州出發的宋軍在高郵分兵兩路,一路是從陸路前往盱眙,另一路則是從水路直奔山陽。據最新的戰報,宋軍距山陽不過一日的航程。”月赤察兒稟告道。

“什麼?只有一日行程!”真金大驚,他知道以驛馬的傳遞速度最快也需一日才能到達大都,現下以時間算宋軍已然到了山陽城下,而再派援兵也根本來不及了。面色因爲痛苦而扭曲成一團,以掌扶額低聲道。

“大汗,山陽爲新運河進入淮河,北上中原的孔道,萬萬不能失守,還要儘快派出援軍!”安童也是急促地道。他知道山陽地處江蘇高官江以北的核心地區,鄰江近海,處於徐州、海州、南通州、揚州的中心,東邊面臨海,西邊接着江淮平原,北邊有淮、泗兩條大河,爲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境內雖然沒有高山峻嶺,卻能控制南北交通和物資往來,也是新運河的樞紐之地。

“大汗勿要着急,山東河北都萬戶府於前歲移駐山陽,此次大部隨玉昔帖木兒南征,但仍有洪澤屯田千戶留守,他們業已移駐城中據守,即便不能取勝,也能阻宋軍一阻。我們可迅速調集侍衛親軍馳援,阻敵於淮南!”月赤察兒見真金面色極爲難看,知道其擔心山陽失守,宋軍兩路大軍就能深入中原腹裡,便再次言道。

“大汗,我以爲當下宋軍四處出擊,分派軍隊各處增援,不僅難以阻敵北進,還可能被敵各個擊破,不若暫時移駕上都避敵鋒芒,而後再圖中原!”這時桑哥也建議道。

“胡說,移駕上都將中原拱手讓於敵軍,豈不是將世祖數十年的心血毀於一旦,難道左相要做大元的千古罪人嗎?”安童聞聽怒然吼道。

“我非是此意,而正是擔心大汗的安危。現在宋軍兵鋒強盛,而我軍可戰之兵只有拱衛京師的侍衛親軍,一旦調離則大都再無可戰之兵,只一路敗落則就會被敵趁虛而入。可上都尚有我族十數萬精騎,合兵一處再行出擊,重複中原唾手可得,而非要逞一時之快!”桑哥辯解道。

“言退着當斬!”葉李這時也冷哼一聲道,“大汗,中原不可失,此乃是天下根本之地,失去中原我們則糧食和稅賦全失,恐鐵器都難得。那時還談何再復中原?”

“正是,中原不可失,兩淮也不能丟,否則朕即便逝去也無顏再見世祖和列爲先祖!”聽着爭吵聲,真金無比煩躁地拍案高聲道……

第802章 大策略第845章 難以拒絕第1344章 不太樂觀第266章 不退第1238章 另有意思第674章 取而代之第720章 聰明人第217章 訓將第100章 入城第1083章 神兵再現第1285章 萬全之策第1164章 自投羅網第339章 不能言第601章 假道伐虢第746章 深聊第257章 致命一擊第426章 論勢第500章 枝節橫生第1118章 判明方向第665章 各有所求第185章 忠心不變第1291章 過在於君第1419章 建立規範第548章 欲罷不能第406章 瞬息萬變第567章 套路第496章 人情味兒第1402章 來不逢時第1399章 心中有路第097章 力排爭議第1181章 難以調和第292章 奇葩王朝第1091章 斷定第290章 風向不正第083章 名聲累人第1053章 尼站第865章 謹慎些好第951章 來不及了第620章 橫刀立馬第464章 該殺第1022章 猝不及防第153章 難堪第1094章 相邀第108章 ‘神技’第688章 佈局第1329章 我有話講第764章 能怎麼樣第1395章 順勢借勢第407章 維穩第640章 腹案第363章 擔心第530章 有困難第1242章 不作考慮第359章 態度第964章 生死之間第034章 爲難第1053章 尼站第012章 風雨夜(一)第397章 也許第404章 再等等第793章 謀後事第723章 崩潰第1166章 命中註定第216章 另類第1065章 戰略調整第055章 超級武器(一)第1332章 以戰代練第1340章 經營有道第447章 改良第137章 只取一文第975章 指桑罵槐第781章 飛蛾投火第209章 無恥第377章 出陣第1418章 開放代價第208章 博鰲第668章 以筆爲刀第1407章 近鄉情怯第1057章 心知肚明第564章 契機第361章 苦無良將第1450章 刮目相看第158章 過關第1353章 摧枯拉朽第1219章 隨機應變第1075章 腦袋不好割第1097章 篡班奪權第484章 壞事不斷第1359章 納入囊中第105章 陳氏兄弟第007章 斷陰晴第086章 人心難測第1411章 奇恥大辱第230章 舊事第400章 有警第954章 約法三章第439章 歪理邪說第295章 國失棟樑第1313章 大大不智第069章 吹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