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醒悟

孫愷一句‘錦囊妙計’玩笑話,卻在趙昺心中引發了一串漣漪,讓他陷入沉思。先說這‘錦囊’以自己所知在古代指揮作戰中是確確實實存在的,也並非諸葛亮所獨創,起碼其同時代的曹操就用過。其時孫權率軍進攻合肥。而之前曹操出征張魯時,就派人送函到合肥,並寫着“賊至乃發”。於是守將張遼等人打開曹操之函,結果裡面寫到“孫權至,張遼、李典出戰,樂進守城。”衆將依照行事,真的大敗孫權。

從軍事學角度上說,所謂“錦囊妙計”其實就是各種作戰預案,而隨着參謀體系的越發健全,作戰預案也就越來越多了,直到現代更是如此。那麼,古代的“錦囊妙計”或者說作戰預案真的如《三國演義》裡那麼好用嗎?

以趙昺來看,卻未必。首先,用“錦囊計”精確控制每一步作戰行動是不可能的。指揮作戰要儘可能及時、充分、精準地掌握前線信息,而古代戰場獲取情報的手段非常少,除了逐級上報外,其餘全部依靠斥候,也就是偵察兵。偵察兵的速度十分有限,一旦戰場距離拉的比較開,偵察兵就無法第一時間送回情報。

東西魏河橋之戰,西魏丞相宇文泰率主力與東魏主力決戰,雙方戰陣沿邙山和黃河一線擺開,東西相距大概有一二十里。西魏諸陣之間斥候來往不便,信息報送出現了嚴重的延時。西魏軍左、中、右三軍無法掌握友軍的戰況,以至於當戰鬥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左軍主將竟誤以爲中軍已敗而撤退,由此引發西魏全軍總崩潰。主帥親自置身一線,尚且不能確保準確掌握情況,更不要說主帥遠離前線時了。

貞觀四年唐軍滅突厥之戰,名將李靖一邊輕兵疾進,一邊沿路擒捉突厥斥候,大軍到達陰山時,“遇其(突厥)斥候千餘帳,皆俘以隨軍。”這一舉措,使得頡利可汗完全喪失對前線的控制,以至於李靖大軍進至可汗牙帳十五里,頡利才驚覺敵至。這也說明,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說所有斥候都無法提供準確情報。但關鍵時刻斥候屢屢不可靠,也讓統帥不敢任性地給一線將領下精準命令。萬一掌握的情況不準,豈不是害了前線軍隊?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便是這樣的統帥。他身爲皇帝卻指揮打仗,而且動輒預製方略遙控指揮,命令諸將嚴格依計行事,有些命令甚至具體到每一處城池如何進攻。數次元嘉北伐中,將帥們對文帝的“錦囊妙計”都頭痛不已,但又不敢不依令行事。宋軍與魏軍作戰屢屢失敗,文帝的瞎指揮難辭其咎。

其次,《三國演義》中那種“錦囊計”未必真管用。《三國演義》描寫的錦囊計,大多用於出奇制勝那種。實戰中出奇制勝的招數到底有沒有用,是在兩可之間的。如果敵我雙方在戰役層面勝負之數已定,戰術層面再多的奇思妙想,也不足以變不利爲有利。

北周武帝滅齊之戰時,也玩過一出“錦囊計”。北周軍奪取北齊重鎮晉州後,第一階段作戰結束,武帝考慮到諸軍疲累,詔令主力退回關中暫作休整,而以大將樑士彥留守晉州。臨退前周武帝以計授之,說北齊肯定會以重兵反攻晉州,到時樑士彥一定要憑城堅守,以消耗北齊軍有生力量。

後來北齊果如武帝所料,以十餘萬大軍圍攻晉州城。然而武帝預料的消耗敵軍有生力量的局面沒有出現,反而是樑士彥幾乎頂不住北齊進攻,差點丟了晉州。危急關頭,武帝不得不放棄既定的“妙計”,急調主力馳援才勉強穩住局面。武帝之所以差點玩脫,正是因爲錯誤地估計了戰場形勢,制定的戰術措施期望值過高。

最後,真實的“錦囊計”只可能出現在戰略戰役層面。以兩個最著名的錦囊計爲例分析一下。例如合肥之戰的曹操之函,與《三國演義》式的錦囊頗爲相似。然而細觀逍遙津之戰的形勢,曹操與張遼諸將在戰前已取得戰役層面的共識,即憑城堅守、先機制敵。

從張遼、李典、樂進等人拆函後的反應來看,曹操的命令並沒有超出他們的預期。從這個角度看,曹操之所以遠隔萬里地送來這麼一個無關痛癢的“錦囊”,主要目的不過是敉平張遼、李典諸人的矛盾,並再次強化統帥和前線將帥之間的戰役共識。

而東晉義晉八年,太尉劉裕遣兵平蜀,也曾向前線大將發過一個密函。由於五年前晉軍進攻蜀地遭遇了失敗,故而東晉高層圍繞進兵路線有過爭論。可選路線有三,第一條從墊江沿內水北進路途最近,但此道五年前晉軍由此進攻被蜀軍擊敗;第二條從安樂沿中水北進路線適中,第三條從犍爲沿外水北進最爲迂遠。劉裕預先定議,主力迂迴外水,疑兵各出內水和中水以作牽制。

但劉裕又怕消息透露出去,蜀軍會提前戒備,於是故佈疑陣,給徵蜀統帥朱齡石一個密函,內藏進軍路線的最終版,函邊題書“至白帝乃開”。晉軍諸軍不知到底如何進兵,蜀軍也無法有針對性地防守,於是只好重點戒備內水方向。朱齡石到達白帝城拆書一看,原來劉裕仍然命令從外水進攻,諸軍如法進兵,最終取得勝利。從本質上看,劉裕“錦囊”的實質不過是個煙幕彈而已……

“我是關心則亂啊!”趙昺意識到自己參與制定具體的作戰計劃其實不止是干涉指揮之嫌,且這種做法是有害無利,也正如前世皇后吳曦所言自己是擺不正身份。

想想自己不在是固守瓊州一隅的時候了,那時自己只有一府之地,不足百萬人口。說是皇帝,其實做的也就是一個知府的工作,腆着肚子往大里說也不過是一個割據一地的小軍閥。自己事事過問,甚至‘親征’也說的過去,可當下自己已經佔據了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區域,管理着數千萬的人口,謙虛的說也能算上個皇帝了。

不過他依然延續了此前的管理方式,大事小情還都想一一過問。如此辛苦說好聽點兒是事必躬親,難聽點兒就是不想放權,欲做一個獨裁者。如此不僅讓趙昺覺得自己很累、很煩,也時常感到力有不逮。太后也曾勸過他將些事情交給底下人去做,皇后甚至還給他開了‘批判會’,不過他嘴上雖然答應了,但是心中卻是不服,依然如故。

直到剛纔孫愷一句無心的玩笑讓趙昺忽然醒悟。明白“錦囊”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東西,最終能夠發揮作用,與戰略戰役層面的正確預判是分不開的,事實上都發揮了未戰而先算勝敗的作用。但是在古代條件下,這種預判都是粗略的、方向性的、戰役層面的,並不涉及具體作戰行動的安排,才起到了正面作用。

而那種事無鉅細全部指揮的“錦囊計”其實已經超越了現下的技術能力,屬於不懂軍事的人的腦洞了。明智的統帥或將軍,一般不會對一線作戰做太多幹擾,卻是制定大方向後,授權前線將領臨機指揮,“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正是這正是歷代帝王親身經驗的體現。

同理,處理政務也是一樣,各地政情、民情都有不同,而遠在百里、千里、萬里之外的趙昺自然不能完全瞭解每一個事件的細節,並能有針對性的做出處理方案,他若是僅憑自己過往的經驗去處理,也許有效,也許就會適得其反。而地方官卻是不同,他們能夠直面事件,並能瞭解事件始末,從而根據事件的演化及時做出妥善處置。

趙昺意識到自己工作方法有誤後也是冷汗直流,如果再這麼下去,自己就也走上了當年大將出徵,皇帝授予‘陣圖’的瞎指揮老路上了。於是他斷然退出了會議,改由韓振主持會議,但內容也只是涉及戰略方向和方針,針對可能出現的戰略問題制定相應預案。至於具體的作戰計劃,趙昺則授權趙孟錦去制定和執行,戰術問題下放到軍、師,他只要結果。

江東作戰會議也隨之很快結束,在授予兵符之後,衆將各歸駐地緊鑼密鼓的展開。而趙昺很快就對自己此前的決定大呼幸運。在西征之戰中,他參與了作戰計劃的制定,但同時也授予了文天祥‘機宜’之權,可以對作戰計劃進行調整和改變,而不需層層請示,導致貽誤戰機。

進軍川蜀面臨的第一關就是衝破三峽天險。長江三峽處於長江中、下游交接之地,東出有長江水道,順流可到荊州平原、江漢平原及江南大地。東北部有巫、巴山脈環繞。西部有川江、嘉陵江之險,以及成都平原之富。北部有漢中,能通中原,進關中。同時由於山高水險、河谷幽深、關隘叢生,三峽又具備與外界阻隔、封閉的條件,爲歷代兵家據險而守、破險而攻的必爭之地。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它西起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市,全長約四百里。這裡山勢雄奇險峻,江流奔騰湍急,峽區礁灘接踵,夾岸峰插雲天,是聞名遐邇的遊覽勝地。自古就有“瞿塘雄,巫峽秀,西陵險”的說法。

三峽區域的自然地理位置,決定了這一區域通常採用水戰和山地戰的戰爭模式,決定了其區域內通常使用舟船、弓弩、浮橋、堡寨、關隘等天然武器和工事,也決定了三峽區域的佔有者的戰略格局只能是防禦爲主。而要在三峽區域進行的進攻性戰役,就是摧毀三峽的軍事防禦工事,衝破三峽天險。

三峽既然軍事地位突出,那麼必然也會設防,歷代在峽谷兩岸修建了諸多的堡寨,並在險要之處築城,佈置重兵防守。不過在蒙元先後平定川蜀和江南後,這些軍事堡寨便喪失了其軍事價值,且蒙元不擅攻堅,又擔心有抵抗者利用這些堡寨形成割據,便拆的拆、廢的廢,只保留少部分作爲驛站使用。

蒙元自廢武功對於大宋西征來說可以算是件幸事,但是在大宋收復江南,尤其是攻取峽口外的夷陵、江陵等城池後,蒙元也意識到宋軍有可能會溯江而上征伐川蜀。於是試圖恢復峽谷中的軍事堡寨,但是拆起來容易,重建卻難了,所以只能採用重點防守的策略,利用峽谷中的關隘阻敵西進。

三峽的第一個峽叫瞿塘峽,又叫夔峽。長江到了這裡驟然變狹,最窄的地方只有三十餘丈。兩岸峭崖壁立,山勢險峻,滾滾江水傾入峽谷,浪濤翻卷,奔騰咆哮。峽口稱夔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謂,意思是說,天下最雄偉的地方莫過於夔門了,卻也是三峽最險峻的地方,江水川急。而瞿塘峽全長只有十數裡,若是順利而下,人在船上也就是抽兩支菸的工夫,就經過了,而溯流而上最快也需要數天的功夫。

我們熟知的劉備託孤的白帝城就建在瞿塘峽口,此處地勢險要,難攻易守,蒙元再次重修城壘,屯駐重兵。而這裡絕非一城,而是一整套防禦設施,兵寨羣利用險峻山勢,依山傍石修建,自成一體。每座兵寨猶如一座城堡,寨前有寨門,寨下有多層兵道、戰壕,寨上有寨門,寨內有石房,寨周有射擊孔、瞭望孔、箭樓、通道。寨與寨之間以點帶線,有兵道相聯,有瞭望孔互相聯絡,形成完整的防禦體系。

而船行此處,速度緩慢,夾江的堡寨便可萬箭齊發,以滾木礌石狙擊過江船隻,甚至可以在上游釋放火船,巨筏摧毀整個船隊,可要想攻取卻是難上加難……

第421章 衡量第056章 超級武器(二)第1045章 防守反擊第1206章 不會打仗第079章 要官第792章 ‘曲解’第973章 庸劣不留第780章 破騎第943章 露底兒了第1365章 所問非答第396章 啓幕第007章 斷陰晴第974章 餘波第1464章 神秘貢品第005章 困境第608章 連環計第415章 算計了誰第905章 先治軍第083章 名聲累人第656章 正人先正己第1042章 懟懵了第1221章 以一敵二第1474章 諸事不順第281章 訣別第313章 敲邊鼓第1022章 猝不及防第933章 不好乾第712章 防禦新體系第925章 命運無常第207章 幸與不幸第361章 苦無良將第1172章 必爭之地第446章 合作第1209章 好大的火第1189章 達成共識第1296章 制度保障第1319章 雷霆雨露第1304章 渾不在意第991章 並非不可第1107章 導演第554章 心照不宣第1472章 未來可期第1065章 戰略調整第1367章 一團亂麻第707章 先走一步第712章 防禦新體系第862章 別有深意第040章 挖牆腳第595章 趨利避害第076章 搶第636章 變革第1285章 萬全之策第1343章 確定方位第839章 理性面對第972章 深謀遠略第1237章 醉翁之意第1459章 事很麻煩第613章 各施手段第053章 棄子求生第1063章 猜測第743章 一鍋端第528章 皇帝最苦第1223章 斬首成功第134章 遠瞻第1364章 陛下勿憂第678章 舉一反三第602章 或有變數第193章 ‘商機’第515章 不能不死第1147章 真不賴我第1312章 是何緣由第236章 預案第544章 好人難做第001章 逃亡第530章 有困難第150章 順勢而爲第529章 各有所願第647章 大改第622章 死打第989章 想不透第1191章 不敗之地第986章 還可如此玩第043章 作夢第476章 雙重防禦第208章 博鰲第705章 本錢第954章 約法三章第1334章 誰敢去猜第980章 寬進嚴出第850章 戰車第246章 或有不測第780章 破騎第029章 飲福第340章 不打不相識第789章 絕不姑息第1079章 問題所在第187章 試探第505章 狗都不如第313章 敲邊鼓第127章 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