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教育是根本

初平三年四月底,劉辛從長安情報人員那裡得知董卓已死,長安世家百姓各個喊着要屠盡西涼兵。

天下到處都開始大慶,董卓死了那亂世根源就已經除了,這天下應該就要迎來太平了吧?

隨後劉辛收到來自朝廷的賞賜。說是董卓這個天下禍根已除,漢獻帝劉協被董卓殺死,他一直都是以天子之名號令天下,才使得天下大亂,如今封劉辛爲驃騎將軍,讓他到長安一起討論接下來新皇帝人選。

長安城世家的這個驃騎將軍封賞分量連董卓與袁紹都不如,你說小皇帝劉協死了,連諡號都有了,那我這驃騎將軍是誰封的?

既然你們都有權利分封驃騎將軍,那商議新皇帝的事兒其他人說了能算?這是要把他們這些諸侯騙到長安,要奪取他的地盤了。

劉辛沒有理會,可是身在棉竹縣的劉焉卻是激動不已,皇帝真的死了,而且如今長安找不到適合登基的人,那自己這個時候稱帝是不是就順應天意了?

想到這裡劉焉心中很是激動,他與三個兒子同手下官員商議,他的三個兒子全都舉手贊同,【東州士】看到這裡也都是出口贊同,只有本地世家很少開口,他們知道這個時候誰敢出口反對,必然會被劉焉針對。

而劉焉手下吳壹建議, 應該多與益州各個郡太守溝通,如果他們反對益州可能會無法安寧, 到時候荊州劉表攻來, 他們會很危險。

吳壹說的各郡太守主要就是劉辛, 如果劉辛能夠投靠他們,那麼南部其他各郡收服就會很容易。而要是劉辛選擇與他們作對, 廣漢郡不穩他劉焉皇帝怎麼能當的安心。

因此劉焉派吳壹出使成都縣,與劉辛商討歸順劉焉的事兒。

“劉焉他想當皇帝?要讓我做大將軍?這可真是會計謀!你帶話給劉焉,他劉焉稱帝之日, 就是我劉辛率軍討伐之時!”劉辛聽到吳壹的話直接開口,吳壹聽到劉辛一點都不給劉焉面子,心中氣憤卻是不敢出言,他回到棉竹縣後把劉辛的態度告訴劉焉。

劉焉先是派遣三萬大軍,任命張魯爲督義司馬, 張修爲別部司馬, 一同進攻漢中太守蘇固。而自己開始加固棉竹縣城牆, 訓練精銳士兵以防劉辛進攻。

劉焉佔領漢中, 不單單是因爲漢中郡是益州三大郡之一, 更爲重要的是漢中郡是從長安直接到益州的通道, 控制了漢中郡劉焉就不怕有朝廷政令能到益州來, 他們要商議擁護誰爲新皇帝, 反正只要不是自己就當聽不到,這皇帝自己是當定了。。

劉辛看到這裡,也是開始從蜀郡各縣召集精銳,他的蜀郡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他不願現在就和劉焉進行決戰,那樣拍手叫好的是益州世家,能教訓劉焉一頓最好不過, 而且要教訓必須把對方打疼。

劉焉是絕對不會主動攻擊劉辛,他沒有那實力, 也沒多餘錢糧,他如今只想着如何稱帝,劉辛不着急就這樣等着。

七月初王允身死,長安城世家被屠殺的消息傳到蜀郡, 劉辛聽後也是感嘆不已。很多人爲世家的遭遇惋惜不已, 多少世家在最後這幾個月都逃出了長安城, 在董卓死後他們去留更是自由的。他們能夠留在長安,誰不是爲了權利,一切只能說是咎由自取吧!

長安城如今就像是地獄, 西涼大軍在長安已經放飛了自己,他們可以在這裡做任何事情而不會被限制,留在這裡的百姓都在承受着各種摧殘。

這些事情雖說是天下大事,但是在蜀郡並沒有掀起多少波瀾,蜀郡百姓如今討論的是他們一天可以賺取多少錢,

可以買到哪些東西。越來越多的百姓被從土地中解放,工程部已經建立起超過百十個建築隊,蜀郡建築工人超過二十萬,他們在十三縣各區域改變着自己的家園,所有各縣之間的道路被他們修建的平整起來,以前從成都縣運輸貨物到瑞縣需要十天時間,而如今只需要兩天就可以。

每建立一座橋樑,挖出一條棧道,對蜀郡人來說都是一場勝利,蜀郡各工程隊包吃住外加每個月900錢以上的誘惑下,很多百姓都是一邊耕田,一邊務工給家中賺取更多的積累。

而今年年初蜀郡各縣出臺了一系列政令,其中老百姓最爲關心的就是,每鄉(堡)有學堂,每縣有書院,蜀郡建立一學宮、一大學、一學院的決定。

六歲以上孩童可以在各鄉學堂讀書學習,不要學費每天管一頓中午飯,16歲無法畢業失去繼續學習的資格,每個孩童最多在學堂可以學習八年時間。

如果在學堂學習成績好,根據個人特長先生會選擇讓這些優秀的學員前往書院學習。 書院包吃住,免學費, 在這裡你會學到專業的知識,比如武技、管理、歷史、地裡、算數、思想、文學、音樂等十多門課程。

六年之內三門可能達到優秀,或者六門可能達到良好者, 可以被推舉進入大學或者學院學習。

蜀郡的大學主要學習文學、歷史、地裡、管理、商業等課程, 學院學習練武、統兵、匠藝、醫術等課程。

如果在大學和學院有學員特別優秀, 25歲以前能夠三門課程達到優秀, 那麼就能夠進入蜀郡最高學宮,劉辛自任爲學宮院長,會經常給所有人講課。

學宮是劉辛培養優秀管理與武將的地方,把蜀郡所有優秀學子挑選出來,劉辛可以用自己系統抽取的各種加持卡幫助他們成長,這樣加上他每年到每個縣檢查訓練一次,基本上所有人才都逃不掉。

大學建立在成都縣,而學院與學宮都建在瑞縣,這是劉辛與手下衆官員商議後決定的。

因此如今街道田野裡都很難再看到半大孩子幹活、玩耍的身影。老百姓都知道識字才能爲吏,要出人頭地文盲可是不行,看到自家孩子能有學習機會,他們都很是珍惜。

一些地區百姓讓孩子意願性不強的,劉辛讓官府還有商會一起宣傳知識的重要性,特別舉例有知識與沒知識的差距,這樣願意讓自己孩子學習的百姓越來越多了。

第四百七十九章 教育是根本

第七百二十五章 內閣成立第七百二十八章 張繡的決定第六百五十五章 角逐第七百三十九章 武力值110第二百七十二章 小冰川期(月票加更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鴻門宴第四百九十三章 八月第二百九十四章 燕北戰事(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七章 不同的年夜飯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水嶺第八百零八章 解決辦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歸家(打賞加更二)第五十四章 程遠志第二百三十七章 手段第八百章 兵至伽太基第十二章 黃鄉老第七百五十二章 收緊與開放第五百五十五章 蝗災第七百五十四章 長生不易第四百九十八章 商業協會第五百五十二章 姓如何疾苦第一百七十四章 家底第八百零三章 信仰空間第二十九章 雛雞飼料第三十二章 練武第二十五章 牛大骨第八百零三章 信仰空間第二百零七章 大勝第四百六十七章 各有特色第七百六十五章 醞釀第七章 涿縣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到永昌郡第四百五十六章 【轒轀車】第四百五十八章 十政令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小花的善解人意第一百一十六章 張家莊議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內安排第五百六十七章 無題第二百一十七章 劉關張回涿縣第一百八十八章 釀酒生意第四百八十二章 劉辛到來第四百二十五章 傳國玉璽第四百五十八章 十政令第七百五十八章 戰神之名(一)第三十二章 練武第七百六十章 戰神之名(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劉辛的態度第四百三十一章 昌黎郡人員第四百章 十八路諸侯第二百九十六章 涿縣難民第二百八十五章 兩員大將第三百零一章 百姓只爲活命第七百三十二章 劉盼繼承甄家商會第五百五十二章 姓如何疾苦第五百八十九章 【銀管院】第五百一十六章 公孫瓚起了壞心思第三百七十八章 一堡防守戰第七百五十章 一十三大絕世第三百二十八章 關鍵的一年第三百二十八章 關鍵的一年第七百一十二章 馬騰入蜀第七百七十章 佈置任務第四百八十章 造紙第一百六十六章 斷糧第三百八十四章 回成都縣第九十三章 牛皮與牛骨地六百八十六章 退卻第三百五十二章 度過危機第八百零八章 解決辦法第九十一章 晉升家將(加更求票票)第四百七十九章 教育是根本第三百八十九章 昌黎大軍南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現代人思維而四百四十七章 成都縣起飛第二百九十八章 章武據點求救第四百五十六章 【轒轀車】第七章 涿縣城第九十章 籌糧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第五百零六章 益州郡董和第二百六十章 跨過這一步,就是傳奇第八百二十二章 人口限制第二百二十三章 周泰突破第三百九十五章 拿下成牟縣第二百四十二章 走上正軌(新年加更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難以戰勝的存在第一百七十九章 交鋒(一千月票加更)第五百三十八章 吸窮人血第五百三十四章 【青苗令】第六百二十章 撿便宜第三百八十七章 大生產第一百零一章 殺豬宰羊第五百三十一章 發展與制度跟進第三百六十九章 劉焉治下的益州第五百九十八章 槍械研究第三百一十七章 張純叛軍來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董卓遷都第三百一十八章 路過(求月票)第二百四十五章 猛虎出擊(新年快樂)第五百零八章 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