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明深呼一口氣,然後對着葛強點了點頭,“好的,那我們就開始吧。”
葛強作爲汽車方面採訪報道的資深記者,對於汽車工業也是十分的瞭解,在採訪周景明之前,更是做足了功課,所以在得到周景明的同意之後,葛強對隨行而來的攝影師點了點頭,雖然這段採訪不一定要放到電視上,但是能夠留下視頻錄像,想必日後也是極爲珍貴的。
“好的周先生,我聽說你是在去年六月份,通過申請提前畢業,才進入到上汽轎車廠參加工作的,能說一下當時爲什麼選擇提前畢業嗎?”葛強拋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問題。
這樣的問題周景明早就準備好了,調整好情緒之後,周景明便回答道,“這樣的問題,我在遞交申請的時候,學校的老師也曾問過我,所以我的回答還是一樣,光靠理論研究,是沒辦法讓我國的汽車工業發展起來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親自投身於汽車工業中,實幹興國,空談誤國,我始終是一個堅定地實踐者。”
葛強的眼神裡流露出一絲驚訝,他沒想到從周景明口中竟然能夠說出這般大氣磅礴的話,而且看得出,這番話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單純爲了採訪而準備的。
“最近一段時間,申城裡最流行的事情便是買車與競拍牌照,我想問的是,你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才能夠敢爲人先,勸說政府放開對私家車消費的管制的呢?”葛強迅速的將周景明的回答記錄下來,然後就問出了第二個問題。
周景明笑了笑,“汽車工業的發展始終有兩個方面,最初的一方面當然在我們,我們要生產出更好的車子出來,而車子生產出來之後,就必須流向消費端,這樣我們才能擴大再生產,這是經濟學中最基本的一個原理……”
接下來的時間裡,葛強又接連問了周景明好幾個問題,沒一個問題,周景明都能從自己的角度,結合目前國內的經濟形勢,給出精妙的回答,而雙方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也變得更加放鬆起來,採訪最初的嚴肅也慢慢消失,變得歡快起來。
“好了,採訪的最後,我想問一下週先生,你對於我國的汽車工業以及汽車從業者,有什麼想說的嗎?”採訪進行了一個多小時之後,終於進入到了尾聲。
“有什麼想說的?”周景明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後才認真地回答道,“我國的汽車工業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二十多年,這其中,是老一輩汽車人心血的結晶,汽車的第一次創業是建設一汽,第二次創業是一汽的改型換代,前兩次創業,我們都沒能參與其中,但是我們正在迎來國內汽車工業的第三次創業,那就是轎車項目的上馬。”
“我們中國有着世界上最絢麗的文化,有着世界上最熱血的青年,我希望,也相信不久的將來,滿大街跑的都是我們自己造的車子,就算我老了,我也願意躺在地上,化爲一座橋,讓大家踩着我的身軀走過,實現我們幾代中國人做的汽車強國夢!”
周景明的這番話,可謂是慷慨激昂,在場的人無一不是聽得心潮澎湃,而像徐廣祿這樣經歷過汽車工業前兩次創業的老一輩汽車人,更是眼含淚水,汽車強國夢,他們有生之年,真的能看到嗎?
“謝謝周先生接受我們的採訪了,下面能否拍幾張照片,我們也好刊登在報紙上?”同樣聽得熱血沸騰的葛強,也是不得不深呼一口氣,將注意力轉移到工作上來。
“好的,麻煩你了。”
接着,在葛強的安裝下,周景明先是照了幾張單獨的照片,然後又和徐廣祿以及趙柯等人照了幾張合照。
爲了保證採訪的全面性,葛強又對徐廣祿以及趙柯兩個人做了簡單的採訪,不過問的問題,都是和周景明有關的。
“周先生,不得不說,我採訪過許多關於汽車業內的人士,但是你卻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在你身上,我真的是看到了國內汽車工業的未來。”葛強由衷的說道。
“汽車工業的未來不是單靠我一個人的,而是所有人一起努力才能奮鬥出來的。”周景明笑着回答道。
“這是一次很棒的採訪體驗,希望下一次再來採訪你的時候,我國的汽車工業,會是另一番光景。”說着,葛強就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而周景明也連忙握住葛強的右手,臉上始終掛着笑容。
送走葛強兩個人之後,周景明第一時間將脖子上的領帶給扯了下來,“帶這玩意真難受,還是拿下來舒服。”
“小周,你剛剛採訪時候說的那些話,真的是讓我感慨萬千,真希望在我去世之前,能夠親眼看到我們國家也能夠躋身於世界汽車強國之列。”徐廣祿突然感慨萬千的說道。
正在解領帶的周景明動作一滯,隨即笑着說道,“廠長你放心,這一天不會遠的,我們所有人都會看到這一天的。”
《人民日報》的工作效率不可謂不快,採訪結束的第二天,報紙上就刊登出了這篇報道。
《周景明:一個願爲中國汽車工業奉獻終生的年輕汽車人》。
這就是這篇報道的題目,刊登出來的內容,原汁原味的還原了當時採訪的情景,報紙刊登出沒多久,就在社會上引起了一番轟動。
八十年代的時候,最講究勞動與奉獻,周景明採訪時候說的那些話,無疑是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標杆,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更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燕京,機械工業部。
某一間獨立的辦公室中,坐着一位已經年近七旬的老人,老人身體微微發福,但是精氣神一直很好,諾大的辦公室中,裝修卻極爲的簡陋,除了一張辦公桌以及幾把椅子之外,再沒有其他的物品。
老人生活簡樸,在整個系統中,都是出了名的。
喝了口茶之後,老人像往常一樣,拿起手邊的《人民日報》,準備看一下最近都有哪些值得關心的大事,這是他多年來的工作習慣了。
“周景明:一個願爲中國汽車工業奉獻終生的年輕汽車人……哦,這個應該就是老馬經常提起的那個後生吧。”
老人很自然的就看到了這篇報道,看到名字的那一刻,他也想起來,自己這段時間,經常能聽到周景明這個名字。
推了推老花鏡之後,老人便開始認真的讀了起來,年歲已高,只有兩千字不到的採訪,老人愣是看了十多分鐘。
“就算我老了,我也願意躺在地上,化爲一座橋,讓大家踩着我的身軀走過,實現我們幾代中國人做的汽車強國夢!”
讀到最後一段話的時候,老人突然就變得激動起來,“好!說的好啊!”
連說了好幾個“好”字之後,老人用顫巍巍的手拿起了電話,說了幾句之後,很快就有個人走了進來,“饒部長,您叫我有什麼事嗎?”
饒部長,饒斌!
中國汽車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