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孩子都去了。小嬸兒那天有點累着了,當時就我和娜娜在家,她發現自己有了小寶寶就來找我們,然後就開始哭。我和娜娜給爺爺打了電話,小嬸兒就嚷着要去醫院,我看她那樣子,不敢讓她動,就叫了救護車。小嬸兒到醫院之後,爺爺就到了。檢查結果說是沒事,讓好好休息下就行了.......”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奈何,人心複雜啊。
就跟她前面想到的一樣,宋氏是個陳舊的老牌家祖,隱於鄉村,後代不肖,棱角繁多,卻自有風骨。宋氏的人們,都以家門榮耀爲傲,更以書香門第自居。而穆家,甭說族譜,兩個正經家族都沒有,就是紛亂年代眼明手快,從微小無名之中崛起的富庶家庭。祖輩只能追溯到當過小民兵又被扣過投機扒耙帽子的已故祖父,孤兒一個,三代貧農都不是......一代貧農......
穆家有錢,真的很有錢。就跟家裡有聚寶盆一樣,做什麼什麼賺錢。可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家庭底蘊,在宋家看來,就是沒文化的暴發戶。穆家人確實沒一個大學生,有考上大學的,後來也退學不念了。他們是覺得大學裡能交給他們的東西,他們已經不需要了。或者說,對於賺錢這方面的知識,他們在大學裡是學不到的。
這種觀點,對於宋家這種講究耕讀傳家的人們來說,簡直是不堪入耳。就算是英雄不問出處,也不該是這般看不起知識啊!!!
穆家當時就被爺爺他們打上了不可相交粗鄙無知的標籤。
而穆家這邊,覺得宋家無論以前多麼的輝煌,現在就是一羣老農民,剛剛能解決溫飽問題而已,錢賺的那麼少,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空有一肚子的陰陽怪氣卻一點本事都沒有,就是自以爲是而已。有什麼資格看不起他們穆家這種富豪家庭啊?要不是家裡最心愛的小閨女看上了宋華楠,他們家的條件,找個王子都是綽綽有餘的!!
同樣,宋家也是覺得,以宋華楠的條件,找個公主也是配得上的........
穆家覺得宋家就是看不起人,眼神裡都是鄙視,作踐他們家的閨女。宋華楠就是看中了穆莎莎的錢,卻裝着一副清高的樣子,更加不要臉。
當然,這都是宋二笙看出來的,宋穆兩家其樂融融背後的尖銳矛盾。面上大家可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啊~~~~
其實,在宋二笙看來,宋家和穆家之間的矛盾,就是兩種時代背景之下不同價值觀的對立而已。並不是誰真的是人品不好。廢話,宋家人怎麼會人品不好!!!
額,因此呢,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能維持一個表面的和睦,真的是奇蹟了。這都要歸功於宋家的有禮和穆家的圓滑。
然而,穆莎莎突然懷孕,讓一直以爲宋家逼着她生兒子的穆家,把心裡那點子不安和厭惡上升到了極點。這纔會不擇手段的強硬的帶走穆莎莎。他們很可能擔心宋家會壓着穆莎莎去驗孩子的性別.......
而宋家這邊,知道穆莎莎心裡的壓力,雖然是並不在乎她生男生女,但大奶奶大爺姑姑們這些大部分的女性代表,還是都在心裡盼着她生兒子的。這種無聲的期盼,早就傳達到穆莎莎耳朵去了,不然她哪來的這麼大的壓力啊。可爺爺這些男性代表,其實是真的並不在意她生男生女啊.....
爺爺這邊越是想安撫穆莎莎想表現宋家的善意,穆莎莎就越是緊張。再加上小叔這個有些渣的丈夫,宋家在穆家心中,想洗白都洗不出來了.......濃濃的一盆黑水兒啊......宋家這邊被當成了妖魔鬼怪,心裡不痛快,也委屈啊,然後就覺得穆家是仗着自家有錢欺負人........
彼此都覺得自己委屈這種情況,基本是沒辦法解決的。除非,對方能看到對方的委屈.......
可現在這樣,基本沒戲啊。宋家這邊誰都見不少穆莎莎啊!!
宋二笙想了想,“小嬸兒年紀還小呢,又一直想生兒子壓力大,想回孃家也是正常的。爹媽總是最親的人嘛.......”
祝媽媽雖然覺得老兒子說這麼老派的話很好笑,卻是笑不出來的,“都是你老姑當年一句話,讓你小嬸兒有了心結......唉,也是,她也不容易,你說你小叔,看着那麼熱心腸的一個人,怎麼對自個媳婦兒,就那麼冷心冷肺的呢?可說他對媳婦不上心,也不是。你小嬸兒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例假什麼時候,他都知道。把你小嬸兒當公主似的伺候着,可是就是......嘖......”
語言能力不夠,祝媽媽有點形容不出來,但是宋二笙明白她的意思。不過她不會接話就是了。
祝媽媽說到這,到時想到了。穆家那邊,不讓他們見莎莎,那就讓小楠勤跑一些吧,總要讓莎莎回來生孩子,沒有說把宋家的孩子生在外頭的........
宋二笙看着媽媽的臉,就知道她在想什麼——回家生孩子,這是宋家的底線了。如果小嬸兒一時衝動,在穆家那邊生了孩子,那估計宋家這邊,就不會再有小嬸兒的位置了........這話說着殘酷,其實現實中,會更殘酷。
榮姐當年衝動的結婚離婚,到現在,爺爺他們都對她疏離客氣。不然榮姐這幾年也不會一改以前看不起媽媽的樣子,反而開始討好媽媽,對她更是特別好,只要有她在,阿嬌就一定跟着她。
這是因爲榮姐看明白了,宋家把她當污點,已經把她身體裡那一半的宋家血脈都捨棄了。爲了孩子,榮姐不得不改變,不得不籌謀。而她這個宋家的老兒子,就是她和小阿嬌一定要抱緊的大腿。
宋二笙不想對爺爺他們這種做法發表意見,這是宋氏家族把風骨維持到今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