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鼓勵

之所以掀起軒然大波是因爲四個被剔除的伴讀身份都不簡單,而留下的人也很微妙。

當初大皇子選伴讀,八個名額,世家佔了三個,兩個是大將之孫,還有一個是少傅方致遠的嫡長孫,剩下的兩個一個是榮軒的幼子,一個是新戶部尚書宋巖的幼子,宋巖是寒門出身,術數特別厲害,之前一直在戶部下打雜,齊修遠將張誠調到工部任尚書後越級提拔他,可以說是一朝得志,平步青雲。

而留下的四人,一爲太子少傅方致遠的嫡長孫方通,榮軒的幼子榮真,宋巖的幼子宋橋,大將華暉華太尉的嫡孫華南,三個世家出身的孩子一個都沒剩下。

有人提出榮軒是世家出身,衆人不免嗤笑,快別開玩笑了。

榮軒出自榮家旁支,還從小被繼母排擠,被丟到了軍隊,從未受過世家教養,除了那淡薄的血脈,世家在他身找不到一點表現,他能有今天不是因爲他世家的身份,而是因爲他與齊修遠共過患難,一起打江山,所以此人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說,皇帝還是對世家不喜

所以趁着林苑事件對世家出身的伴讀一打盡

齊修遠沒讓臣子多猜,他錢僱他們來是幹活的,不是猜他的心思的,有那功夫還不如想想怎麼勸課農桑,怎麼更好的進行水利工程建設,增加國家收入呢。

所以他直接讓人放出那天在林苑各人的表現,他讓人將他和皇后說的一番話傳出,“雖說各位小郎君年紀都還小,不能僅憑此事定他們人品優劣,但涉及太子,涉及大齊國本,不能不謹慎。

“盧彥在八人歲數最長,才識最優,也最傲,他出身世家,是驕傲些朕也能忍受,大皇子跟着他,若能學到那份才識驕矜也未嘗不可,但他明知榮郡王小世子的身份,當着大皇子的面敢自持才華作詩諷刺,此人不是自大到認爲衆人都聽不懂,是品性不良,不管是哪一種,我都不允許大皇子在年紀未長,心性未定的時候與他相交。

“而王氏和鄭氏的兩個孩子,”皇帝微微搖頭,“王氏向來與盧氏交好,王永更是與盧彥從小長大,他若能從勸導一二,在大皇子已然警告盧彥的情況下,後面打架的事也不會發生了。”

“而鄭銓,”皇帝輕笑道“華南那小子才四歲,方致遠教了他十八遍三字經他也沒能讀明白,怎麼可能聽懂盧彥即興做的詩,朕不管盧氏和鄭氏有什麼矛盾,敢利用我齊家的孩子,此次戰且看在鄭銓年紀小的份繞過,下次朕不會容情了,至於華南,雖然遲鈍了些,但稚子心性,純善德厚,讓他留下吧。”

方通在八人一直持重,也是六歲,只盧彥小兩個月,他在家一直是最小的,好容易跟一羣他都小的孩子讀書,特願意做出大人的模樣來照顧他們。

在盧彥一念詩諷刺小熊時,他喝止過他,真正讓齊修遠感到好笑的是,這小子在小熊動手打盧彥時,他沒讓小熊住手,反而是衝去幫小熊壓住盧彥,嘴裡還一邊道“叫你欺負小的,被揍了吧,以後不準欺負小的了”

這也是齊修遠點四個伴讀時第一點他的原因。

當然,這種小事齊修遠自己知道好,他沒讓人傳出去壞小孩子的名聲,只是傳了他第一時間制止盧彥的話。

榮真因爲榮軒和齊修遠的關係經常被帶到宮裡來玩,是小寶少有的玩伴之一,所以在小寶衝去攔人的時候也跟着衝去了,他雖然小,但也分得清自己人和旁人,一邊拉住盧彥那夥人,一邊還幫着小熊掐人,於是混戰之下,他也倒下了。

宋橋則要有趣得多,這小子在進宮的時候被他父親耳提面命的灌輸了忠君思想,所以一動手他擋在小寶面前,見小寶護着小熊,改爲替小熊擋拳頭,所以他是八個人一隻手沒動,反而傷得最重的。

而戴偉之孫戴進之所以被剔除在外則要簡單得多,這小子一向是唯恐天下不亂的,當時一打架,他在旁邊吆喝,加入混戰後更是連人都不看,逮着誰都揍,小寶都差點挨他幾拳頭,全被宋橋給以身擋住了。

戴偉領兵打仗算是一員猛將,腦子也算好使,當初硬是走關係把孫子送進宮給大皇子做伴讀,誰知道攤這麼一個坑爺的孫子,多好的立功機會,硬是給他折騰沒了。

齊修遠趁此機會確定下了以後皇子的固定伴讀人數,所以戴進只能被剔除。

宋巖的幼子才被送回家,宋巖去找戴偉算賬,皇帝一說重定伴讀人數他知道他孫子沒希望了。

別說大皇子,是他給他孫子選伴讀也不會要他孫子這樣唯恐天下不亂的,因此戴偉倒沒有不服氣,只是不免對盧太傅怒目而視,他覺得要不是盧彥挑事,他孫子的這個隱藏屬性未必會被人發現,跟大皇子待久了說不定學好了呢。

他可是費了不少的勁兒才讓他孫子跟進去做了伴讀,現在一出事被打回了從前。

而盧太傅是再不服,在朝無人支持的情況下也不得不偃旗息鼓,連一向對他尊重有加的學生都不站在他這邊。

朝的確利益糾葛,而齊修遠一句話打動了所有人,“涉及大齊國本,不得不謹慎。”

凡爲人臣者,無不想着國富民強,名留青史,而要達成這兩者,明君是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他們不會允許盧彥,鄭銓這樣的人出現在未來太子身邊,所以對皇帝選定的伴讀人選第一次全體保持沉默支持態度,讓盧太傅滿腹的算計都落了空。

直到這時,他才知道,這纔是齊浩然對他們最大的報復,偏他還有個把柄落在皇帝手,一點也反抗不得,不然,他這邊纔對齊浩然下手,只怕皇帝立刻落實他坐探勤政殿的罪名。

有林苑事件在前,盧氏聲望一落千丈,這事一旦爆發出來,皇帝只怕會趁機削弱盧氏,跟對付崔氏一樣。

作爲盧氏的族長,盧太傅不敢賭,因此他保持沉默。

至此,林苑事件徹底落幕。

但作爲世家的盧氏,王氏,鄭氏聲望都受到一定影響,而且三家本已形成的聯盟出現了裂痕,三傢俬底下都互相埋怨,雖然知道皇帝傳出那番話是別有用心,但他所說的又全是事實,三家因爲三個孩子聯盟關係變得最淡,雖然沒有交惡,但世家聯盟對抗皇權已變成一個空有形式的東西。

世家各自爲政,齊修遠頓時覺得輕鬆了不少。

第1182章 靈感第489章 攪渾第1234章 談判(3)第428章 入席第1195章 拒絕第896章 舊人第1308章 經年(3)第93章 仗勢第56章 合力第1185章 攔截第1060章 相聚(上)第1008章 同情第923章 貼心第417章 說服第1122章 想通第596章 分封(下)第62章 圖報第268章 戳破第478章 換第284章 聯合第1085章 攻城第551章 加稅第493章 心軟第1318章 番外 論異心的養成(1)第19章 售出第516章 回京第534章 欽佩第84章 浴血第1184章 所託第972章 找到(下)第64章 接第684章 段氏第615章 危機解除第20章 言論自由第263章 出門第1035章 挑撥第1061章 相聚(中)第1462章 番外 齊浩然(4)第873章 推卸第528章第71章 討要第194章 處置(下)第776章 有意第511章 黃雀(五)第399章 尋找第1008章 同情第779章 求見第1115章 前途第442章 道歉第566章 論功第1127章 建議第620章 關心第663章 出行第38章 生氣第74章 雙胎第584章 抓週(中)第744章 教第1161章 討要第204章 捱打第524章 忠奸第1228章 同行第99章 探究第166章 爭吵第58章 逃跑第630章 家信第488章 螳螂第1105章 維護第389章 重新第839章 談判第683章 身份第573章 隱戶第1362章 番外 穆博文(1)第1450章 番外 寶珠(23)第1439章 番外 寶珠(12)第752章 拒絕第896章 舊人第329章 收尾第1256章 一查到底(5)第1304章 養病(6)第983章 不讓第427章 認知錯誤第946章 難題第1056章 女學第580章 擔心第707章 分享第909章 趕海第84章 浴血第805章 好轉第547章 父子第1463章 番外 齊浩然(5)第1047章 不捨第1237章 計劃(2)第505章 周旋第1079章 同流合污第1397章 番外 範子衿(14)第786章 兌諾第1165章 歷練(下)第181章 和好第214章 審訊第1080章 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