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嚴歌苓覺得這樣的描寫過於輕鬆,好像是妓女們坐慣了風月場,因而如此嚮往做一次女學生似的。在另一個加長版裡她進行了改動,妓女們顯然多了許多的糾結.
只有趙玉墨一人大義凜然:“我們跟日本人走。把學生們留下來。”
除了她的小跟班紅菱願意隨從前往之外,玉墨的主張遭到其她姐妹的極力反對,最後玉墨不得不使出起妓女頭目的威風,將她們罵“醒”:
“好,有種你們就在這裡藏到底,占人家地盤,吃人家口糧,看着日本人把那些小丫頭拖走去禍害!你們藏着是要留給誰呀?留着有人疼有人愛嗎?”她現在像個潑辣的村婦,一句話出口,好幾頭捱罵,但又不能確定她究竟罵誰。“藏着吧,藏到轉世投胎,投個好胎,也做女學生,讓命賤的來給你們狗日的墊背!”
這一番棒喝果然有效,妓女們很快“認了命,溫順地靜默下來”。
這個版本已經很符合魏特琳日記裡的記述,只不過在真實的金陵女院裡罵的妓女們認命的不是什麼玉墨,而是魏特琳,而是那些自覺自己乾淨的良家罷了.
妓女們也不是醒悟了,只不過是認命了罷了.罷了,反正已經是不乾淨的身子了,給誰不是給,誰讓自己的命賤呢,活在這個人世就是遭罪呢.
如果說兩個版本有什麼不同,最大的或者說唯一的差異就在這裡:前一版本是妓女們欣然前往,後一版本是妓女們委屈從命,當然,在前者“欣然”的背後,莫不是深深掩藏的對命運的嘆息。
如果說小說與歷史真實有什麼重大出入的話,那就是嚴歌苓着意刻畫的妓女們對“女學生”身份的嚮往。
如果妓女假扮女學生這樣的情景真的曾經發生的話,喬峰以爲嚴歌苓的想象是合乎情理的:在赴死的路上,做回早已被她們遺忘的女兒身,似乎也是一件頗令人感覺安慰的事。
“二十分鐘後,廚房的門開了,一羣穿黑色水手裙、戴黑禮帽的年輕姑娘走出來,她們微垂臉,像惱恨自己的發育的處女那樣含着胸,每人的胳膊肘下,夾着一本《聖經》歌本。她們是南京城最漂亮的一羣“女學生”。“
這是我想象的,因爲女學生對她們是個夢,她們是按夢想來裝扮演女學生的,因此就加上了夢的美化。”嚴歌苓曾如是描寫道。
但在喬峰看來,這樣的場景在歷史現實中恐怕未必真的發生:在面臨被凌辱被損害的緊要關頭,誰還在意什麼曾經擁有過的女兒身呢?那不過是一個遙遠的悽慘的童夢罷了。
然而在張國師的電影中,“學生夢”卻被再次誇大。
可以設身處地地去想一想:假如明知天亮以後就將走上一條黑暗殘酷的地獄之路,今晚的腦海中翻騰的會是什麼呢?是終於可以做一回“女學生”的歡欣期待?還是爲即將到來的凌辱與殘害而恐懼不安?
顯然,在張國師心中,妓女們對做學生的期待遠遠勝過了對凌辱與殘害的恐懼:新剪的頭髮,鄭重的新裝,燦爛的笑,再來一曲悠長曼妙的《秦淮景》,廣角鏡頭拉出十二個絢爛多姿、搖搖曳曳、婀娜款擺的美麗女子.
是的,她們那麼美麗,那麼絢爛,彷彿黑暗的黎明永遠不會到來,她們永遠都是秦淮河上最美的女子,她們所遭受的血淋淋的殘害和犧牲被觀衆淡然忽略、被歷史悄然遺忘,幾十年後又被從歷史塵埃裡被揀出來,成爲一件消費品。
喬峰無法相信這樣一部電影可以真正的觸痛中國人心靈上的戰爭傷疤.
哭的稀里嘩啦或許可以,但是痛入骨髓卻難以做到.
事實上,隨着80年代以來經濟大潮的翻涌,中國人早已撫平了傷疤,有多少人關注過南京大屠殺的創痛?喬峰覺得大多數人心裡,壓根就沒有這道傷疤。
甚至於,爲了中日友好,爲了貿易往來,國家一直在試圖淡化那些戰爭/就像黑太陽731,要不是喬峰的堅持,這部電影早就因爲政治的原因給早早下畫了.
而不是像現在,過年期間兩個月的時間,夠分量的排片頂着,一直將這部限制級的影片在香港的票房推到了兩千多萬.
正如嚴歌苓所說:“戰爭中最悲慘的犧牲總是女性。女性是征服者的終極戰利品。女性承受的痛苦總是雙倍的。”
但在張國師的電影版本中,這一主題並沒有被如實呈現。在小說中,三個軍人是被屍者從死人堆裡撿回來的,在整部小說中他們甚至沒有機會放一槍一彈。要說的是,嚴歌苓的小說是基本符合歷史事實的,在南京那場大屠殺裡,中國士兵們被曰本鬼子連哄帶騙,捆綁成一長串帶到江邊,然後就是機槍掃射,他們甚至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就已經命喪黃泉。
但張國師的電影卻濃墨重彩地渲染“軍人”的英勇無畏,殺敵到最後一刻。不是三個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傷員去教堂求救,反倒是軍人們一路護送女孩們脫離險境。不是軍人們在教堂裡賴到最後一刻不肯離去,反倒是他們主動撤離,遠遠地打起了教堂保衛戰。
在嚴歌苓的小說裡,三個軍人被趙玉墨迷得團團轉,就連戴少校也在玉墨柔媚的“眼風”裡暈頭轉向,甚至玩起了曖昧遊戲。比起電影裡面剛毅不屈的軍人形象,我更相信小說纔是呈現出了人性的真實。
張國師的這一篡改,改的不只是嚴歌苓的小說,更是對歷史的篡改和捏造。迄今爲止,在那場大屠殺中,中國的軍人們似乎從未留下戰爭中可歌可泣的佳話.
喬峰想要把魏特林日記裡真實的記載還有嚴歌苓的金陵十三釵講給斯皮爾伯格聽,希望這位能拍出辛德勒名單和拯救大兵瑞恩等等經典電影的電影大師能以他的視角他的電影語言來講一個有別於張國師的,更有深度的更真實的南京淪陷後無邊屠殺中的金陵十三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