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

第二條:英吉利斯圖亞特王朝須開放格雷斯、曼徹斯特、利物浦、伊斯特本、倫敦等五處爲通商口岸,准許大明派駐領事,准許大明商人及其家屬自由居住,並不受英吉利法律法規約束,英吉利不擁有對大明帝國的治外法權。

第三條:英吉利向大明賠償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作爲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大明軍費,300萬銀元賠償商人債務。其款分兩年繳納清楚,倘若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五銀元。

第四條:永久允許大明商人與英吉利商人自由貿易,英吉利政府無權單方面決定對大明禁止貿易某一類或多類物品。

第五條:大明商人進出口貨物所繳納稅款,英吉利需與大明商定,英吉利對大明之貿易沒有關稅自主權。

第六條:大明與英吉利各自釋放對方軍民,但克倫威爾、湯姆等戰爭罪犯需交給大明予以嚴懲。

第七條:大明享有英吉利的最惠國待遇,英吉利與其他國簽訂的權利與優待,大明同樣有資格享有。

整整七條,每一條都猶如刀劍一般誅殺着愛德華親王的心,但楊嗣昌已經把話說在前面,這七條沒有一條可以減少,整個條約草案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所以,愛德華親王即便心裡再不願意,也不能有任何異議。

楊嗣昌很淡然地滑動着手指上的玉扳指,也沒再說話,作爲一個大明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官員,他所提出的所有條款都是爲了大明的利益最大化,並能有效的保證大明商人的利益。

雖然這對於英吉利的代表愛德華而言實在是太過分,沒有一條能讓自己接受,但對於楊嗣昌而言,爲了儘可能的保持着與斯圖亞特王朝的關係,不太過削弱斯圖亞特王朝的實力使其不能平定國內叛亂,他已經很仁慈的主動減掉了很多更過分的內容。

但這七條是萬萬不能再減的。

在楊嗣昌看來,作爲一個軍事系統的戰略性官員,他自然知道懷特島的軍事戰略價值的重要性,而大明要想以最少的武裝力量控制整個英吉利貿易乃至整個歐羅巴局勢,就必須佔有個樞紐點,這樣既可以威脅倫敦,也可以南下威脅巴黎,也可以西進威脅德意志,還可以出海直接進攻荷蘭與佛郎機。

所以,大明必須擁有懷特島。

而這幾處通商的城市作爲目前英吉利最發達的物資中轉站,是必須要允許大明在這一帶能通商的,因爲這一帶都是大明的鴉片貿易的主要經營店。

而斯圖亞特王朝爲了自己的統治要封鎖貿易可以封鎖其他城市,只要不妨礙這幾個地方就是,這已經算是楊嗣昌的巨大讓步。

其次,關於賠款問題,楊嗣昌也沒有獅子開很大的口,他這是根據錦衣衛提供的斯圖亞特王朝收入所得到的結果,在他看來,賠這個數字,斯圖亞特王朝不會因此而滅亡。

愛德華親王最終也不得不答應了這個草案,他的性格本就偏懦弱,如今楊嗣昌又直接說不可更改,他也不好再說什麼,只是訕笑道:“閣下或是再三斟酌了的,我也沒什麼異議,但這些條款,鄙人還是無法向我君王交待。”

楊嗣昌見他言語支支吾吾,且也沒有什麼原則,便決定再拿出一些利益來誘惑他下定決心出賣自己國家利益。

於是,楊嗣昌便道:“殿下應該知道,本官執掌的是兵部,也就是整個大明帝國的軍事方面,有一半是本官說了算的,本官也知道貴國如今正苦於對蘇格蘭叛軍的平叛一直毫無進展,本官可以私底下和殿下籤訂一個協定,將一批質量上好的武器賣給你,且只賣給你,到時候你再轉手賣給貴國軍方,殿下想必會因此獲利不少,甚至也可因此而掌控一定軍權,貴國君王想必也不會再敢把你怎麼樣,你也不會在那羣新興貴族面前擡不起頭來。”

楊嗣昌此舉擺明了是在賄賂愛德華親王,並有意要讓愛德華親王的自身利益與大明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讓他踏踏實實的做一個大明王朝的走狗。

換一種說法就是,讓他愛德華親王踏踏實實地做一個英吉利的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不是愚笨之人,自然知道楊嗣昌這是什麼意思,也知道一旦自己擁有了代表英吉利進口大明武器的獨家代理權,就意味着只要大明與英吉利的關係不惡化,自己就可以一直靠此大發橫財,而自己也可以控制英吉利軍方的武器輸入,畢竟最優良的武器都掌握在自己手裡。

只是,這樣一來,自己和整個英吉利都要受制於大明。

愛德華親王再做權衡,但豐厚的自身利益還是讓他毅然下定了出賣國家長遠利益的決心,畢竟他也不想自己這些傳統農場主的權力被新興貴族給逐漸剝奪,克倫威爾在禁菸運動中表現出的激進行爲不僅僅惹惱了外境勢力如大明也惹惱了他們這些斯圖亞特王朝的頑固派。

“那這條款當加上一條,大明礦石與武器運抵英吉利販賣不需繳納關稅”,愛德華親王突然提到這麼一句,他主動要求取締礦石與武器貿易的關稅也並非是真的要替大明省錢或者是替他英吉利博得大明的好感,而是這樣的話,楊嗣昌允諾由他愛德華家族獨家代理大明武器的成本會下降,他從中間賺取的利潤也就更多。

楊嗣昌倒無所謂,將一批國內淘汰後的武器販賣出去本是陛下所提倡的,而是賣給當地政府和當地的家族都是一樣的,如今只不過是藉此給這愛德華親王一點甜頭而已。

楊嗣昌見他如此爽快倒也很高興,事實上,從一開始看見這愛德華親王他就確定這人是最好的談判人選,就是爲了今天能更大程度擴大大明藉此次鴉片戰爭的利益索取度。

“既然如此,此次談判所得內容就算敲定下來,本官提議,明日就去我大明‘于謙’號戰艦上籤訂此條約,順便讓本官也招待招待殿下你”,楊嗣昌現在表現的很友好,這讓愛德華親王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忙不迭地答應下來。

第兩百零五章 南宗來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盧象升與楊嗣昌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三百六十章 讓李永芳首級掛到盛京城樓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見鄭家船隊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兩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宮 (第六更!)第六百零二章 開發美洲(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兩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四百一十八章 略輸一籌的錢謙益第兩百七十二章 廢除徭役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諸侯”聯合抗明第五百六十九章 斬殺克倫威爾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四百七十一章 劍指布木布泰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五百章 不平等條約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爲有個好皇帝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一百九十八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三百四十八章 程行人壯膽吶喊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四百一十二章 會表演的李閣老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第三百五十二章 閣老送閣老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六百零四章 朕還欠你一個首輔 (大結局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哥薩克遇見毒氣彈第一百九十四章 骯髒的孔府第五百三十章 全殲西洋聯合艦隊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島的皇家度假區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見癮君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極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封推感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兩百二十七章 沙龍幫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吳三桂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擊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兩百二十七章 沙龍幫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滿門抄斬第兩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八十一章 巡查禁衛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三百三十章 兵圍盛京以脅皇太極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五百六十九章 斬殺克倫威爾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三百九十六章 兩廣總督見伽利略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檢押解進京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