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

朱由校聽了顧三麻子所說之後便點了點頭,在一干海軍軍官陪同下直接朝澳門知府和提舉司衙門所在地走去。

而那名所謂的大不列顛的使者納莫多則直接被無視。

在朱由校看來,自己也算好脾氣,一個屁大一點的島國使者竟敢見了自己這個皇帝陛下,竟然直接就大呼小叫,這要是自己以前的脾氣,直接推出午門斬首了,也虧自己現在心情好,若不然還真不一定會在第一次到達澳門時就要拿他的人頭祭祭旗。

而此時的不列顛在歐羅巴也算是崛起的新興帝國,連歐羅巴傳統強國佛郎機也沒再放在眼裡,更何況遠在東亞的大明。

因而這納莫多見這個大明皇帝陛下沒有搭理自己這個堂堂使者,不由得感到很是憤怒,再次大喝一聲:“站住!閣下難道沒有聽見在下的話嗎?我大不列顛國要對此行爲表示抗議!”

“抗議個屁!”

朱由校暗中唾罵了一句,低聲吩咐着顧三麻子:“愣着幹嘛,拔槍射殺他,真真是吵死人,都這個年代了,這些西洋番還這麼囂張,真要逼朕打到他家門口,才能長記性嗎?”

“是!”

顧三麻子迴應了一聲,擡手就是一槍。

只聽啪嗒一聲,轉眼間,一顆子彈就鑽入那名大不列顛使者納莫多的腦門,且直接打出一個一寸寬的血洞出來。

納莫多瞪大着眼睛,滿臉驚愕地倒在了地上。

他身後的那些護衛還沒來得及舉槍,就被埋藏在各處的大明第四軍的狙擊手用來複槍結果了性命。

李明睿這時候不由得朝顧三麻子豎起了大拇指:“顧總兵好槍法,都沒看一眼,擡手就一槍擊斃此人。”

“如陛下所說,此人嗓門太大,用耳朵聽就能辨別他在什麼位置”,顧三麻子笑着回了一句,就同着朱由校等人一起繼續往前走。

而五具的大不列顛人的屍體就這樣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那麼納莫多更是又抽搐了幾下,吐了好幾口血才徹徹底底的死去。

這就是現在的大明!

強悍不可一世,未來的所謂日不落之英帝國在大明君臣眼裡也不過如螻蟻一般,不管你抗議不抗議,犯了忌諱就只有死亡一條路。

其他各國來華的西洋官員和西洋商人都是滿臉錯愕的看着這些屍體。

雖說殺的是大不列顛的人,但他們也有一種感同身受之感,不過此刻他們也只能把憤怒潛藏在心底,不敢有絲毫動彈。

因爲他們能猜到如果自己這時候再有半點意動或表露出半點不滿,不但在大明賺不到一分錢,甚至會長眠於此!

這些西洋番的屍體繼續被澳門知府衙門僱傭的民夫拖在船上便行駛到遙遠的海上直接餵養了鯊魚,這是澳門開府建衙以後的習慣,大明擁有絕對的治外法權,在大明境內觸犯刑法而死的各國外番是不允許葬在大明的土地上,以避免髒了大明的土壤,因而大多直接丟進海里直接餵魚。

正因爲此,在現在與大明進行貿易的大多數西洋商人都表現的比較守規矩,即便有時候被本地漢人欺壓有時候也只能忍忍,不敢有絲毫的不敬之意。

如今的澳門知府兼市舶提舉司提舉是管紹寧,是天啓八年錄取的一批進士,也算是朱由校做皇帝以來真正提拔的天子門生。

爲表示自己對他的重視,朱由校還特地給他加了個右僉都御史的官銜,不受廣東巡撫和兩廣總督的節制,直接向自己負責,可算是兩廣境內的第三號人物,連巡按御史也只能屈居第四。

此時,管紹寧已在這邊久久等候,見朱由校一來便忙要行禮,卻被朱由校立即扶了起來,君臣二人寒暄了一陣就進了城。

因佛郎機人常年居住於此,因而澳門算是大明各大城鎮中最具西洋風格的城鎮,即便是知府衙門也是大理石砌成的哥特式建築,顯得華麗而時尚。

而在街道上的其他建築也是如此,甚至也有不少教堂,對於傳教,朱由校並不嚴禁,但必須是在朝廷管束之下,這樣既有利於中西文化交流也不使得外來宗教對本土宗教有太大的衝擊。

如果說廣州城內大部分還是大明本國的商人經營各種大小買賣的話,而在澳門則大部分都是西洋店。

整個澳門城內幾乎都是西洋番甚至還有印度來的人,他們組成了澳門的底層基礎,而在這裡的漢人除了一部分工匠外,大多數是官府中人,因而這裡依舊是洋氣十足,只不過現在漢人居第一等,有些地方是不準西洋番隨便進入,比如知府衙門所在地的內城,一旦有外番靠近十步之內就會被直接槍殺。

如今朱由校來到內城城門時看見依舊還泛着紅色的青石板便也能猜到這裡不久前只怕殺過一批人,再看看吊在內城城門上的一顆顆西洋番人頭,便不由得對管紹寧說道:“朕讓你管澳門,不是讓你把這裡變成人間地獄,是要你管好這個賺錢的地方,不要直搞嚴刑峻法,以免嚇破了這些西洋番,適當的也可以給些鼓勵,比如允許納稅信用度較高的西洋番辦理居住證,享用大明本土百姓一樣的子女教育權和其他福利待遇,對於一些鼓勵買賣的商品也可以適當減減稅賦。”

“微臣明白,只是現在這些西洋番裡依舊有許多還不懂規矩,微臣少不得要用幾顆人頭立立規矩,對於那些守規矩的西洋商人,微臣都禮貌着呢,而且微臣和顧總兵都允諾,只要他們的商品是在我們管轄範圍內被海盜劫持,我們可以義務幫他們擊敗海盜奪回貨物,但前提是他們得在澳門或者大明其他市舶提舉司有過納稅記錄。”

“另外,微臣也開辦了一家澳門外事學堂,一是爲了培養一些熟知海外的通譯,第二個就是允許一些要麼有錢有知識且德行良好的西洋番的子女接受教育,由我知府衙門提高補貼,且已經得到學部批准,他們也可以參加科舉,吏部也得到您的批覆,他們以後也可以在朝廷做官。”

管紹寧說後,朱由校便點了點頭:“文化上採取包容與和平同化之策,軍事上採取絕不退讓與霸道之風,而經濟上則要富於智慧與掠奪的智慧,方是上策!”

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五百零四章 大開殺戒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許官員經商(第一更)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兩百九十九章 公路收費第兩百零八章 孔聞詩要求見皇帝朱由校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一百九十五章 責問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吳三桂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三百八十九章 與鄭氏海盜集團決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別忘了薩爾滸第五百六十章 利物浦銷煙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二十八章 抄家(一)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四百四十五章 準備總攻第兩百五十八章 鄭氏海盜是個大問題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宮我的家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蘭西滅亡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七十一章 劍指布木布泰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三百二十八章 寧遠城外築京觀第兩百八十八章 禁衛軍闖入楚王府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營初試牛刀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雲貴川的文人們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兩百七十一章 處置王文奎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三百一十章 檢閱禁衛軍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層文官間的鬥爭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爲有個好皇帝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一百零三章 射殺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兩百二十三章 遼東情況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五百八十五章 盧象升與楊嗣昌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敗緬甸第一百九十五章 責問第兩百五十一章 禁衛軍進金陵城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四百九十九章 逼羅剎國談判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穩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兩百九十章 山呼萬歲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九十二章 本指揮使看上你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二十一章 八大晉商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一百八十章 這是好事呀第五百七十三章 擴大戰爭與拉動經濟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兩百七十八章 姻緣卦象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第九十六章 生殺予奪一念之間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四百零八章 禁衛軍突然出現第四章 計行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