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睿好歹也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寫出來的奏疏倒也是文采卓然,條理分明,邏輯清晰。
儘管他本人內心是不願意就此將禮部一分爲三的,但無奈現在朱由校強權威逼下,他也只能迎合朱由校寫下這違心的奏疏。
李明睿心裡也是頗感憋屈,儘管自從錢謙益被打入詔獄後,自己已經成了文官第一人,但自己在陛下面前依舊什麼都不是,一旦自己令陛下稍不如意,陛下翻手間就能將自己罷職,且讓自己擁有的一切轉瞬間就化爲虛無。
朱由校從李明睿手裡接過奏疏來,看了看後便很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就遞給王承恩道:“拿去司禮監批紅吧,李閣老的奏疏,不可輕慢。”
“遵旨”,王承恩忙接了奏疏,小跑着就去向了司禮監,同時,他心裡也不由得感嘆現在的大明的確不比天啓七年前的大明瞭,若在天啓七年前,堂堂內閣次輔能被陛下逼成這個樣子是想都不敢想的,更何況大明本來就有大臣在朝堂上演全武行的習俗,因而一般情況下皇帝是不敢拿這些重臣怎麼樣的。
但偏偏在現如今的大明,大臣們是不敢有半點違拗陛下的意願,這也是沒辦法的時候,如今的朱由校掌控着軍隊與財政,而科舉擴招之後等着做官的士子一大堆,所以陛下朱由校完全可以不必考慮這些官員的感受,直接採取強權壓迫。
當然,沒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朱由校也不會直接動用強權壓迫,畢竟這個帝國還需要這些官僚的管理,自己還離不了這些官僚。
也正因爲此,朱由校纔沒有直接將李明睿罷職,而只是將李標罷職並藉此震懾李明睿,讓其不要因爲自己在跟他商量而誤以爲自己真的就只能跟他商量。
事實上,從一開始,朱由校就知道李標這種恪守祖制的守舊派官員是必然會反對自己改革禮部的,但他沒想到李明睿也會反對,於是,朱由校便一改讓李明睿壓迫李標同意改革禮部的想法,直接將李標罷職且流放哈密衛,這樣就能通過***標而逼迫李明睿同意。
只要李明睿同意進行禮部改革,並讓他作爲發起者,那禮部的基層官員們纔會將改革執行下去,畢竟禮部都是李明睿的人。
朱由校這是在逼着李明睿放權,而李明睿也不得不聽從。
不過,儘管朱由校再一次用自己的皇權達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但這種結果並不是他想很想要的結果,守舊派的官員總是那麼不識時務,儘管自己要想穩定吏治的確需要他們保持一定勢力與革新派分庭抗禮,但這些守舊派官員卻總是與自己的政治理念相悖,還總是成爲自己的阻礙。
好歹有個能揣摩自己意圖並無條件的服從的錢謙益且也因爲被守舊派裹挾而在羽翼豐滿時和自己唱反調,這才逼得自己不得不遂了李明睿的意願將錢謙益打入了詔獄,以致於到現在也沒辦法再找到一個讓自己滿意且又能和革新派官員鬥上一鬥的守舊派代表。
看着一直露着一幅諂媚笑臉的溫體仁,再想到這傢伙之前在出使建奴時倒也表現突出,着實坑了多爾袞和皇太極一把,因而朱由校也就想着或許可以給這溫體仁一個機會,儘管這溫體仁也是出了名的無恥之徒。
但現在這年頭玩政治的又有哪個真正的是正人君子,於是,朱由校便將溫體仁喊了過來:“溫體仁,朕若讓你做我大明第一任外交部尚書,你可能勝任之職,自開海以後,我大明與海外諸國來往便比以往密切,也就少不了摩擦與矛盾,你能否處理得當?”
溫體仁聽朱由校這麼說,自然也猜到陛下這是要簡拔自己的意思,便忙信誓旦旦的回答說自己定能竭盡全力以爲大明外交事業赴湯蹈火絕不使大明在與外番接觸時吃半點虧,受到半點侮辱等。
朱由校聽了便只是點了點頭,讓溫體仁管外交部,他倒是放心的,畢竟這溫體仁專會坑人,讓他去坑外番總比讓他坑國內的人要好得多,而現在看這溫體仁的表現倒也能揣摩到自己的意圖卻又不恃才傲物,明顯可以當做下一個重點提拔的官員。
當然,朱由校也知道這樣的人肯定是不能長用的,但現在也是沒辦法的事,能用的官員很少,能用的非革新派官員則更少,也只能暫時讓溫體仁發揮點制衡的作用。
對於李明睿等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革新派官員,朱由校對他們是又愛又忌憚,這些官員同自己一樣都是屬於大明帝國的新興資本家,具有同樣的利益訴求,但朱由校的獨裁又威脅到他們在政治權益上的擴張,所以朱由校忌憚他們會不會在足夠強大後發動革命,將自己這個君王攆下臺或者直接送上斷頭臺。
不過如今還好的是,控制着軍權的兵部系統和禁衛軍系統的文武官員都沒有被朱由校允許其家族創辦新興企業,且朱由校還嚴令禁止,使得這些官員還能保持中立,並在目前還沒有辦法被革新派或者守舊派的官員利用和掌控。
朱由校也讓東廠時刻關注着在民間思想潮流的最新動向,雖然他對於大多數思想是放任自流,但對於那些質疑君權的思想還是保持着較高警惕,儘管朱由校不會藉此直接發動文字獄,但也會請這些威脅統治的極端思想的創造者去喝茶好好談談。
閒言少敘,無論朱由校對朝堂的各種官員是何態度,也無論這些朝堂官員各自懷的是什麼心思,但該做的正事也還得做。李明睿的奏疏很快就流傳到了朝堂之上,誰也沒想到,李閣老會突然提請改革禮部而且將禮部的權力一分爲三,則讓很多官員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因爲誰都知道,禮部就是李閣老的後花園,如今李閣老卻主動要放棄自己的權力這無疑於自斷其手臂。
大多數官員雖然不理解但也不會管李明睿放權的事,而少數嗅到其中真正味道是當今陛下要改的官員則直接上摺子彈劾李明睿沒事找事,也有少部分巴不得李明睿因此權力減少,而直接表態李明睿。
無論如何,因爲是李明睿主動提出,改革阻力便小得多,改革禮部的大幕也就因此順利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