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疊BUFF

通產省上門本來是想了解SIC的融資情況,結果沒想到彼此雙方卻是在霓虹半導體領域交流了良久。

雖然現在的霓虹看似依舊在半導體市場佔據了大半以上的份額,但是未來的情景卻猶未可知。

關於這一點,在白川楓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之後,通產省的幾位心裡已經大概有了想法。

說到底霓虹半導體未來的命運並非全是由自己決定,其中米國的因素甚至要佔一半多。

而且因爲日元匯率及國內的泡沫經濟問題,日米之間的半導體摩擦更加顯得錯綜複雜。

還有政府與財閥之間的關係,這些都阻礙了霓虹對半導體領域的統籌規劃。

其實還有一點白川楓沒有細說,那就是米國那裡已經仿照霓虹的VLSI研究所,成立了自己的半導體研究機構。

此前西方一盤散沙,以純粹的資本方式爲運作背景的各大半導體公司,基本都是各自爲戰。

但是在見識了霓虹VLSI研究所迸發出的威力後,老美們也開始搞這一套了。

由英特爾、IBM、美光、惠普、摩托羅拉等14家半導體公司牽頭,米國國家實驗室輔助。

在此後的五年內將會集中公關半導體領域的各項先進技術,以便將米國的半導體技術早日提升至與霓虹相同的水平。

此外米國政府每年也會撥款一億美元,用以支持SEMATECH機構的研發預算。

這一套完全就是和霓虹此前的VLSI研究所,一模一樣的機制。

老米們也很實在,打不過別人那就學習別人的模式,然後化爲己用。

雖然最終結果不得而知,但這樣已經足以說明霓虹半導體給米國帶來的壓力之大了。

另外在這個時代,米國的半導體技術在工藝方面是落後於霓虹的。

對,你沒看錯。作爲率先把晶體管技術授權給霓虹的米國爸爸,現在竟然在技術上落後於霓虹了。

按照現在的工藝製程分析,霓虹最頂尖的光刻機可以做到1~1.5微米,但是米國的主流還停留在2.5微米時代。

雖然DRAM的技術難度不高,無論是2微米亦或者3微米都足夠用於內存芯片的生產。

但是更高精度的製程,那就代表着一個國家在半導體領域的最強實力。

此外DRAM或許對製程要求不高,但是CUP級的處理器,卻尤其依賴高精度製程來提升其自身的性能。

就比如SIC的32位芯片80381,在衆多的版本中最高主頻可以做到40MHz。

反觀英特爾同樣是32位的芯片,但是最高主頻只能做到30MHz左右。

架構上誰優誰劣先不說,但是在性能上限方面,SIC的天花板已經比英特爾高了。

這也是爲什麼SIC能在北米逐漸打開市場的原因,除了價格沒有兩把刷子怎麼能行。

依照現在的市場發展推算,在明年SIC或許就會超過摩托羅拉,奪得處理器芯片老二的位置。

不過既然霓虹的芯片製程更先進,那麼爲什麼英特爾不讓霓虹的製造商代工呢?

因爲這時候英特爾有自己的晶圓廠,這個年代IDM模式是行業主流。

除了英特爾,還有IBM、MOS、Zilog、摩托羅拉等,都有自己的晶圓廠。

所以他們的芯片基本都是由自家工廠生產,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會尋找其他半導體公司代工呢?

甚至這些公司在設計芯片時,最初都是以自家晶圓廠的能力作爲工藝參考對象。

因而在一些細微的差別上,各家芯片公司的性能也會參差不齊。

不過英特爾已經在關閉自己的晶圓廠了,現在保留的產能大概正好能應付處理器芯片的出貨要求。

未來隨着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摩托羅拉、IBM這些大概率也會走上SIC的無廠半導體模式。

另外通產省的幾位認爲,SIC現在接觸美資是爲了規避未來可能的制裁。

這其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因素是白川楓知道芯片產業,尤其是技術難度最高的處理器芯片,在未來一定會有集中化的趨勢。

通俗的說就是在高科技領域,存在贏家通吃的現象。

所謂贏家通吃,就是指在該行業的領頭羊,往往會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和巨大的利潤比例。

即使是排名老二老三的企業,頂多也就喝點湯。

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那是因爲高科技行業有高門檻。技術最領先的那一家,很可能在市場上找不到替代品。

例如CPU,7nm和5nm的芯片在性能上有明顯差距。

市場的正常選擇都會偏向於精度更高、性能更佳的5nm芯片。

久而久之7nm芯片就會被慢慢淘汰,其背後的設計公司也會難以爲繼。

尤其是在IDM模式遍地走的時代,英特爾擁有晶圓廠,就會對其他同行造成總資產規模效應。

舉一個例子,英特爾和摩托羅拉都做芯片,而前者佔據優勢。

如果英特爾的芯片銷量是100萬枚,摩托羅拉是30萬枚,那麼摩托羅拉的盈利會是英特爾的30%嗎?

答案是否定的。不但到不了30%,可能連3%都到不了,更有可能的情況是英特爾賺錢,摩托羅拉虧錢。

雖然一顆芯片的售價可能都是30美元,但研發的固定成本可能要幾億美元。

這時候賣的越多平攤下來的成本就越低,所以100萬枚的成本和30萬枚的成本完全是兩個概念。

當差距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英特爾多生產幾枚芯片的成本就會無限接近於零。

此時英特爾就可以隨時控制自己芯片的價格,而競爭對手卻很難在這樣的衝擊下存活下來。

後世摩托羅拉之所以慢慢落後於英特爾,新芯片的開發一拖再拖,就是因爲這樣的原因。

市場跟不上,利潤跟不上,研發經費就會跟不上。

最後即使英特爾什麼都不做,摩托羅拉也會慢慢被拖死。

白川楓擔憂的就是這種局面,不過還好此時的英特爾不是一家獨大,它也是剛剛轉型於處理器市場。

英特爾、摩托羅拉、SIC、MOS、Zilog這幾家公司幾乎瓜分了主要的市場。

雖然差距會有,但是一家獨大,對其他幾方造成碾壓之勢的企業卻沒有。

這就給了SIC機會,甚至因爲至始至終都聚焦於處理器芯片,SIC的團隊在某種層面可能還優秀於英特爾。

不過未來會怎麼樣就難說了,尤其是隨着計算機潮流的興起,英特爾又紮根於北米市場。

不出意外的話,它一定是未來的一方巨頭。

SIC想要打破贏家通吃的局面,以現在的優勢還遠遠不夠。

首先其純正的霓虹背景,米國政府就不會允許它替代英特爾一家獨大。

DRAM領域霓虹半導體的局面可謂前車之鑑,在處理器領域只要SIC有碾壓的苗頭,那麼老米一定會打斷它的發展。

所以白川楓纔會考慮給SIC換層皮再疊個buff,還有什麼比美資背景並且在米國上市,更讓米國政府放心了。

沒辦法資本的世界,玩法就是這樣。

如果SIC不想未來只能蝸居於霓虹,那麼這幾乎是必走的一步棋。

送走了通產省的幾位官員後,白川楓又準備去找第一勸銀的人聊一聊。

如果SIC未來在北米上市,隻身一人當然不行,最好能在霓虹這裡拉一個強力的幫手。

第一勸銀是白川楓的第一選擇,甚至三井和三菱那裡,他也準備去聊一聊。

北米市場的資本博弈,單靠白川控股還是太勢單力薄了些。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經到了十一月份。

不知道霓虹政府那裡又和米國達成了什麼協議,針對電子產品的100%關稅,已經被取消了大半。

不過針對半導體的報復性關稅依舊存在,但這已經不是白川楓關注的重點了。

對白川電器來說,只要成品關稅取消,那麼就大家就可以先緩口氣了。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白川電器損失的利潤高達二十多億日元。

本來出口生意就不好做,還來這麼一出,這年頭霓虹實體制造業確實不那麼好做了。

唉,全民的黃金時代來了,屬於製造業的黃金時代卻已經漸漸遠去。

受此刺激,霓虹這裡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在加大對海外的投資。

霓虹本土已經不適合作爲出口貿易的生產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開始成爲大家投資的對象。

白川電氣也在動作,除了華夏,夷洲、李家坡,甚至棒子,白川電器都有投資。

而且除了製造業,白川控股也在進行海外金融投資。

北都銀行就向亞洲開發銀行、IMF等國際性的金融機構注資了十多億美元。

作爲區域性的投資銀行,亞投行的宗旨是幫助其發展中成員國減輕貧困和改善人民生活質量。

其實說白了就是爲相對落後的國家提供貸款,以幫助其經濟發展。

目前亞投行的主要貸款對象就是阿尼、泰鍋、馬來、棒子、捲毛菲菲這幾個東南亞國家。

而既然是貸款,那當然是有利息的。

作爲亞投行最大的股東,霓虹當之無愧是獲得受益最大的國家。

日銀、三井、三菱、住友、第一勸銀等銀行組成的團體,佔據了亞投行42%以上的股份。

如今北都銀行也加入了進去,未來東南亞國家償還亞投行的利息,北都銀行也會有着自己的一份收益。

並且隨着注資份額的越來越大,以後的收益也會越來越多。

在霓虹國內開展金融業務,已經滿足不了北都銀行擴張的腳步了。

白川控股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持續對亞投行注資50億美元的總投資額。

在以後的幾十年內,東南亞的經濟發展將會進入快車道。

各個國家的資金需求也會逐漸增大,這時候白川控股豐富的外匯儲備就會有了用武之地。

別說50億,100億美元白川控股也拿的出來。

國際性的投資,不僅收益豐厚,同時也能是迅速擴大北都銀行的知名度。

IMF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是一樣的道理,手裡有錢白川控股會在全世界進行大量的投資。

何爲底蘊?當你參與全球性的經濟活動,並能主動把握及影響一部分脈絡的時候,那就是底蘊的體現。

第110章 加快節奏第402章 晴空之下有芽生第200章 總部規劃第189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200章 總部規劃第160章 愛華的對策第69章 推銷第126章 明治,明治!第172章 一個月必須看到成品第225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516章 總會屋第25章 跟隨第307章 卷死同行第293章 華族第485章 黑科技第120章 1979年的最後一天第533章 來晚了要排隊哦第138章 重回談判桌第468章 天天過年,夜夜過節第152章 小場面第164章 白川君借你的左手一用喲第301章 我,秦始皇,打錢!第144章 真正的戰場第280章 白鹿商城第209章 一個小目標第319章 商業間諜案第390章 大人物第31章 意外來信第523章 專訪第451章 打工人翻身做主人第521章 大禮第339章 利益瓜分第77章 任務分配第526章 月黑風高夜第345章 機會難得第32章 找外援第508章 起高的風浪第55章 歌舞伎町一番街第41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495章 鉅變前的徵兆第39章 我還沒出招,對方就投降了第232章 友商驚詫第299章 賺錢大計第472章 重工業的誘惑第489章 改革計劃第247章 最後的進攻號角第135章 舉步維艱第238章 第一勸銀來人第474章 行動第148章 情人節促銷預熱第143章 向一番處男揮手告別第397章 幸災樂禍第309章 口香糖電池第449章 戀愛資本主義第70章 以身飼虎第75章 石頭落地第300章 第二代LCD面板第409章 財富的積累第497章 向好萊塢下手第359章 全綵的曙光第297章 入贅?第95章 大意了第476章 利益的交換第222章 談判桌的背面第497章 向好萊塢下手第175章 定價策略第6章 想掙大錢第227章 未來的麻煩第160章 愛華的對策第10章 第一桶金怎麼來第102章 什麼是合格的推銷啊(戰術後仰)第7章 論我的舍友有多神第331章 都是託第239章 白川電器上市約定第61章 仿製第337章 兩頭吃第468章 天天過年,夜夜過節第518章 黯影綽綽第304章 土下座第307章 卷死同行第453章 真正的技術第54章 合同初成第308章 統治的基石第270章 幫菸灰缸整整骨第196章 打成共識第363章 大事件第149章 我上我也行第356章 白川互娛第504章 喪鐘爲誰而鳴第72章 迂迴路線第156章 風波再起之Flyman第308章 統治的基石第382章 階段性的勝利第232章 友商驚詫第344章 繞不過去的坎第7章 論我的舍友有多神第382章 階段性的勝利第60章 一代傳奇第333章 媒體的中二風第234章 一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