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插秧
越山頗感意外。聽這口氣,倆人想一塊兒去了?忽然想起件事來,李清江所在的落霞村曾經以桑基魚塘聞名。魚塘邊種桑樹,桑葉養蠶,蠶砂餵魚,良性循環。聽說連順德都買過他們村織的紗。只是最近幾年似乎效益有所下降。
李清江震驚後臉上掩飾不住的不屑:“稻花魚這種落後的生產方式並不能給農民帶來多少利潤,蕭同志,你可要悠着點哪。”
越山心中不悅,回覆他:“可不是?咱們現在講究科學養殖,得多學習多請教。對了李同志,你們村的支柱產業,桑基魚塘今年效益好不?”
李清江扯扯嘴角:“桑基魚塘和稻花魚一樣,都已經是過去時了。我們需要改革。”
越山不由好奇問:“怎麼改革?”
李清江笑了笑:“我們村準備大力發展種植業。”
越山點點頭,笑道:“種植業好。我聽說農業專家就要到咱們市來指導方向了。你們到時候可以請專家定奪下種植的品種。”
李清江扯扯嘴角,不以爲然的嗯了聲。
“既然你家的魚苗沒了,那我先走了。”
李清江帶着幾分自得的轉身離去。
外人看着越山兄弟兩家這樣忙活,新奇又不屑:這倒比村裡以前養稻花魚精細多了。可是沒用啊。夏天來場暴雨,這魚溜哪去了都找不到!
水田提早進行了改造。半個月前越山就在水田裡用石灰消殺毒,消毒後還要施肥以便水田裡微生物的生長,給魚苗提前準備充足的口糧。
桑樹養蠶是不行了,他決定改變思路,把桑基魚塘變成果基魚塘。
******
四月底,仙雲六村無論老少,人人出動。開始了開春以來最辛苦的勞作:插秧。
蕭越峰差點累癱在地上。
劉嬸關切的問:“越山啊,你們真的要養稻花魚啊?”
要不要這麼累啊!
最近他家種的蔬菜初嘗甜頭,也讓雲濤飯店收購了。辛苦一個月賺了五百來塊,全家驚喜。蕭越峰手頭有了錢就想逃避農忙出去瞎混。結果被他爹發現,硬是給關在了家裡。
她煩惱的甩開辮子,泄恨般的將秧苗重重插進地裡。
“我有說錯嗎?”令菊胸脯氣得鼓鼓的,“娘。你得管着爹。我就算考不上大學,高中是一定要讀的。現在高中生精貴。你可別讓我爹把我學費都敗完了。到時候哭都來不及。”
放眼望去,層層水田波光粼粼,五光十色,水田裡全是彎腰幹活的人。
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她就沒一處比得上令梅!
蕭元樑也覺得,這一年身板似乎更結實了。眉毛忽的一擰,衝着小兒子大喝一聲:“越峰,看看你的苗。都歪了。重來!”
田埂加寬加高夯實到半米以上,防止漏水跑魚。水田則挖成十字形,十字的部位挖溝深預留魚苗的成長空間。越山幹活地道,特意在魚溝兩旁用水泥磚堆砌,防止泥土塌陷影響魚苗生長。
但是砍掉種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桑樹,重新換上果樹,這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和蕭越山一樣,先從自家開始試行。至於果樹他也已經選好了——獼猴桃。
“來了來了。”劉嬸激動的叫了聲。“越山帶着她閨女來了。喲,越峰和令海也來了!”
蕭元樑得意:“那是當然。”
越山是農活一把手。插好的秧苗都不需要特意對齊,自動排得規規整整。不知是不是錯覺,今年培育的秧苗長得尤其健壯,看着就讓人安心。就連他爹都讚了句:越山家的秧苗長得真好!又見大兒子全家都是幹勁十足,連令昀一個娃娃都在埋頭苦幹,毫不偷懶,忍不住對老伴感嘆:“你瞧瞧,越山家不發達,誰家發達?”
“不過說來也怪了,”蘭芳揉揉腰,“今年我的老腰沒去年那麼痛了。”
他正犯愁不知道種哪種水果好呢。既然外賓都喜歡吃獼猴桃,那就種獼猴桃呀!最近他就在尋找獼猴桃的種植資料。想着自己就算沒考上大學,也是十足純金的高中生。難不成還比不上一個種菜的中年泥腿子大叔?
他倒要看看,是他果基魚塘養得好,還是蕭越山的稻花魚養得更好!
蕭元樑氣得直敲水煙:“你要是敢這時候出門,這輩子就別再回來了!”
作孽啊,地裡的活都是他和老伴、孫子媳婦拼死拼活的幹,他倒好,有錢了就想敗家。要不是打死人犯法,他真想一棍子敲死這敗家子。
福建壽寧的野生獼猴桃頗有名氣。個子不大,皮薄肉甜。
秀蓮啪的聲拍了她手背:“你瘋了嗎?有你這麼說自己親爹的?”
越山沒半分懷疑。
作爲大隊最年輕的幹部,他自信滿滿的要帶着全村進行一場農業大改革。
“都是阿公阿嬤的兒子。看看人大伯,再看看我爹。”令菊咬牙,“他怎麼就這麼不長進?”
馬有德告訴過他,尋找紫杉樹的外賓嘗過壽寧獼猴桃的滋味,大加讚賞。說是比國外的獼猴桃還好吃。這事正巧觸動了李清江的心思。
至於多出來的魚苗,令梅部分放生在山上的河塘水澗裡,部分養在了空間。
令菊也惱自家爹不爭氣。
六村的稻田大部分都是梯田。仙雲山有處矮峰,整個朝南半山腰全是六村民開拓的水田。
秀蓮要不是滿手泥漿恨不得擰住女兒的嘴:“說什麼呢?你娘我有這麼傻嗎?家裡的錢都讓你哥存着了。你爹頂多拿個零頭。”
他和令梅一人負責一畝地。左邊一畝水田養的是越山孵化的普通魚苗。右邊放的是令梅在空間裡孕育的魚苗。自然,她對越山號稱是挑選魚苗,精中再選優,分開伺養。將來賣的時候也分個上下等的品類多賺些錢。
令菊欲言又止。都給她哥了,到時候這些錢她能分到多少?
蘭芳好笑道:“再發達也是咱們兒子。”
自從改革開放後,進口紗越來越多,而且物美價廉。以至於當地的養蠶人越來越少,曾經赫赫有名的廣紗已經有了沒落的趨勢。
前後大概花了五六天,村裡的水田相繼移好了秧苗。但大夥兒都饒有興趣的聚集在越山家的水田前,議論不休。
越山兄弟倆各挑着兩隻水桶,走到自家的田埂處。
越山笑道:“魚苗都帶來了,這還有假?”
父女、父子分工合作,沒多久兩家的魚苗就放完了。
令梅拿了把尺量了量兩處水田水的深度,在衆人看西洋鏡般的目光下,收功回家。
“這就完啦?能不能成啊?”蘭芳滿面擔憂。
“不成也不費幾錢。”蕭元樑轉身,“回去吧。養魚這事啊,急不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