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票~~求收~~各種求~~)
事無絕對。
人也是這樣,在絕大多數人都選擇性的忽略許意的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了,他就是十年堅持。
“事實上,在寫這篇長微博的時候,我內心很糾結,從學校畢業到踏入作家這個行當裡,我已經漂泊了十年,這十年間,我無數次的想着要放棄,但無數次都堅持下來,直到我寫的《清末歷史風雲》被大家熟知,纔算是正式踏入了這個行業,我相信,在這個行業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消耗掉健康,消耗掉大量的時間成本,然後才能推開那扇看不見的門。”
“可那又能怎樣?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有人出生能靠着爹,有人出生就能含着金鑰匙,有人一出生就擁有着光環,背景、家族、人脈,這些東西我們都無法選擇,甚至於……天賦!”
“寫了歷史這麼多年,即便是看遍了歷朝歷代的起起伏伏,但從內心上來說,我是不太願意相信天賦的存在的,因爲這個虛無縹緲的概念除了讓絕大多數人徒增心理壓力外,好像也沒什麼卵用,可是今天,我信了!”
“許意的才華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在早些時候我並不願意相信一個毛頭小子可以輕鬆的抓住讀者甚至是粉絲的心,甚至也曾用看好戲的眼光去看待他,期待他倒黴,期待他隕落,很可惜,這些願望無疑都落空了,與此相反,正因爲有這些磨礪,現在的許意更加的成熟,更懂得思考,當然,他那與生俱來不肯屈服的脊樑看上去還是讓人那麼討厭,可拋開這些,我們又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他確實很有天賦!”
“他的天賦就像是與生俱來的,對文字的駕馭,文風的轉變,甚至於隨口說出來的九個字,都在動人心魄,這樣的能力是多讓人羨慕,可也僅僅是羨慕,我看到不少人把《明朝那些事兒》的成功歸結爲營銷,其實不然,至少有三分之二是因爲這本書本身很出色,即便它很白,可仔細想想,我們在工作之餘,又有誰願意去看那些枯燥乏味的書呢?好像也沒有吧,這,貌似也是許意與生俱來的,他很懂文學,很懂小說,甚至很懂粉絲,他和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知道,小說是寫給誰看的。”
“以上,是我這幾天想通的,寫出來希望與諸君共勉。”
十年堅持的長微博因爲迎合了不少讀者的想法而迅速成爲了讀者羣衆的焦點,與此同時,這樣的言論也讓不少圈裡人對十年堅持感到大爲不滿。
這算什麼?
當衆羣掄實體作者的臉?
他們爲什麼集體自發的忽略許意,不是因爲這個孩子有才華,而是因爲這個孩子有才華卻不懂得謙卑,還什麼“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你特麼以爲是神六啊?還星辰大海,這麼牛掰咋不上天呢?
還說什麼懂小說,懂文學?
別逗了行嗎?
文學是他拿來開玩笑的嗎?寫本明朝歷史就寫本明朝歷史就得了,還起什麼那些事兒?就你知道朱元璋,就你知道陳友諒,就你知道馬大腳是不是?
沒有推薦沒有運營你哪兒來的榮譽?哪兒來的名望?讀者不懂事瞎扯淡,你特麼一個圈兒里人竟然也跟着瞎扯淡,是不是要被羣拉黑?
同時間,許家。
許意並不想參與到這樣的口舌之爭中,實力如何,前世的作品成績擺在那兒,不需要他多說。
前世,範爺有句話叫“我能經得起多大詆譭,就能擔得起多少讚美。”
但這句話說的不對,因爲詆譭會讓人從憤慨到絕望,從絕望過渡到麻木,但讚美不會,就好比他現在,在經歷過風風雨雨後早已經對謾罵無動於衷,但十年堅持的這篇長微博還是讓許意心中一暖,什麼不去參與爭論早被他扔到了九霄雲外。
爬起來,打開電腦,點開文檔,許意沉默片刻後,十指飛快的在鍵盤上跳躍着……
===
微薄。
在十年堅持發表了長微博不到半個小時,許意也在自己的私人微博上首次做出了迴應。
“這已經是我寫作第五個年頭了,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靈感是不由自主的,但我知道,我會堅持下去,直到我寫不動的那天。”
“從壞蛋開始,很多人都在叫我大神,也有很多人說我開創了流派,其實,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恰恰相反,在之前的五年裡,我太監了一部又一部的作品,撲了一次又一次的街,這些讓我早已經沒了最初的激情,直到現在,我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
“有時我在想,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纔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爲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或許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