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幾天的工夫,劉琅就和實驗室裡的工作人員打成了一片,對於人際交往他有着與生俱來的優勢,“嘴炮”功夫一流,加上身上具有的“傳奇性”,沒有人會討厭一個即乖巧可愛又聰明懂事的小孩子。
“托馬斯先生,你今天看起來很精神,相信你的論文得到克萊爾教授的表揚,你要再接再厲,爭取今年獲得斯坦福大學的教職!”
“維克多先生,你兩天沒有刮鬍子了,還有黑眼圈,再這麼下去,露絲女士一怒之下會打電話給克萊爾教授,然後在電話裡大罵他一頓,如果你不想被克萊爾教授罵,那就好好管一管自己的臉………!”
“瑪麗小姐,你的皮鞋很漂亮,比我腳上的奔跑者還要引人注目……!”
實驗室裡都是都是冰冷的機械,在劉琅沒有到來之前,那些員工之間也很少有愉快的交流,因爲克萊爾教授不喜歡這樣。
但是劉琅可不理會他那一套,每次只要他出現就立刻歡聲笑語,所有人都喜歡跟他談話,即便是最沉悶的人也會被劉琅的童真和風趣逗笑,劉琅一下子就成了所有人的開心果,而克萊爾教授對劉琅的這種“惡習”也沒說什麼,難道他要跟一個剛剛七歲的小孩子發火嗎?
最受歡迎的劉琅當然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實驗室裡溜達,當然,他是不會去那涉及機密的地方給自己找麻煩,他最喜歡待的就是鑄造車間,和那些工人們討論各種數控機牀。
其實這些人也不是工人,起碼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工人,他們都是博士,沒錯,他們大部分都是重點高校的高材生。
博士和工人一樣嗎?在其他國家一定不一樣,一般概念的工人是指工廠一線幹活的那些人,他們天天處在轟鳴的噪音中,滿眼烏煙瘴氣的環境,滿口粗俗鄙夷的口氣,他們當然是工人。
劉琅當初在滬市搞芯片的時候曾經聽到過老工人之間的一個玩笑話:叫做上輩子造孽這輩子搞工業,意思非常明顯,指得是搞工作又累又髒,工資還不多,很多一線的工人還沒到退休年紀身體就不行了,好像是上天對他們前世造孽的懲罰一樣。
可是在美國、德國和島國這些工業發達的國家裡,工人的概念就決非如此了,他們有更高的待遇,在社會上也享有不小的權利,甚至有些所謂的工人具有非常高的學歷,不乏有研究生甚至博士生。
因爲在這些發達國家之所以稱之爲發達國家,其關鍵就是他們總有發達的工業體系,而發達的工業體系不僅僅靠的是先進的科技,還有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產業工人。
最爲典型你一個例子就是德國安德魯斯公司的巴澤爾當年就是魯爾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後就到了安德魯斯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退休,他的水平連熊懷志教授都萬分欽佩,到大學當教授都沒有問題。
這顯示出德國人對產業工人的無比重視,事實上很多大學教授會經常帶着學生工作在第一線,對這樣的人來說,稱呼他們爲工人反而比教授這兩個字更令人高興。
產業工人是高尚的職業,是值得人尊重的職業,這種理念根深蒂固,也正是這樣才讓他們的國家擁有着雄厚的工業科技。
所以在這裡劉琅也以工人自居,還是一個年齡最小的工人,在得到其他工人們的認可後,他也真正融入到了隊伍之中。
每次劉琅來到實驗室就會不停詢問各種問題,重點是鑄造車間的那十幾個工人,別看他們平時的工作只是按按電鈕,實際上他們可不是一般人,其中有五個工人還是這些數控機牀的設計者,對內部構造掌握的清清楚楚。
一個月後,劉琅已經基本上掌握瞭如何去製造一臺數控機牀了。
首先是機牀的設計,就是利用理論知識在圖紙上把機牀畫出來,這跟建築圖紙一樣,有了圖紙,建築工人們才能按照設計把樓蓋起來,但是數控機牀要求比建築好得多,難點在於機牀的精度,這裡面就涉及到模具的鑄造了。
然後是機牀鑄件,一臺機牀鑄件是骨骼,是承受切削扭矩力和分散震動力的關鍵,是機牀穩定性的基礎,中國現在的大多數機牀都是普通的鑄鐵打造,連不鏽鋼都沒有普及,,看起來也能用,還用的挺好,一用就用了三十多年,可在數控機牀面前,那些就是一堆廢銅爛鐵。
這就像是一幢大樓的基礎,你造三四層高的房子,地基基礎當然不需要那麼好,可是你是高精度機牀,離開了好鑄件,就算是最好的主軸絲桿,在運轉一年後精度也會蕩然無存。
這就涉及到了冶煉技術,尤其是對鑄件廠和冶煉廠的要求非常高。
從那些工人嘴裡,劉琅瞭解到數控機牀的牀體普遍是採用球墨鑄鐵、米漢納鑄鐵,前者鑄造起來剛性較小,容易控制,後者鑄造起來缺陷控制相對難度大一些,當然成本也更高。
同時爲了整體提高剛性,牀身的內部結構會更復雜一些,對鑄造水平要求也會高。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是劉琅第一次知道,由於數控機牀對精度要求非常高,機牀啓動時本身就帶有震動,比如熊教授的實驗室中每次啓動機牀時周圍的土地都會微微顫抖,在這種環境下怎麼要求精度?
數控機牀自然不允許發生這種事情,複雜的整體結構會如同傳導器一般把震動分散到最大,同時機牀也採用了的三點支撐技術。
這個技術是指機牀的牀身的支撐方式,三點支撐有的優點主要是易於調平安裝,反過來能夠三點支撐的牀身剛性是必須足夠好的,那就要求材料還要好,鑄件結構也要設計合理。
然後是機械加工,機械加工當然非常重要了,高精度的鑄件加工,才能保證高精度的機牀裝配,這都是需要大型機加工設備的,比如用龍門牀以及高精度座標鏜牀製造,再用導軌磨磨出精度,當然,還有精度高的機加工工序,這是工藝範疇,需要有經驗豐富的產業工人來造作,要不然給你機牀也白費。
還有控制系統,系統決定了機牀的關鍵精度,是數控機牀的大腦,如果沒有萬安公司,這一環節足以讓劉琅撞牆,但現在萬安公司對自己言聽計從,他還是萬安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這一點反而成了最簡單的一個步驟,另外劉琅得知王海軍到了島國學習,學的就是控制系統,以後把他找過來和萬安公司一起研發就是了。
最後就是裝配和調機了,按照那些工人來說,裝配流程是流水線,一個機型一條線,每個工位對應一個裝配工序,用滑軌平臺推到下一個工序,中間有非常詳細的裝配記錄,這一步按照正常程序即可,但是調機可是個精細活,調試精度也是最後的關鍵,要有幾位高水平的大師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