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8日12:30青海三江源
現在,對‘性’的快樂感覺不足或者說別有企圖的石杵,比起行爲來更加關注與‘女’人相關的種種反應,每個‘女’人燃燒時的姿態、聲音、表情,這些就像是萬‘花’筒一樣變幻無窮,更像是可以經過不同的路經直抵每個‘女’人不一樣的頂點。
雖然說現在石杵佔據着讓玫瑰焦急的優勢體位,可是如果他接受了玫瑰急不可耐歡叫索取的要求,一瞬間石杵就會成爲玫瑰的犧牲品,成爲被貪婪汲取而枯竭的存在。
只有懂得感受和接受到這一切,男人才能讓‘女’人得到全身心的滿足。因此,石杵要在處於優勢地位時儘可能地冷靜剋制,這使得玫瑰更加的意‘亂’情‘迷’以享受到更多的快樂。
這也是石杵以前所不曾有的覺悟,以前只要是‘女’人願意,就立刻如癡如狂七上八下地大幹起來,全然不會顧及‘女’人‘欲’仙‘欲’死的不同要求,只是簡單的以自己舒服滿意來推測‘女’人的幸福。
總之,那個時候僅僅是仗着‘精’力旺盛,在能不能讓‘女’‘性’得到真正的滿足上缺乏關心,雖然說沒有具體問過她們的感受,但是或許會有不僅沒有得到滿足,甚至歡呼雀躍卻心懷不滿的呢,要不然後來怎麼有不聯繫的呢?
這些不應該僅僅是因爲價格的問題。
‘玉’樹自古以來就是連接西藏、四川、西寧的‘交’通要道,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境內以古道和商路爲主線,一路的名勝古蹟、風土人情,更是多姿多彩,美不勝收。
唐蕃古道即唐朝古都長安、通往吐蕃邏些的古代通道,藏稱其爲“迎佛路”,它的形成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被視爲中國古代三大通道之一,它像一條長虹,將藏漢人民緊緊連在一起。
唐蕃古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
唐蕃古道起至陝西西安,途經甘肅、青海,至西藏拉薩,全長三千餘公里。整條唐蕃古道橫貫中國西部,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聯通我國西南的友好鄰邦,故亦有絲綢南路之稱。
千百年來,唐蕃古道作爲祖國內地、通往西南邊陲的大道,象是一條情誼**的紐帶,聯結着藏漢人民友好團結的感情。
這段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因爲早在那時,中原通往青海、西藏的大道就已基本形成。到公元七世紀中期,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十分敬慕唐王朝的強大興盛、與中原漢族的燦爛文化。
爲了加強吐蕃與唐王朝的關係,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使臣前往大唐國都長安,拜見當時的大唐皇帝唐太宗,並請求聯姻和好,唐太宗大怒之下匆匆開戰。
公元641年,沒有打過鬆贊乾布的唐太宗,派員專人護送剛剛長大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文成公主沿着唐蕃古道進藏途中,不僅播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極其深遠的一頁。
十五方桌勇士一行人,優哉遊哉的走在這條唐蕃古道上,欣賞着曾經見過的和曾經沒有見過的奇‘花’異草,觀看着各種受保護和不受保護的珍禽異獸。
大家翻越一座座高山,跨過一條條大河,爬上一棵棵巨樹,在山澗叢林原野之中,用數碼相機記錄着到此一遊,向着沒有目標的目的地、快樂的前進着。
他們的身後,緊緊地跟着漂亮古麗的十三圓桌騎士,距離越來越近,遠遠的低於了原三生規定的三公里,冰雨身上散發出來的殺氣,給教授們的心裡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但是原三生,好像是忘了自己曾經說過的話,絲毫不以爲意,起靈和強巴兩個人仗着自己跑得快、仍然嘻嘻哈哈的開着玩笑,教授們想起來他們倆曾經說過的、打不過就跑的心裡話,心裡面更是感覺到壓力山大。
‘玉’樹結古鎮是素有名山之宗、江河之源、犛牛之地、歌舞之鄉的‘玉’樹州州政fu所在地。
在‘玉’樹結古鎮賽馬會舉辦的時候,整個草原就會沉浸在鋪天蓋地的歡騰之中,歌聲時聚時散,有的婉轉,有的‘激’昂,五‘色’彩袖舞着美麗的“伊”……在結古鎮這樣天高雲低的地方,有着絕對不同於別處“‘花’兒會”的特別味道。
現在正值‘玉’樹賽馬會的尾聲,“盜墓密碼科考隊”饒有興致的聽着‘花’兒,看着美麗的姑娘,喝着酥油茶,吃着各式各樣的糕點小吃。
青海三江源,太平洋吹來暖溼的季風與阿爾卑斯山的寒流‘交’匯,‘盜墓密碼科考隊’正在休息,又到了中華民族最傳統的季節——糉子季。由天南海北五湖四海製造的糉子帶來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維持人類繁重的xxoo後身體所必需的能量。
起靈看着教授們手中大大小小風味獨特的糉子,剝開層層包裹着的糉葉,終於看到了中華民族舌尖上小巧‘精’致的歷史,不禁是大發感慨,暗暗讚歎人類的心靈手巧。
大家從結古鎮溯巴塘河南行約二十公里,下午六點鐘的時候,進入一條奇峰突起、危崖高聳的山谷,谷內有溪水流出,當地人稱之爲勒巴溝。
這是一條大峽谷,兩邊的山脈不見邊際,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藍天下,山上松柏如畫、山下小河如詩。溝內林木茂盛,蒼翠秀麗,幽深莫測。
現在正是‘玉’樹的旅遊旺季,一路上游人如織,往裡面走不遠,就看到一座褐紅‘色’、‘精’巧玲瓏、幽靜雅緻而規模不算大的寺院,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古蹟——“大日如來廟”,俗稱“文成公主廟”。
這是一座既有唐代藝術風格,又有藏式平頂建築特點的古式建築。
曾經以考古免費的名義,來過十七次的朱亥水,爲大家隆重介紹了這座寺廟:“文成公主廟,緊貼百丈懸崖,風景幽靜,金光閃閃的屋頂,光芒四‘射’。
廟四周所有的懸崖和麪積較大的石頭上,都刻着數不清的藏經。該廟共三層,包括院落總面積六百多平方米,通高九點六米。
廟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獅子蓮‘花’座上,身高八米。坐像兩旁有八尊石刻佛立像,分立在上下兩層,每尊佛像高有三米,‘精’雕細刻,形象生動。”
在經過一番沒有白來的照相紀念之後,一行人在朱亥水的指引下,繼續向着勒巴溝的深處走去。
勒巴溝,藏語意思爲“美麗的溝”。這裡的自然風光神奇‘迷’人,溝口是歷史文化古蹟文成公主廟,溝內還有十多處巖畫,勒巴溝巖畫主要以佛像、菩薩、香客、瑞獸等爲主。還有結古寺、竹節寺、嶺國寺、麻尼石牆等十多處歷史遺蹟。
吃着李天風準備的壓縮方便麪,晚上十一點鐘的時候,一路上走馬觀‘花’的十五方桌勇士,來到了新寨瑪尼堆。
新寨瑪尼堆,建於公元1715年,奠基人爲結古寺一世嘉那活佛宗求帕文,所以也稱爲“嘉那瑪尼堆”。瑪尼堆藏語稱“多崩”,意思爲“十萬經石”。
新寨瑪尼堆南部是新寨寺,其它各個方向,均用瑪尼石做城牆,圍牆高處掛有經幡。
每年農曆十二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來自西藏、四川、青海的藏族同胞,就在瑪尼堆旁相聚,或轉瑪尼堆,或送瑪尼石,爾後圍繞着瑪尼堆跳舞。
瑪尼堆的東側、有八座白塔和巨大的轉經筒,另外一面、幾乎全是雕有佛像和經文的瑪尼石,雕刻工藝‘精’湛,‘色’彩搭配和諧。
新寨生活着很多的石刻藝人,用祖傳的手藝虔誠地雕刻,爲自己累積善業,也爲衆生祈禱,刻石的丁當聲和口中‘吟’誦的六字真言相伴終生。
膽戰心驚的教授們立刻纏着強巴,學會了這既簡單又充滿力量的六字真言,他們要通過龍辰乙不能人道的竊聽器,傳遞佛祖無所不能的神通,把跟在他們後面的妖怪嚇死。
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咒,源於梵文,象徵一切諸菩薩的慈悲與加持。
六字大明咒是“唵啊吽”三字的擴展,其內涵異常豐富、奧妙無窮、至高無上,蘊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
此咒即是觀世音菩薩的微妙本心,久遠劫前,觀世音菩薩即是持此咒而修行成佛,佛名正法明如來。
來到這裡的人,有時會買上幾塊瑪尼石,許上心願,然後放在瑪尼牆上。每天都有很多手搖經輪的藏民、圍着瑪尼堆轉經,每轉動一次經筒,就等於唸了一次裡面的經文。
夜‘色’中,瑪尼石在強光下閃着‘迷’人的光,這一羣教授因爲來的太晚了,所以沒有買到神奇的瑪尼石,只好對着瑪尼牆上年代久遠的瑪尼石,十分虔誠地許下了願望。
不單是眼尖而且耳朵也很尖的起靈,聽到教授們許下的願望竟然是驚人的一致,那就是希望十三圓桌騎士從屁股後面消失,而且希望身上的竊聽器全部失靈。
於是起靈盤‘腿’而坐,口唸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左手結佛手印,右手拈蘭‘花’指,鄭重其事的賜福於他們。
看着天空中的繁星點點,吹着有一絲涼意的微風,聽着遠處不懷好意的心跳,原三生止住了起靈的胡鬧,也止住了大家前進的腳步,“盜墓密碼科考隊”要夜宿新寨瑪尼堆。
他們要再一次開發、強光電警棍的第三十三種功能,他們要再一次享受、南極洲睡袋的冷暖空調,以及防水防火防炸彈的美妙。
當今社會,現代化在成就人類歷史上、無以比擬的物質文明和技術進步的同時,也給個體帶來了難以解脫的‘精’神困境,人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優越,但是‘精’神生活卻越來越孤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單一。
於是公路文化承接着遠古的英雄神話,作爲文學創作永恆的主題,結合現代文明的產物--汽車和公路,帶着主流文化通常不會涉及的敏感話題:邊緣人物的生存狀態、具有獨立‘性’、革命‘性’、叛逆‘性’甚至顛覆‘性’的對現實世界失衡的抨擊,凸現出現代人的‘精’神困境。
爲了追夢,在路上就是人生,公路就是渴望逃離之人的自由之地,也是現代人的‘精’神高地。出發與迴歸此岸與彼岸,成爲現代人的情意心結,在對“遠方”的‘精’神想象中,逃離現代社會宗法制度對於個體心靈的壓抑與禁錮,尋求一種超脫“此岸”的“彼岸”世界。
現在,這‘盜墓密碼科考隊’,就行進在追夢的路上!不着調的歌聲又響了起來: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
爲不安分的心
爲自尊的生存
爲自我的證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進我的眼睛
心靈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堅定
在路上用我心靈的呼聲
在路上只爲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
在路上只爲溫暖我的人
溫暖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