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人向尋波詳細彙報了戰鬥經過和繳獲情況後,在外面安排羣衆工作和善後事宜的粟裕也回來了。
粟裕一見到尋波,就和王如癡、李樹彬一樣,兩眼冒着小星星,伸手抓住尋波就叫着:“軍團長,你可得給我們好好講講,這仗怎麼就能打得如此神奇的,我到現在可還在雲裡霧裡呢,總覺得,戰鬥纔剛開始,怎麼莫名其妙地就結束了?這仗打得讓人心裡有說不出來的感覺!”
王如癡和李樹彬看到粟裕這樣說,也馬上跟着起鬨,他們兩人這兩天明顯感覺得到,尋波似乎對粟政委特別敬重,只要粟政委問出來的話,尋波一般都會認真回答的,因此,看到粟裕首先發話,兩人哪裡可能會放過着大好時機。
於是,粟裕、王如癡和李樹彬三個人馬上團到尋波的邊上,吵嚷着要求尋波一定給大家講講這特戰隊員怎麼就能表現得如此神奇的。
尋波看大家都變成了好奇寶寶,也是被弄得哭笑不得,不過想着以後在紅十九師作戰中,特種作戰和大部隊配合的比列會越來越重,這三人都是紅十九師的最高領導,也的確需要對特種作戰有相當直觀的認識。因此,也就笑着滿足了他們的要求,當然,特種作戰方面的內容哪裡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的清的。尋波也只能挑揀一些簡單易懂地內容給三人做了介紹。
粟裕和尋波上次有過交流,還好理解些,而王如癡和李樹彬卻是聽了半天聽得還是一頭霧水。
尋波看到兩人這個表情,就知道這兩人還沒怎麼搞明白,可是他知道特種作戰在後世也是極其高深的知識。在這個世界根本就還爲沒有成型,哪能讓這些老紅軍一下就能理解的啊。
因此尋波也沒有多說話,畢竟他也不希望過多地透露特戰中隊的細節。特戰中隊的存在和能力特性,當然是越隱秘、瞭解地人越少越好。因此他也主要介紹的是特戰中隊和紅十九師的配合作戰方面的問題。在這方面,尋波闡述的相當清楚。
當然,王如癡他們要想真正搞懂,也需要以後不斷地熟習瞭解的,絕不是他今天一兩個小時就能夠講解得清楚的。
在介紹了特種作戰的相關特點,已經以後和紅十九師配合作戰的相關內容後,尋波再次強調了大家關於特戰中隊的一切都要當成最重要機密,不得泄漏,同時,要求李樹彬儘快拿出特戰中隊保密方案,隨後纔將話題轉到了其他地方。
這時,大家開始探討起十九師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尋波知道,十九師這一攻打下涇縣必定會給南京國民黨政府帶來更大震動,而且涇縣離南京不到二百公里,對南京的威脅極大,因此國民黨政府很快將會調集重兵前來圍剿。
當然這番調動國民黨部隊,也有好處,就是可以分散南京政府一部分注意力,對中央紅軍和江西堅持部隊是有力的支持。
可是,光靠這點支持力度是遠遠不夠的,蔣介石在圍剿中央紅軍的同時還有分化瓦解各地方勢力、讓中央軍入黔、入川等目標。
因此,如果自己這裡能夠在國民黨核心區來個孫悟空轉進鐵扇公主肚子裡東踹一腳,西搗一拳,一定會將蔣介石打的嗷嗷叫痛,卻還沒有還手之力,最終就可以對中央紅軍和江西老區形成比較有力的支持。
原本在後世這個歷史時期的紅十軍團和第十九師當然沒有這個能力來完成這個任務,而且也不應該承擔起這樣的任務。
可是,自己來到了這個時空,許多事情就可以改變了,以自己後世龍組精英的能力,現在這個時代的各種密碼電文,在自己眼裡就如同小學生的算術讓成人來做,只要口算、心算閉眼都能完成。
而通過電臺掌握了敵人全部動向的十九師,再加上自己在後世中對這個時代國民黨各部隊的瞭解和歷史大局的把握,還能有哪裡自己不能去得,哪有自己不能打得的地方。
若是給自己幾個月時間,自己一定能夠將十九師打造成一個優異的山地作戰師,而自己的特戰隊員也會能訓練成爲真正的特戰精英。
尋波根據後世記憶,知道蔣介石用於圍剿紅十軍團的第二十一旅另外兩個團,目前在黃山西北面從青陽縣境內向紅十軍團猛撲過來。
第二十一旅的本意是希望能堵住我軍西上和北上的缺口,這次在涇縣幹掉的這個國民黨補充團,就是這個第二十一旅第三團。
尋波現在眼光已經轉移了這個第二十一旅剩下兩個團以及旅直屬部隊身上。
若是能夠再次全殲這個補充旅剩下的兩個團,不但自己部隊兵員得到了更好補充,各種裝備也能再次得到補充。
更重要得是,若是能順利殲滅第二十一旅,那麼就可以初步挫敗蔣介石這次集中五個師,兩個旅,四個保安團以及後備部隊,十幾萬人的圍剿。
而且這時的敵人一定會驚慌失措。若是能造成國民黨軍調動無序,缺乏配合,甚至可能會給我軍帶來更大的殲敵機會。
而且,一旦粉碎了敵人的這次圍剿,蔣介石如果要再次完成對紅十軍團的圍剿態勢,還需要調兵遣將,花上個十天、半月月的時間。
而現在對自己來說,這十天、半月的時間,可是太重要了。如果給了自己十天、半月的時間,自己就有信心,將整個十九師的戰力再提升一大級。
而且也能在這個時間裡進行擴員補充,而且還可以乘機攻城掠地,將蔣介石弄得不可安生。這樣,才能對中央紅軍起到真正的支持作用。
而等到一月份遵義會議之後,尋波相信,自己目前這個被停職審查的身份,一定會變得有所改觀。尋波相信,自己十七日凌晨的那封電報,一定會起到作用的。
在心中對當前形勢做了判斷後,尋波就將自己準備再出奇兵,偷襲敵第二十一旅兩個團的設想和粟裕、王如癡以及李樹彬他們商議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