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七月十五日,張伯倫在與希特勒的會談中投降了,滿足了希特勒的全部要求。七月十六日,張伯倫召開英國內閣會議,通過了他的投降政策。七月十八日,英法商定必須讓捷克滿足希特勒的要求,以避免戰爭。
同一天,希特勒下達了5個軍團共36個師(包括3個裝甲師)的行動時間表,批准了10個軍團的指揮官人選。七月二十日,捷克拒絕了英法的建議。在德國的鼓動下,波蘭於七月二十一日對捷克提出了領土要求。同一天,在英法的壓力下,捷克屈服了。
捷克政府發表公報:“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因爲我們被拋棄了。我們被卑鄙地出賣了。”七月二十二日,捷克內閣辭職。
同一天,在德國的鼓動下,匈牙利對捷克提出了領土要求。
還是同一天,希特勒與張伯倫會晤。希特勒問:“我是否可以理解爲英國、法國和捷克政府已經協議把蘇臺德區轉交德國?”張伯倫微笑着回答:“是的。”但是,希特勒提高了要求:蘇臺德區必須立即由德國予以佔領,最遲要在八月一日完全地、最後地解決。
因爲希特勒已經決定軍事佔領蘇臺德區,它可以像軍事佔領奧地利那樣不流血,但必須是軍事佔領。七月二十三日,希特勒下達最後通牒:捷克必須在七月二十八日下午二點前撤出蘇臺德區。
三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張伯倫企圖再次說服英國內閣接受希特勒的新要求,但他失敗了。於是張伯倫下令部分動員。七月二十五日,法國重申捷克受到攻擊時,將給與援助。
張伯倫也通知希特勒,如果法國與德國交戰,英國必須支持法國。七月二十六日,在英國大使面前,希特勒第一次完全失去理智地咆哮:“英國和法國要是決定干涉,那就隨它們的便,我一點也不在乎。”
七月二十七日,希特勒命令7個師從訓練地區進駐捷克邊境的出擊點,增派5個師到西線防守法國。同一天,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警告匈牙利,如果它進攻捷克,它們將進攻匈牙利。
法國的部分動員不亞於總動員,65個師向德國邊境集結。而意大利按兵不動,絲毫沒有牽制法軍的意思。
還是同一天,美國暗示如果爆發戰爭,全世界將視希特勒爲罪魁禍首。
瑞典明確表示,如果爆發戰爭,德國是唯一要對此負責任的國家。
捷克已經動員完畢,共計100萬軍隊,其中野戰軍80萬。捷克的兵力與德國的總兵力相等,而德國還要面對法國。英國艦隊已經動員,倫敦學校裡的兒童也開始疏散了。
德軍將領堅決反對與英法開戰。面對如此嚴重的形勢,希特勒並不氣餒,他再次巧妙地打動了張伯倫。另一方面,雖然英法已經準備對德作戰,但是英法仍然向捷克施加壓力:即使英法打敗了德國,戰後英法也會把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無論英法做什麼,捷克都將遭到德軍的蹂躪。
英法的意思就是蘇臺德區無論如何都不是捷克的了,爲什麼還要爲此把歐洲投入戰爭?英法對德作戰是無法阻止德軍蹂躪捷克的,無論如何德軍也會首先蹂躪捷克。既然在劫難逃,爲什麼還要作無謂的掙扎?放棄蘇臺德區,就可以讓整個捷克免於災難,何樂而不爲?
一九三八年七月二十七日晚上十點三十分,張伯倫收到了希特勒發來的急電,希特勒聲稱和平還有最後一線希望。張伯倫心領神會,戰爭可以避免了。
七月二十七日晚上十一點,張伯倫建議希特勒在八月一日佔領蘇臺德區的第一區。七月二十八日上午八點,法國大使要求面見希特勒,把捷克的大片領土交給希特勒。
但直到十一點十五分法國大使才見到希特勒,法國建議希特勒在八月一日佔領蘇臺德區的三個大區,其中包括絕大部分雙方有分歧的地區。法國比英國更加慷慨。
十一點四十分,希特勒聽取了墨索里尼建議他不要下令動員的緊急口信。希特勒接受了墨索里尼的建議,延遲二十四小時動員軍隊。
此時,離希特勒最後通牒的時間只剩二小時。希特勒對內要求八月一日前做好對捷克作戰的準備,對外聲稱的最後期限是七月二十八日下午兩點,現在把對外的軍隊動員時間延遲二十四小時。希特勒最後決定邀請英法意三國首腦於七月三十日參加慕尼黑會議。
七月二十九日下午四點十五分,正在國會進行演講的張伯倫接到了希特勒邀請函。現場立即響起狂熱的掌聲,許多人熱淚縱橫,“爲我們的首相感謝上帝!”,戰爭可以避免了。
七月二十九日德國制訂好《慕尼黑協定》,發送給意大利。墨索里尼把德國制訂的《慕尼黑協定》作爲“意大利建議”在慕尼黑會議上提出。七月三十日上午七點,希特勒、墨索里尼、張伯倫、達拉第就“意大利建議”達成全面協議。
七月三十日中午,希特勒、張伯倫、墨索里尼、達拉第依次在《慕尼黑協定》上簽字。七月三十日中午十二點五十分,捷克斯洛伐克投降了。捷克割讓一點一萬平方英里的領土給德國,波蘭得到六百五十平方英里的捷克領土,匈牙利得到七千五百平方英里的捷克領土。與德國一起瓜分捷克的波蘭一年之後也將不復存在。
英法爲什麼不願意爲捷克而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事實表明,英法即使打敗德國也不能從戰爭中撈到什麼好處。自身實力下降,國內殘垣斷壁,經濟凋零,欠下美國鉅額戰爭貸款,戰爭賠款也不了了之。
對於英法來說,與德國作戰就意味着損失慘重。爲什麼要爲了捷克而讓自己損失慘重?
三八年八月一日,希特勒不費一槍一彈,順利佔領蘇臺德地區。三八年八月六日,斯洛伐克在德國的縱下宣佈“自治”。
三八年十月十四日,斯洛伐克宣佈“獨立”,並請求德國給予所謂的保護。三八年十月十五日,德軍進駐布拉格,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對於德國這次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英國仍然只是稍稍抗議了事。三八年十月十六日,希特勒宣佈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捷克斯洛伐克徹底淪亡。
希特勒的擴張又一次成功了,希特勒更加肆無忌憚,他把下一個目標鎖定爲波蘭的但澤港(即格但斯克)。
德國吞併奧地利後,英法兩國欣然同意的態度,讓希特勒倍受鼓舞。不過,在順利得到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後,希特勒在這一世,卻採取了更爲穩健的謀劃波蘭的計劃,因爲在蘇聯東線,日軍和蘇聯交戰正烈,局部戰場上有輸有贏,從戰略層面中,卻是日軍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了三八年年底,日軍已經順利佔領和鞏固了蘇聯的庫頁島,和西伯利亞東部的大部分地區,將戰線推進到貝爾加湖和伊尼塞河一線。
爲此,日軍已經投入了近百萬軍隊,日軍三八年年初開始和中國政府的和談策略成功穩住了中國。使得日軍能夠在北方放開手腳,同樣,蘇聯不得不也在遠東地區,投入了近百萬軍隊,和日軍進行殊死搏殺。正因爲遠東戰局發生的巨大變化,也使得歐洲形勢和尋波後世相比,變得更加詭異。
三八年年底,希特勒一方面加強了對波蘭的謀劃,一方面,通過秘密渠道,向英法傳出更加明確而強烈的信息,德國謀劃波蘭的目的,就是爲了打通和蘇聯作戰的通道,德國在打通和蘇聯作戰的通道後,將會和東方日本一起,對蘇聯發起東西夾擊。希特勒多次向英法保證,德國不會以英法爲作戰目標。爲此,英法美等國,對希特勒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微妙。對希特勒的野心也越來越縱容。
德國吞併奧地利後,蘇聯提議研究一個對抗德國的集體安全計劃,但被張伯倫拒絕。
這讓希特勒再次受到鼓勵。德軍佔領捷克全境後,蘇聯提議討論一個防止進一步侵略的辦法,又被張伯倫否定了。
在所有歐洲小國中,捷克的軍事實力最強。希特勒認爲英法對捷克都棄如敝履,肯定不會爲波蘭而投入戰爭。
因此,德國可以繼續東進。英法多次拒絕蘇聯的好意,斯大林於一九三九年三月十日公開指出:英法已經放棄集體安全原則而轉向不干涉政策和中立政策,其目的是希望德國以蘇聯爲目標。
斯大林認爲英法推動德國東進,並且鼓勵德國只要對蘇聯開戰,一切都會順利。
斯大林堅決認爲不能落入英法的圈套,讓蘇聯與德國發生戰爭而使英法得以脫身。
希特勒以蘇臺德問題爲突破口吞併捷克後,又故伎重演想以旦澤問題爲突破口吞併波蘭。
而波蘭與德國沆瀣一氣,剛剛奪得了一塊捷克領土。
歷史的步伐,卻沒有改變太多,儘管英法等國期望,德國能夠和蘇聯開戰,可是,愚蠢的英國政府還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三九年三月二十九日,英國主動向波蘭保證將支持其對抗“任何威脅波蘭獨立的行動,以及任何波蘭政府認爲有抵抗必要的行動”。英國參謀首長委員會遞交的實情報告書明確指出英國無法給予波蘭任何有效的保護。但是內閣閣員根本就沒有審閱過實情報告書,直接就批准了對波蘭的無條件保證。沒有取得蘇聯的支持就作出如此超過限度的承諾,實在是一種自殺的愚行。
英國對波蘭的保證將最大的誘惑和最明顯的挑撥合而爲一。這個保證刺激希特勒想要證明對於一個西方達不到的國家,此種保證毫無意義;又使得波蘭更不會向希特勒作出任何讓步;同時又使得希特勒無法打退堂鼓,因爲那將使他失去面子。
波蘭對自己的落後的軍隊非常滿意,居然高談“騎兵遠征柏林”的神話。波蘭外交部長貝克與希特勒會晤時,認爲希特勒說旦澤必須歸還的語氣讓他難受。因此,貝克不假思索地接受英國的保證。
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六日,蘇聯提議建立英法蘇軍事聯盟來對抗德國,但英國拒絕了。
五月二十二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簽訂了《鋼鐵協議》,進一步鞏固了聯盟。五月二十七日。張伯倫被迫同意與蘇聯談判,但談判的進度非常緩慢。
不過,與歷史不同的是,這一世,德國因爲自身的強大,蘇聯深陷遠東對日作戰泥潭和中亞獨立運動的沼澤,因此遠沒尋波後世那般強大,所以德國沒有興趣和蘇聯簽訂什麼侵犯條約,反而擺出了一副積極東進,和蘇聯展開決戰的架勢。
八月份德國拒絕了蘇聯提出的和德國簽訂一項互不侵犯條約的建議,也拒絕和蘇聯展開各種形式的談判。
戲劇性的是,和歷史上一樣,三九年八月三一日十二點三十分,希特勒正式下達了進攻波蘭的最後命令:9月1日拂曉4點45分進攻波蘭。
三九年九月一日拂曉,八十八萬德隊突破波蘭防線,分三路向華沙推進。九月三日上午十一點,英國對德國宣戰,當天下午五時法國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