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北非戰役(六)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原本,三國總參謀部認爲,應該首先全力拿下弋蘭高地,然後再兵進大馬士革,一舉摧毀大馬士革的英美駐軍。而在中東與北非,英美駐軍有三個方向。

一是埃及。駐有英國第八集團軍八十二個師,以及美國遠征軍四十個師,加起來一百二十二個師,而且裝備精良,因爲美英統帥部早就做好了萬一中華帝國聯合艦隊到達地中海,依然沒有打下馬爾它的心理準備,所以,早在美英發動攻佔馬爾它的戰役的時候,大量的補給物資以及一些軍工企業就已經遷往了埃及,目的就是爲了防止海運線被封鎖,而導致大量的美英軍隊無法得到武器裝備以及糧食的補充。

因此,在埃及的英美軍團,可以說是補給充足,武器精良。

二是大馬士革。大馬士革駐有英美聯軍五個精銳陸軍師,擁有較強的裝甲打擊能力。而在其周邊的阿拉伯僱傭軍近一百個師,雖然裝備很差,可是卻也是一股較強的力量。

而第三則是伊朗東南部的克爾曼地區。

因爲印度,新西蘭,澳大利亞志願軍前往阿什哈巴德之計劃取消,所以,這近三百個師的軍隊便開始執行進攻現在佔領德黑蘭的中華帝國第42集團軍羣下轄的第12集團軍的任務。

可是,這近三百個師的部隊,卻因爲等待武器裝備,而在伊朗的克爾曼地區浪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就在他們得到武器裝備的補給之後,卻傳來了北非軍團已經控制了海法,並大舉向埃及及大馬士革進攻。

英美最高統帥部認爲,現在,威脅最大的不再是‘有可能在背後插我們一刀’(丘吉爾語)的中華帝國的第12集團軍了。

反而是‘在我們堅固防線上找不到位置下嘴的狐狸’(丘吉爾語)

因此,英美盟軍最高統帥部便立即下令,印度,新西蘭,澳大利亞組成的志願軍團以克爾曼地區爲基地,原地待命。

隨着德軍大規模的閃電襲擊所取得的勝利,英美盟軍最高統帥部便下令,在克爾曼的志願軍團原地佈防,並組建一支機械化集團軍迅速前往伊拉克的巴士拉地區。

德軍在海法登陸,雖然很大程度上讓英美聯軍感覺到最大的威脅,可是,卻不可否認,德軍在海法登陸,再一次分散了力量。而如何以分散的力量,對位於大馬士革以及埃及的英美聯軍進行強有力的壓制,成爲了隆美爾最頭痛也是最優先要考慮的問題。

可是,這些問題在中華帝國近兩百架武裝直升機運到北非軍團的手中之後,隆美爾按照李峰的意見,採用蛙跳方式進行作戰。通過對重點地區的佔領,來限制在敘利亞英美軍隊的調動。同時,依靠空中支援保護這些深入敵後的部隊,在英美軍隊出動的時候就通過空中打擊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

這個方案,讓一直認爲李峰只是一個政治家而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人的德國陸軍軍官們發現,原來,他們的皇帝是一個天才的軍人。

可以這麼說,德國國防軍,對希特勒並不怎麼認同,主要的原因是希特勒不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軍人。他只是一個政治家。

而在德國尚武的氣氛之中,雖然德國國防軍忠誠地執行着希特勒的任何一個作戰計劃,可是,並不代表德國國防軍認同希特勒。

比如說,希特勒的種族清洗政策,執行的很少有德國的正規國防軍。大部分都是蓋世太保。可是,德國國防軍並沒有人制止,原因就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我們是軍人,只在戰場上殺人,皇帝陛下的任何政治舉措,我們都無權也無理由去過問’(曼斯坦茵回憶錄)。

所以,德國國防軍對希特勒的忠誠,完全是建立他們職業軍人的素質之上的。除了低層的官兵,處在高層的德國國防軍將領並不崇拜希特勒。

像古德里安就曾數次置疑甚至於與希特勒爭吵過。像威廉-亞當就曾直面頂撞過希特勒,希特勒爲此還曾大罵。

因此,德國的國防軍將領,對希特勒的崇拜,絕對沒有對前任總統興登堡高。

因爲興登堡是一個陸軍元帥,在一戰中立下了赫戰功。

在李峰奪取德國皇位的之後,雖然整個德國以及納粹黨的大部分人都認同了李峰接替希特勒成爲德國皇帝,但是,其中還有很多反對的人。

而這些反對的人中,以蓋世太保的頭頭海因裡希爲首。

爲此,李峰不惜以血腥的手段清洗了蓋世太保。在李峰上臺後三個多月的時間內,德國可以說是血腥滿天,超過三千名蓋世太保的頭目被殺,海因裡希則逃到了土耳其,隨後從土耳其逃往美國。

從而得以逃過一死的命運。

對蓋世太保的清洗,使得李峰在德國國防軍中的威望大幅度的降低,畢竟,蓋世太保雖然是秘密警察部隊,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也屬於德國的軍事力量,也歸屬德國參謀部管轄。可是,李峰竟然不動聲色的,用中華帝國在德國的力量,迅速的清理了蓋世太保,使得蓋世太保遭受了近乎毀滅的打擊。雖然李峰是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同時德國國防軍也看不慣蓋世太保的一些行爲。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德國國防軍的統帥們認爲,李峰與希特勒一樣,希特勒斬殺衝鋒隊,爲了得到德國國防軍的支持,而李峰則是清洗蓋世太保也穩定自己的統治,從本質上,他們都是一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政治家。

‘一個政治家,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爲一個優秀的軍人的,因爲他的心已經不再純潔,他要每天面對那些骯髒的政治家。一個優秀的軍人都擁有一顆軍人之心,而軍人之心是不容任何污染的。’(德國陸軍元帥古德里安回憶錄)

‘可是,皇帝陛下卻是一個優秀的軍人,這也許與他是中華帝國的人有關吧,如魏採爾將軍所說,中華帝國的人天生就是優秀的軍人’(古德里安回憶錄)

基於那種認知,德國國防軍認爲,李峰只是一個政治家,而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人,再加上李峰在馬爾它戰役的時候激進的進攻,使得馬爾它的防守一度出現過危險,雖然後來在授權給威廉-亞當元帥,但是李峰瞎指揮的名聲在德國國防軍中已經成爲一種共識了。

可是,這次,李峰提出的‘蛙跳’作戰方式,令隆美爾,以及威廉-亞當感覺到,他們的皇帝陛下真的是一個天才。

以完全的空中優勢,壓制敘利亞的英美軍隊,以達到避免攻堅同時又能達到戰略目標的目的。

可以說,閃電戰是以強大的陸空力量,以暴風驟雨般的進攻瓦解對方的防線。雖然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作戰方法。可是,不可否認,這種方法在面對敵人有意識的強大的防線上,作用並不是很大。

就像對法戰爭中,德國選擇繞過馬其諾防線一樣。閃電戰,在敵人有意識或者早作準備的防線面前,只會成爲普通意義上的陣地戰。

尤其是,當面對一個並不重要的堅固防線,你不拿開它,就無法安心進攻,如果你拿開它,又要浪費時間與力量。就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現在的弋蘭高地就是這麼一個雞肋。

不拿下它,北非軍團深入敘利亞腹地的軍團就無法得到安全,而如果拿下它,就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這樣就會給駐在大馬士革的英美主力以撤走的機會。

要知道,北非軍團這次海法登陸的主要作戰目的是佔領埃及與敘利亞,但是,北非戰場上,最後的勝利,是殲滅這幾百個師的英美及其盟國的軍隊。戰爭拋的時間越久,對北非軍團的壓力就會越大。

因爲,現在三個國家可以說是與整個世界爲敵,相對於整個世界來說,德意中三國的兵源補給,是遠遠無法與世界相比的。

因此,儘快殲滅英美聯軍的主力,將兵力騰出來用於別的方向,是三國總參謀部以及德意中三國將領的共同意識。

基於這個原因,隆美爾纔想以點覆面,只要殲滅英美聯軍的主力,那北非以及中東可以說已經成爲北非軍團的天下了。

隆美爾堅持的將埃及與敘利亞兩部英美聯軍分隔開來的海法登陸,可以說就是因爲這個意識而開始的。

北非軍團突然在海法登陸,然後閃電般的進攻,就是爲了讓英美在敘利亞以及動脈的軍隊無法在短時間內撤退,或者完成全面的集結。

如果英美軍隊撤退,那北非軍團雖然取得了戰役上的勝利,可是戰略上依然無法取得勝利,因爲,北非軍團佔領的地方越多,兵力就越分散,而英美軍隊越撤退,那兵力就越集中,那會爲將來殲滅這隻軍隊造成很大的麻煩。

所以,隆美爾以及三國總參謀部認爲,既然在海法登陸,就應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戰場,讓英美軍隊無法完成集結,就將他們分隔開來,再以強大的裝甲以及空中力量,摧毀未來得及集結的英美軍隊。

基於這個理由,弋蘭高地上的英美聯軍就顯得不太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北非軍團分隔現在處在敘利亞境內的英美聯軍。

如果等待佔領弋蘭高地之後,再去做這件事,那時候,英美聯軍已經完成集結了。(這裡所說的集結,是在敘利亞境內的英美聯軍三大主力集團軍,第32集團軍,第38集團軍以及駐在大馬士革的第46集團軍,這些集團軍都擁有較強的防空力量,單單以空軍,無法阻止三支軍隊集結。而德國空軍的戰績,主要是阻止一些匆匆裝備起來的敘利亞人本地部隊。以及一些分散的英美聯軍的裝甲部隊。

這裡補充一點,在英美軍隊的編制中,雖然有裝甲師的編制,但是,並不像中華帝國與德國那樣,將裝甲力量集中起來使用,以達到最強的突擊力量,而英美則是將坦克裝甲力量分散的佈置在普通的陸軍師之中。

所以,雖然他們也有裝甲師的編制,但是,在坦克數量以及指揮運用上與德軍以及中華帝國的軍隊有着明顯的差距。

而相比於英美,蘇聯在對裝甲力量的運用上則很有中德裝甲師的韻味。而且蘇聯的裝甲師的坦克數量以及編制的人員都遠遠高於中德兩國,有的時候,一個蘇聯的裝甲師,竟然會擁有一千兩百輛坦克,一千輛裝甲車以及兩千多輛的補給車輛,擁有六萬人。相當於中德裝甲師的五倍。可以說是異常龐大。

這也是爲什麼中華帝國的第42集團軍羣,在面對蘇聯第58集團軍羣無法取得很大突破的原因了。同爲集團軍羣,中華帝國的第42集團軍羣只擁有三十個師的部隊,可是蘇聯第58集團軍羣則擁有七十五個師,而且,他們有的師一個師擁有中華帝國三到四個師的人員與武器裝備。

可以這麼說,第58集團軍羣,是蘇聯最後的王牌。

不過,的確,這支王牌,爲斯大林拖了很長很長的時間。從第58集團軍羣回守莫斯科,在正面戰中打敗中華帝國的迅雷與狂風兩大集團軍羣之後,又兵進黑海,直接威脅傅宜生所帶領的第42集團軍羣側翼,讓中華帝國的第42集團軍羣,不得不轉進攻爲防禦,等待北非戰役的突破。

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蘇聯的這支第58集團軍羣擁有着挽狂瀾於即倒的力量。關於蘇聯第58集團軍羣的戰役,將在隨後的蘇聯戰役中有比較詳細的介紹。)

可以說,德軍的進攻完全是建立在空中優勢的基礎上的,如果失去了空中優勢,德軍的地面部隊根本就沒有辦法贏得這麼重大的勝利!

當然了,不可避免的,德軍也有着一定的傷亡。

在西奈半島上,埃及軍隊在西北角地區的頑強反擊完全打亂了德軍的戰略部署,而在第一天的戰鬥中,至少有1500餘名德軍士兵被打死。其中損失最多的是坦克兵,這點是德軍沒有預料到的!

可以這麼說,現在德軍裝備的虎型以及金龍式主戰坦克,在坦克的裝甲以及對戰車人員的保護上,是非常的到位的。

其中虎型正面裝甲達790毫米,金龍式主戰坦克更高達1230毫米(主要採用了局部複合裝甲技術)可以說,這種坦克,在被英美,甚至於蘇聯T-34改進型坦克的坦克炮正面擊中,五炮都無法將其擊毀,是這個世界上防護能力最強的主戰坦克了。

然而,在第一天的戰鬥中,德軍的在西奈半島上就至少損失了92輛這種坦克。其中一次戰鬥是德軍的一個坦克突擊營在沒有得到步兵支持的情況下,掉入了埃及人民軍防禦部隊的一個伏擊圈內,32輛坦克在半個小時之內被全數擊毀,其中,至少有25輛是被埃及人民軍步兵攜帶的重型反坦克地雷幹掉的!

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隆美爾與李峰都着急起來,李峰直接命令小紅,無論如何,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搞到這種反坦克地雷的設計資料。

畢竟,現在李峰可以依靠的主要是裝甲力量,如果這種反坦克地雷被普遍的應用的話,那在北非及中東地區,李峰一方的優勢就會完全的喪失了。

而在戈蘭高地上,雖然德軍空軍一直壓着英美軍隊在打,但是英美軍隊的反擊也是非常堅強的。在英美軍隊最大的一次反擊中,即組織了兩個師的兵力,朝高地北面的一次突擊中,與德軍進攻的山地步兵旅遭遇,爆發了一場持續5個小時的戰鬥。

戰鬥中,至少有850名德軍軍人被打死,雖然英美軍隊的損失也非常巨大,包括一名師長在內的8500人陣亡,佔了當天英美陣亡軍人數量的60%。但是,英美軍隊似乎看不到傷亡一樣,壓得德軍部隊喘不過氣來。直到大批的戰機趕到,纔將英美已經瘋狂的軍人趕了回去!

對於瘋狂的英美軍隊,隆美爾一直都感覺到不可思異,因爲,在他的認知裡,除了埃及人民軍之外,英美軍隊簡直可以說像狗一樣的無用。

戰後,在隆美爾的回憶錄中曾寫道:“如果埃及人民軍擁有英美聯軍一半的武器裝備,那我們在北非以及中東的戰爭,不會進行的那麼順利”。

所以,當英美軍隊如此瘋狂的反擊消息傳來之後,隆美爾立即下令查清楚這支軍隊的統帥以及編號。

事後,令隆美爾好笑的是,這支‘英美軍隊’的主要成員竟然是當地的阿拉伯人。這讓隆美爾一邊感覺阿拉伯民族的強大的抵抗意志的時候又不禁嘲笑英美聯軍的無能。

因爲德軍山地部隊主要依靠的是直升機機動作戰,所以能夠攜帶的重型裝備非常有限,在面對英美聯軍的坦克時,只能夠使用步兵攜帶的反坦克武器,以及數量並不是很多的武裝直升機進行戰鬥。

儘管,步兵攜帶的反坦克武器以及武裝直升機對英美坦克的壓制力度並不是很大,讓德軍的進攻顯得很困難。

但是,不管怎麼樣,德軍軍隊在戰場上佔據着完全的優勢,特別是德國空軍的活動非常猖狂。在戰爭的第一天就要過去的時候,德軍空軍一箇中隊的俯衝轟炸機還對大馬士革的英美聯軍統帥部進行了打擊。而在這次轟炸之中,至少有1500名敘利亞平民被炸死!

*

北非軍團在海法的登陸作戰,很大程度上令英美兩國的最高統帥部感覺到意外。

畢竟北非軍團雖然擁有強大的裝甲力量以及海空支持,可是,要知道,分兵乃是兵家大忌,北非軍團原本就一百多個師,在數量上與英美及其盟軍相差太遠,合軍一處,尚拿英美聯軍的防線無奈,更何況是分散兵力呢?

可是,李峰這樣做了,隆美爾也這樣做了。這讓英美兩國的最高統帥部感覺到非常的吃驚。

任何人都知道分兵對戰爭來說意謂着什麼,可是,李峰以及德軍中華帝隊卻屢屢這樣做,雖然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可是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中德意三國的兵力太過分散了。這也是世界上各大戰區的抵抗力量依然強大的原因所在。

當然了,現在不是吃驚的時候,英美兩國的最高統帥部要立即做出反應。

在第一時間得到北非軍團在海法登陸的消息之後,丘吉爾立即從住處前往美國總統府(因爲戰爭原因,丘吉爾一直住在美國)。

“羅斯福總統閣下,如今,那隻狐狸在海法登陸,你認爲,我們應該怎麼做?”丘吉爾一見到羅斯福就開門見山的問。

“北非軍團不過一百多個師,在埃及正面部署了超過八十個師,能夠用在海法方向的北非軍團最多不過四十個師,這四十個師,將會被我們的優勢兵力所包圍。我們應該趁此機會,一舉圍殲這股德軍,一來,消滅這四十個師的部隊,我們可以改變北非的戰局,另一方面,也給我們的士兵及盟軍以鼓勵,用事實證明,德軍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可是,我們軍隊很難進行全面的進攻,在埃及,在敘利亞,我們的空軍損失太過嚴重,天空中基本上都是德軍戰機,尤其是噴氣式戰機,戰爭,對我們來說非常的不利,我個人認爲,我們應該全面的防禦,等待我們新的補給物資送到埃及。

在北非,如果我們得不到充足的補給,我們將會完全的失敗。”

“丘吉爾閣下,我們已經通過倭國運送了超過一萬三千架各式戰機,尤其是,我們運送了超過五百架新的噴氣式戰機,而北非軍團所轄空軍,不過擁有五千八百多架戰機,這些無法與我們正面抗衡。

我們應該全面進攻。”

“羅斯福閣下,我們雖然輸送過去一萬三千架各式戰機,可是,閣下要知道,現在,這些戰機還在印度,並且,爲此我們付出了三千架戰機的代價。倭國人,不可能安份的。珍珠港的歷史,我們不應該忘記。”丘吉爾試圖用自己的補給線不穩定來勸說羅斯福,讓他放棄全面的進攻計劃。

畢竟,雖然中華帝國的海軍並沒有控制太平洋,英美可以完全性的將物資通過倭國控制的南洋地區,輸送到印度,然後再由印度轉運到中東及北非各地區,雖然這一補給路線太過漫長,但是,卻相對的比較安全。

畢竟,這個時候,地中海,大西洋,阿拉伯海已經處在了中華帝國與德國的控制之下,想要通過這些地方爲中東及北非的軍隊提供補給是不現實的。

因此,英美兩國與倭國暗中簽訂了雙方暫時停戰條約。並且有償的使用倭國的佔領區爲在中東的軍隊輸送戰爭物資。而這個有償的代價卻是,所有輸送物資中的四分之一,成爲倭國的東西。

可以說,丘吉爾與羅斯福也很無可奈何,對於倭國人的貪婪,他們也只有默認。

如果不是面對中華帝國的壓力,兩國很有可能重新奪回南洋,以保證自己在中東地區的幾百個師的部隊的物資給養。

可是,中華帝國現在已經準備進行南洋作戰,他們就算從倭國人手裡奪回這裡,也不一定能守住這裡。

所以,羅斯福與丘吉爾認爲,與其如此,尚不如與倭國達成協議,以英美的武器裝備加強倭國的防禦能力,在南洋地區拖住中華帝隊的步伐。

但是,兩人怎麼也沒有想到,倭國人竟然來了一個獅子大開口,要所有物資的四分之一。要知道,在中東及北非地區,英美及其盟軍擁有幾百個師,也就是說,每一次爲這幾百個師輸送物資,就等於爲倭國免費裝備了一百多個師。

其實,如果倭國沒有別的的話,英美這樣做,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使中華帝國的南洋作戰計劃受到嚴重的阻礙。

可是,倭國明顯被中華帝國的軍隊打怕了,他們沒有想着防禦南洋,而是想着印度這片南亞次大陸。

在得到倭國正在印度與倭國控制區交界處集結大量軍隊的情報之後,丘吉爾與羅斯福也開始擔心,在中東及北非的戰場上,德意軍隊以及中華帝國全面進攻,如果這個時候,倭國在印度發動進攻的話,那,中東,北非,以及整個亞洲只怕再也沒有英美軍隊的立足之處了。

雖然羅斯福與丘吉爾在得到情報之後就立即警告倭國政府,而且倭國政府也解釋說爲了避免誤會,會將集結的軍隊撤退。

但是,丘吉爾並不相信倭國人的保證。所以,英美兩國賴以支持北非及中東戰爭的運輸線,並不安全。

所以,在羅斯福打算全面進攻以包圍並殲滅在海法登陸的德國北非軍團的時候,丘吉爾小心的提醒他。他們的運輸線,並不安全。

而只是憑着幾天前運到前線的物資,只能保持一週的全面性進攻與壓制,如果一週拿不下德軍在海法的登陸部隊,那結果將是,英美軍隊完全性的失去優勢。到那時,埃及,敘利亞,以及克爾曼地區,只怕是很難守住了。

所以,就算是進攻,那也要等到再一批的補充物資到達,並且,盡最大的可能穩住倭國,如果英美在中東與北非並沒有太大的失敗,想來,倭國也不會輕易的選擇進攻。而沒有太大失敗的前提就是,英美在中東與北非採取全面的防禦,蒙哥馬利對進攻並不精通,但是,對於防禦,還是很有一手的。要不然,沙漠之狐的一百多個師也不可能在他的阿拉曼防線上無法再前進一步。

不過,亞歷山大港已經失去了作用了,因爲中華帝國的艦隊控制着地中海的制海權,這使得亞歷山大港這座埃及重要的港口城市失去了他本身應該具有的價值。

所以,蒙哥馬利在埃及的防禦線是以阿拉曼爲中心,而非以阿拉曼爲外圍。

隨着隆美爾北非軍團的強力進攻,蒙哥馬利在阿拉曼苦心經營的防禦陣地將有可能被從後背突破。因此,蒙哥馬利一邊派兵渡過運河,一邊在運河邊上建立起防禦陣地。

這就密集的防禦是整個地球統一戰爭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像蘇聯的密集防禦,雖然這使得蘇聯軍隊很被動,不過,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這個密集的防禦陣地很大程度上使得德國以及中華帝國賴以突擊的裝甲集羣失去了原有的突擊能力。

事實證明,這種密集防禦是很有價值的,當然了,這是以有相當的防空以及裝甲能力的防禦。如果說,整個陣地的上空都是別人的戰機,那就算是鐵打的陣地也會被融化。

而以蒙哥馬利的英軍第八集團軍來說,在阿拉曼防線,就有三千兩百架戰機,雖然無法控制整個埃及的天空,但是,就阿拉曼陣地一地來說,中華帝國與德國的戰機,是不敢冒冒然的衝進這裡的。

所以,進攻阿拉曼,就不得不以大規模的陸軍集羣採用一戰時的突擊方式,一步步的將敵人的陣地突破了。

坦克,在縱橫交錯的反坦克溝,以及大量的反坦克單兵武器的面前,無法發揮它應有的戰鬥力。

隆美爾就是有見於此,知道一點,雖然北非軍團擁有一百個師的部隊,可是,經不起這樣長時間的消耗。物資裝備可以補給,可是,作爲戰爭的主要力量‘人’可不是隨時能夠補充的。

以德國來說,開戰時六千八百萬人,處在十八至三十五歲的佔男性佔八百餘萬。

這些人,除了在必要部門任職的工作人員外,基本上都走向了戰場。

現在的德國有四百萬陸軍,這也是德隊的極限了。如果再多,國內的生產就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這四百萬陸軍,用於蘇聯方面二百五十萬,本國以及佔領區的防禦用去一百萬,而在西獲古德里安用了二十萬,北非上場上,雖然隆美爾擁有一百個師,可是真正的德國師,不過二十多個,其他的都是意大利師,法國師,羅馬尼亞師等歐洲小國的軍隊。

就拿這次在海法登陸的部隊來說,真正的德國師才佔十個,而意大利師,法國師,羅馬尼亞師在隆美爾看來,都是不堪一擊的。一旦失去德隊的支持,這些軍隊將會很快被擊潰。

當初墨索里尼在位時,十幾個意大利師,就被英國俘虜了十幾萬人。根本沒有什麼用處。

直到隆美爾帶領的德軍來到這裡,戰局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

所以,英美兩國能拖,可是,德國拖不起,就算加上人口基數龐大的中華帝國,也拖不起,也消耗不起。

長年的戰爭,使得中華帝國的年青男人消耗的太大太大。加上中華帝國佔領的土地面積廣闊,使得中華帝國空有近九百個陸軍師,卻也無法再分兵。

在蘇聯戰場,中華帝國就用去了三百五十個師,阿拉斯加方向用了二百個師,除去佔領區的兩百個師之外,中華帝國可以隨時搞用的軍隊,不過一百多個師。

而這一百多個師還不算防守本土的一百個師,換句話說,現在的中華帝國,可以隨時調用的軍隊也不過四五十個師。

儘管,李峰在加大擴軍的步伐,可是,新組建的軍團,是不可能擔任戰場上的主要力量的。充其量也就是去將一些反抗力量不太強的地方,將當地的精銳軍隊換下來。

所以說,中德意三方,都不敢過度的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任何一個作戰計劃,都力求以最少的損失來獲取勝利。

爲此,不惜一次又一次的犯下分兵的兵家大忌。

隆美爾見阿拉曼成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索姆河,成爲人肉絞肉機,不忍心也消耗不起的隆美爾不得不考慮在阿拉曼背後進行強有力的進攻,來一個兩面夾擊一舉拿下埃及。然後兵進敘利亞殲滅大馬士革的英美聯軍。

只要在北非與中東殲滅了英美聯軍主力,那戰局基本上已經定了下來了。

也就是看出中華帝國與德國的力量已經達到了極限,所以丘吉爾纔會提出全面的防禦計劃,然而,羅斯福卻認爲,一味的防守會令盟軍的士氣受到極大的打擊,長此以往,恐怕盟軍會不戰自潰。

其實,羅斯福的考慮也是正確的,畢竟,他畢竟瞭解美國人的個性,美國人絕對沒有德國人,中華帝國人的堅毅,甚至於比起來,連英國人都不如,因爲他們畢竟是雜種國家,沒有固定的民族,在立國以前,他們來自於世界各地,這些人,都是爲利益來到這片土地上的。也因此,只有利益才能使他們狂熱。

可是,他們卻是很明智的,如果利益遙遙無期的話,他們根本連狂熱都不會,而是選擇享受。選擇避開這個世界,活在他們自己的自由之中。

這樣的人,根本不可能堅持長期的沒有希望的戰爭的。就算統帥部堅持,他們的士兵也不會堅持,甚至於他們的國民也不會支持。

如果沒有了國民的支持,羅斯福將很有可能在下次大選的時候消失在政壇。這是羅斯福所不能忍受的。

事實也證明,羅斯福想的是正確的,他完全輸掉了大選。雖然杜魯門也堅持與英軍的合作,可是,隨着戰爭態勢的惡化,他最終也選擇了一條路,投降!

第4章 天哪!上了性無能的身第95章 東歐計劃第44章 外國干涉第79章 遠東戰役(九)第64章 難民如潮(下)第136章 橫掃歐洲(三)第41章 德國大使第28章 風聲嶺絞肉機(八)第199章 第二次遠東戰役(一)第18章 滿世界去搶劫第148章 登上皇位(七)第220章 最後的戰役(十一)第226章 最後的戰役(十七)第146章 登上皇位(五)第214章 最後的戰役(五)第46章 俄倭聯盟第60章 一牀三美(上)第64章 難民如潮(下)第53章 阿昌心事第176章 英國戰役(四)第215章 最後的戰役(六)第213章 最後的戰役(四)第214章 最後的戰役(五)第161章 北非戰役(七)第205章 第二次遠東戰役(七)第204章 第二次遠東戰役(六)第141章 橫掃歐洲(八)第225章 最後的戰役(十六)第184章 澳洲戰役(七)第99章 受封公爵(二)第128章 美倭戰火(一)第49章 阿正現身第150章 浴血海空(一)第205章 第二次遠東戰役(七)第88章 西北攻略(二)第190章 美洲戰役(二)第148章 登上皇位(七)第153章 浴血海空(四)第76章 遠東戰役(六)第141章 橫掃歐洲(八)第55章 陷入困境第112章 全面戰爭(十一)第5章 見到大老婆的驚豔第132章 入侵倭國第27章 風聲嶺絞肉機(七)第141章 橫掃歐洲(八)第36章 合作第44章 外國干涉第86章 南洋華僑第201章 第二次遠東戰役(三)第7章 韓大頭的第一師第172章 中東戰役(四)第191章 美洲戰役(三)第120章 全面戰爭(十九)第127章 和平談判(六)第3章 搶親遇搶劫第155章 北非戰役(一)第122章 和平談判(一)第226章 最後的戰役(十七)第131章 入侵波蘭第66章 新的危機(上)第33章 針尖對麥芒第200章 第二次遠東戰役(二)第185章 澳洲戰役(八)第48章 大堂縱橫第18章 滿世界去搶劫第63章 難民如潮(上)第79章 遠東戰役(九)第128章 美倭戰火(一)第109章 全面戰爭(八)第72章 遠東戰役(二)第223章 最後的戰役(十四)第129章 美倭戰火(二)第217章 最後的戰役(八)第136章 橫掃歐洲(三)第62章 一牀三美(下)第98章 受封公爵(一)第150章 浴血海空(一)第59章 又得一美第144章 登上皇位(三)第120章 全面戰爭(十九)第128章 美倭戰火(一)第44章 外國干涉第1章 就這樣穿越了 天上掉下個大飛碟第159章 北非戰役(五)第85章 蘇聯議和第115章 全面戰爭(十四)第225章 最後的戰役(十六)第119章 全面戰爭(十八)第47章 亂世梟雄第55章 陷入困境第101章 七七事變(二)第138章 橫掃歐洲(五)第176章 英國戰役(四)第226章 最後的戰役(十七)第104章 全面戰爭(三)第177章 英國戰役(五)第10章 火炮可是好東西第77章 遠東戰役(七)第217章 最後的戰役(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