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第一次參謀會議(上)

經過緊急整頓,平虜軍終於恢復了一點元氣,但是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手下依賴性過強。這件事要嚴重得多,趙剛需要的是一個能夠自我運轉的系統,而不是一個完全依賴自己的系統。趙剛只好第一次參謀聯席會議,討論以後的配合以及發展問題。

列席人員六名趙剛(金州知府),張謇(盛京洋務總辦負責輕工業)、詹天佑(洋務總辦助理,負責兵工廠以及重工業)、樑敦彥(外交總辦,代替唐紹儀,負責外交)、黑牛(偵緝營長負責情報)以及德國人魯登道夫。

會議地點設在趙剛的書房裡,也是趙剛府邸最豪華的地方,六人圍坐在火爐邊,一邊烤火一邊說話。

趙剛向來好吃,這次也不例外,將幾個甘薯裹了泥巴放到火爐裡面。作完了這些,趙剛開始說了:

“最近我發現近來各項洋務工作進展十分不順,各個部門的配合也很成問題,今天我們幾個人商討一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後形成制度,每月開一次會,解決各種問題”

開會就能解決問題?如果趙剛不是頂頭上司的話,可能會有幾個人大聲嘲笑趙剛的異想天開。趙剛有些氣餒,但是還是安慰自己‘道路是曲折的,畢竟第一項決議在無人反對的情況下通過了’。

趙剛繼續說:“近日李中堂招我回京,將旅順港交給了我。”

一石擊起千層浪,張謇等人紛紛問起事情的經過。趙剛也不好意思細說,就簡單得說李中堂爲了平虜軍名譽着想,不願事情鬧大,所以先安撫趙剛,日後再處理袁世凱。

衆人聽了都是心情舒暢,陰霾之氣一掃而光。

趙剛見衆人高興,又往下說

“偵緝營最近得到極爲確切的情報,今年6、7月份日本將會挑起戰爭,目的是消滅中國在朝鮮的駐軍,全面入侵中國,徹底將中國納爲其殖民地!”

趙剛的話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張謇臉漲得通紅:

“日本蠻夷小國,竟然自不量力,欲行以蛇吞象之事!?”

詹天佑也說:

“日本國窮民寡,不過兩千萬人口,哪有能力打敗我大清呢?”

樑敦彥沒有作聲,若有所思。趙剛就問樑敦彥

“樑敦彥你在想什麼?”

樑敦彥有些猶豫,就說了在日本的所見

“以前去美國的時候,來回都在日本住了一天,在屋子裡面可以看見外面的街道。街道上極其荒涼,沒有人煙。看得出日本十分窮困,東西十分便宜,但是還是沒人買。我就想,這樣的日本怎能發起戰爭呢?”

趙剛看了一眼黑牛,黑牛打開一份文件

“這是唐紹義從英國傳回來的,前天,英國批准了對日本的二十年期的三千萬英鎊貸款,條件十分優越,不需要利息,可以以實物償還。唯一的條件是要在日本租借兩個軍港,以對付我國以及俄國的威脅。”

接着黑牛又打開一份文件

“日本與娥國去年已經簽訂一個條約,約定兩國互相合作瓜分朝鮮以及東北。”

黑牛又打開一份文件

“美國國務卿今日抵達日本,估計是商量貸款的事情。”

黑牛將這三份文件交給衆人傳閱。衆人看了之後,不僅憂心忡忡。樑敦彥更是生氣說:”怪不得美國不肯貸款給我們,原來他想扶植日本打我們。”

“不錯”趙剛接到:“日本有了這些經濟援助之後,已經有能力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有能力動員超過二十萬的正規軍,以及相當精銳的海軍,對毫無防備的我國以重重一擊。”

說完話,趙剛就拿了火筷子,夾了一個大甘薯出來,放在爐上等涼些了再吃。

張謇摸了摸仁丹胡,有些着急:

“此事重大,關係到我國國運,爲何不向朝廷報告!以便及早預防。”

趙剛壓低了聲音說道:“我已上報朝廷,朝廷責成我秘密準備,到時候打日本人一個措手不及。此事極爲機密,還望諸君保密。”

衆人聽得熱血上涌,大聲叫好,趙剛繼續說道:

“現在我們的處境就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抵抗十萬以上的日軍…。”

樑敦彥打斷了趙剛的話問道:

“我大清朝軍隊實力如何?”

趙剛苦笑:

“以葉志超的淮軍爲例,屬下5000人幾乎7成全是鴉片煙鬼,根本無法作戰,我在他處當兵的時候,因爲是少爺的陪同,所以槍打得極多!可其他人一年連1發子彈都沒打,有些人連槍栓在那裡都不知道。綠營軍的情況舉更差了,黑牛擦得乾乾淨淨,可一問炮手,進行過幾次實彈射擊?炮手說自打進來就沒有打過一發炮彈。”

樑敦彥到吸一口冷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說完人員,再說裝備”

“軍隊的裝備均是省自爲政,各行其是,因此,各省部隊的槍炮品種、型號極不一致,即使一軍之中也往往互相參差。前述各省所購之武器,分別來自德、英、法、美、英、比等國,據說進口槍炮的型號可達三四十種:國產武器也由於軍工企業分別隸屬不同的集團,存在着種種差別。各種槍械的口徑不一,‘彈藥參差,不能互相濟用‘,給戰爭中的彈藥補充和火器配備造成極大的困難。‘無論怎樣有效率,怎樣誠實的輜重隊,也決不能爲隊伍所帶七拼八湊的雜牌武器配備合用的彈藥‘。

趙剛一口氣講了這麼多,有些口渴,站起身來喝了口水,等他回來時發現…。黑牛正津津有味的吃着甘薯,從甘薯剩下的半截造型來看,很像趙剛的那個…,趙剛勇猛的撲了過去。

一番混亂之後,趙剛心滿意足的將黑牛按在地上,小心翼翼的切掉黑牛的牙印,趙剛開始美美的吃了起來。

第3節 變生肘掖(上)第11節 立國會議(中)第34節 特戰雄兵(一)第5節 閒庭信步探鐵路(上)第9節 斷糧(中)第15節 西藏風雲起第47節 特戰雄兵(十四)第13節 激戰定西第30節 螳螂捕蠶第8節 四海華人皆兄弟第30節 升龍戰爭---血染要塞羣第24節 北洋閱兵(上)第28節 對日的最後一戰第40節 特戰雄兵(七)第45節 赤字搞教育(中)第105章 五湖四海皆一望第23節 太后的決斷第6節 閒庭信步探鐵路(下)第23節 風雨飄搖大清國第22節 血戰比爾姆(完)第96節 倫敦上空的鷹(上)第4節 變生肘掖(中)第11節 歸燕迴翔(上)第51節 搖搖欲墜的沙皇寶座第13節 以假亂真第51章 陸沉比基尼第35節 血戰(一)第31節 厚積以待薄發第14節 亂局第32節 審訊第1節 立國第一戰(中)第78節 初戰(中)第59節 落魄的日本第28節 北疆鏖戰(九)第29節 升龍戰爭---奇襲海參崴要塞第64節 鐵流(三)第52節 授勳凌煙閣第70節 半癱山姆鬥野鶴(二)第15節 兵貴神速(一)第25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中)第80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少將(一)第28節 血戰 精銳對精銳第14節 日本vs東北 紡織品之戰第3節 密謀?第28節 百花齊放電影春第6節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第29章 弓逃第23節 奇襲印度第30節 出院第21節 北大荒(上)第12節 斷碑山第18節 雄關如鐵,艦炮如林第87節 餘波未止第87節 餘波未止第15節 霸王別姬(下)第28節 升龍計劃-突破東線第4節 京城流血夜(上)第4節 股市狂瀾第21節 兩手都要硬(下)第40節 血戰(七)第17節 滿載而歸第7節 三氣日酋(上)第16節 文字獄第18章 德美戰爭第10節 控鶴之鎖鏈第37節 抽身第42節 水庫三日談(六)第30節 協約國與同盟國第35節 法國艦隊與巡洋艦隊的混戰第9節 夜襲第71節 燒烤論英美(下)第5節 清鹿誰得(上)第48節 特戰雄兵(十五)第17節 陸軍不行海軍上第7節 千騎卷平岡第23節 北疆坦克之海(四)第47節 北京奧運會第36節 困獸猶鬥上第13節 美國陸軍-無能的代名詞第23節 香港論策(上)第54節 血戰(二十二)第10節 立國會議(中)第37節 瘟疫第14節 絕處逢生(下)第55節 克拉運河(三)第一 卷結束語第81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少將(二)第67節 孟買慘案(下)第19節 巡檢做天子(三)第30節 螳螂捕蠶第10節 第八大工業奇蹟第17節 陸軍不行海軍上第31節 厚積以待薄發第25節 翹家大小姐(上)第6節 男兒心如鐵第58節 甘地第98節 倫敦上空的鷹(下)第22節 北大荒(下)第35節 美國戰敗第44節 血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