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施利芬計劃

計劃

“一個完全的坎尼會戰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要完成這樣的會戰,一方面需要一位漢尼拔,另一方面需要一個法羅(剛愎無能的羅馬軍團統帥)。”

——德軍參謀總長施利芬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突然的,既不是美國與中國宣戰,儘管當時中國已經佔據了美國西部大片的國土;也不是英國和俄國宣戰,俄國人像餓狼一樣緊緊咬住了印度的北部五個邦;也不是巴爾幹半島矛盾引發的,儘管在真正的歷史上,巴爾幹纔是引發戰爭的導火索。

引發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是德國的一枚炮彈,這枚280米的炮彈穿越了105裡的路程,由德國直接打到了法國,然後高傲敏感的法國人就想憤怒的公牛一樣,瘋狂的開始向宿敵德國進攻。

一戰就這樣拉開了帷幕,1899年6月2,英國、德國、奧匈帝國(協約國)正式向法國美國俄國(同盟國)宣戰,西班牙、意大利經過考慮之後宣佈參加到同盟國一方。

在德國參謀部,參謀總長施利芬正在詳細地講解自己的作戰計劃(1833-1913德意志帝國時代的第三任陸軍參謀總長,1883年至任職參謀本部,並於1891年起出任參謀

作爲參謀總長,施利芬還從未實際指揮過戰爭,但是這並不能抹煞他的軍事天賦。在最近幾年他一直致力於戰爭地研究與戰略的推演。經過他地苦心演練,那份鼎鼎有名的以迅速消滅法國爲目的的“施利芬計劃”終於出臺了。

在參謀總部。馬克斯.霍夫曼,萊茵哈特.舍爾,雷托夫-福爾貝克,馮.魯登道夫這些經過戰火的軍人已經成爲德國軍部的寵兒,魯登道夫已經成爲中將,而其他人則成爲少將,在德國陸軍總部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看着這些精英。施利芬開始講解自己地雄偉計劃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戰爭一旦爆發,我國必定面臨兩線作戰。相對於總體上擁有巨大人力物力資源的同盟國,德國更難以忍受可怕的長期消耗,兩線作戰就是墳墓。

因此,德國要想取勝,必須在戰爭初期即集中全力,先行結束一側的戰事,消滅法國或俄國。然後才能從容地調兵遣將,應付剩下來的強敵。如此,德國方有最終勝利的可能。

所以,我認爲。我們必須遵守或者被迫遵守以下原則

1、大戰中,德國必定兩面作戰;

2戰爭應以東守西攻的方式進行;

3西線主力集結於右翼;

4德軍必須假道比利時,即破壞其中立國地位。

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想要獲勝就必須做到以下要求

1、在行動時對於目的和兵力都必須儘量保持集中;

2在行動時必須採取最大速度。

我的計劃地最大特色在於兵力分配方面。通過最準確的計算,我準備把東線方面的兵力徹底減弱,漸弱到只能保持最低程度的防禦而不被敵人擊潰。

東西兩線德軍兵力比爲1:8,而在西線左右兩翼地兵力這樣,在西線德軍將採取“左守右攻”的戰略:在地理狀況利守不利攻的左側,以1/8軍力吸引並抵擋法軍一半地攻勢,而在相對平坦的右側。集結絕大多數的軍力進行以巴黎爲目標的迂迴攻擊。“

.魯登道夫暗暗點頭,作爲一個戰略軍事家,施利芬的計劃的要點在於

:通過比利時中部做一大迂迴運動,兵鋒指向巴黎西側。德軍兵力的右端從里爾附近突入法國,迫使法軍主力向東南撤退,而德軍則從其側背進攻以殲滅法軍,並且攻佔巴黎。同時完成了兩個戰略重心:佔領法國首都巴黎,消滅法軍有生力量。

久經沙場地.魯登道夫對這個計劃有極高的評價,認爲這是類似旋轉門一樣的動作,法軍在德軍左翼越深入,越用力向前推旋轉中的一扇門,則另一扇門——德軍右翼的迴旋軍力打擊在法軍背部的力量也越大。

從計劃中可以看出鮮明的德國人特色——大帝所慣用的“打鐵戰術”,又稱“錘砧戰術”,即以一部分兵力當做鐵砧,再以另一部分兵力(通常是最精銳的部隊)當做鐵錘,狠狠敲打敵人的側背,於是敵軍在夾擊之下粉碎。

施利芬計劃就是當時盛行的“攻勢崇拜”和歷史上的“坎尼模式”的結合物,異常的宏大、雄偉,如果能一絲不差地落實的話,法國將如二戰一樣在六個星期內被毀滅,歷史將被改寫。

但是,.魯登道夫在欽佩之餘也有些擔心,按照這個作戰方法,不光德國人需要嚴謹的如同一部機器,就連法國人也要按照施利芬的腳步去跳舞,把戰鬥的結果寄託給不確定的敵人,這個當真是可以的嗎?

“總參謀長,我認爲這樣的計劃有風險,我們不能確保法國人也按照我們的計劃去做。雖然上次我們做得很好,但是我們不可能兩次站在同一條河流上,法國人比起三十年前專業的多。”

施利芬滿意的點點頭,對於這樣的問題他早就想過很多次,自然是張嘴就來:

“我的假想是法軍的第一步戰略一定是先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因爲這兩個地方在普法戰爭中被割讓給了我國,法國人一直耿耿於懷,必會傾其全力將其奪回,這樣我軍就可以以一定的軍隊左翼牽制法軍,而強大的右翼則可以借道低地國家,即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包抄巴黎的西部,從而一舉拿下巴黎。”

參謀總長的手,有力的砸了下來!就在這一天,法國人果然越過邊境,全力進攻阿爾薩斯和洛林。..Net

第26節 絕望之戰第26章 晉商與徽商第13節 美國陸軍-無能的代名詞第52節 血戰(二十)第29節 金榜題名第13節 歸燕迴翔(下)第21節 閃電戰(上)第6節 財富之路第5節 京城流血夜(下)第27節 臺灣會議第44節 赤字搞教育(上)第22章 一夢三年第80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少將(一)第20節 巡檢做天子(四)第19節 中亞自治同盟第5節 醒獅第3節 烈日要塞(中)第64章 危險的前兆第16節 辯論大賽(下)第61節 經濟危機(六)第8節 屈打成招第16節 豔遇第35節 美國戰敗第24章 向人民謝罪第16節 空襲(下)第12節 出口僱傭兵到美國第78節 初戰(中)第27節 翹家大小姐(下)第103章 原子彈(中)第12節 斷碑山第2節 太平年間歌昇平(下)第54章 愛民如子第58節 甘地第18章 德美戰爭第14節 激戰定西第8節 三氣日酋(下)第13節 風雪交加大點兵第49節 血戰(十六)第38節 血戰(五)第16節 辯論大賽(下)第42節 特戰雄兵(九)第2節 運籌千里二第11節 突襲(六)第70節 燒烤論英美(中)第14節 亂局第22節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30節 出院第50節 北極熊的哀鳴第27章 宋兵策失蹤第26節 翹家大小姐(中)第41節 奇襲?下第2節 運籌千里二第10節 第八大工業奇蹟第7節 上樹抽梯(上)第7節 論勢第37節 血戰(三)第5節 英帝國的衰敗第4章 鐵幕(下)第3節 立國第一戰(下)第16節 特混艦隊的威力第36節 特戰雄兵(三)第14節 第一次參謀會議(上)第81節 圍剿阿肯色號(上)第85節 短視第5節 英帝國的衰敗第18節 兵貴神速(四)第44節 特戰雄兵(十一)第89節 逆鱗(上)第41節 水庫三日談(五)第43章 杯弓蛇影第88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將軍(九)第1節 布爾戰爭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77節 圈套(上)第75節 籌糧第41章 趙括第37章 鐵板燒(下)第14節 絕處逢生(下)第11節 馬作的盧飛快第53節 克拉運河(一)第24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2節 京師風雲第83節 多送幾路鬼子走好第22節 北疆坦克之海(三)第16章 美國的悲哀第27節 臺灣會議第27節 海參崴大海戰(下)第66節 猶太人復國(下)第25節 北洋閱兵(中)第17節 滿載而歸第9節 血戰拉法第48節 宿命對決(六)第33節 三貂嶺大捷(上)第24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37節 水庫三日談(一)第39節 特戰雄兵(六)第5節 太白樓上試金甲第69章 侵略波蘭第38節 血戰(五)第29節 針尖對麥芒第86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將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