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協約國與同盟國

經被激化到了一個沸點。

俄國和法國作爲歐洲大陸兩端的強國,一般是很少能夠發生地緣政治上的直接衝突。除了在兩個拿破崙時期,由於第一個拿破崙的野心和第二個拿破崙的記仇,才導致了兩國之間爆發戰爭。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法俄兩國既然在歐洲已經不再發生直接衝突,殖民地競爭方面也沒有矛盾,那麼面對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咄咄逼人之勢,法俄接近是不可阻擋的。

在1879年以後俄德之間爆發經濟戰..|.財政狀況惡化。這時來自法國的鉅額資本源源不斷的投入,給了俄國經濟以復甦的機會,這樣法俄接近已經可以說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1891年法俄之間締結了外交協定,1893,法俄軍事協定正式生效。這意味着大國間結盟與敵對的對象已經固定,歐洲大國協調外交走入了死衚衕。

和奧匈帝國一樣,俄國也屬於那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東方專制君主國家,而且在這方面比奧匈帝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俄國在巴爾幹勢力擴張上屢屢在外交上遭受德奧的遏制,在所謂的斯拉夫兄弟面前大丟面子,而法國對俄國在巴爾幹的野心也不積極支持,俄國最終喪失了一切耐心,外交界和軍方根本不打算在小規模的、可控地外交衝突中耗費精力,只打算準備進行全面戰爭。把所有的大小盟國和對手全部拖進來,進行“最後地審判。”

這一轉變最終導致了一個奇特的外交格局。奧地利的外交被塞爾維亞牽制,德國的外交被奧地利牽制,俄國的外交被德國牽制,法國的外交被俄國牽制,英國的外交被法國牽制,最終歐洲地各大國統統被巴爾幹局勢所左右,印證了俾斯麥的預言。歐洲大國“總有一天會爲了幾個巴爾幹的蠢貨打一場歐洲大戰的。”

英國:收縮戰線,全力對俄

英法本是世仇,其世仇的歷史遠遠大於法德之間的世仇。英法之間的矛盾在1882年英國佔領埃及後便開始.=競賽。英法殖民競爭在不久前的法紹達危機中達到了頂點。至於英俄之間更是矛盾重重,在中亞、在遠東、在近東,幾乎無處不起衝突。

英國一向善於評估具體的威脅,因此爲了防備法俄在殖民地糾紛中聯手對付自己,便在1882年與奧匈帝國:定”,從而間接地與以德國爲首地三國同盟拉上了關係。

隨着俄國力量的大幅度擴張。尤其是其對印度的侵略行徑,迫使英國認真考慮俄國擴張帶來的威脅。

十九世紀後半葉,拜拿破崙三世和俾斯麥這兩位歐洲領袖地一系列外交活動所賜,權力政治和現實主義外交原則成爲各國挖角決策者所普遍接受的觀念。基於保守傳統、自我節制與內外均衡的正統主義原則變得很不重要。而這種原則正是保衛歐洲和平長達一個世紀之久的維也納體系維持下去地最根本原因。

隨着科技的進步、交通的發達和市場的擴張,國家的管理深度和鎮壓力量進一步加強,一旦那些保守國家不再需要彼此支持來對付國內外的形形色色的革命運動,那麼它們在外交上就可以自行其事。互相拆臺。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地起因是俄法-英德矛盾,但決定性因素確是俄國、德國和奧匈三個君主專制國家的分裂,而英國的態度轉變,則成了壓垮歐洲均勢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十九世紀也是民族主義潮流激盪的世紀。俄國在東歐和巴爾幹大肆宣揚泛斯拉夫主義,而德國則針鋒相對地推行泛德意志主義。奧匈帝國這個多民族帝國一方面在泛斯拉夫主義的浪潮中搖搖欲墜,一方面則指望德國能夠站在泛德意志主義的立場上拉自己一把。

法國出於國家榮耀和民族統一,念念不忘奪回區。德國出於同樣的原因,決不肯放棄。俄國嫉妒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霸權,德國則害怕俄國巨大的潛力。法國覬覦英國的世界霸權,羨慕英國的公海艦隊。

英國則視法國模仿英國建立公海艦隊爲推翻大英帝國的明白無誤的證據。每一個國家都患上了自戀症,對本國的天然權利喋喋不休,對他國的意圖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

公衆的情緒和報紙的社論成爲政府制定政策的圭臬。法國的民意便是要求收復失地和對德復仇,英國的民意便是“誰要避免內戰,誰就要去當帝國主義分子。”英法兩國皆爲所謂的民主代議制國家,視迴應民意爲理所當然。德國、俄國和奧匈帝國雖然不是民主國家,但是這種專制國家卻對民意更加敏感。

因爲這幾個專制國家中,君主的威望和王朝的延續完全靠對外強勢擴張來維持,由於缺乏合適的制度性的宣泄渠道,民意便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到外交政策上來,而且根本不會從戰略高度來看待國際關係,總是把外交鬥爭看作是體育比賽,視正常的外交妥協爲奇恥大辱,對危險的軍事衝突歡呼雀躍,總以爲國際危機達到頂點就是金光閃閃的獎盃和數不清的榮耀。

這種情緒感染了各大國的決策者,他們認爲偶爾爆發戰爭,流點血“會使民族的體質更爲強健。”他們唯一的錯誤就是根本沒有預料過在工業化的條件下,國家間的戰爭不再是規模可控的,要麼是徹底的勝利,要麼是徹底的滅亡。

所以接下來發生地一切就顯得十分合理了。

12月9號,法國與俄國簽署了規定:如果德國或意大利在德國支持下進攻法國。俄國應用它的所有軍隊進攻德國;如果德國或奧地利在德國地支持下進攻俄國,法國應用它的所有軍隊與德國作戰。法俄正式結成同盟。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着德國態度的軟化,與俄國人的矛盾激化英國感到自己有必要加強與德國的聯繫,決定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開始同德國靠攏。1211號英國和德國簽訂了瓜分殖民地的協約這個協約地主要內容是:德國不干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英國承認德國在摩洛哥有維護安寧和協助改革的權力;

12月12日英德奧

署《友好協約》組成協約集團

劃定兩國在美國的勢力範圍:以密西西比河爲界,西半部是英國的勢力範圍,東半部是德國的勢力範圍;德國放棄在紐芬蘭獨佔的捕魚權。英國則讓給德國西非一些殖民地。同時,秘密條款還規定,雙方政府之一如爲“情勢所迫”,也可變更埃及或南美的現狀。

但是自由貿易、自由通行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南岸禁止設防等原則仍繼續維持。一旦摩洛哥的蘇丹政權終止,摩洛哥地一部分領土即直布羅陀海峽南岸就要讓給西班牙。通過協約,英德兩國的矛盾解決,雙方利益趨向一致。此後,英德爲了對付共同的對手法美俄國也開始調整相互之間的關係,

第一條締約國互相承允彼此和平友好。並不得參加目地在於反對它們之中任何一國的同盟或協定。它們約定,對可能發生的一般性的政治和經濟問題進行交換意見,它們並彼此承允,在它們各自利益地範圍內。給予互相支持。

第二條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釁行爲而遭受法國進攻,不論其理由爲何,其他兩締約國必須以它們的全部軍隊給予被攻擊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國未有直接挑釁行爲而遭受法國侵略,意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

第三條如果締約國一方或兩方未有直接挑釁行爲而遭受進攻致與兩個或兩個以上非本條約簽訂國的大國發生戰爭。對所有締約國而言,應立即同時產生履行盟約的理由。

第四條如果一個非本條約簽字國的大國威脅締約國之一地國家安全,而受威脅的一方因此被迫與其作戰,締約國另外兩方必須對它們的盟國採取善意中立。在此情形下,它們都各自保留權利,在它們認爲適當時參加戰爭並與它們的盟國共同作戰。

第五條如果在以上各款所預見的情況下締約國任何一方的安寧受到威脅,締約國應就爲了實行最後合作而應採取的軍事措施及時進行會商。它們約定。今後如果共同參加戰爭,在任何情況下,非經它們之間共同商定,不得訂立停戰協定、和約及條約。

第六條締約國相約對本條約的內容及其存在保守秘密。

12月13日,法國、俄國、美國共同|

條約中,三國同意在未來十年他們會

“支持及與對方互相合作…以期實現她們建立與維持新秩序的目標,以期提倡互惠互利與有關人民之福”

三國確認對方的勢力範圍,並承諾

“以政經與軍事之力,協助任何仍未參與戰爭而被攻擊的一方。”

但是令人驚訝的是,裡面竟然缺少一條款“同盟之敵人即爲同盟各成員國的共同敵人。”結果在此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出現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局面“北中國作爲美國的盟友,在與美國作戰的同時竟然與美國保持着大使級的外交關係,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三個歐美強國組成了強悍的陣營,準備攫取自己的利益,在印度,俄國人付出重大代價之後,終於穩住陣腳,牢牢控制住了印度北部,法國人則準備將西非連成一片,美國人準備收復失地。世界被同盟國的影子籠罩了。

迫於形勢12月15日,協約集團公開:|.現了兩大集團對立的局面,而中國作爲一個強國,他將走向何方成爲了兩大集團的命門,在中國沒有決定之前,任何一方都不敢輕易開戰。

兩大集團也很明白,一隻腳踏進戰爭泥潭的中國,實際上已經沒有選擇的權力,一切只需要等待美法艦隊與中國艦隊海戰的最後結果。

12月18號凌晨舊金山港口處,六艘.十艘二級裝甲巡洋艦已經準備完畢,在晨風中開向遠方,在海的遠處,是停泊在洛杉磯的法美聯合艦隊,而在距離洛杉磯三十海里處,一隻十艘武裝運輸船,三艘老式鐵甲艦正靜靜的等待機會。

上午十點鐘,中國艦隊殺到了距離洛杉磯三十海里處,被法國巡邏艦隊發現,然後,在經過了一陣短暫的炮戰之後,法國巡邏艦隊被送進了海底,沒有一艘逃跑,之後在十五海里處終於發現了法國的一隻巡洋艦分隊。

法國巡洋艦‘特雷卡斯托‘號以及兩艘姐妹建達薩斯號肯德號.(排水量8142噸.主要武備:2門炮)

面對壓倒性的敵人,這支巡洋艦編隊發揮了極大的勇氣,與中國艦隊鏖戰,而如果逃跑的話,那麼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當時法國艦隊還沒有生火,而要講鍋爐燒熱,直到可以行駛還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而中國艦隊距離洛杉磯不過四十分鐘的路程,算上洛杉磯可憐的岸防,只能勉強抵抗幾分鐘,剩餘的半個小時足夠將美法聯軍全部送到港口的水下。

考慮到之前的提示,譚楓霖並沒有過度進逼,只是利用主炮的數量優勢在3000米處集中攻擊敵艦,反過來|0米主炮的數量就顯得十分可憐,而140米的副炮在3000米的距離上甚至不能穿透75米的裝甲,以6門炮對抗148門大炮,結果

上午10點28分,‘特雷卡斯托中彈~

上午10點35分特雷卡斯托中彈,這~裡克沉入了海底。

1042分肯德號沉沒

10點58分達薩斯號沉沒

而中國艦隊的損失不過是四門152米副炮被擊毀。

初戰告捷,中國海軍士兵士氣大振,開始向洛杉磯方向進軍。

某隻軍艦上,一個新兵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遠方

“叔,這次俺不怕咧,美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是俺們的對手,要考慮活命的是他們,俺們只要考慮還有幾炮才能打沉他們,你說對不!”

“你這想就對了,打仗就得不怕死,越怕死就死得越快,越不怕死的人就越死不了,給我放開膽子狠狠揍這些外國鬼子!”..net

第26節 北洋閱兵(下)第59節 進退兩難(三)第31節 見公婆第106章 氫彈第51節 巴拿馬運河(上)第23節 小問題大後果第29節 升龍戰爭---奇襲海參崴要塞第59節 經濟危機(四)第99 PK轟炸第8節 四海華人皆兄弟第99 PK轟炸第19節 兵貴神速(五)第31節 盤古計劃第25節 香港論策(下)第33節 三戰(下)第38節 困獸猶鬥(下)第16節 特混艦隊的威力第69節 半癱山姆鬥野鶴(一)第22節 北定中原第43章 杯弓蛇影第41節 血戰(八)第46節 宿命對決(四)第3節 變生肘掖(上)第65章 光頭黨的末日第60節 潛伏第29節 金榜題名第49節 喜事連連第14節 霸王別姬(中)第48節 宿命對決(六)第25節 慰安婦與戰爭第67節 鐵流(六)第74節 我們都是神槍手(下)第62節 過草地(上)第71節 半癱山姆鬥野鶴(三)第8節 變數第7節 因禍得福(下)第18章 德美戰爭第59節 落魄的日本第35節 禁菸(一)第23節 香港論策(上)第31節 慕尼黑會議第28節 升龍計劃-突破東線第10節 控鶴之鎖鏈第21節 北大荒(上)第3節 吏治難清第56節 空戰伐心第1節 西北偏北第67節 孟買慘案(下)第88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將軍(九)第64章 危險的前兆第16節 豔遇第15節 空襲(中)第54節 火炮之內皆我國土第100章 轟炸芝加哥(上)大結局中華一統第27節 北疆鏖戰(八)第30節 升龍戰爭---血染要塞羣第12節 斷碑山第9節 明大勢總統放權第58章 潛龍第36章 鐵板燒(中)第23節 巡檢做天子(七)第9節 大敗西班牙第38節 困獸猶鬥(下)第3節 北京條約第66節 孟買慘案(中)第21節 雄關如鐵難阻英雄第58節 經濟危機(三)第67節 孟買慘案(下)第13章 種族清洗第79節 初戰(下)第16節 趙爾豐第28節 北疆鏖戰(九)第58節 甘地第90節 逆鱗(下)第47節 血戰(十四)第1節 劈日第一刀第63節 過草地(下)第2節 烈日要塞(上)第60節 潛伏第3節 立國第一戰(下)第22節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66章 火在燒第7節 經濟會議論發展第48節 血戰(十五)第35節 特戰雄兵(二)第38章 打仗就要賺錢第29節 朕受命於天第20節 兩手都要硬(上)第26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下(完)第25節 海參崴大海戰(上)第32節 三戰(中)第5節 醒獅第11章 貿易利潤第66節 孟買慘案(中)第13節 日本竹槓敲得響第25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下 未完第58節 甘地第1節 劈日第一刀第3節 吏治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