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臺灣會議

山岩站在旗艦‘三裡號’司令橋上,得意地看着不遠看過去臺灣人並沒有作出有效的防禦。大山岩的思緒不由得回到了一個月前的那場御前會議上。

114下午,東京,大日本帝國戰時的最高指揮機構——大本營所在,明治天皇緊急召開大本營御前會議。在這次會上,將作最後一次戰局評估,對是否出兵臺灣作最後一次預估.結論將直接影響出兵與否。

大本營由陸海軍武官編成。其主要成員有:侍從武官長兼軍事內局長陸軍少將荒尾精、參謀長陸軍大將有棲川宮熾仁親王(參謀總長)、陸軍首席參謀陸軍中將川上操六(副總倉之助(海軍軍令部長)陸軍大臣爲陸軍大將大山岩、海軍大臣爲海軍大將西鄉從道。

大本營幕僚長即參謀總長——有棲川熾仁親王簡單的描述了說了一下這次會議的內容之後,就將話語權交給了荒尾精,由他介紹日本週邊國家的情況

“我國面前的敵人主要是中國、俄國,其他的如英國、德國、法國都是對我國表示出了一定的善意,美國對我國態度最爲友好,幾次提供貸款,並且對我國留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便利。”

“俄國與我國素來敵對,自從老沙皇病逝之後,新沙皇對我國態度極爲敵視,上臺以來屢次對我實施打壓。前年甚至趁我們與清軍戰鬥之際。不宣而戰,悍然入侵我國。實在是我國千年以來未曾經受過的奇恥大辱。”

“此後,俄國人又與東北共和國交戰,大敗。實力受到極大削弱,雖然故技重施,對我發起突然襲擊。但是在我軍強有力地打擊下,損兵折將現在已經徹底的退出了東西伯利亞。鑑於西伯利亞惡劣地自然環境,在沒有取得合適的落腳點之前。俄國人暫時無法恢復他們幾年前的實力,對我們的威脅可以說是暫時沒有。”

在座的諸人雖然知道這些,但是聽到荒尾精的話還是興奮不已,就連一向不芶言笑的明治皇帝也微笑起來,會議室內流動着一股歡快地清風。

“在來說一下中國地區,現在中國地區分爲南北雙方,北方聯邦基本上就是東北共和國,南方聯邦基本上就是清朝在南方總督自發聯合組成的。”

“北方聯邦現在的軍事實力爲20萬左右,南方大約爲15左右。”

陸軍首席參謀陸軍中將川上操六在旁邊插了一句:

“荒尾閣下。我對這個並不關心,我想知道的就是.北方和南方的機動兵力有多少?”

荒尾精看看大山岩,大山岩在一旁,並沒有制止這種失禮的行爲。相反的大山岩豎起了耳朵,正準備聽荒尾精的結論。荒尾精嘆了一口氣,老老實實的回答川上操六地問題。

“北方聯邦只有兩萬人左右,南方沒有。”

聽到這個消息。大山岩第一反應是荒尾精說謊,第二反應是荒尾精得到了錯誤的情報。一旁的川上操六則很直接的走到荒尾精面前,大聲說道:“老頭,你是不是上次派出地間諜都死光了,所以那這些東西來糊弄我們。”

看着川上操六那張沒有進化好的臉,荒尾精就覺得一股惡氣,嘴裡很自然的罵了出來:“巴嘎!”

這句話引發了侍從武官長兼軍事內局長陸軍少將與陸軍首席參謀陸軍中將的激烈戰鬥。最後中將戰勝了少將,中將得意洋洋地將少將按倒在地,似乎準備再加上一腳。

一直陰沉着臉的熾仁耐不住了,厲聲叫道:“夠了!你們竟在天皇面前喧囂,覺得自己很光榮是嗎!”

收到親王的信號,兩位將官暫時的恢復了和平,不情願的握了握手,爲下次的開戰做好準備。

無視兩位將官眼中的惡念,熾仁轉過頭,對荒尾精說

“荒尾閣下,你現在可以說了,我相信你一定有辦法證明自己地。”

“東北最早的軍隊,應該是從平寇軍開始說起。最早的平寇軍極爲精銳,曾經連續打敗過我們幾個旅團,但是平寇軍也受到了極大的損失,原來1萬5千人的編制,只剩下幾千人。再經過了擴編之後,東北軍將淮軍的潰敗的部隊,以及一些民團組織起來,最多時達到了五萬多人。而在東北宣佈建國後的一年內,這些軍隊達到了幾十萬的數量,但是這裡面經過戰鬥的人員只有這五萬人。東北軍依靠這五萬人搭起了十二萬主力部隊。”

事情對於大本營諸位大臣萊說有些陌生,一時間大廳只有荒尾精的聲音在大廳內迴響。

“與俄國一戰,這十二萬人雖然沒有傷筋動骨,但是俄國人畢竟不是那麼好吃的,東北軍的傷亡也達到4多人。其中以留守鞍山要塞羣的軍隊傷亡最爲嚴重,兩萬多軍隊幾乎死傷殆盡,趙剛甚至被迫取消了某個師的番號。也就是說,經過對俄一戰之後,東北軍的實力只有8萬多正規軍。”

“此後,雖然在這8多人的基礎上再次擴編,但是部隊的戰鬥力反而下降了,對清軍的戰鬥中可以看出:以往那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鐵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就是一支在裝備上猶有過之,其他方面上大大退步的東北軍。攻打山海關將近一個半月,傷亡人數高達五萬人。請注意,進攻的第二集團軍實際上是由原第三軍擴建而來,十萬人中有三萬多人是原來的骨幹,這一次至少損失了大半。而東北軍的實力也受到了極大的削弱,據我們分析,雖然趙剛號稱自己軍隊有30萬經驗的士兵不會超過6萬人。”

川上操六小聲地說了一句:“懂點軍事的都知道,一支部隊傷亡超過30%就宣告崩潰10東北軍死傷了五萬還沒崩潰,不知道是東北軍怎麼搞得!”

荒尾精假裝沒聽到:

川上操六繼續放着毒箭

“既然東北軍只有6萬人,我們十幾萬陸軍照樣可以打過去,奪取東北的彈藥和糧食爲補給,一直打到南方去!”川上操六大大咧咧地插嘴道,這次大山岩不得不扯了他一把,提醒他不要太過放肆。

荒尾精狠狠地看了川上操六一眼,繼續說道:

“現在的局勢是,北方的30萬人中有15留守東北,其它10分散在北方各省,5人分佈在長江沿線,準備與南方開戰。一旦與南方開戰,那麼北方將無力他顧。我們日本的機會就來了。”

熾仁親王趕緊插進正題:“諸位,現在最要緊的問題,在於是否出兵臺灣,請諸位就此發表意見。”

“我認爲臺灣地形複雜,而且氣候十分惡劣,當年我軍奮戰多人,最後還不是功虧一簣。”

大本營侍從武官長陸軍少將岡澤精面帶憂色,緩緩的對親王說。

川上操六馬上把他頂了回去:“說什麼呢!我們有十幾萬大軍,而臺灣只有幾個民團。現在是冬天,臺灣正是好時候,到時候還不是輕鬆踏平?問題是,我們能得到什麼呢,那個島上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我可不想讓我的士兵爲這個流血。”

荒尾精有些鄙夷的看着川上操六,很高興有機會嘲笑川上操六一番

“第一項收入是掠奪土地。將凡是無主土地及手續證明不完備的全部收歸官有,並對私人土地課以重稅。這樣,一些收成不好的土地由於入不敷出,所有者也就不敢申請所有權,土地“名正言順”地落入我們手中。

“通過這個政策,我們將會得到將近半數的土地,以及大部分的林地。這些土地的價值大約是000兩白銀。當然了這些不動產是不會主動生產財富的,通過出租等形式,每年可以得到600兩白銀的收入。”

“第二項是侵佔臺灣後,爲了能夠大量掠奪臺灣的稻米,實現其“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殖民統治的經濟模式,從創辦“農業試驗所”着手,全面改造臺灣地區傳統的耕作方法和生產條件,如引進優良品種,增施肥料,擴大灌溉面積,甚至依靠地方政府官吏、警察和保甲制度,強迫臺灣農民增種水稻、種植防風林。此外,臺灣生產的鳳梨、香蕉、樟腦、蔗糖等農林產品也被日本殖民統治者大量地掠往日本,或銷往歐美各國。這一項收入每年00萬兩。”

“實行專賣,通過對食鹽、煙、酒、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實行專賣,並且還把在日本國內禁止吸食的鴉片在臺灣實行專賣。對菸酒、火柴、煤油等日用工業品實行了專賣管理,每年可以帶來1200兩白銀的收入。”

“如果只是單純的收入,這些還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臺灣這塊殖民地作爲原料來源和傾銷市場,可以有效的緩解我國的經濟危機,爲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良性循環。”

第56節 英德談判(上)第57章 歷史轉折點第58節 甘地第16節 遍地球第一等的巡洋艦第11節 真理不辯不明(上)第15節 脣槍舌劍換美援第20節 北疆坦克之海(一)第1節 運籌千里(一)第80節 亮劍第40節 水庫三日談(四)第54章 愛民如子第47節 北京奧運會第38章 打仗就要賺錢第21章 不朽?不是我的願望第7章 德國統治下的歐洲(二)第1節 立國第一戰(中)第24節 北洋閱兵(上)第52節 巴拿馬運河(下)第14節 絕處逢生(下)第21節 前鋒的交戰第77節 圈套(中)第39節 特戰雄兵(六)第31節 慕尼黑會議第49節 特戰雄兵(十六)第105章 五湖四海皆一望第3節 烈日要塞(中)第6節 因禍得福(上)第66節 鐵流(五)第26節 偵緝營的未來(下)第43節 特戰雄兵(十)第6節 突襲(一)第46節 赤字搞教育安(下)第15節 獨立宣言的作用第28節 科技的威力班下第24節 鷸蚌聯合 血拼漁翁第47章 震懾第2節 烈日要塞(上)第12節 俄東密約第12節 歸燕迴翔(中)第25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下 未完第35節 血戰(一)第70節 半癱山姆鬥野鶴(二)第9節 血戰拉法第9節 M國人都是活雷峰第17節 會獵木蘭第69節 鐵流(八)第105章 五湖四海皆一望第26節 翹家大小姐(中)第32節 抗美第18節 前進第65節 鐵流(四)第52節 巴拿馬運河(下)第21節 北疆坦克之海(二)第19節 中亞自治同盟第36節 禁菸 四 成功第29節 針尖對麥芒第30節 楊度第73節 我們都是神槍手(上)第57章 歷史轉折點第12節 突襲(七)第64節 猶太人復國(上)第18節 錢財滾滾來第29節 白人間的信任(中)第37章 鐵板燒(下)第30節 北疆鏖戰(十)第102章 原子彈(上)第99 PK轟炸五十節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第50節 血戰(十七)第30節 北疆鏖戰(十)第5節 閒庭信步探鐵路(上)第34節 特戰雄兵(一)第31節 盤古計劃第63節 鐵流(二)第46章 要和平不要內戰第65節 鐵流(四)第1節 西北偏北第27章 宋兵策失蹤第32節 掌握制高點第21節 血戰比爾姆(一)第43節 血戰(十)第30節 螳螂捕蠶第28節 科技的威力班下第92節 560毫米主炮下的臨時後方第27節 黃禍第47節 北京奧運會第62節 過草地(上)第8節 斷糧(上)第63節 過草地(下)第25節 北疆鏖戰(六)第37節 水庫三日談(一)第69節 鐵流(八)第33節 祝融計劃-第三十三節 特種小分隊第42節 水庫三日談(六)第30節 螳螂捕蠶第6節 租借法案第31章 譚嗣同(上)第12節 唐紹儀捨命說俄酋第20節 巡檢做天子(四)第34節 三貂嶺大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