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四章 人 皇



在位起訖:距今約70萬——20萬年前。

生卒年:略。

出生地:刑馬山(傳說中的仙山,位置不詳)。

立都:九城(弟兄九人各據一方,分設九城)。

年號:人皇氏。

——————————————————————————————————————————

人皇又稱人皇氏,九頭氏,居方氏,傳說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史書上說,人皇氏兄弟九人共同出生於仙家聖地刑馬山,他們拜仙人爲師,後來共同出山治理中國。當時地皇氏已經衰敗,天災人禍橫行,地裂山崩,洪水氾濫,人類再次面臨滅頂之災。人皇氏兄弟九人分大地爲九區,每人各居一方,帶領人類抗災自救。經過多年奮戰,終於戰勝自然災害,使人類得以生存下來。於是他們在各自居住的地區建都立國,共稱人皇。

人皇氏後來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史書上說他們兄弟九人“駕六羽,乘雲車,出谷口,依山川大地之勢,分大地爲九州,兄弟九人各居一方,傳一百五十世,立國四萬五千六百年。”

應該說,這是中國上古時代,人類爲了生存而進行的又一次成功的分裂。

在地皇時期的最後階段,全球的氣候再次由冷變暖,受暖流氣候的影響,冰川逐漸融化造成了海洋水位上升,海水再次侵入大陸的低窪地帶,我國的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被海洋吞沒,人類遭遇了空前的災難。

成千上萬的人類死於海浸,倖存者只好向高原和山地逃亡。

人皇時期的所謂分政,實際上就是分散逃亡;所謂抗災自救,也就是躲避洪水;所謂兄弟九人,是指各部落羣體的首領;所謂的九州,也並

非只有九個地區,古人以“九”爲多,“九”常常用來表示多的意思,顯然這裡的九州是指很多區域。

當時居住在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人類,在大洪水的逼迫下,化整爲零,分割成衆多的小部落羣體,每個羣體或數十人,或數百人,他們在頭人的帶領下,逃亡至理想的高地,劃定本部落的勢力範圍,建立新的統治區域。部落之間各自爲政,互不侵犯,和平共處。

這次海浸造成的人類大遷徙,使中華人種再次向四方擴散,他們的足跡不僅遍佈中華大地,而且還有部分人類走出中國,走出亞洲,並走向非洲和歐洲。

人皇時期的地質年代爲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的中晚期。

人皇時期的考古年代爲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中期。

1927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一個山洞裡,我國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距今約50萬年的中國猿人舊居,獲得了中國猿人的頭蓋骨、牙齒、肢骨以及大量的石器,被考古界命名爲“北京猿人”,或稱“北京直立人”。

經過科學考證,這一時期的中國人類已經能夠直立行走、奔跑,他們的上臂和手的靈活性已經和現代人相差不遠,他們的身高大約有156釐米左右。他們所製造的石器已經很精緻,所選用的材料都是堅硬的水晶、砂岩、燧石、石英岩等。他們已經能夠使用火和管理火。

由於當時全球氣溫升高,北京的氣候比現在溫暖許多。“北京人”居住區的周圍有河流、沼澤、森林、草原和沙漠。他們幾十人居住在一起,過着狩獵、捕魚和採集的生活。

人皇時期的社會組織依然是血緣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仍爲血緣羣婚。不過此時他們已經知道了羞恥,開始用串起來的樹葉和樹皮做衣

服遮體。

人皇時期我國境內發現的古人類除“北京猿人”外,還有1972年發現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的“桐梓人”及其文化(距今約50萬年);1984年發現於遼寧省營口市的“金牛山人”(距今約30萬——24萬年前);還有發現於安徽和縣龍潭洞的“和縣直立人”(距今30萬年前)、“南京湯山直立人”(距今30萬年前)等。

史書上說,人類從人皇開始至黃帝政權結束共分爲“十紀”:一是“九頭紀”,即人皇時期的兄弟九人執政。

二是“五龍紀”,有兄弟五人分而爲政,名爲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

三是“攝提紀”,共五十九姓治天下。

四是“合雒紀”,以三姓治天下,教人居住在山洞裡。

五是“連通紀”,以六姓治天下。

六是“敘命紀”,以四姓治天下。

七是“循蜚紀”。

八是“因提紀”。

九是“禪通紀”。

十是“疏仡紀”。

自“九頭紀”至“敘命紀”,共傳八十三個政權。

“循蜚紀”以後記載不詳。

“禪通紀”終於炎帝神農氏。

“疏仡紀”則始於黃帝軒轅氏。

從古史記載中我們得知,自人皇時期至黃帝時期,中間還有一段漫長的歷史時期,最少也有三十萬年。在這數十萬年間,中華人種在神州大地繁衍生息,不斷地分支擴散,他們的足跡遍佈西部高原、北部山區、東部平原和南部沿海,其活動中心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

這一時期還有部分中華人種,遷徙到西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在那裡定居,成爲當地的永久性居民。

(本章完)

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八章 夏王姒發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三章 首任帝虞舜(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八章 雪 河(伏羲氏17)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三章 黃帝姬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三章 槍 蘭(尊盧氏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卷 夏王朝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五章 伏 顯(柏皇氏1)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三章 地 皇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嗆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上)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臨魁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二章 黃帝姬芒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下)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八章 商王子小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七章 洛 槍(祝融氏2)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二章 首任帝虞舜(二)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魁隗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九章 商王子陽甲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六章 六任帝咣哴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章 帝回虻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九章 牆 爍(朱襄氏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長幅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三章 冠 象(驪連氏4)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二章 二任王姒啓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姬江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上施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六章 六任帝姜密(一)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六章 娍 義(赫胥氏2)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章 周夷王姬燮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七章 洛 槍(祝融氏2)《中國遠古帝王譜》上架公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五章 達 耳(陰康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一章 施 公(驪連氏2)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章 周夷王姬燮遠古歷史到底有多遠(卷首語)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章 團 暤(伏羲氏15)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四章 十四任帝姜謠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六章 娍 義(赫胥氏2)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一章 周厲王姬胡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八章 炎帝榆罔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章 少 昊(伏羲氏7)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一)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香莫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九章 象 團(伏羲氏12)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姜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尹(上)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五章 有巢氏《中國遠古帝王譜》上架公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九章 洛 前(祝融氏4)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九章 九任帝卜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五章 達 耳(陰康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尹(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章 桑 味(伏羲氏16)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八章 附 前(祝融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三章 冠 象(驪連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七章 肆 杤(赫胥氏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五章 五任王姒相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任帝巴加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三章 三任帝焙央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二章 隨 嬄(混沌氏2)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二章 黃帝成契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六章 炎帝共工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八章 周懿王姬堅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九章 商王子文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三章 達 河(葛天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五章 革 蘭(尊盧氏5)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章 太 昊(伏羲氏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四章 團 伏(驪連氏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章 澤 治(朱襄氏2)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九章 姒 杼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起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己犬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章 象 偉(中央氏1)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八章 炎帝榆罔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章 炎帝姜承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二章 蒼 芒(無懷氏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六章 六任帝咣哴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章 十任帝溝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九章 商王子雍己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八章 因 康(伏羲氏18)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美勾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七章 商王子太庚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一章 首任帝顓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四章 隨 象(大庭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八章 商王子小甲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八章 佘 蓄(柏皇氏4)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上)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六章 黃帝號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一章 施 公(驪連氏2)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八章 周懿王姬堅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一章 黃帝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