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二章 二任王姒啓



在位起訖:前2061—前2052年。

生卒年:前2130—前2052年。

出生地:塗山(今浙江紹興市西北約四十五里)。

立都:安邑(今山西運城地區夏縣西北)。

年號:帝啓元年(辛丑,前2060)。

————————————————————————————————————————

(一)

姒啓,姓姒,名啓,又作開。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夏王朝二任王。他的祖父是崇伯鯀,父親是夏王朝首任王姒禹,母親是塗山氏女子,名叫女嬌。

姒禹治水八年時到達塗山(今浙江紹興市西北約四十五里),他在那裡結識了塗山氏的少女女嬌。也許是前世姻緣吧,此前姒禹見過許多女子,從來沒有動過心,唯獨被這位江南美女給迷住了。而可巧的是,這位江南美女也愛上了他這個叱詫風雲的治水英雄,二人一見鍾情。姒禹主動向塗山氏大酋長求婚,得到了塗山氏族人的熱情支持,他們很快便在族人的主持下結了婚。第二年,女嬌在塗山生下一子,姒禹給他取名姒啓。

姒禹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奮戰,姒禹治水終於取得成功,被堯帝姜密任命爲十二牧之伯(長),總管十二州。

堯帝死後,虞舜當了天子,姒禹仍官居要職,位列三公。這時候他的兒子姒啓已經成長爲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將軍,姒禹便讓他管理軍隊。

姒禹完全控制了朝政後,便迫使虞舜交出了天子的神權,代替虞舜治理天下。後來虞舜死了,姒禹把虞舜的孫子扶上臺當傀儡天子。再後來虞舜的孫子也死了,姒禹便即位稱王,名正言順地當上了天子。

姒禹即位時,他的兒子姒啓已經六十多歲,他就打算將來把帝位傳給兒子。但他又想在天下人面前留下個賢君的美名,便效法堯、舜傳賢不傳子的做法,舉薦皋陶爲天子的繼承人。

皋陶年齡比他還大,不久便老死了。他又舉薦伯益爲繼承人,卻把軍政大權交給了兒子姒啓。

公元前2061年秋八月,夏禹在東巡狩時病死於會稽。

伯益以爲天下從此就是自己的了,便大張旗鼓地在帝都陽城(今河南登封市告城鎮)即位稱王,坐上了天子之位。姒啓聞訊十分惱怒,心想,天下是我父親打下的,王位應該由我來繼承,你伯益不過是一個搖脣鼓舌的說客,有什麼資格當一國之君!於是,便以爲父弔喪爲名,率軍隊包圍了帝都。伯益看見姒啓的軍隊包圍了帝都,嚇得臉都綠了,急忙改裝易容,化妝成老百姓,帶着妻子兒女混出城去,連夜逃往翼山(今河南登封市西南),從此隱居山中,再也沒敢露面。

羣臣見伯益跑掉了,便立刻大開城門,迎接姒啓入宮,擁立他爲天子。這樣,姒禹死後,姒啓便坐上了天子之位。《古本竹書紀年》說:“益幹啓位,啓殺之。”意思是說伯益想佔居王位,姒啓便發兵把他打敗,奪回了王位。

姒啓即位後,把國都遷到安邑(今山西運城地區夏縣西北)。以辛丑年(前2060)爲帝啓元年。

姒啓用暴力奪取

政權,引起朝中一些守舊派大臣的不滿。

帝啓二年(壬寅,前2059)春,夏王朝的同姓諸侯有扈氏(今陝西西安市戶縣西北)不服,認爲姒啓不尊祖訓,背叛天道,以武力謀取王位,是大逆不道的行爲,因此便發動叛亂。他們叛亂的理由是:“以堯、舜舉賢,禹獨傳子,故伐啓。”(《淮南子,齊俗訓》高誘注)顯然他們是爲了維護禪讓制,反對世襲制而採取的軍事行動。說穿了,還是由於權勢和利益的驅使,因爲禪讓制是在本族中推選,姒姓家族的子孫都有競選的資格,十二諸侯皆爲姒姓,都有可能成爲天子的候選人。而世襲制只是王族嫡系相傳,與同姓家族沒有絲毫瓜葛,這纔是有扈氏反叛的真實理由。

有扈氏的封地距離夏都不足五百里,地處“天子腳下”,他們的叛亂對夏王朝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姒啓大怒,親率軍隊討伐,雙方在甘地(今陝西西安市戶縣西南)進行了一場決戰。

戰前,姒啓向三軍將士做了誓師動員。《尚書,甘誓》全文記載了這次戰前動員的內容。

姒啓在誓師會上歷數了有扈氏的罪行,指出:有扈氏發動叛亂,對上是侮慢天象,對下違背了臣民的意願。因此他必須奉行上天的意志,予以堅決的討伐!

顯然,這場戰爭是世襲制與禪讓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鬥爭的繼續。

對於這場戰爭,歷代史家看法不一。有人認爲有扈氏維護禪讓制是正義的舉動,應該值得讚揚,但後世的儒家多數都表示反對。孔子說:“唐、虞禪,夏後、殷、周繼,其義一也。”認爲唐堯、虞舜的禪讓制和夏、商、周所施行的世襲制都是順從天意的行爲,應該予以肯定。孟子也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看見了也就是人民羣衆看見了,天聽見了也就是人民羣衆聽見了,意思是說天意就是民意。用現代觀念解釋,天意就是社會進步的總趨勢,新制度取代舊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有扈氏逆歷史潮流而動,必然無法逃脫滅亡的命運。

多年來,姒啓受天子之命一直擔負着夏王朝軍隊的治理。他在封他陽翟(今河南禹州市)屯積糧草,訓練軍隊,培養出了一支勇猛善戰的隊伍。他對部下賞罰分明,大功大賞,小功小賞,有罪重罰,將士們無不懾服。因此他的軍隊很有戰鬥力。姒啓親率大軍在甘地與有扈氏決戰,一舉將對方擊敗。然後滅其族,將戰俘全部充爲奴隸。

鎮壓了有扈氏的叛亂之後,姒啓效仿父王姒禹當年“塗山大會”之舉,於帝啓二年(壬寅,前2059)秋在鈞臺(今河南禹州市南)召開天下諸侯大會。《左傳,昭公四年》說“夏啓有鈞臺之享”,指的就是這次大會。

(二)

鈞臺大會之後,四方諸侯順服。就連居住在西南地區的巴蜀部族也臣服了夏王朝。《山海經,海內南經》載:“夏後啓之臣曰孟塗,是司神於巴。人請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乃執之。”意思是說夏人孟塗是位好官,他明斷是非,頗有威望,深受巴人所信賴。孟塗所住的地方就在今湖北宜昌市秭歸縣境內。他死後就葬在丹山(今巫山)之西,巫山下曾建

有孟塗祠(《巫山縣誌》卷十七)。可見,當時夏王朝的疆域已經擴展到長江以南的巫山地區。

殘酷的戰爭奪走了許多平民的自由和生命,也使奴隸主貴族更加貪婪,他們掠奪了大量的財產和奴隸,逐漸地走向了腐化和墮落。

姒啓自以爲天下太平了,便開始沉醉於花天酒地之中。“啓乃淫溢康樂,野於飲食,將將銘(銘),莧磬以力,湛濁於酒,渝食於野,萬舞翼翼,章聞於大,天用弗式。”(《墨子,非樂上》引《武觀》)就是說姒啓荒淫酒色,經常帶着人到野外遊獵,在外面大吃大喝,盡情放蕩,在宮中便日夜和歌妓舞女混在一起,沉湎於酒色,無休止地淫樂。他忘記了創業的艱難,不考慮治國的方針大計,也不謀劃日後的發展,這樣昏庸無德的國君又怎麼能治理好天下呢?

史載姒啓有六個兒子,這六個兒子品德都不怎麼好,特別是小兒子武觀,以勢欺人經常鬧事,弄得許多大臣都慌恐不安,爲了穩定人心,姒啓只好把武觀派往西河去任職,讓他遠離國都。武觀到了西河以後,因不滿於父王對他的處置,便在西河招募士兵,網羅親信,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準備時機成熟時發兵攻打國都,奪取父親的王位。

帝啓八年(戊申,前2053),武觀在西河起兵,公開背叛朝廷。姒啓大怒,派侯伯彭壽(即彭伯)率軍隊前往西河平叛。雙方在西河展開了一場惡戰,許多無辜的士兵慘死在戰場上。武觀雖然有一批死黨,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都是隨從者,不願死心踏地的爲他賣命,在戰爭的關鍵時刻,這些人不是當逃兵,便是向對方投降,結果很快便被擊敗。彭伯攻破西河,活捉了武觀,將他押回國都安邑,交給他父親姒啓去處置。姒啓仍念父子之情,沒有治罪於他,只是把他和家人及部分族人東遷於漳河以東。

武觀惡習不改,又在新的封地建都築城,自稱觀國(今山東聊城市冠縣)。不過,他已經沒有什麼實力了,只是硬着頭皮想找回一點面子。

姒啓知道他成不了什麼氣候,也就不再理會他。

姒啓七十歲即王位,在位執政虛記十年(《通鑑外紀》),病逝於帝啓九年(已酉,前2052),終年七十九歲,死後葬地不詳,王號啓,尊號夏啓、夏後啓,諡號帝啓。

…………………………………………………………………………………………………

帝啓在位年表(供參考)

公元紀年(干支)……在位時間……大事記

前2060(辛丑)……元年……

前2059(壬寅)……二年……

前2058(癸卯)……三年……

前2057(甲辰)……四年……

前2056(乙巳)……五年……

前2055(丙午)……六年……

前2054(丁未)……七年……

前2053(戊申)……八年……

前2052(己酉)……九年……

…………………………………………………………………………………………………

(本章完)

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七章 鬱 莟(柏皇氏3)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章 太 昊(伏羲氏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六章 娍 義(赫胥氏2)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一章 首任帝唐堯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上)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五章 五任帝祁裘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六章 赤 禪(祝融氏1)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七章 伯明王寒浞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二章 商王子外壬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九章 九任帝卜習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六章 有窮王后羿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九章 象 團(伏羲氏1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五章 晁 安(伏羲氏13)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章 十任帝溝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四章 商王子祖乙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章 團 暤(伏羲氏15)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七章 黃帝姬號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七章 六任帝姜密(二)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三章 鵬 爍(混沌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四章 商王子祖乙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五章 五任王姒相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四章 隨 秦(中央氏5)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六章 商王子沃丁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一章 史皇倉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二章 商王子小乙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斯遂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伏羲女媧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九章 汝 信(有巢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 尹(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一章 黃帝恚文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五章 節 氏(伏羲氏2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八章 雪 河(伏羲氏17)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八章 黃帝姬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一章 伏 羲(伏羲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五章 晁 安(伏羲氏1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上)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五章 五任王姒相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八章 商王子南庚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二章 伏 案(中央氏3)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四章 帝蚩啄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三章 地 皇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一章 黃帝恚文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七章 鬱 莟(柏皇氏3)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己暘珢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二)《中國遠古帝王譜》簡介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九章 九任帝姜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四章 茜 河(混沌氏4)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下)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二章 帝 吼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四章 黃帝姬豕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六章 金 烏(昊英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六章 商王子沃丁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宥個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五章 五任帝苟羿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八章 姒少康(上)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八章 姒少康(下)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二章 帝 吼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章 象 偉(中央氏1)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九章 姒 杼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二章 周武王姬發(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六章 商王子廩辛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二章 姒 泄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卷 夏王朝簡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六章 黃帝姬常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一)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神農(一)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章 桑 味(伏羲氏16)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六章 娍 義(赫胥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三章 達 河(葛天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七章 掮 師(昊英氏3)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四章 周康王姬釗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六章 六任帝咣哴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五章 規 辛(昊英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五章 達 耳(陰康氏2)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肖會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八章 附 前(祝融氏3)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五章 有巢氏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五章 五任帝長晝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九章 洛 前(祝融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七章 鬱 莟(柏皇氏3)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起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章 商王子盤庚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上)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一章 首任帝己清嚳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章 昊 嬟(伏羲氏6)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