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論和目的
政府,作爲行政機關,是國家政治制度和行政體制的重要構成部分。政府的設立和運作,涉及諸多問題:一個國家的行政權力如何分配,如何行使,如何受到監督制約;行政機構怎樣組織,有什麼樣的政府職能,自上而下的各級政府如何處理相互間關係;如何進行行政體制改革,運用立法權規範行政、實施行政,更有效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等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創新性地提出“政府治理”的理念,積極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實行政務公開,建立權力清單制度和權力運行流程公開制度,大力實施簡政放權,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構成了政府治理新理論、新特徵。
政府治理作爲國家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具體內涵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所表述的,“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進一步指出,“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重任千鈞惟擔當。面對異常艱鉅複雜的改革發展任務,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命扛在肩上,把萬家憂樂放在心頭,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概言之,這幾年反覆提及、共同聚焦的就是“四個政府”建設問題,這集中體現了中國對政府治理的理解認識,構成了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論。在中國,政府治理是要通過完成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等項任務,達到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目的。
法治政府,簡言之就是指政府遵循法治、依法行政。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 “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進一步將法治政府界定爲“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六個要求。建設法治政府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一個文明國家、進步社會,必須有一套完備而又實施良好的法制。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可以有力地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一是降低經濟活動中的行政管理成本;二是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的創業積極性,利用各種制度和機制構建一種只要付出辛勞就能獲得成功的社會預期;三是打破因行政管理而形成的壟斷,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資源;四是維持統一、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確保政令暢通,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護,違法行爲得到及時制裁;等等。
創新政府,包含兩層基本含義,其一是政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立足點,現在必須放在創新驅動上面,而不能靠過去的資源投入、資金投資,應轉向主要靠創新驅動。當今世界,各國
競爭優勢也主要是競爭創新的優勢。其二是政府的自身建設也是這樣,唯有通過創新,才能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府效能,既要解決政府在創新發展中存在的資源不足、動力不足等瓶頸問題,更要解決政府在創新中存在的體制機制弊端問題。
廉潔政府,就是要求堅持依法用權,尚儉戒奢,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八項規定的精神,堅定不移地走羣衆路線,堅持不懈地糾正“四風”,繼續嚴格執行國務院的“約法三章”,對腐敗分子零容忍、嚴查處,無論腐敗行爲是出現在領導機關,還是發生在羣衆身邊,都要嚴加懲治、絕不留情。
服務型政府,簡言之就是爲人民服務的、使人民滿意的政府。服務型政府具有鮮明的五大特徵:一是在政府機構和公務員隊伍中,必須具備爲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和基本功能、作用;二是在政府職能結構中,公共服務職能更加突出,並逐步成爲政府的主要職能或核心職能;三是在政府組織結構上,公共服務部門不僅佔有相應的比重,而且佔有重要的地位;四是在政府財政支出結構中,公共服務支出所佔比例逐漸增大,併成爲政府主要支出;五是在政府發展的取向上,必須建立健全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適度、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建設法治政府,是規範行政行爲實現有效治理的神聖使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爲建設法治政府指明瞭路徑。第一,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爲、法無授權不可爲。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範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層級政府特別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法律制度,強化中央政府宏觀管理、制度設定職責和必要的執法權,強化省級政府統籌推進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職責,強化市縣政府執行職責。第二,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衆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爲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肅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第三,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根據不同層級政府的事權和職能,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合理配置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理順行政強制執行體制。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未經執法資格考試合格,不得授予執法資格,不得從事執法活動。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完善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序,建立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無縫對接。第四,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爲,加大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第五,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加強對
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建立常態化監督制度。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完善審計制度,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第六,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爲常態、不公開爲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依據權力清單,向社會全面公開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權限、管理流程、監督方式等事項。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利和義務的規範性文件,按照政府信息公開要求和程序予以公佈。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平臺建設。
建設創新政府,是代表着政府未來正確發展的前進方向。政府創新,就是要創新政府治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例如,加強創新政府建設,最重要的是必須做到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怎樣保證決策科學民主?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決策不能只由領導人的腦袋來決定。領導人的腦袋很重要,但也不能夠只是靠領導者的腦袋,要善於藉助外腦。這個外腦就是現在中央提出來的智庫,也叫思想庫。習近平非常重視思想庫建設,他提出,中國要建立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智庫。爲此,中共中央出臺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在《意見》裡面提出,要統籌推進黨政部門、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高校、軍隊、科研院所和企業以及社會智庫協調發展,今後的決策需要通過智庫來提交諮詢報告。
建設廉潔政府,是人民羣衆的迫切願望。黨中央和國務院已經提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什麼叫“永遠在路上”?就是反腐敗鬥爭是不會停止的,反腐敗鬥爭上不封頂、不會設限;下無死角,也不定量,一反到底,除惡務盡。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打虎拍蠅”,已經取得了顯赫的戰績,但今後的反腐敗仍然面臨着嚴峻複雜的形勢,不但要繼續清除腐敗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要遏制腐敗的增量,不讓腐敗繼續產生。爲了實現這樣的目的,必須走制度反腐的道路,要確定制度反腐的根本保障措施。這就是中央提出要形成和建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反腐制度體系。只有徹底地清除政府中的腐敗,纔會興黨興國。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人民羣衆的根本要求。政府必須堅持主動作爲,狠抓落實,切實做到勤政爲民。廣大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始終把爲人民謀發展增福祉作爲最大責任,始終把現代化建設使命扛在肩上,始終把羣衆冷暖憂樂放在心頭。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狠抓貫徹落實,創造性開展工作。爲此,要採取以下四大措施:第一,樹牢勤政爲民的理念。服務型政府,總的要求就是政府機關和公務員要以爲人民服務的思想作爲根本指導,要以公民的利益爲本位,以公共需求爲尺度,把公共服務職能作爲核心職能,盡最大可能公正地、有效地爲公民提供滿意、高質量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公務員必須樹牢以人民爲主體地位、人民高於一切的思想。第二,完善政績考覈的評價機制。要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需要能夠提供優質服務的公務員隊伍,要對公務員進行政績考覈評價。對實績突出的,要大力褒獎;對工作不力的,要約談誡勉。第三,樹立榜樣、褒獎先進。第四,治理爲官不爲、庸政懶政怠政,對官場不正之風要進行嚴肅治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