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放在手頭的無間道這部電影的劇本,利維心裡也有些說不清楚的滋味。這部電影是他前世看過的電影中頗爲喜歡的一部,而這一世,也是他想要拍攝的一部。爲了拍攝這部電影,他特地跑到了香港,找到了這部電影的兩個原作者,讓他們寫出來這部電影,就是爲了把這部電影拍攝到最好。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利維邁出去的很重要的一步:畢竟前邊三部電影,怎麼說都還算是文藝片,而這一部電影,可就不能再說是文藝片了。這部電影,利維也得考慮電影的票房和電影的質量如何了,想要把這部電影拍好,他也需要付出一些努力了。
送走了兩個編劇後,他就一直都在翻看着劇本。而與此同時,兩部電影的那些鏡頭,也都在他腦子裡面閃現着。
之所以是兩部,是因爲無間道這部電影,不僅有着香港人拍攝的一個版本,還有着美國人拍攝的一個版本。利維現在想要拍攝這部電影,自然也不由自主的,想起來了這兩部電影裡面的種種細節。
在自己的記憶中,這部電影的美國版本獲得了奧斯卡獎——不過,那個獎項,怎麼看都像是給馬丁斯科塞斯的安慰品——而相比於美國版本,這部電影的香港版本,似乎更受歡迎——至少利維自己,是更喜歡香港版本的。
現在,在頭腦裡面,把這兩部電影對比着來看看,確實是能夠發現,這兩部電影的不同。
港版的電影之所以大獲成功,理由其實是多方面的。一來演出陣容足夠強大,四個實力派演員的加盟,足夠大的投資,整部電影族裔把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全都表達了出來。二來,這部電影是香港少有的有深度的電影,它把中國人的一些傳統文化思想通過黑幫的交戰展現了出來,雖然是現代片,可是確實涉及到了文化。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影片中的臥底的那種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的迷茫和孤獨,也是很多人都有過的——尤其是香港人當時的心理狀態,更是非常符合這個狀態。
記得就曾經有人指出來過,這部電影,是經濟學的一個奇蹟。利維認爲這話說的沒錯:能夠把握住人的心理的電影,自然可以創造奇蹟。
當然,港版的電影並非是全無缺點的。比如說,這部電影有着大部分港版電影的缺陷:鋪墊太少,轉折突然,比起來前後映照的電影,很多地方過於生硬。這個缺點一直都是港產電影的痼疾之一,能夠擺脫的只是極少數的經典之作——比如說發哥那部英雄本色的鋪墊之出色,就是港片中極爲少見的。可這個痼疾,無間道沒有克服。
而且,另外一方面,港版裡面的街景真的很爛。港版的電影裡面,所有的場景都是乾淨的一塵不染。大街小巷,天台弄堂,到處都是極爲整潔。可以說,整潔的讓人覺得不真實。
而美版的這一點做得還是更好的,見面的天台幾乎就是一個大垃圾場,電影院外面,也是一樣垃圾遍佈——這樣的場景不好看,但是確實是更加真實的。
而且,另外,就是一些拍攝時候的情節。港版的電影裡面,幾個警察面對着一片開闊地打高爾夫,顯得極爲愜意,而到了美版,他們打高爾夫的地方,根本就是週六下班的休閒娛樂場所。
港版電影裡面,似乎時時處處都想展示一下:我們香港是國際大都市,我們的城市美麗,不同凡響。而美版裡面,則沒有了這些東西,它更多的,反映的就是城市的真正風貌——顯然,美國人不同於香港人,他們根本不稀罕去宣傳自己的城市美麗這些東西。
拍攝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需要的是真實,而不是宣揚這種不符合現實的美——這一點細節,美國人做得更好。
但是,相比之下,美版的《無間道風雲》的問題更多。
這部無間道風雲,可以說其實只是一部故事和無間道有極大的相似之處的黑幫片罷了。他確實有出色之處:它是一部有着強烈的斯科塞斯風格的電影,電影中的粗口,節奏,色調,拍攝手法,全都有着極爲濃烈的斯科塞斯風格,個人色彩極度明顯。
可這部電影拍攝的意義,就是爲了給斯科塞斯拿個獎。老人家37年的資歷,好萊塢活着的導演界第一人的身份,卻始終都沒有一個最佳導演獎,實在是說不過去。因此,這部電影,只要故事差不多,同時拍攝出了斯科塞斯的風格,那麼就算是齊活了。
可是,再怎麼出色的導演,如果拍攝電影的時候,考慮的僅僅是如何獲得大獎,那麼他的電影也都無法成爲經典。
這部電影,斯科塞斯確實拍攝出了很高的水平,證明了他的實力非凡:電影的多線推進,時空結構交錯之後縫合,大膽的運用平行、交叉蒙太奇結合的剪輯技巧,把一個散亂的故事,拍的節奏緊張的同時,還不失敘事結構清晰,畫面自然流暢,讓觀衆輕鬆就瞭解了人物關係,這種水平,一般的導演有幾個能夠做到?斯科塞斯的功底畢竟是足夠深厚的,諾蘭講故事也喜歡使用非線性的敘述,可論手法的純熟,比起來斯科塞斯差得遠,能夠潤物無聲的就完成了一個如此複雜的非線性結構的敘述,還不讓人覺得難懂,斯科塞斯活着的導演第一人的稱號,可以說是當之無愧。
可是,這依然不能掩蓋電影表現出來的問題。
因爲對電影的原版缺乏正確的態度,原本的電影裡面的詩意,隱藏的寓意,漂亮的臺詞都被他刪除了。影片中,少了那些江湖人的交情和道義,少了英雄相惜和對爭議的堅持,變得沒有了深度。而原本影片中的兩個主角對自己的信仰的懷疑,對自己的做法產生了懷疑,他們一直都處在極度的煎熬中,這些東西,也是美版的電影沒有表現出來的——而缺少了這些對人性的拷問,電影本身的格調低了不止一個檔次。
港版的電影之所以好,是因爲很多細微之處的感情,黑幫片之下,隱藏的是一種對人性的探討。但是馬丁的電影,卻把這些地方全都去除了。馬丁拍這部電影的時候,依然是完全拍攝的他自己的風格,因爲他喜歡,他就把原本警察和黑幫平分戲份的原作,改成了他喜歡的黑幫居多。而因爲他推崇那種寫實派的風格,他就讓人劇中充斥着各種謾罵,把原本中的詩意盪滌的一點不剩,也就失去了原作的深度。
而更爲嚴重的問題在於,因爲電影劇本的改變,強行把三部劇本揉成一部,原本清晰的故事脈絡和人物關係,也出現了混亂。
美版裡面,因爲臥底時間過短,小李子和馬丁辛之間,也沒有什麼感情可言,那麼,馬丁辛的死,就起不到刺激的作用了,而且,美版多出來一個知情人,屈伏塔還沒有死,他知道小李子是臥底,那麼,小李子吃飽了撐的,要去和馬特.達蒙單挑一下?
一個電影劇本的改變,最爲重要的是什麼?大意不變,細節不同。可美版的改變,故事都解釋不通了,這就難以忍受了。
要說改編的好,有些精彩的臺詞也好,可是,記得小李子在酒吧裡打架的那一段,臺詞無謂而又繁瑣,打個架還要唧唧歪歪半天,而其還要拽文,要是遇到的不是個臥底而真是找茬的話,只怕大拳頭早就招呼上去了。
當然,更別提女人的安排——利維實在有些不理解,莫非在美國人理解,雙雄類型的電影,不睡同一個女人,就代表他們不是雙雄了?
美國的警察難道就都這麼暴戾?匪徒就都這麼愚蠢?心理醫生都這麼性感,兩次見面就上牀?這些處理,顯然是失敗的。有人說美國的電影就得簡單粗暴,利維不認爲美國的電影就必須拍成這樣:教父裡面全是粗口麼?難道這不是美國電影?
這不是文化問題——美國版的編劇根本沒有去看原作電影,甚至還以爲是日本電影,跟他說文化,根本是對牛彈琴。他就是爲了迎合斯科塞斯的風格,而強行添加粗口——爲了獲獎而作的作品,討好的意味太重了。
改編電影就像是爲一個美人梳洗打扮,可以讓她換身衣服,換了首飾,換了髮型,換了容妝,甚至,可以讓她爲了好看而曬曬膚色,做做美白,減肥幾斤,乃至於墊個胸什麼的,都可以。但是,再怎麼變化,也得把原來的那個美人的風韻體現出來。可是美版無間道不是這麼幹的。原本的懸疑,心理掙扎,人性善惡的糾結全都沒有了,換上的是老式黑幫片的一套手法——暴力,粗口,黑暗,以黑幫爲主,減少警方戲份——這樣的做法,實在不高明。
而更讓人覺得可鄙的,是刪除了其他大部分的精髓後,還保留了砸石膏,摔警察,天台會,電梯死人等細節。誰家改編劇本是這麼個改法?沒別的情節可用了嗎?多動動腦子會死嗎?
利維可不想拍攝一個無間道風雲那樣的電影出來,姑且不說他不喜歡,就是他喜歡,那部電影如果不是拍攝的人是斯科塞斯的話,第二個人拍攝一個這樣的電影,是很難拿到獎項——而且就算真的水平夠高的話,也會被人質疑爲什麼要高仿斯科塞斯風格。
利維可不想讓人說他是在高仿別人,他想要拍攝的,是他自己的電影——而且,他相信他能夠做到,因爲他對這兩部電影,有着足夠的研究,對中美黑幫電影的不同,也進行過分析。rs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