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志才?好耳熟的名字。”曹植想了想,總覺得耳熟,但又不太記得,只以爲是史書記載了,只是一筆帶過。
“因爲元、唐………”前因後果說了一遍,戲志才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隨後才道“文若有公事在身,問之無用,且喬公以向陛下辛之呂布,若再索文若,恐不好。”
曹植一愣,沒想到眼前之人分析能力不差,於是恭敬的問道“求先生指導。”
“元、唐交戰,若守,則元必敗!”戲志才堅定的說道,曹植聽了,一想,隨後便知道了。
曹植可是“領悟”《黃帝內經》的男人,想《黃帝內經》不先通曉軍事、戰略、醫療、算數等,那麼就難以悟得雙修,雙修之法在於陰陽變化,陰陽乃天地之造化,不知曉天文地理、軍陣明合,雙修之法終究悟不得,不然《黃帝內經》爲何千古只有黃帝一人練成?
不得其法,怎能成事?誤打誤撞的,那是天之驕子,有天命在身。
曹植雖然通曉軍略,但紙上得來終覺淺,沒有練習怎麼可能真正明悟?就像曹植最先得到獨孤九劍、凌波微步一樣,開始得到雖然厲害,但練習之後,纔是真正的厲害,得到記憶傳承,那只是贏了別人起跑線。
就像一百米路程,我只要五十米,但我還要跑完五十米,纔算跑完。
曹植開始沒有想過元國守城會敗,只是認爲打的很艱辛,經過戲志才這麼一說,頓時大驚。
元國是一個遊牧的國度,整個國家的城池屈指可數,讓善於騎馬射箭的士兵去守城,戰鬥力削三、四成那是無疑問的。
沒削三、四成戰鬥力的元兵只能與唐兵一爭,削了之後,敗雖然沒那麼快,但只是時間問題。
“先生一言,使植勝讀十年書。”曹植心中有了對策,便拍下戲志才的馬屁,不過戲志才卻皺眉,隨後才道“小兄弟可是準備用遊擊之術?”
曹植又是一愣,這下他開始重視戲志才了,前面與戲志才的對話,也不過是顯示戲志才比別人更細心,更仔細,並不能顯示戲志才謀略多厲害。
現在戲志才這麼一說,那麼說明戲志才知曉軍略、謀略,加上戲志才的仔細,察言觀色,說明戲志才具備了高級謀士的基本準則!
戲志才,於歷史絕不是一筆帶過那麼簡單。索性曹植有網友,網友有度娘,戲志才的資料簡介,出現在曹植的腦海中,曹植看了一眼之後,方纔記起戲志才。
戲志才的能力,與郭嘉相比,可能猶勝!
如此厲害的謀士,怎麼會名聲不顯?史書一筆帶過?
莫非成王敗寇,勝利者將他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