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對什麼呀對?

捫心自問,自己如今在古玩界既便還沒有到“人神共憤”的地步,至少也是人人喊打。

現在又說:要重點宣傳自己,以提升文博會的“品質”和“形象”?

敢不敢先徵詢一下同行們的意見?

李定安就覺得這事挺不靠譜,當然,工作還是要支持一下的,反正就是拍幾張照,講幾句話的事情。

至於有沒有效果他就不知道了。

……

一晃眼,又過了一週,文博會如期舉行。

跟着開了兩次會,又做了一次實地彩排,最後主辦方把李定安安排在大柳樹鬼市的中心商場。

這是本次展覽會的“民間收藏品”的展銷區之一,另外兩個展區當然在潘家園和琉璃場,其它兩處李定安沒去,具體怎麼樣不知道,但大柳樹就主打一個特色:雜。

幾千個平方的展廳裡,東西那叫一個五花八門,那叫一個琳琅滿目,小到錢幣到大到石獅子、羅漢牀,凡是文物百科中收錄的,就沒有在這裡找不到的,可謂是原汁原味的呈現了大柳樹鬼市的特色。

當然,沒樓下市場裡那麼亂,畢竟是展覽,至少東西不是一攤一攤的擺,大都擺在展櫃裡和貨架上。

參品大都來自民間收藏家,各省市哪個地方的都有,由市文物局下屬的文物交流中心徵集,再由主辦方邀請的專家海選,至少能保證參展的東西有一定的價值,而且全都是真品。

價格也相對合理,所以,到這裡你沒必要“淘”,也不可能有漏給你撿,只要看對眼,買就行了。

而李定安和其餘五位專家就被安排在展區的一角,他們的工作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爲購賣展品又有點不太放心的這部分顧客進行二次鑑定,二是爲那些因爲離得遠,或是聽到消息晚沒有來得及參加海選的藏友的藏品進行甄選。

宣傳工作做的比較到位,既便纔是開展第一天,既便大柳樹的知名度相對潘家園和琉璃廠要低不少,但剛剛八點半,展廳剛剛開門,就涌進了上千賓客。

而且這纔是第一批,已提前在線上預定門票,這會兒正在樓下排隊,或是被主辦法分流到市場內的客人更多。

大部分都是買家,抱着東西來甄選的也不少,包括李定安在內,六位專家將將坐定,已經開始有人往這邊來了。

怕引起混亂,主辦方一次性放進來的人不多,大概三十來位,不是提着箱子,就是抱着盒子。應該是提前看過專家資料的,很有目的性,大都是來了後就直奔心儀的專家。

所以,有的專家桌子前人多,有的桌子前人就少。就比如李定安,三十多位藏友竟然沒一個來找他的。

不過這賴不到他,是主辦方的宣傳問題:就像坐他左右的謝原平和張副教授,樓梯口就有個人海報不說,還提前拍過視頻,更是在展覽會的發佈會中露過臉。

李定安也拍了,不知道爲什麼沒放,包括這會兒,別說水牌,他面前的臺卡上就寫了單位和姓名。

他估計舉辦方應該憋着什麼招,況且真沒宣傳也沒關係,李定安巴不得這次能低調一點。

他一點都不急,不緊不慢的取出手電和放大鏡,也就剛剛擺在桌子上,對面傳來“咦”的一聲。

他下意識的擡起頭:一位五十左右的大媽,穿的很普通,臉色有些黑,皮膚稍嫌粗糙,手上密密麻麻,“長”滿了褐色的斑點,身上還隱約有股油煙和調料味。

李定安輕輕的抽了一下鼻子,心裡就有了判斷:這位大媽應該是擺攤賣炸串的,而且十有八九是京城本地人。

再往下一看,手裡沒提箱子,也沒抱盒子,就胸前斜掛着一隻人造革的皮包,估計東西就在裡面。

他溫和的笑了笑:“阿姨,你要看什麼?”

大媽卻沒吱聲,先從上到下打量了一遍,又看了看他面前的銘牌:京大文博學院,李定安。

除了這九個字,再多餘一個都沒有。

“娃兒畢業沒有?”

李定安愣了一下,老老實實的回答:“沒有!”

“噢~~~”

聲音拉的極長,但就這麼一聲,她剛剛捱到椅子的屁股就擡了起來,抱着包就走。

謝原平“噗嗤”一聲就笑了出來,隨即,又引來旁邊幾位專家的鬨笑聲。

李定安好不鬱悶。

雖然現在讀的是研究生,但大媽問的是“畢業沒有”,而不是“大學畢業沒有”,那怎麼辦?

總不能睜着眼睛說瞎話吧:攝像機就在旁邊拍着呢,而且是現場直播。

所以更不好吹牛:阿姨,我名氣特大,不信伱上網搜搜……

大媽也挺機靈,趁旁邊的人樂呵的功夫,她“哧溜”一下就坐到了謝原平的面前。

排在後面的是位年輕人,也不在意,一邊笑着,還一邊幫她扶了扶椅子。

大媽再一看介紹,這位就靠譜多了:謝原平,京城玉石協會知名鑑定專家、京城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曾擔任京城電視臺大型尋寶欄目《紫禁之巔》特約專家……

她拘謹的坐了下來,又拉開包,取出一隻約摸巴掌大小的盒子:“謝專家,這東西您給看一看!”

“好!”謝原平接過東西,“哪來的?”

“撿的!”

“您這運氣不錯!”

隨意調侃着,謝原平打開了盒子,慢慢的,臉上就浮起了玩味的笑:“還真是撿的!”

反正也是閒着,李定安歪着頭瞅了瞅:是一枚玉石印章,頂鈕是一隻臥獅,底下四四方方。印不小,高大概有六公分,底印約有三公分方圓。

也是巧,綠色質地,碧玉。

只是一眼,謝原平就搖了搖頭,然後拿出了印,當看到印文時,他“哈”的就笑出了聲。

李定安就在旁邊,看的也很清楚,當看到陰刻楷體的“曾文正印”四個字時,臉上也露出了一絲古怪。

好傢伙,曾國藩的印,而且刻的還是“曾文正”?

正暗暗好笑,謝原平就把印和盒子往前一推:“假的!”

“專家您都沒仔細看,就說是假的?”

“不用看,就是假的!”

謝原平沒一丁點客氣,“下一位!”

大媽有點不樂意,但估計也知道點什麼,不情不願的收起東西,又站了起來。

然後,她就看到了正咧着個嘴在旁邊看熱鬧的李定安。

大媽先是一板臉,然後眼珠一轉,又順勢坐到了他面前。

他頓時就笑不出來了:不是,您是覺得我年輕好哄對不對?

“小夥子,您給看看……”大媽把東西往前一推,還討好的笑了一下,“雖然是撿的,但請行家看過,說是真正的好東西……”

李定安都懶得看:“阿姨,這印是假的,不對的地方太多:銀、銅爲印,金、玉爲璽,既便是清代,也只有皇帝纔會用玉石刻章。石質的私印雖然也有,但只能用壽山石、雞血石……

文爲飛禽,武爲走獸……清代四品武官的兵符印章倒是獅印,但是銅製,而且絕沒有這麼大……‘文正’是曾國藩死後皇帝賜給的諡號,不可能用來刻章,哪怕是用來賠葬的私印……”

“還有,材質也不對,這是青海碧玉,說準確點:這是芒崖碧玉,2000年左右才面世……更關鍵的是,這是後做舊的……”

李定安稍一頓,又拿起印章聞了聞,笑的更古怪了:“好像就是從你攤上那口鍋裡炸出來的……”

大媽愣了一下,然後臉一胯,拿起東西就走,還邊走邊嘟囊:“什麼破專家!”

四周排隊的藏友“轟”的笑了起來。

也有人不解,湊到李定安的桌子前:“小夥子剛什麼意思,這印是炸的?”

李定安點點頭:“對,先冷凍,後油炸……典型的仿古玉做舊手法。”

“但怎麼又說‘她攤上那口鍋’?”

“噢……你離得遠,沒聞出來:這位大媽身上油煙味和醬料味挺重,十有八九是賣炸串的……”

“真的假的?”

“估計是真的,沒看罵罵咧咧的就走了?”

“嗨喲,這都能聞得出來?小夥子屬啥的……”

“甭管他屬啥的,看來是有點真東西的……”

“廢話,沒點本事能坐到這兒?”

旁邊的人一想:還真就是這個理。

都沒上手,就能看出制式不對、材質不對,印文也不對,還是後做舊的,說明眼力確實高,但放在這裡,好像不是特別的難。

比如剛纔的謝原平,也只是瞅了一眼就坦言,這印是假的,說明這些他也看出來了。

也由此說明,這位年輕的有點過分的專家,可能並不比謝原平差。

這麼想着,頓時就有人從其他隊伍後面挪了過來,坐到了李定安對面。

看到這位手裡抱着的東西,導播眼睛一亮,給攝像師使了個眼色。

攝像師微微一點頭:放心,拍着呢……

箱子比較大,但好像不是很重,至少這位抱在懷裡並不是很吃力,放在桌子上的時候動靜也不大。

大爺大概六十出頭,穿的挺整齊,頭髮也梳的一絲不苟,小心翼翼的把東西放在桌子上,又特地瞅了瞅臺籤。

“李定安,這名字有點熟?”

“是吧?”李定安笑吟吟的,“估計您在哪裡見過同名同姓的!”

大爺想了想:“有可能!”

其實認不出來很正常,雖然遼省的事情鬧的比較大,但影響最大的只是古玩界和鑑定界,最多再加上一個文博界。

社會中引起的轟動也挺大,還上了熱搜,但並非人人都看新聞,就比如剛纔的那位大媽:炸串賺錢都來不及,誰有功夫看那玩意?

像這位大爺,對李定安這個名字有印像,就說明經常看視頻,刷抖音,在同齡人中已經算是很時髦了……

他點點頭,煞有架勢的打開箱子:“小夥子,你給好好看看,絕對的好東西:宣德爐!”

什麼玩意?

霎時,李定安就睜大了眼睛,盯着大爺從箱子裡抱出來的東西。

別說,乍一看還真有點像:撇口、腆腹、圈足,整體像只大鉢。而且紫中帶黑,黑中透紅,上面還帶着稀疏的金色飾紋,符合典型的“茄皮暗金無耳爐”的造型。

而且極大,高有三十公分,腹徑約有二十五六,真正的宣德爐至多隻有這一件的七八分之一大小。既便在“以大爲尊”的乾隆仿宣德爐中,也絕對屬於“重器”。

也先別管是不是仿的,只要是銅的,至少就應該在二十斤左右,但奇怪的是,這位從箱子裡拿出來的時候,卻很輕鬆?

狐疑着,李定安伸出了手,剛一摸,他就呆住了:什麼銅的,這玩意就不是金屬。

就比如現在,他三根指頭捏着邊,就翻了過來。

再一看底款,眼珠子差點蹦出來:這樣的玩意也能拿來甄選?

主辦方是怎麼放進來的?

下意識間,他擡起了頭,才發現攝像機正懟着自己拍。再一看,導播就站在攝影師旁邊,正呲着牙衝自己笑。

明白了,故意的!

他嘆了口氣:又順口問:“大爺這東西是從哪來的?”

大爺一臉的理所當然:“祖傳的呀?”

啥?

李定安愣了愣,好久才說:“大爺,我說句話你別生氣:這玩意,估計還沒你孫子的歲數大!”

大爺一下就惱了,“年輕人會不會說話,眼睛是瞎的吧?”

李定安也不生氣,無奈的把盆翻了過來,指了指底:“您給念念!”

“202……嗯,不對……這是銘文符號,我哪認識?”

“大爺,這不是銘文,是數字:2022年,去年才造的……”

“你別管是哪年造的,我就告訴你:前年保力在香港就拍過一件,和我這隻一模一樣,拍了一點五個億……”

“不是,大爺,這還有:看,廣東東莞常樂玻璃鋼工藝品廠……綁綁……”

李定安又敲了兩下:“你再聽這聲音,是不是塑料的……明朝哪有這玩意?”

“這個塑料和玻璃鋼咱先不談,咱先看這個:是不是成化時特有的‘撇口石叟大爐’的形制,是不是‘茄皮暗金沙漆金銅飾紋’?”

“確實是石叟爐的形制,確實是茄皮暗金色……”

“這不就對了?”

大爺壓根就不給他說話的機會:“其它的你別管,你就說這兩處對不對?”

李定安人都麻了:這上面這麼大的“玻璃鋼”和“2022”你看不見,拿在手裡搖一搖,皮軟的都直晃盪,你照樣看不見,你就說對了?

對什麼呀對?

第154章 爲什麼就你會做?第512章 裝病第152章 從來沒有見過你第161章 漢代的棺材板第143章 比臉還大的髮簪第154章 爲什麼就你會做?第502章 挖到寶了第173章 免費贈送幾句第229章 這就是個怪胎第482章 連老婆都坑第65章 世事無常第437章 慢慢來第431章 要使壞第176章 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第248章 郎世寧第394章 靖康之恥第356章 上鉤了第1章 成了精的手機第138章 這姑娘家裡是幹什麼的?第447章 活下來了第231章 剩下的都不對第276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235章 走寶了第276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305章 你想幹什麼?第313章 別和他兜圈子第81章 也成老師了?第432章 匈奴王墓第414章 第422 河山控戴,形甲天下第268章 盜墓進去的第398章 時間多的是第293章 沒死心第238章 油畫第335章 鑽死衚衕了第47章 雙人以上的混合打,又不是沒捱過第13章 交易第16章 真有點問題?第248章 郎世寧第427章 漲漲世面第160章 少林寺的武器第55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428章 假的第206章 什麼來路?第201章 幹就完事了!第271章 真的傳了二十六代?第303章 你說這是一點兒?第317章 乾隆御賜第181章 現代仿的第3章 運氣逆天了第385章 乾位,正西北第493章 過了這個村,再沒這個店第255章 玩什麼把戲第102章 咣咣就是兩錘第60章 出來吃飯第23章 關德海的信任第116章 奸詐到家了第177章 又是東北第82章 苟第363章 早出國境了第206章 什麼來路?第239章 蔣廷錫的字,冷枚的畫第111章 挖牆角第154章 爲什麼就你會做?第495章 去香港第433章 找不到河就找墓第202章 假的總歸是假的第349章 在這下面第107章 這畫怎麼在你手裡?第126章 提前抱大腿第458章 故宮那尊算什麼?第290章 寸步不離第442章 宋代汝瓷,遼代木雕第516章 管不了第38章 不務正業第394章 靖康之恥第234章 骨扇第384章 看不住第335章 鑽死衚衕了第457章 天下第一草書第400章 本事挺大第285章 張漢光的手下第322章 放不掉第400章 本事挺大第284章 出問題了第226章 打賭第113章 讓你亂髮騷第283章 李定安在笑第23章 關德海的信任第172章 不是一般的扎眼第73章 也不是不能操作第156章 學生該乾的,他是一件都沒幹第241章 心態崩了第438章 當我是泥捏的第76章 看猩猩第485章 藏寶圖第153章 盜墓團伙第449章 急救第331章 只提供技術支持第473章 炸了毛的貓第33章 又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