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鎮上的小學便有了分班的狀況。
成績優秀的被分在了重點班、而成績落後一些的又分爲一班,這些班被稱爲平行班。
當時的這所小學招收的是五六年級的學生,只有達到分數線的四年級學生纔有資格加入這個學校。
亦穎當時考分校考試時分數雖然能進入學校但卻進不了重點班。
亦穎是不甘心的。
在平行班學習的時候是快樂的,亦穎很得老師的喜歡,特別是語文老師,亦穎是被當作照顧對象的,因此她也就喜歡上了這個快樂的班級,也漸漸忘記了她想要去重點班的想法。
直到,校園發佈通知說:“班級人員實行一次流動,請參與學生做好準備!”
什麼是流動行動呢?
這是一次平行班學生通過一場考試,排名靠前的幾名學生進入到重點班,而重點班排名靠後的幾名學生被剔除到平行班的行動。
亦穎的心中又有了進入到重點班的想法,不是因爲她被‘重點班’這個帶有光環的稱號吸引住了,對亦穎來說只要是學習在哪個班都好,而是因爲她想要去證明自己並非比別人差。
考試之前,學校有一個寫童謠比賽,亦穎心血來潮寫了幾句作爲參賽作品之後便全身心地投入了流動式考試的複習當中去了。
成績公佈了,亦穎成功地進到了重點班,和她一同考上的還有她在平行班裡最好的朋友。
只是亦穎在重點班完全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儘管亦穎在童謠比賽中得到了二等獎,老師也沒有表揚過她。
相反的是,亦穎在班上經常得到班主任的‘刁難’。
在一次課堂,老師抽了亦穎這一小組的同學朗讀課文,亦穎在其他同學讀的時候默默準備應當自己要讀的段落,可是老師唯獨跳過了亦穎叫了她後面的學生來讀,這樣的情形頓時讓亦穎的熱情消散了。
當然,不止是亦穎,當時那些考上來的同學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冷遇。
亦穎的好朋友對亦穎說:“我要重新回到平行班去。”
亦穎想着自己既然選擇了來到這個班就沒有了回去的理由,她要留在這裡。
實驗班的學習氛圍很強烈,老師佈置的作業怎麼寫也寫不完,在進入重點班後亦穎每天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下課後留在教室去奮戰。
奶奶開始時每天將飯送到學校給亦穎。
班主任是個女人,但卻有體罰人的習慣,當學生遲到或是題目答不上來時就讓他們蹲馬步或是罰跪,甚至脫下高跟鞋敲學生的腦袋。
最後是有學生家長來學校反應情況,她才收斂。
亦穎在平行班的日子是快樂的,在重點班的日子是辛苦的,但她覺得每個班都有着自身的特點。
其實總的來說,她的學校生活還是讓她較爲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