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諸呂故事

第20章 諸呂故事

天子啓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跟申屠嘉,解釋自己推行《削藩策》之後,只有吳王這一家非反不可,其他諸侯並不大可能會反;

申屠嘉也同樣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天子啓明白:如果真的只有吳王劉濞一家會反,自己根本不至於這般如臨大敵。

君臣二人這就這麼堅持着,沉默着。

直到劉榮的身影出現在殿內,君臣二人之間的沉默才得以打破。

只是打破這沉默的,並非是‘不請自來’的皇長子劉榮。

“榮公子大駕光臨,朕這宣室殿,真可謂是蓬蓽生輝?”

纔剛行過禮,便聽出老爹這莫名而來的怨氣,饒是有所準備,劉榮也不由微微一愣。

看了看天子啓那陰沉若水的面容,再看看申屠嘉面上哀慼,便也大致有了猜測。

暗下思慮着,也不忘眼神請示御榻上的天子啓,得到默認之後,到殿側的筵席之上跪坐下身。

再稍措辭片刻,方厚着臉皮道:“兒臣聽說,自得兒臣相勸那日起,故安侯便再不曾踏出侯府。”

“今日府門剛開,又徑直入了宮。”

“兒臣想着,終歸是兒臣‘惹’出來的事,總還得要兒臣從中轉圜,以覓解局之法。”

“若不然,真鬧到君臣離心的地步,尤其還是在父皇將要削藩、關東將要戰火荼毒的眼下……”

適時止住話頭,將自己的後半句話留白,劉榮便對着上首御榻沉一拱手。

而後又自顧自將目光移向殿中央,那跪地拱手的老邁身影。

“如果我猜的沒錯,故安侯和父皇最主要的分歧,應該是在齊系、淮南系諸王。”

“即是如此,還請故安侯詳談:齊系、淮南系,究竟有哪幾家會反、有多大可能會反;”

“——父皇終歸是先太宗孝文皇帝親自選定,又手把手教導了二十多年的儲君;”

“只要故安侯所言有理,父皇無論如何,也都是會聽進去一些的?”

說着,劉榮還不忘看向御榻之上,似是在向天子啓確認:對吧父皇?

隱約感覺得劉榮想要做什麼,天子啓不由暗下一惱;

但思慮再三,終還是壓制下胸中火氣,沉悶的‘嗯’了一聲。

見天子啓這般反應,申屠嘉也不由悠悠發出一聲長嘆,便是那本就有些佝僂的脊背,也在此時更彎下一分。

“齊系、淮南系諸侯,同太宗孝文皇帝一脈的仇怨,是由來已久的,更是天下人幾盡知之的。”

“——當年,呂太后駕崩,諸呂外戚密謀不軌;”

“爲了平定諸呂的叛亂,關東宗親諸侯、朝中元勳大臣裡應外合,共誅諸呂,終得以自代地迎立先帝;”

“但在‘共誅諸呂’的過程中,和朝中元勳大臣裡應外合的,卻並非是先帝、並非是當時的代王;”

“而是齊悼惠王的兒子:齊哀王劉襄……”

隨着申屠嘉低沉的話語聲,一段被歲月所侵蝕的模糊記憶花捲,也隨之在劉榮的腦海中展開。

漢二十七年(公元前180)年,呂太后駕崩長樂宮。

得呂太后庇護、背靠着呂太后,違背太祖高皇帝劉邦‘非劉氏不得王’的誓言,得以遍封王、侯,並於朝野內外樹敵無數的諸呂外戚,在失去呂太后這顆參天大樹的庇護之後,徹底慌了神。

百般籌謀過後,得呂太后以兵權、社稷相托的呂產、呂祿二人,決定趁國喪期間發動政變,以徹底掌控漢家宗廟、社稷。 意識到諸呂外戚的處境和接下來的盤算,陳平、周勃爲首的開國元勳們終於下定決心——也同樣是趁着國喪期間,朝野內外混亂的時局,徹底剷除諸呂外戚這一大毒瘤!

於是,陳平、周勃等元勳老臣開始聯絡關東,告訴漢家的宗親諸侯們:呂氏要奪漢家社稷,諸位大王都是劉氏宗親,難道要坐視不管嗎?

只彼時,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八個兒子中,老大齊悼惠王劉肥、老二孝惠皇帝劉盈都已經故去;

其餘六人中,老三趙隱王劉如意、老五趙恭王劉恢、老六趙幽王劉友,以及老八燕靈王劉建四人,都已經被呂后先後殘害;

唯獨剩下老四:代王劉恆,別說是起兵響應了,連自己的妻兒老小都照顧不好,又是在宮裡種地,又是讓姬嬪在後宮養蠶織布;

至於老七:淮南王劉長,則從小就被養在呂太后身邊,根本就不足以信任。

太祖劉邦八個兒子,兩個自然死亡,四個慘遭毒手,剩下兩個又指望不上。

無奈之下,陳平、周勃等老臣,便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太祖高皇帝的長孫、齊悼惠王劉肥的長子:二世齊王劉襄身上。

託亡父劉肥是太祖高皇帝庶長子的福,劉襄繼承的齊國,可謂是極盡富庶。

哪怕太祖高皇帝駕崩之後,老爹劉肥爲了討好呂太后,而將三分之一個齊國送給了妹妹——魯元公主劉樂,但剩下的三分之二國土,也還是讓劉襄成爲了彼時,整個關東最強、最富有的宗親諸侯。

富擁遼闊國土,坐享工商之利,日進斗金,兵強馬壯;

又得知陳平、周勃有意推翻諸呂外戚,劉襄自然是心動了。

齊悼惠王劉肥作爲太祖長子,卻由於庶出,而沒爭過嫡出的弟弟劉盈,劉襄沒什麼好說的。

可眼下,孝惠皇帝看上去要‘絕嗣’了,如此良機,豈能錯過?

就好似知道劉襄的想法般,陳平、周勃等老臣也隨之提議:諸呂授首過後,幼帝自然是留不得;

彼時,當立者非大王而何(除了大王,還有誰有資格坐上皇位呢)?

於是,自認爲事成之後,可以坐上漢家皇位的齊王劉襄,幾乎是砸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底,乃至於身家性命,發兵二十萬於齊都臨淄,向西朝着函谷關方向進發。

得知齊王起兵,呂產、呂祿當即做出反應:由潁陰侯灌嬰率南軍近半兵力,沿途徵召兵馬青壯,開往關外阻攔齊王劉襄。

至此,陳平、周勃等老臣目的達成。

——長安僅有的兩支禁軍:南、北軍,其中半支南軍去了關外;

剩下的北軍和另外半支南軍,便是最後的阻礙。

之後的事,就是婦孺皆知了:周勃一聲‘劉氏左袒’,便憑藉個人威望策反了整支北軍;

而在整建制的北軍面前,只剩下一半兵力的南軍,哪怕拼死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終究沒能守住皇宮。

北軍倒戈,南軍僅存的力量盡數戰歿於那場‘皇宮保衛戰’之中,諸呂外戚自是難逃舉族銷戶的下場。

只是事成之後,陳平、周勃等元勳老臣卻並未按照約定,迎立誅呂功臣:齊王劉襄,轉而去將看上去好掌控的‘老實人’——代王劉恆接來了長安。

至於劉襄,則是在知道四叔劉恆已經即位之後,心灰意冷的回到了齊都臨淄,並於短短一年之後鬱鬱而終……

有點尷尬……

發了低燒,下午想着睡一會兒起來碼字,結果一覺睡到現在……

這是5號第一更,等會兒有5號第二更。

6號的兩更放在下午。

好尷尬……

(本章完)

第37章 且瞧着吧第3章 左膀右臂第343章 考校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1章 不盡然吧?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190章 族!第293章 國運之戰!請假條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368章 權宜之計我再改改第99章 十日?!第411章 人才庫?第336章 下一步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3章 左膀右臂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24章 試探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07章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365章 物論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335章 西域!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35章 漢少府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59章 社稷睡一覺第335章 西域!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0章 賺錢賺錢回家晚了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睡一覺第92章 出師不利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84章 上架感言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135章 奏對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162章 記住了?第374章 拍板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292章 蒙王?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221章 老兵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