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

bookmark

趙貞吉看到了袁鹹安臉上的疑惑,給郭幹遞了個眼色。

你的門人,你給解釋下。

郭幹轉過頭來,看了袁鹹安一眼,笑着問道:“全宜沒聽明白?”

袁鹹安連忙欠了身子答道:“回一泉公的話,學生沒有聽懂。”

“錦衣衛是什麼衙門,你應該知道嗎?”

“學生知道,可止小兒夜啼。”

“哈哈,錦衣衛最讓人詬病的就是詔獄,那伱知道吧。”

袁鹹安點頭答道:“學生知道。”

錦衣衛辦案、抓人、審理一條龍服務,確實讓人詬病。

錦衣衛辦的都是大案要案,有的是奉旨的欽案,它完全是封閉式辦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傳統上的三法司根本插不上手,往往只能收到一個結果,如何審案的,全部不知道。

歷代先皇裡,皇上英明點,錦衣衛辦完案,讓三法司參與審理。

皇上專橫些,錦衣衛一手包辦,案犯從生到死,全由它處理,是不是冤案,是不是抓錯人,誰也不知道。

反正詔獄進去的是活人,出來的多半是屍體。

郭幹繼續解釋道:“皇上現在交代,錦衣衛只有監察、督捕、辦案之權,任何案件審理,需交檢法審議和慎法院審判。

此案是錦衣衛奉旨辦理,現在奉旨交刑部中央檢法廳檢法審議,再提請你們順天府慎法院公訴,就是一大進步。”

原來如此。

袁鹹安突然想到另外一事,他此前在遼西督造城堡要塞,多與軍伍打交道,深知軍中有兩大暗勢力,代表皇權監視着軍隊動向。

一是錦衣衛,二是御馬監。

錦衣衛除了監察,更多的還涉及軍官將領懈怠失職、貽誤戰機、畏敵怯戰、泄露軍機等違反軍法的案件處理。

袁鹹安忍不住問道:“中丞,王尚書,敢問錦衣衛辦理的軍中案件,由誰接辦?”

問完就有些後悔。

這應該不是我該問的。

唉,這些年的歷練和毒打,還是沒讓自己吸收到足夠的教訓。

趙貞吉和王崇古對視一眼,露出讚許的神情。

郭幹不客氣地誇獎道:“全宜,你這個問題問得好。身爲通判,主持司理法判,有疑問就要問出來,問清楚才能明是非,斷曲直。

汝貞公奉旨在戎政府改軍制,左右兩軍都督府,也被稱爲陸軍部和海軍部。它們各有自己的軍事檢法局。

中軍都督府除了武選廳、宣贊局等職能部門外,還單設了軍事慎法院。錦衣衛辦理的軍伍案件,也會交由左右兩軍檢法局檢法複議,提請中軍府慎法院審理判定。”

袁鹹安連忙拱手答道:“謝一泉公指教,學生受教了。”

趙貞吉對王崇古說道:“鑑川公,你繼續說。”

王崇古欣然說道:“好。本部堂選派了中央檢法廳精幹檢法官,張玉誠組成專案組,檢法複議,最後提請公訴。

張玉誠是刑部老刑名,參加多個專案組,多起諸藩宗室謀逆、大不敬案,都是他複議審理。他還是臺基學院刑律學和刑事範律學教授。”

趙貞吉點點頭:“刑部做足了功課。全宜,你身爲順天府通判,親自主持此案審理判定,一定要用心,確保公平公正,不留瑕疵。

我還告訴你,與此同時,江蘇巡撫海公在蘇州,召集江蘇檢法廳、蘇州慎法院和江蘇按察司,會審大案。

南北同時會審,可能你審的案子,不夠海公審的案子矚目,但都足以留名青史。

全宜,你要好自爲之!”

袁鹹安起身答道:“下官一定恪守職責,秉公司法,不敢有絲毫懈怠!”

趙貞吉捋着鬍鬚說道:“昨日皇上把老夫召進西苑,垂詢了此案事宜,一再諭示,順天府慎法院審理的此案,是大明司法改制後的第一大案,必須做成一個標杆和典範。”

王崇古在旁邊附和道:“皇上大行國政改制,許多國政官制是由簡演繁,尤其是刑部檢法和都察院慎法院,程序繁瑣,異常複雜。

朝野許多人非議不已,認爲國政當由繁化簡,如此改革,是倒退,是苛政亂政。”

袁鹹安凝神聽着。

這些話可是大佬們說出來的皇上金口玉言,意味着國策走向,多少人想知道卻難以知曉。

王崇古繼續說道:“皇上說得對啊,刑名事關性命,鞫讞事關公正,故司法之制,不可不慎。

暴元都知刑名之重,莫嚴於殺人;獄情之初,必先於檢驗。殺人償命、違法受刑,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我們要爲受害者申冤雪恨,但不是胡亂殺一個人抵數了賬。刑不公,罰不明,那刑罰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如何公明?

靠清官?

天下有幾位海青天?

靠良知?

那還要律法何用?

所以我們必須設計互相監督制衡的機構,通過非常複雜的鞫讞流程,儘可能地保證司法的公正。”

郭幹轉過頭來,對袁鹹安說道:“中丞和鑑川公的教誨,你都聽到了嗎?”

“學生聽到了,定會銘記在心。”

“好,那你回去後,好好審理戶部稽覈司前經歷林有才,服毒自盡一案。”

“是!”

順天府衙靠近安定門的春櫺坊裡,對面就是國子監和文廟。

順天府通判署就在府衙裡,慎法院審案廳就是府衙的前院大堂,掛着明鏡高懸匾額的那個公堂。

按照新制,順天府尹和少尹,都不需要坐堂審案,他們就把這拋頭露面的機會讓給了順天府通判袁鹹安,和他手下的判官們。

連同公堂和左右偏廳一起給了他們。

順天府官階跟各省是一樣的,只是他們沒法像各省那樣分三司,下面再設各廳,只能跟府衙一樣,因爲它和應天府一樣,下面就管着幾個縣。

袁鹹安回到等同於按察司的通判署,叫書吏掛出告牌,宣佈三天後審理林有才服毒自殺案。

《順天政報》、《燕山報》、《灤河報》、《商報》等報紙聞訊跑來報備,搶佔爲數不多的觀衆席位。

案犯和苦主的家屬也聞訊趕來,報備拿到了觀衆席位。

三天後一早,警衛軍和京師警政廳的人就在順天府衙門口戒備,維持秩序。

各報的記者,苦主和人犯家屬,拿着報備文書,穿過三重戒備,先進到審判廳前院。

他們直接進到審判廳的前廊,這裡與公堂只隔着一排柵欄,屬於C位。

警戒人員又奉命隨機放進兩百位愛看熱鬧的百姓,他們站在前院裡,墊着腳,伸着脖子,探着頭,議論紛紛。

“勞駕問問,今天順天府通判署審什麼?”

“你不知道還往裡擠?”

“我天生就愛湊個熱鬧,看到這裡人多,就擠了進來。”

“嘿,還真是。外面一堆士子,想進來給案犯鼓勁打氣卻不得,偏偏讓你給擠進來了。”

“好說,好說。

勞駕你給說說,到底審什麼啊?”

“前些日子,戶部稽覈司資深經歷林有才,在家服毒自殺一事,你聽說了嗎?”

“林有才啊,聽說了,不就是在戶部大院裡,指着張相鼻子說張居正來了也不好使的那位嗎?

聽說被當場免職,罷斥回家後,想不過服毒自殺了?今天就審這案子?”

“對,審的就是這案子。”

“這案子有什麼好審的,服毒自殺,難不成還要把藥店掌櫃,還有他家婆娘家人一併抓來,說他們不該賣藥,不該見死不救?

荒唐。”

“不荒唐!這案子有隱情。”

“有隱情?什麼隱情?我最愛聽隱情。”

“聽說林有才是南京戶部的老經歷,南京裁併六部,他意外地來到京師,還直接進了戶部,因爲他有個做翰林的表姐夫。”

“聽說他請這個表姐夫做中,給當時的戶部徐侍郎塞了五百兩銀子,就成了戶部浙江清吏司書吏,然後又趕上好運,皇上改官制,搖身一變,被補錄爲官吏,八品官服穿在身,好不得得意。”

“祖墳冒青煙了!”

“那也太囂張了,居然敢指着張相的鼻子罵,國朝以來,誰這麼大膽子?被罷免回家都算是輕的,要是嚴嵩還爲首輔,嚴世蕃不滅他滿門枉叫嚴東樓。”

“現在是張相,是張居正。”

“張相他也是國相,換了姓,他就弄不死你了?”

前院議論的百姓們開始爭論起來。

維持秩序的警員大聲吆喝着,“肅靜,再吵吵立即趕出去!”

聲音馬上安靜下來,百姓們停了一會,又壓低着聲音,交頭接耳地繼續議論起來。

“聽說林有才是叫他表姐夫一夥人毒死的。”

“真的假的?”

“那夥翰林,對新內閣和張相憋着一肚子火,想叫林有才去承天門叩天闕,告御狀,可林有才又不是傻子,那肯輕易叫他們當槍耍了。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

“胡說八道,殺了林有才對那些翰林有什麼好處?”

“當然有好處。聽說那些翰林準備擡着林有才的屍骸去內閣鬧,直接把林有才的靈堂開在內閣前院。”

“嘿,這些翰林跟潑皮無賴有什麼分別?”

“當然有分別,人家讀的一肚子聖賢書,身上還有功名”

“我呸!”

“咚咚-咚咚!”

前院的鼓聲被敲響,警戒的警員叫喊着:“老爺們馬上要審案了,肅靜,要是再敢喧鬧,就不是趕出去那麼簡單,被老爺抓到,立即吃一頓板子。”

前院馬上安靜了,探着頭往裡看。

審判廳前廊裡擺着一條條長凳,各報紙記者和家眷二十幾位坐在上面,還有十幾位不明身份的男子,也坐在周圍。

審判廳佈置跟此前的公堂相差不多。

有懂行的百姓指着裡面跟旁邊的人解說着。

“看到那張‘明鏡高懸’的匾額嗎?”

“看到了。”

“下方是一張長桌案,是主審官坐的。”

“哦。”

“左右兩邊各有一張短些的桌案,看到了嗎?那是同審官坐的。要是今天兩位同審官都坐滿了,那就有人要掉腦袋。”

“還有這說法?什麼緣故?”

“一般的案子,有主審官和同審官兩人即可。要是有兩位同審官,那就是大案要案,要殺頭的那種。”

嘶——!

殺頭!

前院響起了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好刺激!

好喜歡啊!

懂行的人繼續解說着:“看到主案桌下方,擺着兩張小一點的桌案了嗎?”

“看到了。什麼人坐在那裡?”

“是給書記官坐的。”

“什麼書記官?”

“就是記錄審案過程,轉遞和記錄雙方證據和陳詞的。”

“不是師爺嗎?”

“現在沒有師爺了,新叫法,叫書記官。你們再看公堂左邊,有一長排桌案,看到了嗎?”

“看到了,那是誰坐的?”

“那是檢法官老爺坐的。也叫公訴人。要是其它的案子,也叫原告。”

“搞得這麼複雜。那公堂右邊那排桌案,坐的是誰?”

“一般的案子,坐的是被告。今天是什麼刑事案,吃大官司的案子,被告,也就是案犯是跪在堂前的,右邊應該是列席位。”

“列席位?”

“就是其它衙門來旁觀的老爺們坐的。就是今天不知會來哪些老爺。”

咚咚,堂鼓又敲響了。

前院前廊爲之一靜,兩廂的門口呼啦啦鑽出來一羣官吏。

有穿着緋袍,有穿青袍的,也有穿綠袍的,足足二十來位,像是商量好的,很快就坐到各自的座位上。

一身緋袍的袁鹹安在“明鏡高懸”匾額下的主桌案後坐下,一拍驚堂木,衆人忍不住發出嘩的一聲。

終於開始審案子了!

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第376章 簡單粗暴但有效453.第451章 馮保和張居正之間的啞謎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418.第417章 這纔是大明湖第44章 癸亥之變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第751章 他們來了!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第658章 水太冷了!第699章 你們阿不都哈林汗叫捎的禮物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生第52章 接牌的衆人(二)503.第500章 相煎何急 誓清君側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第15章 敲打徐階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第33章 海瑞殺傷力初現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612.第608章 大明需要怎樣的百姓?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第699章 你們阿不都哈林汗叫捎的禮物第681章 萬里共明月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508.第505章 下狠手的張居正287.第287章 孤宣佈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第369章 紫禁城裡的鬧劇第720章 八月桂花香473.第471章 軍政兩用人才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625.第621章 準備抓大魚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第80章 又送走一位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441.第440章 衍聖公第377章 洪武軍事學院499.第497章 天降異象,誰是奸臣?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131.第131章 徐階和張居正師生密謀第723章 犯法?被抓了才叫犯法。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第57章 誰下的黑手第31章 閹黨肆虐東南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220.第220章 徐公府的騷操作第20章 高拱是晉黨?116.第116章 窺到伯思哈兒的破綻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第3章 朕的銀子!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537.第534章 張居正的糾葛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609.第605章 皇上,請您爲民做主!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第82章 皇太孫610.第606章 腦子嗡嗡的張相!第749章 震聾欲耳的沉默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第699章 你們阿不都哈林汗叫捎的禮物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208.第208章 不知所措的揚州官場468.第466章 樸實無華的新時代來臨一刻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279.第279章 大明揮舞大錘找人PK第343章 祝大明煌煌如日月第69章 高山衛事件第683章 老子是高精尖人才!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第346章 做實業哪有搞金融賺錢!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409.第408章 那我們互相傷害吧!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125.第12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442.每日更新變化說明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第704章 居然是他!205.第205章 有人要殺官劫船463.第461章 皇權不下縣?529.第526章 臣願作大明之衛青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