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

bookmark

打撈屍體,清點繳獲,統計戰功,審訊俘虜,問清楚來龍去脈的情況。

炎州三寶府離京師太遠了,朱翊鈞交代過俞大猷等人,敗仗馬上急報,勝仗就不着急,把戰果統計清楚,戰況瞭解完整,再急報不遲。

於是耽誤十三天,捷報才從滿剌加城出發,經龍口城再至崑崙島,在那裡停了一夜再北上直至香江島。

捷報不是密報,被有司抄錄成兩份,一份轉到香江島至大沽直達快船上,一路揚帆北上。另一份送廣州,再北上湖廣河南,走傳統六百里加急,直送到京師。

朱翊鈞接到大沽轉送過來的捷報,正好是五月初五下午。

看完後,朱翊鈞馬上把胡宗憲、張居正、趙貞吉和譚綸四位資政請來。

等四人到了後,朱翊鈞把捷報遞給四人。

四人看完後,並不是很激動,但還是異口同聲地祝賀了一下朱翊鈞。

這些年大明打了太多勝仗,都贏麻了。

再說了,只不過在天南之地,大敗西夷船隊,才五十多艘船,水陸人手萬餘人,跟剛剛打完的蒙古右翼之戰相比,差得有些遠,四人並不放在心上。

“捷報裡還附有一份果阿夷情通報,尤其是這個叫何塞.阿方索的,交代的最有條理,也最清晰。

他說果阿是葡萄牙印度總督區的首府,也是葡萄牙人在遠東地區最大的據點。東非、阿拉伯、波斯以及印度的商貿都是圍繞它轉,也是通往南海和我大明的重要中轉站。”

朱翊鈞繼續介紹道:“戰死的葡萄牙印度總督卡爾德隆,把果阿所有的葡萄牙船隻都帶出來,現在果阿的葡萄牙人連出海打魚都很困難。”

胡宗憲忍不住說道:“西夷酋首卡爾德隆,傾巢出動,孤注一擲。他們孤懸本土萬里,還如此輕敵冒進,實在是不應該。”

“梅林先生,要知道葡萄牙人從本土出發,西非東非,也就是我們定下的坤洲東西,他們是打遍無敵手。

而後到了阿拉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食天方,他們打敗了奧斯曼與威尼斯的聯軍。再一路東進,打開了印度這個廣袤的大市場,然後又壟斷了香料島的香料,以及與我大明的貿易。

意得志滿,不可一世,以爲天下英雄唯兩牙而已。”

趙貞吉捋着鬍鬚說道:“葡萄牙和西班牙,名字一聽就是一對親兄弟!”

張居正說道:“皇上,現在葡萄牙艦隊在滿剌加全軍覆滅,會不會影響西夷與我大明的貿易?”

現在西夷每年採購大明的絲綢、茶葉等貨品,貢獻不菲的關稅。張居正盯着這一塊,不敢有絲毫大意。

關稅要是少掉一大塊,國庫就會出現一個大窟窿。

朱翊鈞擺了擺手:“不必在意。西夷人重利輕義。這麼跟張師傅說,西夷人只要這次沒打死他,他又活過來了,只要價格合適,他還跟我們做生意。

再說了,西夷人又不止葡萄牙人一家。葡萄牙人以前壟斷了東方航線,尼德蘭、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只能撿點他們的殘羹剩湯。

現在葡萄牙人被我們狠揍了一頓,暫時一蹶不振,其它西夷人連同阿拉伯人都會趁機填補葡萄牙人留下的空白。張師傅不用擔心我們今年的對西夷外貿和關稅。

不過,我們也做些戰略調整。祁言,拿南海和天竺圖來。”

胡宗憲四人對視一眼,皇上又要看圖說話了。

祁言和小黃門拉來一扇屏風,上面掛着的輿圖畫着震洲南部、坤洲東部,以及東海、南海、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

“歐洲人還把震洲叫做亞細亞,亞洲,把坤洲叫做非洲。不過再過二三十年,相信他們會改口。

天竺以南,坤洲東部到炎州之間的這片海洋,三寶太監叫它西洋,七下西洋,去的就是它。

不過我們現在知道了,兌洲,也就是他們自稱的歐羅巴與新大陸,我們所說的艮、巽洲之間,還有一片大洋,那纔是真正的大西洋。

天竺以南的大洋,古希臘人叫它厄立特里亞海,也就是紅色的海。西夷地理學家把它標註爲東方的印度洋。

但是對於我大明來說,這片大洋在南邊,嗯,朕就叫大南洋,好不好聽,都這麼叫了。”

朱翊鈞先扯了幾句閒話,“現在果阿只剩下不到一千士兵,保護着港口、城堡和五六千百姓。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不客氣了。”

他走到輿圖上,指着上面繼續說道,祁言等幾位內侍在不停地記錄着。

“南海水師右營以萬州、順化和崑崙島爲港口,警戒兩廣、海南、安南、占城、真臘、暹羅、浡泥海面。

中營進駐呂宋、蘇祿和炎東島,接過朱雀水師的防務,一邊繼續清剿這裡海盜,一邊迎戰西班牙船隊。

左營一部留守滿剌加和龍口港,戒備滿剌加海峽,支援張元勳的炎南島經略。另一部與朱雀水師直奔果阿。”

張居正皺着眉頭問道:“皇上,難道要遠征天竺,將其納爲王土嗎?”

朱翊鈞搖了搖頭:“不,是趁機去摘葡萄牙人的果實,打開天竺國門,搶佔那裡的市場。”

“打開天竺國門?皇上,我們意欲何圖?”

“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

四人面面相覷。

難道不是把天竺納入王土,把天竺百姓變成大明子民嗎?

朱翊鈞看出他們的心思,開口解釋道:“不,朕不需要天竺人爲子民,也不想納它爲王土。朕只需要一個原料產地,以及一個貨品傾銷地。”

什麼意思?

朱翊鈞解釋道:“天竺有上好的鐵礦,大馬士革鋼刀用的就是烏茲鐵礦石,經秘法打造。還有豐富的煤以及其它礦產。

它也有棉花,品質比松江棉花還要好。我們可以把鐵礦石、煤、棉花運回大明,鍛造成鐵器,紡成棉紗,織成棉布,再運回天竺去賣給他們。”

張居正忍不住問道:“皇上,爲何不在天竺設鋼鐵廠和棉紗織布廠?這樣更方便。”

“張師傅,鋼鐵和棉布是強國富民的利器,設在天竺,就能幫天竺強國富民。留在大明,就能幫大明強國富民。

你希望它們在哪裡?”

張居正不加思索地答道:“皇上,臣當然希望留在大明。”

“好!”朱翊鈞欣然說道:“大明商人在天竺收三船棉花,運到松江紡紗織布,再印染,織成一船棉布。運回天竺,一船棉布可以換回三十船棉花,十倍的暴利。

如此暴利的產業,朕爲何不留在大明,而放在天竺?”

而且這麼暴利的產業,會瘋狂地刺激資本家們去不斷地提高科學技術,改進機械設備,提高生產效率,獲取更多的利潤。

胡宗憲四位資政都瞪圓了眼睛,不敢相信。

這麼賺錢?

太暴利了吧。

嘿,就是這麼暴利!

歷史上十八、十九世紀,英國佬就是這麼做的,它從美國南部和印度把棉花運回本土,再用蒸汽機、水力紡紗機、騾機、水力織布機、淨棉機、梳棉機、漂自機、整染機,一整套的紡織機械進行工業大生產。

織好的棉布又好又便宜,直接把印度土織布打的破產。

尤其是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南部成了北部的原料基地,印度的原料對英國更加重要,便成爲女王皇冠上的明珠。

英國佬隔得那麼遠,都能把來料加工玩得這麼溜,玩成了世界第一強國,富足遺蔭到二十一世紀。

我大明隔得這麼近,爲什麼不能玩?

朕還能把它玩得更好!

不過朕不需要天竺變成平天冠上的旒珠子,只需要默默無聞地爲大明國強民富做貢獻就好了。

“朕爲什麼要把天竺納爲疆土,把天竺變爲大明子民?

成爲大明子民,朕要爲他們衣食住行操心,爲他們的安全擔心。朕沒有那麼多心給他們。只好讓他們繼續在各邦土王下過日子。

大明在印度東西兩側佔據重要的港口,援爲租借地,最好是入海河口的離島。我們跟天竺各邦土王,各地的商人做生意。

賤買貴賣,互通有無.”

朱翊鈞看了看四人,繼續說道:“諸卿,有得必有失。暴利也就意味着盤剝,我大明需要大量的財富,國強民富,就必須有其它國家的百姓做貢獻。

爲了大明的國強民富,只好苦一苦天竺的百姓,但他們會擺脫愚昧和落後,沐浴在人類文明的光芒中。”

胡宗憲四人聽完後,心裡直打鼓。

皇上,你越是這麼說,我們越替天竺的百姓擔心啊。

可是轉念一想,天竺百姓的死活管我們屁事?

大明的事我們還沒管好,大明之外的事關我們什麼事?

譚綸問道:“皇上,我軍朱雀水師和南海水師左營遠征果阿,葡萄牙人怎麼辦?”

“如果他們心服口服,那我們可以繼續和平共處,一起做生意。只是誰能賺得更多,就各憑本事。

如果他們還不服氣,儘管來試試。爲了維護自由貿易,爲了給天竺、大食和坤洲百姓帶去文明的光,我大明不惜跟他們血戰到底!”

皇上,你這麼一說,我們心裡不由地涌起一種自豪感,覺得葡萄牙人簡直就是萬惡不赦。看樣子太常寺正卿蔡茂春真是得了你的真傳啊,這些話真是聽起來即振奮又熟悉。

朱翊鈞繼續剛纔的話題:“少府監和內閣鴻臚寺修改通商條例,海外商人先停至龍口港,然後部分船隻可以北上至香江、泉州、上海等通商口岸。

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只能到龍口港爲止。

此外,所有北上入我大明境的外國人士,不管是西夷人、坤洲人、大食波斯還是天竺人,必須在龍口港外賓坦(廖內島)島上,至少隔離十五天。

經過防疫局檢查後方可入關。

從海外回國的明人,也遵此例,在另外一島設立隔離區。”

據說梅毒是歐洲佬在大航海時代傳遍全世界。

也有研究表明,說霍亂是恆河這個養蠱器養出的大殺器,後來跟着英國佬的足跡傳遍亞非拉。

十五天隔離,能隔阻部分猛烈的傳染病,就已經足夠了。

大航海時代,大明要走出去,也會有許多人走進來,不可能把大明搞得跟玻璃牆一樣的溫室。

張居正問道:“皇上,通商港轉到龍口,那滿剌加怎麼辦?”

“滿剌加城作爲軍港,周圍的土地非常肥沃,可作爲移民。”

“那裡的土著呢?”

“信婆羅門教的送回去天竺,信伊思嵐的送回大食。五年送不完就十年,十年送不完就五十年。

朕這個人最仁善,也最樂於助人爲樂。送他們迴歸故里,想必他們會感激朕的。”

現在正是弱肉強食的時代,誰強大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的。

等到核善時代到來,幾大強國互相用槍口頂住對方腦門,大家就變得文明起來,很多事真就沒法做了。

四位資政卻在心裡暗歎。

好傢伙,三寶府以及炎州四島,不是信婆羅門教就是信伊思嵐,兩者佔了百分之七八十,全被送回“故里”,他們真的會感謝你八輩祖宗。

但他們轉念一想,送到後面,土著人爲了不被送回故里,肯定會說,我也能學說漢語,我也能都四書五經,我也能愛大明。

朱翊鈞開始佈置工作:“戎政府馬上擬定新的作戰計劃。海軍要走出南大門,向大南洋進發,必須有新的宏偉計劃

內閣儘快修改通商條例,完善炎州地方官制,把大明的南大門好好管起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跟着海軍的腳步,向全世界展開自由貿易!”

“遵旨!”

等到四位資政離開後,祁言說道:“皇上,錦衣衛都指揮使宋公亮求見。” шшш¤ ttκΛ n¤ CΟ

“快請進來。”

宋公亮進來後行完禮就急匆匆地稟告道:“皇上,據悉一羣被貶斥的官吏在通州驛站想鬧事。”

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534.第531章 皇后也要立威第738章 第二百四十七 你們這些大明謎語人!532.第529章 鏟屎官 割草使兼放羊指揮使宋藥師第343章 祝大明煌煌如日月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300.第300章 會編曲目的大才202.第202章 巡鹽三劍客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第4章 倒嚴第二刀242.第242章 高拱表示,我沒有意見了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614.第610章 朕的人民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第748章 會飛的船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387章 子象,認命吧。127.第127章 西苑賞月490.第488章 大婚25.第25章 給皇爺爺上價值458.第456章 西苑第一詩人第84章 你愛銀子嗎?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529.第526章 臣願作大明之衛青627.第623章 赴湯蹈火,我等在所不惜第21章 高拱的反擊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405.第404章 一念通達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613.第609章 朕要以身作則!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209.第209章 海瑞也會玩心眼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163.第163章 回紫禁城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忠犬,不能養羊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507.第504章 張居正,你要做什麼!第17章 楊金水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第26章 嚴閣老624.第620章 我叫王一鶚,外號魚鷹!434.第433章 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第774章 笑點和看點在哪裡?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320.第320章 遼東的奇兵649.第645章 你有怨過嗎?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603.第599章 阿拉伯朋友,我們必須聯合起來。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第751章 他們來了!第35章 完全不一樣的胡宗憲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第346章 做實業哪有搞金融賺錢!第731章 想不想一家團圓?第681章 萬里共明月575.第572章 一大進步612.第608章 大明需要怎樣的百姓?260.第260章 這事讓孤左右爲難326.第326章 大明將士,有死無退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第81章 兒孫滿堂第723章 犯法?被抓了才叫犯法。第760章 大明是我心安所處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第7章 嚴家父子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第92章 理藩院第344章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591.第587章 江南恐怕是在劫難逃第765章 飛翔的安陽號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第23章 大敗倭寇第738章 第二百四十七 你們這些大明謎語人!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第22章 橫嶼島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336.第336章 餘公,你身體受得住嗎?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忠犬,不能養羊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