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

bookmark

高拱捋着鬍鬚緩緩說道:“老夫總結了一下,無非就是開源節流。開源,兩位知道的,鹽稅銀子,海商互市的關稅銀子,加在一起,一年進國庫的銀子抵得上嘉靖朝三五年。

還有一個非常關鍵之處,就是節流。”

葛守禮試探地答道:“預算制,還有戶部撥款新制,讓下面的胥吏無處可貪,至少在想出法子之前是沒法貪,這也算節流吧。”

高儀補充道:“與立兄說得沒錯。戶部最厲害的一招就是漂沒,讓多少名將能臣聞風喪膽。一百萬兩糧餉,還沒出京,先沒了三成,一路上漂沒,到邊軍手裡,還能剩下三成,真的是廉潔奉公了。”

高拱一臉正色,“沒錯。這些混賬,行得這些舞弊陋俗,也是叫老夫深惡痛絕。

隆慶元年,老夫執掌戶部,有心想辦些事,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湊集些銀子,還沒辦一兩件,銀子沒了,被這些碩鼠蠹蟲給分瓜一空。還差點讓老夫陷入萬劫不復之境。”

高儀和葛守禮知道指的是京官上吊和沿街乞討之事。

“這次老伕力主,搬照少府監、太常寺新制,戶部遵循。不得不說,楊金水確實聰慧過人,尤其在財稅度支方面,是奇才。

他在上海就開始搞這套,幾年下來,搞得十分齊備,滴水不漏。戶部遵循半年,查出三百七十六名碩鼠蠹蟲。老伕力主嚴懲,斬首抄家、流放充軍,絕不姑息!”

高儀和葛守禮知道他是睚眥必報之人,當初被這些貪官污吏搞得狼狽不堪,差點斷送前途,現在肯定要下死手懲治。

“嚴法重典,戶部爲之一清,加上少府監、太常寺又幫忙調了一批官吏過來,現在老夫覺得,戶部處置國之度支,順暢多了。”

高拱繼續說道。

“這是其一,還有其它的節流。”

“哦,新鄭公,還有處節流?”

“還有兩處,一處是九邊邊軍。以往朝廷要給九邊砸三四百萬兩銀子下去,也就得了個北虜寇邊,有狼煙警示。可謂是一無是處。

西苑主持九邊軍改後,吃空餉的缺額被擠了出來,混吃等死兵油子被髮去軍屯,衛所的田地被要了回來,還有軍械。”

葛守禮馬上附和道:“對,軍械!自從趙孟靜(趙貞吉)主持大改軍器監、火器局,又大興開平、太原之工業,大明的軍械爲之一新。以前一把火銃十幾兩銀子,邊軍還不敢用。現在就一兩銀子,更加犀利。

還有一把軍刀,軍器監說得上好鋼材打造,砍兩三人就捲刃,居然要一兩五錢銀子。現在開平太原造出的鋼刀,砍倭刀都不費勁,一把不到一錢銀子*。

還有戰馬,以前沒有開邊互市,一匹漠南中馬,要十五到二十五兩銀子。

現在,老夫聽太僕寺的同鄉說,山西、陝西邊商用茶葉、蔗糖等物換回漠南、青海馬匹,再轉賣太僕寺,上馬一匹都只要六兩銀子,據說那些邊商還有暴利可圖。

還有鎧甲、弓弩.現在都便宜到讓人不敢置信。以前置辦一萬人兵甲的錢財,現在可以置辦五六萬人的,品質還更好。

一進一出,省出的錢就大了去。”

高拱點點頭,贊同葛守禮的話,他接着說道:“我大明定製,軍餉是馬兵一年十六兩銀子,配米八石;戰兵十二兩,配米六石;守兵八兩,配米四石。

可是從宣德年後,邊軍糧餉從來沒有足額發過。到嘉靖朝更甚,上官以漂沒撙節爲名,肆意扣剝,士兵一年能得二三兩餉銀,一石米,都是阿彌陀佛了。

大行軍改,邊軍援東南剿倭官兵例,軍餉改爲馬軍一年二十兩,配米八石,馬料補貼若干;戰兵十六兩,配米六石;守兵改爲營衛軍,軍餉一年十二兩,配米六石。其餘犒賞另算。

糧餉看着支出多了,實際上此前九邊養了近百萬兵馬,按定製軍餉要千萬兩銀子,以往實際上每年也就發放三到四百萬兩銀子,這些在戶部架閣庫裡是有檔可查的,卻是一筆爛得不行的糊塗賬。

老夫猜測,士卒實際到手的不到一百萬兩。

高儀和葛守禮出聲附和:“確實如此。”

“現在九邊邊軍和京營馬步軍,在中軍都督府軍籍在冊者,有三十一萬九千名,一年需支錢餉五百萬兩,米二百六十萬石。看上去比此前的糊塗爛賬要多,那不能這麼算。”

高拱搬着手指頭開始算:“以前邊軍京營都不滿餉,興兵打仗,可以,先給開拔銀子,先把欠餉補齊。什麼時候錢糧到手了,兵馬什麼時候動。

貽誤戰機不說,驟然要戶部補齊那麼多錢糧,神仙也變不出來啊。

現在不同,督理處出兵符,中軍都督府行令,京營羽林、天策等軍早上接到軍令,晚上全營過了通州。”

葛守禮感嘆道:“是啊,滿餉的兵馬,就是不同啊。

此前諸公只想着省錢,卻不想便宜沒好貨。戎政大事,豈能靠省錢就能做好的。”

高儀皺着眉頭問道:“五百萬兩銀子,還有祿米二百六十萬石。祿米現在有九邊衛所改軍屯,合民屯、官屯、商屯,還能勉強支應。

五百萬兩銀子,新鄭公,國庫能支應嗎?”

“隆慶元年,老夫會說,你把我這一身骨頭榨乾了看能不能湊個零頭。但是隆慶二年,老夫會說,足以支應。”

看到高儀臉上的不相信,高拱繼續解釋道:“西苑把稅源逐漸歸到戶部,今年鹽稅收入,兩淮連同長蘆、浙東、解池等地,超過一千萬。

市舶、互市關稅在七百五十萬兩銀子,其餘絲綢、棉布、茶葉、瓷器、蔗糖、酒類等附加稅,在三百二十七萬兩

這些課稅加在一起,大約兩千萬兩銀子,反倒以前的主稅,丁口稅除各色折物,只有一百一十萬兩,不值一提了。節流開源,這纔是真正的開源啊。”

高儀和葛守禮只知道大明這兩年財政收入大好,萬萬沒有想到居然好到這種程度,丁口稅都看不上了。

以前大明以田賦爲主,從洪武年的三千萬石逐年下降,到嘉靖朝勉強維持在兩千萬石糧食左右。

其餘鹽、茶、酒等雜稅,因爲“與民爭利”,幾乎沒有。

國庫現銀的來源主要來自以丁口爲基數的各色折銀,從弘治年間三百五十萬兩銀子開始,上下來回波動,有時候還需要折物,實際銀子不多。

西苑太子行新法,增加鹽稅、關稅、商品附加稅等稅種,相應的以丁口爲基數的折銀就減少了。

高儀和葛守禮萬萬沒有想到,現在各色工商關稅銀子,居然能收到兩千萬兩銀子.按照某些人的說法,這屬於非常嚴重的與民爭利,百姓們應該是民不聊生、餓殍滿地纔是。

可兩人不是睜着眼睛說瞎話的人,他們有親友在各地,經常書信往來,會提及民生民計,這幾年各地百姓,日子還越過越紅火,逐漸呈現出一種蓬勃生機。

真是顛覆了我們的理念啊!

難道我們此前所學和所想,都有大問題?

高儀和葛守禮,包括高拱不知道的是,在歷史上的滿清時代,順治年間,一年的賦稅是兩千四百三十八萬兩銀子,因爲滿清延續明朝一條鞭法,把田賦摺合成銀子,一石米平均摺合一兩銀子。

到幹隆年間,因爲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全部推行,驟增到四千五百萬兩銀子,其中鹽稅七百萬兩,商稅五百三十五萬兩。

然後逐漸下降到嘉慶道光年間的四千萬兩左右。

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興起,滿清財政被打得稀巴爛,賬目沒法看。直到同治光緒年間,財政穩定,一年賦稅收入驟然增加到七八千萬兩銀子。

因爲滿清引入西方的財稅制度和銀行體系,興起了洋務運動。

朱翊鈞搞得這一套,類似於初級版。

如果高拱、高儀和葛守禮知道這些緣故,就會知道,隆慶二年的大明財政好轉,只是開始,等到東北、南海盡收,四海靖平,工農業根基增加,市場擴大,稅收還會迅速上漲。

這也是朱翊鈞敢下決斷同時打北伐南征的原因。

現在大明邊軍和京營支出五百萬兩銀子你們就詫異了,你們要是知道滿清同治咸豐年間,一年八旗綠營和練勇的支出在五千九百萬兩銀子,那還不得當場發瘋!

三人感嘆了一番,高儀和葛守禮忍不住繼續問:“新鄭公,你還有一處節流未說,是什麼?”

“海運!”

高儀和葛守禮恍然大悟。

高拱繼續說道:“這次北伐南征,調集的糧草軍械,九成九是用海運。要是按照以往用漕運,時日久遠不說,還耗費巨大。”

葛守禮讚同道:“沒錯!漕運,唉,一言難盡。一萬石糧餉從東南運到遼東,飄沒、運耗,還能剩下五成就算不錯了。

海運卻能直接從上海運到塔山、營口兩港,耗費幾乎沒有。又快又省。”

高儀沉吟道:“難怪太子殿下只是略加盤算就做出決斷,北伐南征,原來他心中早就有數了。”

高拱看向窗外,感嘆了一句:“打仗就是打錢糧,太子比我等都清楚。”

高儀突然問了一句:“北伐南征但有收穫,新鄭公會不會因爲籌措運轉糧餉有功而入閣呢?”

高拱目光炯炯有神,如同電光,嘴裡卻感嘆着:“天意難測,天意難測啊!”

*實際造價參考《兩浙海防類考續編》,但開平、太原屬於大規模生產,價格更低一些。火器和軍器監的造價屬於瞎估的,那個實在沒譜了。

第385章 心灰意冷的高拱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第22章 橫嶼島189.第189章 一對臥龍鳳雛第369章 紫禁城裡的鬧劇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忠犬,不能養羊144.第144章 笨蛋,因爲讀程朱理學能當官啊!第775章 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這樣的!242.第242章 高拱表示,我沒有意見了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第749章 震聾欲耳的沉默第35章 完全不一樣的胡宗憲第773章 曾經有一個機會擺在我面前462.第460章 內廷只需要一位老祖宗482.第480章 張居正驚蟄初鳴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499.第497章 天降異象,誰是奸臣?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第698章 哈林汗的萬里江山491.第489章 酒照喝,舞照跳527.第524章 點金術?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615.第611章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613.第609章 朕要以身作則!第735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258.第258章 徐階心虛了612.第608章 大明需要怎樣的百姓?第90章 又出新幺蛾子了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第381章 外交事宜最重要的是裡子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第727章 咱大明有錢了!27.第27章 父與子第747章 站在大明國門前164.第164章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123.第123章 心裡都有數的高拱和王崇古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561.第558章 老夫海南海瑞海剛峰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604.第600章 果阿海大敗天方海盜168.第168章 高拱回京508.第505章 下狠手的張居正631.第627章 逆子啊逆子!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第43章 拙劣的楊選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626.第622章 草是一種植物429.第428章 悲憤的海瑞453.第451章 馮保和張居正之間的啞謎466.第464章 大明官吏們,你們上岸了!625.第621章 準備抓大魚230.第230章 小樣的,有的是辦法收拾你!133.第133章 北邊談好,東邊談了個寂寞第38章 給海瑞上課462.第460章 內廷只需要一位老祖宗第676章 思南城下的釣魚佬424.第423章 防火防盜防海瑞548.第545章 佛門喇唬會第659章 你們這些蟲豸!318.第318章 下雪了!第751章 他們來了!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第387章 子象,認命吧。第13章 朝天觀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405.第404章 一念通達568.第565章 居然真被你弄到手了?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狀元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194.第194章 是殿下在給你機會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470.第468章 嚇了一跳的胡宗憲446.第444章 李成樑,我們要團結!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424.第423章 防火防盜防海瑞27.第27章 父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