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復站在了朝堂之上,堂堂正正。
而他看向了正對面的人,大明計省三司使李賓言,這是一個新的部門,他的職能,他的意義,包括他的權利界限,王復都不甚清楚,但是按照座次而言,李賓言在朝中的地位僅次於六部明公之下,諸侍郎之上。
這麼些年過去了,朝堂的人換了又換,有兩個是王復的熟人,第一個是俞士悅,這傢伙居然還是刑部尚書。
另外一個就是于謙。
于謙和王復老早就認識,而且在集寧之戰和接踵而來的河套之戰中,于謙向至高無上的陛下,解釋了王復的幡然悔悟,並且爲王覆在曼陀羅山蒐集情報請了頭功牌。
皇帝陛下欣然應允了于謙所請,而於謙的那道奏疏中,還包括了王復的起復。
在當時那個情況下,于謙肯爲一個奉天殿被逐出的臣工說話,請頭功牌和舉薦,這是需要極大勇氣的,因爲當時的開海,可沒有現在這麼順利。
而王復的選擇是參加了墩臺遠侯,爲大明建功立業,在十二年後,回到了大明朝堂之上,堂堂正正的站在了這裡。
唯一讓王複意外的就是那頓不是廷杖的廷杖,打的是他不爲朝廷效力,墊子是皇恩浩蕩。
王復愕然的發現,當年與民爭利反對開海纔是大多數,而現在,開海利於國朝,利於大明內外,才成爲了大多數,甚至李賓言這三個字,就代表了開海事。
但是科道言官更多的是看熱鬧,而不是跳出來罵皇帝。
一個能從儒家經典中品味出‘世道把人變成了鬼’的太子,還不夠古怪嗎?
朝鮮使者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因爲偉大的天可汗,英明的四海一統之大君,睿哲的大明大皇帝陛下,關心朝鮮生民之疾苦,准許了每年可以多五百人高麗姬入明。
王復需要學習,而大明皇帝也知道王復需要學習,所以,只給了一個工部左侍郎的職位,讓王復將《景泰鹽鐵新論》和歷來的邸報看完,瞭解大明在他離開後,發生的種種變化。
朝鮮國王李瑈將自己的世子李晄送到了大明四夷館就學,這是李瑈事大交鄰基本國策的一個延伸,得益於大明廣泛開海,朝鮮的貢紙、馬匹以及鐵料,以及高麗姬都得到了穩定的銷路。
朱祁鈺坐在月臺之上,開始了今天的朝會。
“是這世道把人變成了鬼。”
朱祁鈺示意朱見澄平身,開口說道:“朕安,說說你這一路的見聞。”
朝鮮大部分貿易,仍以物物交易爲主,如果將這些職田變成棉田,會影響朝鮮的糧食供應,甚至可能發生百姓因爲沒有糧食吃不上飯,揭竿而起的事兒來。
喝了一點大明海貿的湯湯水水,李瑈覺得自己現在國富民強,人口多了軍備強了,連倭患都沒了,他甚至還能發行貨幣——“箭幣”,雖然以失敗告終。
倭國使者日野富子,在朝堂上好一陣的哭訴,哭訴山野袁公方的不作爲。
那個下馬死戰的大明勳貴忠國公,已經顯了老態,爲陛下先導,雖然變得吃力,但是坐火車去宣府,成爲了他一種很新的先導方式。
朱祁鈺頗爲鄭重的叮囑道:“伱這番話講出來,自己就陷入了一個極其危險的境地,你要清楚的知道這一點,朕能教你的不多,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這些支持和舉措,李瑈的王位變得格外的穩定。
袁彬等一衆強勢進入了倭國,進入了之後沒有全部進去就停下了,這一停下就是十年之久,現在就差山野袁公方提刀上洛,甚至砍了倭國天皇,讓倭國進入王化的下一階段。
朝臣們更多的是抱着看笑話的態度,馳道自然要修,但是鐵馬火車,實在是貽笑大方。
“的確,天下熙熙嚷嚷,他們的貧窮孩兒無法改變,但是他們周圍的環境,是否能改變一些呢?”
袁彬在倭國搶佔了三大銀山,而後佔據了瀨戶內海,這是優質資產,而不肯全盤接受倭國,因爲這是劣質資產。
而後興安宣讀了一大堆的聖旨,有些名人逝世了,請朝廷諡號,這些名士很多禮部尚書姚夔都不怎麼認識,但朝廷還是給了諡號;
大明皇帝讓他老實種地,別瞎折騰,李瑈是很聽話的。
“這是胡老師父教你這麼解的嗎?”朱祁鈺笑着問道。
朱見澄有一個胞弟,八皇子朱見治,嫡出,而且年紀幼小,沒有經過胡濙的教導,是一個完美的替代品。
景泰十六年三月初二,太子朱見澄完成了預計之中的南巡事,回到了大明京師,好巧不巧,王復也是同一天回京。
袁彬這種不上不下,着實是讓倭國倍感難受。
就是說人在最開始的時候,性相近,但是仍有區別,一等天資爲上知者,末等天資爲下愚者,很顯然是在說尊貴卑賤,出生註定。
大明在政治上冊封了李瑈王位,在經濟上穩定了朝鮮經濟,在文化上,大明有教無類,比如這次世子李晄,是一大批的朝鮮士大夫後人一起前來大明。在軍事上,大明是濟州市舶司駐紮的水師,威懾倭國。不得侵擾朝鮮南部。
在行萬里路之後,朱祁鈺發現自己小看了這小子。
“上知者的堅定不移,是他們已經洞悉了世間道理,明知不可爲仍要爲的堅定。”
朱見澄並不是一個非常聰慧的人,他很多的道理都只能記下,看到了再理解,比如:之前他一直疑惑,自己爲何很少見到父親,父親爲何先是住在泰安宮,而後又住到了講武堂後院。
爲大明皇帝養白象的忠國公石亨,宣佈他將乘坐景泰一號鐵馬,拉動第一批貨物前往宣府,並且從宣府帶回一批馬市的牲畜。
李瑈這次派出了使者進京,主要是爲了職田法,希望大明能夠對朝鮮的田制進入深入指導,並且希冀皇帝能賜下聖旨,幫助朝鮮國王在朝鮮南部的推廣職田法。
大明商賈甚至都搶到了他的王宮裡,把他多年積攢的財貨,洗劫一空。
次日的清晨,石亨坐着火車去了宣府,而朱祁鈺在講武堂聚賢閣,見到了也是昨日回京的太子朱見澄。
這就壞事了,大明教出個古怪的太子來。
朱祁鈺爲王復回京開設大宴賜席,石亨並沒有喝酒,他歲數已經很大了,太醫院讓他戒掉酒,大明皇帝聽聞後,特別下了明旨,讓石亨戒酒,石亨現在連上白象都顯得費力,答應了下來。
朱祁鈺再次擔憂起朱見澄日後的處境了。
李瑈搞得那些職田,利潤還不如這五百高麗姬多,朱祁鈺不讓李瑈瞎折騰,李瑈就不瞎折騰了嗎?
但朱見澄的理解,和陳循的理解大不相同,顯得格外離經叛道。
朱見澄略顯迷茫的說道:“所以,孩兒看到了貧窮,孩兒最開始以爲貧窮是他們自己不修身,不修德,王學士就是這樣教導孩兒的,說他們貧窮都是不夠努力。”
所以李瑈一直怕大明皇帝大喊一聲,側臥之榻,豈容他人酣睡,跑來把他滅掉所以才搞這個棉田,以示恭順,以示自己沒有反意。
“下愚者,就是貧窮。”
朱祁鈺否決了李瑈的職田法的部分內容,關於爲大明種棉花這件事,朱祁鈺選擇了拒絕,而是讓李瑈老老實實的種糧食,保證朝鮮國內糧食供應爲主。
大明皇帝因爲擔心太子不理解世事,讓他萬里遊學,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明白道理。
但是袁彬就是一動不動,不深入,也不退出,若是袁彬更加強硬,更進一步,徹底捅破了這層窗戶紙,也就沒那麼抓心撓肺了,若是袁彬軟了,和倭國那些大名們一樣的軟了,也無所謂。
朱見澄從袖子裡拿出一份賀表,顯然東宮諸官給太子準備好了面聖的奏對,這是一篇歌頌大明空前盛世的雄文,讀起來酣暢淋漓,聽到的人,一定會由衷的爲強盛的大明而自豪。
對於番夷小國而言,大明皇帝的不在乎,就已經不是他們小國能夠承受的代價了。
職田法大抵和當年賈似道搞的官田法有些相像,白沒一些舊士大夫的官田,而後再少量分配給當下的士大夫,而形成一片廣闊的官田,爲大明種植棉花。
但是呂宋,完全是咎由自取。
朱祁鈺讓糾儀官把呂宋的使者扔出了承天門,糾儀官專門負責糾正儀禮,呂宋使者當殿哭訴,失儀。
“他們一旦意識到了自己是人,不再把自己當做玩物,他們的收入就會降低,最後導致生活無以爲繼進而只能再次把自己當成牛馬,維持自己微薄的收入,維持家庭的度支。”
朱祁鈺聽完了哭訴,並沒有任何的動容,表示袁公方之事,待袁公方回朝之後再說。
于謙聞言一愣,坐直了身子,看着朱見澄,爲期兩年的南巡考察,太子告訴皇帝,他看到了貧窮,而不是富強,這不是在罵,大明皇帝做的不稱職嗎?!
朱瞻墡一陣心驚肉跳,以陛下先今的威權,誰敢說這樣的話。
王復有些坐立難安,大明太子會不會因此記恨於他?皇帝陛下爲他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但是太子回京卻悄無聲息。
在下一代武勳成長起來之前,忠國公要代表武勳,在朝堂站穩。
重開西域,西域行都司確定衛所數量和額員,並且開始了第一次長征健兒的徵召。
“孔夫子說,這世上,唯有最上知的人,和最下愚的人是痛苦的,也是最堅定不移的人。”
李瑈還真不瞎折騰。
有一件在朱祁鈺看來極爲重要的事兒,但是朝臣們反應並不熱切的大事,那就是于謙帶領工部和戶部,宣佈大明京宣馳道的落成。
“最下愚之人,就是對世間道理沒有任何的瞭解,是愚昧的痛苦,是被動的堅定不移。”
“但是養濟院的那些被父母丟棄的孩子、鄉野的畸零戶、黃埔河畔紙醉金迷的娼妓、窮民苦力的家庭、一家穿一條褲子的佃戶、碼頭貨力於己的裝卸工,甚至是那些讀了一些書,只能抄書爲生,穿着長衫喝酒的孔乙己們,他們是因爲貧窮,讓他們無法改變,無法明白世間的道理,更無法改變自己困境。”
“最上知之人就是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洞悉了世間的道理,卻無法改變這世界,是清楚的痛苦;無論怎樣的困境,都無法改變自己的志向,是主動的堅定不移。”
朱見澄頗爲確信的說道:“是,胡老師父和王學士講的不太一樣,但是孩兒走了這一趟,還是覺得胡老師父說得對。”
朱見澄看着手中的賀表,實在是無法開口,收起了賀表說道:“父親,孩兒看到了貧窮。”
“說說看。”朱祁鈺略微有些懶散身形立刻坐直,看着朱見澄頗爲確切的說道,朱祁鈺非常高興,他的太子沒有糊弄他。
朱祁鈺看着朱見澄,面色複雜,他最開始對朱見澄的期許是這孩子能順利繼位,在舊黨的反攻倒算中,保持最基本的認知,不在那些核心利益上巨大讓步;
經過胡濙的教導之後,朱祁鈺對太子的期許,也僅僅只是,人亡政息,不要搞全面否定足矣,哪怕是保留下一點點,比如海貿和錢法。
朱祁鈺點頭說道:“你繼續說。”
當大明朝臣們發現了朱見澄這個太子,在邪路上越走越遠的時候,會做出什麼事兒來?
“參見父皇,父皇聖躬安否?”朱見澄見禮,已經年滿十五歲的太子,按照大明制已經成丁,但在大明皇帝和朝臣們的眼裡,他仍然是個孩子。
王復有些奇怪,按照懷遠人的九維理論,此時大明士大夫們和科道言官們,應該跳出來,怒噴大明皇帝不修仁恕之道纔是。
而呂宋的使者跪在地上,也是講述了呂宋最近的困局,大明單方面宣佈不再和呂宋商貿往來,是不讓呂宋商舶進入大明諸市舶司,這造成了大明商賈對呂宋進一步的朘剝。
“下愚者的堅定不移,是他們不能改變。”
他搞棉田,本來也不是爲了錢,而是向大明皇帝表達恭順之心。
日野富子也哭,但是大明皇帝沒把人扔出去,是大明依託倭銀入明維持着大明新政的穩步向前,在這件事上,大明其實理虧,拿了錢,要麼狠狠的深入,要麼直接退出去,淺嘗輒止,弄得不上不下,多少有些不德。
朱祁鈺看着朱見澄,這句話和陳循講的不一樣,當初陳循講筵的時候,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之初生,其性固爲相近,然有一等氣極其清、質極其粹,而爲上知者;有一等氣極其濁、質極其駁,而爲下愚者。
以前呂宋的應對是耍陰招,把所有鐵器收納熔斷之後,派兵有組織的對大明僑民進行屠殺,現在,大明商賈人均武裝商舶,雖然沒有銃沒有炮,但那些長短兵和弓弩,呂宋國王賽義德,完全無法抗衡。
胡濙因爲擔憂朱見澄不夠聰慧受到質疑,太子之位受到衝擊,而選擇了極其深刻的教育。
呂宋的局面,就是大明皇帝爲了懲戒南洋地面這些狗東西,在大明海洋武裝力量衰退和孱弱時種種不公,刻意造成了的現象。
搶呂宋國王內庫之事,就是大明水師乾的,呂宋國王的內庫財物,內帑和國帑已經對半分了。
朱祁鈺的御書房的御案之前,有兩排長椅,分別坐着襄王朱瞻墡、于謙、姚夔、李賓言、王復等一干朝臣。
“這種下愚者不移,除了他們自身之外,當他們一旦覺得自己是個人,會受到身邊人的攻訐,甚至被驅逐,自身和環境,都決定了他們只能不移。”
這次太子的奏對沒有參考答案了,他思考了很久才說道:“《論語·陽貨》曰: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孩兒清楚。”朱見澄的回答不是謹遵聖誨,而是清楚。
他要在父親的羽翼下成長起來。
推薦一本書,《科技異端》,是一位經常寫科技文的作者寫的,書看完了,非常不錯。下面有直通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