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生死關頭

在城外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城內則正在進行一場壓倒性的屠殺。

由於風雨和洛信的出擊,是那些百姓得以安全的逃入城內,同時也給城內足夠的準備時間;在繞過風雨和洛信的方陣、隨後跟進的呼蘭騎兵衝過第一道外城牆之後,赫然發現在第二道城牆的入口處正整齊的排列著陳良所率領的白虎兵團。

正當一馬當先的呼蘭戰士揮舞著刀劍,努力的試圖衝過白虎兵團的防禦而殺入城內的時候,在第一道城牆的城門處突然落下了兩塊巨石,堵住了退路。

與此同時,站在城樓上的青龍兵團的戰士開始了攻擊。

由於風雨和洛信的阻擊,使呼蘭人的大型攻城工具沒有跟上來,衝在前面的都是騎兵。所以,白起派出一部分戰士向城外投擲石塊和發射弓箭,很輕鬆的就把敵人阻擋在外面了;而在城內的呼蘭人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大塊的巨石如流星般的砸下來,弓箭猶如密雨,在狹小的空間裡有著近五萬人的呼蘭士兵,使得每一輪攻擊都給予了巨大的殺傷力;而由於通道的狹窄,導致了呼蘭人根本無法衝開呈密集隊形的白虎兵團。

在攻擊持續了一盞茶之後,城上突然倒下了一桶一桶黑色液體,緊接著幾支火箭同時向下射了過去。

“不好,聖龍人用火攻了!”

“啊,救命!”

“快從出去!”

“不,讓開,我不想死在這裡!”

呼蘭人的慘叫此起彼伏,烈火在擁擠的人羣中燃燒,整個軍隊都陷入了瘋狂之中。不少人在絕望中互相殘殺;不少人正徒勞的用刀劍擊打著堵在門口的巨石;當然大多數呼蘭的士兵無愧於天下勁旅的榮譽,正捨生忘死的向白虎兵團發起最後的進攻。

雖然白虎兵團受到了相當的壓力,但受限於地形的束縛,只有在最前列的呼蘭人才能夠真刀實槍的和白虎兵團作戰,後面的人只有空著急。

看著白虎兵團厚實而又長長的隊列,不能不使人興起一種殺不勝殺的無奈感。

這樣的戰鬥沒有持續多久,但是其殺傷力卻是巨大的。整個城下變成了一個人間地獄,站在城樓上的歐靜早已不能控制的嘔吐起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呼蘭人的抵抗越來越微弱,白虎兵團開始衝了出來,對於被圍困的呼蘭人進行了最後的攻擊。

不過呼蘭軍隊不愧是天下有名的勁旅,即使到這一刻,仍然沒有人願意投降。只可惜這種勇氣在目前的情況下只不過是徒增殺戮。

城外的風雨卻已經大大的不妙。在風雨的指揮下,近衛隊和赤獅兵團好不容易靠在了一起。但是面對著數十萬呼蘭人的圍截,這支隊伍顯得是那麼的無助。

在短短一個多時辰的戰鬥中,戰鬥的減員十分驚人。赤獅兵團已經只剩下一萬多人,近衛隊也損失過半,面對著天下無雙的呼蘭騎兵,在這種開闊地帶作戰實在是以卵擊石,關於這一點,使風雨被後世不少戰史學家所垢病。

風雨麻木的揮動著手中的寶劍,面對著幾乎無窮盡的敵人,久戰之後的乏力感開始涌上全身,而洛信的傷勢也使風雨感到心煩意亂。

這家夥真不是一般的不要命。在受了如此重傷之後,依然頑強的戰鬥到風雨的到來,然後就二話不說的暈倒了下去,似乎只要風雨一到,所有的事情都已經解決了。

對此風雨只能無奈的苦笑,雖然心中對這個大個子居然如此信任自己是十分的感動,不過又要對付眼前潮水般的敵人,又要指揮全軍進退,還真不是一般的辛苦。

突然間,風雨感到一股強大的真氣毫無預兆的襲向自己,本能的反應是聚集全力一檔,勉強躲過了眼前的危機,但也是氣血浮動,手足無力。定睛一看,只見三個紅衣喇嘛正從三個方向對自己形成了一個包圍圈。

看來哥舒行文終於動用他的精銳戰力了──風雨苦笑著想道。

原來哥舒行文剛開始一心想攻下倫玉關,把大批大批的隊伍從風雨兩側的繞過,向城中衝去;並沒有化太大的精力在風雨這一邊。也正是這一層原因,使得風雨到現在還能在戰場上存活。

對此也曾有不少人在事後指責哥舒行文,認爲他不該猶豫不決,貽誤戰機,如果開始就調動全軍進攻的話,也許整個歷史就會重寫。

如果風雨聽了之後,恐怕會不屑的冷笑道:“事後諸葛亮可真是好做!”

事實上,誰也沒有料到在這樣一場大會戰中,身爲一軍統帥會親自衝在第一線,自陷絕境。作爲統帥全軍的哥舒行文而言,他這次作戰的主要目的是奪回倫玉關,風雨的這支殺出城的軍隊在呼蘭大軍面前,不過是一支起到牽制佯攻作用的敢死隊。即便只出動了一部分軍隊,但是面對弓馬無敵天下的呼蘭騎兵的強大沖擊,這支苦苦作戰在如此開闊地帶的部隊,用不了多久應該就可以解決。

不過由於風雨親自上陣,無論是士氣還是指揮的手段,都使這支軍隊發揮了水準以上的水平。於是在戰鬥了這麼久之後,依然保持著完整的隊形。

戰局發展到現在,風雨的這次出擊無意中成了影響全局的關鍵。首先由於他們的牽制,使得白起有時間在城中從容部署,而呼蘭人的攻城器械沒有及時趕到,更使得白起的殲滅戰打得輕輕鬆鬆。

其次,這一支隊伍如同橫梗在呼蘭大軍中的腫瘤,使得呼蘭人無法發揮大兵團攻城的威力,而且使呼蘭大軍的整體調動處處束手束腳,各個單位無法及時趕到關鍵的作戰位置,產生全軍整體的作用。

等到他開始覺得這支早該消滅的隊伍還在苦苦支撐對他的奪城大計實在是一種妨礙,而決定先解決這支軍隊時,卻失去了最有利的時機。

倫玉關前三十里處有一條圍繞全城的寬闊河流,在河流與城牆之間則是平坦的空地。受到上述地形的影響,哥舒行文不得不把軍隊分批投入戰場──四十多萬大軍實在是太多了,全擠在城下的話,面對著倫玉關上具有強大殺傷力的武器,只能作爲活靶子。

所以雖然戰鬥極其激烈,但是整個呼蘭大軍只有一半的人在戰場之上,而還有近二十萬人卻在河的另一邊作爲預備隊,沒有利用白起大部分精力化在城內的時候渡河作戰。雖然在一般的情況下,這算是一種正統老成的作戰風格,但是在這場戰爭中卻非常要命的導致了戰機的貽誤。

當哥舒行文終於下定決心派出大軍全力粉碎風雨這部分時,白起已經完成了城內的殲滅戰,投石車發出的大批石塊砸在呼蘭人的頭上,使得本來開始渡河的預備隊不得不延緩了行動。不過即使如此,呼蘭軍隊中的精英部分卻已經開了行動,風雨將面臨更爲巨大的壓力。

已經對風雨形成包圍圈的那三個紅衣喇嘛,開始了對風雨的攻擊。三道逼人的勁力毫不留情的向風雨攻過來,整個進攻路線是如此嚴密。使得風雨根本避無可避。

風雨一咬牙,全力一擊,一劍刺死了眼前的一個呼蘭士兵,然後全身騰空而起,避開了左右兩道真氣,氣運丹田,用力擋住正面的勁力,然後怒吼一聲,一劍迅猛的刺向正面的那個紅衣喇嘛。

那家夥顯然沒有料到風雨會有如此不要命的打法,那一劍又是如此的快捷,一愣神,就被風雨刺了一個穿心透。

但是風雨此時也是全身乏力,腹內的丹田空空如野,彷彿一身的功力都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不好!”風雨暗叫一聲,自己在練武之初,就發覺這種武功另走捷徑,與一般的武功大不相同,好處是事半功倍,練起來十分有效,真氣的運行方式別具一格,絕對比其他人運行起來速度快上一倍、威力也大上一倍;但壞處卻是在突破第九重之前往往後繼不足,長時間戰鬥之後甚至有散攻的危險。

剛纔自己在大軍中廝殺,早已耗了大量真氣,如今面對三個功力不下於七品高手的紅衣喇嘛的圍攻,更是消耗不少,偏偏在眼前的關鍵時刻,自己的內息又要出問題,真是倒黴到家了。

(注:呼蘭人崇信喇嘛教,所以有不少喇嘛充當軍中將領的貼身護衛,有時候也從事秘密活動。他們分青、黃、紅、白四等,紅衣喇嘛相當於中原的七品高手,只有向哥舒行文這樣的身份才能擁有;至於白衣喇嘛的武功決不在中原八品高手之下,甚至幾十年前曾有一個白衣喇嘛和一箇中原的九品高得不相上下;如今總共也只有七個白衣喇嘛)

看著剩下的那兩個紅衣喇嘛再次攻了過來,風雨不由腦中掠起了一個“我命休已!”的感覺,洛信重傷,大軍陷入苦戰,看來自己真是大限已到了!

這樣想著的風雨突然有一種自做孽不可活的感覺。

真是報應,一個月前自己攻下倫玉關時,殺了兩個紅衣喇嘛,無意中發覺了呼蘭內部的一件重大陰謀,正是由於知曉了這件陰謀使得自己設計讓哥舒行文不得不來這裡與自己大戰一場,並準備爲日後爭奪天下留下一個伏兵。

只是沒想到自己苦心設下的如此完美的計劃還沒有進行到一半,卻因爲要死在這兩個見鬼的喇嘛手中而功虧一簣,倒也是一報還一報!

第一章 帝國陰霾第一章 印月總督第 六 章 再見仙子第十四章 命運叵測第四章-第五章第十八章 麥堅特使第九章 計中之計第十章 天子涼公第二十一章 撤出名關第二十五章 爲何而戰第5章第七章 奪取勝利第五章 意外波折第 二 章 風雨宴客第六章 陰平之戰第十一章、我未認輸第二章 宗教改革第十六章 野外遇襲第五章、文明戰爭第五章 聖龍艦隊第九章 決戰印月第三章 智者勇者內容介紹第十一章、樂極生悲第十一章 會見王眺第三章 雨中突圍第五章 兩軍對峙第八章 戰於不戰第四章 獸性爆發第十章 最後機會第十三章 血戰名關第十章 戰與和的煎熬第二章 故友重逢第二十章 生死一發第四章 涼城夜戰第九章-第十章第十六章序 寶劍利盾第二章 風侯進京第九章 決戰印月第十四章 設伏擒敵第 八 章 樂極生悲第六章 踏上印月第四章 印月風雲第十八章 脣槍舌劍第二章 再到錦州第十三章 一飲而盡第九章 半道遇襲第七章 奪取勝利第二章 煙雨往事第二章 宗教改革第七章 情意權謀第一章 對峙日河第三章、北方強者第十九章 作戰會議第二章 絕不妥協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二章 高唐風雲第三章、江南水師第十章、落日餘輝第六章 戰後餘生第一章 孤城夏州第十章 風雨去向第八章 歐靜到來第七章-第九章第三章 天下名樓第二部第14集 第1章~第3章第一章 意外抉擇第十七章 四種兵器第四章、麥堅艦隊第十一章 回倫玉關第五章、尊王攘夷1第二章 何爲人才第十二章 遭遇突襲第十章、龍王總寨第七章 “漢月”計劃第六章 兩軍會師第七章 玉門關的戰爭第一章 印月總督第十章、激戰幽州第十二章 遭遇突襲第六章、巴蜀皇甫第十三章 一飲而盡第三章 牀第風光第九章、自作聰明第七章 情意權謀第十三章 從容突圍第八章 夜幕烽火第六章、無路可退第三章 大軍北伐第七章、重病猛藥第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四章 印月風雲第二章 王爺郡主序 少年提丁第二十二章 仇人相見第六章 戰略抉擇第五章、海上大捷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