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報紙熱賣

有了李世民的認可,關志義的報紙很快就發行了。

關志義的報紙不是用的宋體字或黑體字印刷,這個時代的人還寫不出這種字來,他也無法弄到這樣的字模。用草書和行書也不行,那樣沒有幾個人能看得懂。倒不是士子們不認識草書和行書,而是印刷的問題。就憑關志義的三腳貓功夫,能把東西印出來就不錯了,你還指望他如同現代的印刷品那麼好麼?

呂元凱也被李世民從角落裡扒拉出來了。這次報紙就由他和關志義配合,加上公主們入股的私房錢,大唐的報業就開始萌芽了。

印出來樣板後,關志義再次入宮,把東西交給李世民親自驗收。

看到一個個工工整整的鉛字,李世民很是震撼。他問道:“關三郎,你能不能用這個印刷術幫朕印一些書籍?”

關志義搖搖頭說:“陛下,活字製造就是一個麻煩事兒,更何況要讓人掌握排版的技術。爲了把報紙辦起來,某把姐夫都拉過來了,還讓公主找人幫忙,都忙得團團轉。哪有時間印其他東西呀,某這也是分身乏術啊!”

這並不是真正的理由,而是他的藉口。

爲什麼不幫李世民印書籍,這要從關志義的性格說起。作爲宅男,一向都秉承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李世民的書籍,多半不是道家的,就是儒家的。他若答應了,就是費力不討好。

李世民倒不知道他的想法,反倒認爲事實如此。

印書是關志義搞出來的,以前歷朝歷代都沒有出現過。因此,李世民認爲這個印書的難度很大,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他也知道士子是不會參與印書的,識字的人卻又不是士子的人很少,就造成了印書的困難。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總不可能強迫士子印書吧!

這個時代工匠都是低賤的職業。要是他敢強迫士子印書,那麼他的名聲絕對比隋煬帝楊廣都要臭。

李世民只能無奈的說道:“朕還想把收藏的那些書籍多印幾份呢?看來是沒有那個機會了。”

關志義不明白,書有什麼用。

要說是醫學典籍和農業種植的書籍,他還認爲有看得必要。什麼史書、佛家典籍、道家典籍、儒學之類的,關他毛事。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什麼書中自有顏如玉,都是騙人的。

歷史典籍除了能當故事書看,還有什麼用。就是所謂國寶級的古董,在關志義看來也不過是吹出來的。那些老古董有什麼用,你知道了幾千年前的人是怎麼生活的,對你現在有什麼幫助嗎?

當然,對於統治階級來說,他們能找出無數的理由,可是這不是關志義需要的。實用主義,是他判斷事情的唯一標準。

道家的那些書,關志義也沒有興趣。

別看道教的典籍裡夾雜着不少武功、醫學的內容,但是更多內容是哲學方面的知識。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那就是忽悠人的,沒有必要看。

說道引導思想,關志義就想揍人。

道家講究清靜無爲。

都他妹的躲在深山老林裡修煉,這個國家還怎麼生存下去,早就被野蠻人給滅了。講究民主的雅典,不就是這樣的嗎?

還有那些被道家的典籍欺騙,相信什麼方術、神仙結果搭上了卿卿性命的人,古往今來不知凡幾。所以有些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可他妹的不信書,哪有看它做什麼呢?

佛教的書籍,關志義更加不喜歡了。

人生在世就是苦,只有修行才能求得後世的幸福。

都他妹的去修來世,這一輩子呢?而且佛教不知道何時起提倡不吃肉的苦行僧生活,這讓關志義想不明白這樣活着有什麼意思。佛教還要禁慾、戒色,都不結婚,這個國家不用別人來打,自己就滅了。

也只有那些傻乎乎的古人,纔會去搞這些東東。

武則天更是一邊倡導佛教,一邊找十多個面首繼續荒銀的生活。這些統治者想用佛教的忍耐思想,把百姓都控制好,可是他們卻不想想這些手段的負面反應。

儒家的思想影響華夏上千年。

有人說他好,有人說他壞。不過,關志義認爲儒學思想對國人的傷害超過他的好處。

儒家主要思想是個“仁”字。仁義值千金、仁義無敵這些詞語,在國人的心目中有相當的地位。仁義其實就是軟弱的代名詞,而不是什麼寬廣胸懷。

就比如吐谷渾、突厥多次入侵大唐,還不是他們撈到了好處。

你和他們講仁義,他們會理你嗎?

從隋朝起,突厥就成爲華夏的最大敵人。無論哪個政權執政,他們都野心勃勃的要來討一杯羹。楊廣不行、王世充不行、李淵也不行。要不是李世民在貞觀四年給突厥來了一個狠的,說不定他們會一直糾纏着華夏。

從這點可以看出,在和其他民族國家的交往中,仁義什麼的都是空話,只有實力纔是最重要的東西。而對敵人不出手則已,出手就必須心狠手辣。

現在大唐的書籍,都引不起關志義的興趣,他當然不願意印刷出來,讓老百姓受愚弄了。

更主要的是每一種思想都有他的受衆,有一批把它視爲經典的死忠。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鐵桿兒粉絲。

要是關志義印刷這類書籍,那麼他可能出力不討好。

印刷書籍是個很精細的活兒,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錯。報紙的字數不多,相當於一個小冊子的數量。那些經典不同,隨便一本就是幾十萬字,哪個敢保證這麼多字,在排版的時候不出錯?

一出錯,那麼這些忠實的粉絲,非他關志義給撕了不可。

若是有人找他印刷一兩本,他會收高價,然後給他印一些。這樣就算出了問題,一兩個人,他也能用錢擺平。甚至說重新刊印一次,反正讓對方滿意是了。

要是他銷售的數量多了,那麼對方的要求就可能千奇百怪,關志義也是無能爲力了。

李世民看完關志義的報紙很是滿意,讓他直接印刷。

於是這份兒名叫早消息的報紙,正式成爲大唐官方的第一份兒邸報。

《早消息》通過驛站,送到大唐的每一個縣城。每一個正式的官員都必須得看,甚至在學校的學子和老師都把它當成必讀之物。

這一方面是李世民對官員提出的,另一方面是看到報紙的內容後,許多人自發的購買。

這個年代的書籍都是自己搞的,寫字的水平不夠,那麼字寫得歪歪扭扭就不奇怪了。這些士子哪見過這麼規整的書籍,哪見過這麼小巧卻清晰的字跡。就光憑報紙的外觀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更不用說它新奇的內容。

一些世家都跑去打聽哪裡有《早消息》賣,他們要用這個來教育子女。

這就是關志義在反面刊登故事的效果,既可以引導民衆的思想,又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當然,也有不少人把《早消息》當成寶貝,認真鑽研第一個版面的法律條文和朝廷政令。能這麼做得都是有些政治頭腦的傢伙,他們既要吃透法律條文,避免在審理案件時出現差錯。又要把握朝廷動向,避免站錯了隊伍。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早消息》就成爲大唐獨特的刊物,它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任何儒家典籍。

不是每個人都能搞到儒家經典,那些東西費錢費力。可是《早消息》不同,只需要幾文錢就可以得到一張,就算不識字的百姓都能消費得起。只不過他們不會買,也不想買,因爲他們畢竟不識字。

第11章 湊熱鬧麼第44章 三郎用刑第54章 笨州決戰第6章 情深若海第42章 新村完工第4章 外敵入寇第17章 聘禮清單第9章 春耕第46章 戰後定策第46章 臨刑訣別第67章 晉陽到訪第77章 謀反鬧劇第7章 招商引資第3章 長樂探監第32章 初戰告捷第3章 兵役探討第37章 勸說李二第72章 雜事一章第39章 太子的謀劃第26章 宴客第26章 大軍會師第44章 兵臨難波第21章 新窯建設第17章 上奏天子第3章 長樂探監第1章 初遇女皇第49章 瘋狂劫掠第10章 埋下隱患第37章 向美食進軍第17章 戰後閒聊第29章 講解第74章 驚呆大儒第42章 說服長孫第71章 全身而退第22章 巧進定襄第20章 街坊八卦第28章 主動請纓第27章 蠱惑呂元凱第21章 檢驗路面第30章 建房的準備第11章 湊熱鬧麼第12章 計劃通過第17章 上奏天子第46章 交淺言深第38章 陰謀詭計第17章 戰後閒聊第13章 報紙熱賣第18章 閒聊第20章 青花瓷第25章 籌建新村第17章 重裝上陣第46章 交淺言深第38章 遭遇困難第43章 南征誓師第15章 新的安排第6章 軍營重逢第46章 戰後定策第28章 爭議第10章 公主從商第12章 湖匪覆滅第36章 殺雞駭猴第67章 晉陽到訪第36章 舌戰蕭瑀第60章 拜訪長孫第18章 閒聊第18章 搞個名頭第29章 陣前挑釁第2章 育兒計劃第54章 又見公主第32章 不被認可的新屋第1章 遠赴岳陽第32章 不被認可的新屋第13章 誇大其詞第50章 忽悠藥王第67章 巡視春耕第39章 封鎖山谷第1章 大唐重生第5章 科普演說第53章 意外遭遇第46章 再進武功城第82章 不了了之第48章 海岸攻防第52章 說服魏徵第28章 懷疑對象第39章 惠能到訪第31章 公廁第54章 麻煩上門第42章 古怪的戰鬥第64章 三郎陪產第33章 偷襲計劃第19章 工地雜事第38章 遭遇困難第3章 遊俠變護衛第48章 後續處理第49章 李二選妃第39章 惠能到訪第5章 長孫皇后第61章 案件完結第36章 海上首戰第52章 父子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