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驃軍只顧着逃,甚至都不再聽從國王的命令聚攏,而是一路向着藩國、部落老家逃去了。
王玄策一戰擊潰了驃王大軍,三天斬殺了一萬多人,俘虜了三萬多,繳獲戰馬數千匹,戰象一千多頭。緊接着沿麗水南下,接連攻破了多座驃軍的輜重民夫大營,驃軍逃跑,甚至都顧不上理會這些輜重營,也沒有人通知下這裡的民夫奴隸逃跑,也沒派人燒掉這裡的糧草輜重等。
唐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奪取了數座輜重營地,獲得許多糧草輜重器械,這大大爲唐軍南下提供了助力。
驃軍已經徹底的潰了。
王玄策帶兵一路沿江南下追擊,奪取城池村寨無數,基本上沒遇到像樣的抵抗,要不驃軍棄城南逃,要麼百姓逃入山中。
此時影響着王玄策部隊的不再是驃軍,而是驃越的雨季來臨,雨水不斷,山洪暴漲,道路泥濘,大軍不得不停止前進。
開始駐紮下來休整。
好在唐軍一路上都沒有什麼傷亡,攻勢迅猛又搶奪了許多錢糧,一時間倒也還好,而且這支南征軍絕大多數都是西南蠻族部落兵,幾千唐軍也都是久駐西南的,對於這邊的氣候等也都適應,又帶足了許多藥物,倒沒出現瘟疫等麻煩事。
攻勢停下後,王玄策也沒閒着,他開始派出使者四出向周邊各地的驃國藩國、部落們招降。
效果還可以,已經招降了七個驃國藩邦小王,以及十幾個大部落。
“目前王總管駐於瓦城,此地距離麗水一千餘里,原是驃越十八大藩國之首的阿瓦邦國的王城,現如今阿瓦國已被勸降招安。”
同署樞密院事蕭嗣業在一副驃越地圖上爲皇帝講解着。
他指着麗水中游的一個位置,那是阿瓦城,背靠羅陀那崩尼插都山,這座城被譯爲多寶之城。
因爲處於麗水中游,所以阿瓦向來實力較強,他們距離驃國都城阿羅姆還有一千二百餘里。阿羅姆也稱室利差羅,漢商也譯爲朱波城,在麗水下游的後世卑謬。
王城距離海岸依然還有八百里左右。
阿瓦國實力較強,位置重要,他們西面與彌諾國交界,南面便是麗水與彌諾江的交匯處。
彌諾國因爲處於彌諾水(欽敦江)流域而得名,彌諾也是麗水中游的大國,實力僅次於阿瓦。
在上次大戰中,彌諾國損失不小,這次也被王玄策招降。
阿瓦和彌諾這兩國的投降,也基本上標誌着驃國北部地區的淪陷,雖然還有許多山區的藩國、部落沒降,但處於彌諾江和麗水流域的這兩大藩國的投降,已經讓北部地區分崩離兮了。
皇帝望着地圖,臉上帶着興奮之色。
距離驃國都城朱波只有一千里了,而現在驃國已經沒有實力再與大唐硬戰,甚至沒有那個威望和號召力能召集諸藩、部落對抗大唐了。
“聖人。”
一名內侍走進來,小聲的稟報。
“何事?”
內侍將一道密奏呈到皇帝面前。
李胤打開。
看完之後,面色難看。
蕭嗣業等幾位樞密院宰執們不知道發生了何事,只好停在那等待。
良久。
李胤才合上奏摺,緩緩道,“一個新消息,呂宋的秦太師,聯合南洋上的九國,發義軍十萬已經攻入了驃國西南沿海,他們剛攻滅了彌臣國。”
彌臣國在驃國西南,距都城朱波有五百里,而距海不過二百餘里,屬於麗水三角洲彌臣江左岸,南距河口二百四十里,這裡一直都是驃國西南最強的藩屬,也以貿易聞名。
因爲驃越西南沿海是連綿山脈,所以彌臣反成了重要港口。
之前秦家就在這裡建立了商館,是駐驃越四大商館之一,雖說彌臣距海有二百多裡,但彌臣江航運通暢,東面大山可屏擋颱風,周邊都是肥沃的三角洲平原,是個很不錯的地方,彌臣也是驃國十八大藩國中排名在阿瓦、彌諾之後第三的藩國。
據說彌臣國的王城,城門就開有十二座,城牆還是青磚的,王宮更是用琉璃瓦蓋的,王都貿易興盛,他們還有自己發行的半月形的鑄造銀幣。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驃越強藩,結果讓秦琅率艦隊遠航萬里一戰就把他攻滅了。
蕭嗣業也不由的震驚。
“呂宋在海東,彌臣在西南之南,海上何止萬里,而且現在驃越正是雨季······”
皇帝對於地理倒是挺熟悉,知道呂宋距彌臣國雖遠,可以秦家的寶船和航海技術,這萬里之遙其實也不算什麼,畢竟呂宋到倭國也有數千裡海路,到河北或是遼東,也是七八千里的。
況且,秦琅這些年暗裡經營南洋,他們從呂宋往彌臣又不是沒有補給的。不管是走西線沿大陸海岸線經廣州太平交州林邑,還是經東線直接沿呂宋羣島南下,經紹興、寧波、上海、錫城、獅港這些秦家南洋港口,一路上都是很方便補給休整的。
何況這次並不是呂宋一家出兵,而是南洋上還有九個強國一起,那麼呂宋的船就能沿途得到暢通,以及良好的補給休整等。
“真出兵十萬?”
“號稱十萬而已,據報,秦太師實際上從呂宋只發了三千兵,然後沿途而下,又增加了一些僱傭兵等,倭國、林邑等也各派一二千不等隨徵。”
“第一批艦隊抵達諾臣國沿海時,僅只有六千人,在登陸後與彌臣國發生第一次交手,大勝,奪取了沿海一座小城,然後等待第二支艦隊到來,合計一萬三千人。
他們乘船沿彌臣江而上,直抵王城下,經過七日圍城戰,攻破了王都,而此時他們的第三支艦隊帶着七千人才剛登陸沿海。”
這第三支艦隊到來後,聯軍總兵力達到兩萬人,因爲拿下了彌臣國,所以秦琅叫停了後續的兵馬增援,僅以這兩萬人開始掃蕩彌臣國。
這支聯軍憑着船堅甲硬兵精將猛,打的彌臣國徹底崩潰,國王和大臣們被俘,無數兵士投降。
他們四處征服,到處劫掠。
彌臣國與驃國一樣,都是信奉佛教的國家,甚至是政教一體,國中有三分之二的土地經過不斷的賞賜,都到了寺院的手裡,剩下三分之一則九成集中於王室貴族手中,百姓手中的土地非常之少。
當然,彌臣國偏僻的山區,也多屬部落控制,這些人也只是彌臣國羈縻控制區,整個彌臣國表面繁榮,但內部動盪,國中有佛教寺院僧人和山區部落這兩大不受管控的勢力。
王國雖然也建立起了國王、相國、大臣、將軍等的王國朝廷體系,但是,國王卻沒有足夠的土地和財富可以拿來賞賜貴族官員和將士們,這就導致了國王和朝廷的威信力不斷下降。
這就好比歷史上中唐開始,府兵制崩潰一樣,根本原因就是當時土地兼併嚴重,朝廷手裡無地可以拿來賞賜給爲朝廷鎮戍、征戰的將士們,導致地主爲主的府兵制的崩潰,沒有人願意再主動當兵,缺少了較有財力的中產階級爲府兵,改以募兵制後,朝廷的軍費開支大增,戰鬥力卻反而大跌。
現在的驃國、彌臣等國其實都陷入了這麼一種惡性循環之中,社會財富基本上都集中到了王室貴族和寺院手中,而山區的部落又往往桀驁不馴。
百姓麻木,軍隊無鬥志。
財富都集中到了寺院、王室貴族手裡,但他們卻把這些錢都用來崇佛、造大佛、修寺院、爲大佛貼金鍍銀,而不是關心民生等,上層奢侈享受,底層度日艱難。
沒有強大外力干涉的時候,還能維持這種狀況,而當出現大唐這樣超級霸主的入侵征服時,他們就立馬崩潰了。
歷史上,西南小霸主南詔趁大唐與吐蕃死磕之際崛起,在大唐和吐蕃之間反覆橫跳,在當時的大霸主眼中,南詔只能算是個跳樑小醜,但南詔扭頭揍驃國時,卻輕鬆的攻滅他的都城,把驃國揍成自己的藩屬國。
雨季對於北面的王玄策來說,確實影響行軍作戰,尤其是影響補給。掠地千里,補給線也增長了千里,後方又是麗水永昌這等補給困難的地區,主要補給靠從交州輸入,太難。
可對於秦琅他們來說,雨季算不得什麼,只要避開臺風,下點雨算什麼,照樣揚帆航行,進入內河後,雨季的江面還更適合於航行。
秦琅他們的戰略,就是沿着三角洲上縱橫的水網,先把諾臣等臨江近海的城鎮要點先拿下,以此爲據點,然後再分兵攻掠。
這套計劃很成功。
反正現在十國聯軍搶的非常爽,彌臣國的財富都集中在寺院和貴族手裡,所以直接搶城池、莊園、寺院就行了,那些銀幣、金佛銀佛,非常好搶。
彌諾國先前又派出了不少軍隊北上,此時都還沒來的及回來,剩下的軍隊本身也很弱,彌諾國本質上也是那種沒什麼常備軍的國家,打仗就靠徵召,可雨季限制了他們的徵召,秦琅的聯軍利用戰艦的突襲戰術,非常成功。
輕鬆的分割了彌臣國。
秦琅一邊猛攻,一邊招降,彌諾的僧侶、貴族、土酋們骨頭很軟,也沒有誰有那種什麼民族國家的堅定思想,誰強就拜誰。
反正以往他們也拜驃國爲宗主都幾百年了,而各地部落酋長們拜彌臣國王爲主也是早就習慣,如今不過換個宗主而已。
對那些士兵們來說,更無所謂了。
僧侶們想抵抗,因爲秦琅不尊重佛,不敬法,但他們雖然很有錢,既掌握經濟又掌握思想,偏偏就是沒有足夠的武力,所以在秦琅面前不堪一提。
最後在面臨要麼掉腦袋,要麼跪服的選擇前,許多僧人還是跪了。
所以現在皇帝收到的情報裡,秦琅率領着兩萬聯軍不僅橫掃了彌臣國,甚至還已經在彌臣國扶持起了一位總督,支持了一位國師,並改編了一支投降的協從軍,把彌諾國改成了彌臣總督府,重建了一個彌臣行政體系。
彌臣國現在居然恢復了平穩秩序,聯軍其實只佔據了不多的一些大城、村鎮,但是如今幾乎整個彌臣國都向聯軍投降歸附了,高高興興的領了秦琅授予的爵位、官職,甚至那些整編的協從軍士兵,還拿到了秦琅發給的安家費以及軍餉,高興的歡呼。
舊貴族和寺院是最受打擊的,被搶的很慘,但他們的反抗被聯軍擊的粉碎,就再無勇氣,而秦琅組建的新行政體系任命的官吏,都是原先的一些中小貴族豪強爲主,整編的協從軍過去也是不受重視甚至被奴役的地位,故此總督府和協從軍都積極的幫着聯軍鎮壓和監視那些昔日高高在上的王室、大貴族、寺院僧人們。
秦琅把原屬於王室、大貴族、寺院僧侶們的土地沒收,將之一部份分給都督府的官吏和協從軍的將士,又給底層的平民分了一部份。
最後再拿出部份便宜發賣,所得錢款聯軍平分。
剩下的土地,秦琅正在造冊,準備獻給朝廷。
一衆執政樞密們都沉默着。
先前覺得王玄策用兵如神,只用了幾萬人馬就大敗驃國大軍,甚至這幾萬人馬裡,調用的朝廷正規軍才幾千。
但現在對比下那位秦太師,大家不由的沉默。
秦琅居然從遙遠的海東呂宋,組建了一支海上聯軍,跨海萬里遠征,還一舉就獨自滅了驃國第三強藩彌臣國。
“朝廷的水師現在幹什麼?”皇帝似乎隨意一問。
不過在座的大將都明白,皇帝這是表示對水師的不滿,在朝廷的南征方略裡,也是水陸兩軍,南北夾攻的,以南洋水師爲主,並抽調部份江淮嶺南兵馬,組建遠征水師艦隊。
可現在遠征艦隊還在籌備階段,影子都還沒有,可呂宋都已經帶兵滅了一國了。
“遠征艦隊還在準備中,計劃到秋後可正式起航。”
皇帝聽到這,只是冷哼了一聲。
“等他們到了驃國,黃花菜都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