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 太子病了!

李承乾今年二十七歲,年富力強且精力旺盛,正是處於人生的黃金時期,而且文治、武功樣樣都拿得出手,頭角崢嶸,聲威赫赫,是以所有人都明白李氏又有出了一位掌天下的雄主。

對於國家社稷來說,有個能鎮得住場面的儲君,無疑是一件好事,沒有主少國疑的隱患,大唐貞觀的盛世纔可以長遠的施行下去,老百姓才能繼續有好日子過。

更爲主要的是,李承乾雖然好戰,可比皇帝更加愛惜民力,從不爲自己大興土木,也不從好華服美食,十九年來一直躬行節儉,爲羣臣們樹立了好風氣、好榜樣。

監國時從無差錯和惡政,臣子們對於太子總攝國政,都心悅誠服,絲毫不敢懈怠的辦差,偌大的唐帝國依舊高速、有序的運轉着,絲毫沒有因爲皇帝親征有一絲紊亂。

可就在進士賜宴後的第五日夜裡,明德殿就亂了套,太子突然病倒,身體不能動彈自如,御醫們也都如兔子一般來來往往的從明德殿出入,從他們臉上神情就能看出來,此事到底嚴重到什麼程度。

馬周、秦瓊、侯君集、尉遲敬德、張公謹、張行成、高季輔、王治,及魏王李泰、晉王李治、膠東王李道彥、濟北郡王李瑊、漢陽郡王李瓌等三十餘人,都在正殿中焦急的等待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陛下不在朝,如果太子又不能視事,這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真是如此的話,那國政怎麼辦,總不能交給太孫吧,他年紀還那麼小,怎麼能鎮得住一國之政和這麼多驕兵悍將呢!

稍時,黑着臉的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許敬宗四人,從後面走了出來,衆人趕緊上前詢問情況,可得到的回答卻不如意的很,火起來的侯君集和張公謹跳着腳,吵着嚷着要把御醫們的脖子給擰斷了。

御醫們給出的結果很簡單:太子累戰十餘年,身受戰傷無數,元氣虧損不少,再加上常年用心於國政,積勞成疾,所以這才一病不起。想要康復不是不能,除了靜心調養外,別無選擇。

“特麼的,平時都跟爺是供着他們,高官厚祿,錦衣玉食;現在是用他們的時候,屁事不頂,那留着他們幹什麼!”,侯君集拍着桌子,額頭青筋暴起,喘着粗氣惡狠狠的說着。

“沒錯,陳國公說的對,太子爺虧待他們了嗎?朝廷虧待他們了嗎?太子爺的身體都看不住,這樣的廢物,殺掉省心。”,作爲南衙的大都督,張公瑾的話分量不是一般的重,所以衆官聽後無不皺眉。

啪,杜如晦砸了手中的茶盞,冷着臉說:“鬧什麼鬧,殺御醫,老夫還沒死呢,反了天你們!能待就待,不能待就給老夫滾出去。”

“好了,好了,君集,公瑾,現在不是鬧義氣的時候,太子爺的病將養一段時日就好了,你們倆不要在節外生枝了。”,有唱黑臉的,自然就有唱紅臉的,房玄齡一邊說,一邊把氣鼓鼓的二人拉了回去。

隨即又扭頭對高士廉說:“申國公,太子爺的詔令呢,你還不管趕緊宣讀,這可是國家大事,一刻都耽誤不得。”

聽到太子有詔,殿中諸臣也不鬧了,紛紛離開椅子,整齊的站成兩行,躬身聆聽太子諭,畢竟這涉及朝局穩定,國家安寧,這可不是開玩笑。

咳咳,輕咳了兩聲,清了清嗓子後,高士廉從袖子拿出詔書,高聲言道:孤奉旨監理軍國之事,本應竭盡全力,以報君父信用之恩。然,病體微恙,不能視事,實有心無力,有負君父和百姓。

着即由皇太孫-李象,持璽升坐含元殿,代理國政,硃批改爲藍批,一切軍國重事由房玄齡、杜如晦、馬周、許敬宗代掌,如有不從者按謀逆之罪論處。

晉魏王李泰爲宗正卿,掌管宗室一切事宜,改任晉王-李治爲檢校北衙大都督。

北衙禁軍副都督-膠東王李道彥、濟北郡王李瑊、長史-漢陽郡王李瓌人浮於事,枉顧皇恩,着即免去軍職,打入宗正寺圈禁,交由魏王李泰嚴加看管。

南衙禁軍大都督-張公謹,着即降爲長史,改任高季輔爲南衙大都督,張行成爲副都督。南北衙軍權即刻交接,不得有誤,違令者當赤其三族。大明宮各級將校則安守原職,繼續戍衛宮禁,無孤親筆手詔,蓋不奉詔,此諭。

直接將南北衙的兵權換帥不說,還圈禁了三位宗室郡王,太子是病糊塗了嗎?就在衆臣工心中疑惑叢生的時候,高士廉已經把侍衛們招了進來,命他們送三位郡王送到宗正寺去。

“申國公,這是大兄的詔令嗎?如此草率的處理三位郡王,恐怕會動搖軍心啊!”

拄着柺棍的李泰不由的插了一句,別人不敢說,他敢,這完全不是大兄該有的水平啊;換成是他,打死也不會把南衙門交給兩個書生來打理,更別說圈禁三位忠心的宗室了。

呵呵,笑了一聲後,高士廉則很嚴肅的回了一句:“魏王,你是宗正卿,管好宗正寺的事就好了,這是監國親口下達的詔諭,效力等同於聖旨,你遵旨行事就好。”

話間,不待李泰再說,高士廉把頭扭向秦瓊,繼續言道:“叔寶,太子爺叫你聽完詔令後即刻入內,他精神疲倦的很,你進去以後不要呆太多的時間。”

待秦瓊走後,杜如晦拂了拂鬍鬚,沉聲說道:“諸位,監國的詔令已經下了,大家各司其職,安守本分,謹慎辦差即可;明早大朝會,是太孫第一次坐朝,大夥都回去各自準備吧!”

大夥想散嗎?當然不想,可老杜匆忙的把事結了,且高士廉還說是太子親口所言,就算他們想說話,這嘴也被堵得死死地,一點餘地都不給。

這特麼那裡是偶感微恙嗎,就從這到詔令就能看出來是太子是在交待後事。要不然爲什麼會倉促直接南北衙的兵權,這幾位先進去的也如此急迫散議呢?

難道說,太子殿下的病情,並沒有說的那麼簡單,幾位重臣是怕國中無主,太孫年幼而生出禍亂?

第七百四十九章 掙扎與抉擇第九百五十章 全力向西!第五百七十九章 貪官多能吏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真是個壞慫啊第七百一十二章 太子妃出手第七百八十三章 新十一條(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庫山終戰第六百八十四章 洛陽宮級別最高的保安第八百九十四章 你的舒服日子過多了!第九百四十八章 碾死那些混賬!第八百四十三章 癱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火辣辣的挑戰第六百零八章 發昏當不了死第五十四章 並省官吏(1)第一百九十五章 王爺,您的事兒發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你能閉嘴嗎?第九百零三章 拿病當由頭!第六百六十七章 打劫啊,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沒有翻身的機會第四百八十八章 病老虎也是老虎第六百零一章 單道真立威,分全羊第二百三十四章 壽星公吃砒霜第六百七十一章 有些人是值得尊重的第六百六十九章 冤大頭-李元嘉第五十五章 並省官吏(2)第四百七十二章 賤人和敗類第七百五十一章 立威,同時也是警告第二百六十五章 君子動手不動口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官場降職記第八百二十九章 你們,給老子放尊重一點!第七百八十六章 祖宗,救命!第八百四十三章 癱子?第七百二十一章 真神計劃之選將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承乾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五十八章 並省官吏(5)第二百零四章 大哥,請你抽打我的細嫩皮肉吧第九百七十八章 亂花迷人眼!第四十五章 貞觀二年的蝗蟲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萬剮第一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退維谷的李績第六百六十六章 死要清高,活受罪!第五百零四章 錦衣還鄉第五百九十二章 七十有個爹、八十有個媽第九百七十章 有這麼玩的嗎?第九百三十八章 倆小老頭的算計!第六百四十一章 結束代表着新的開始第七百八十一章 傅奕的“故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你是誰家養的狗第六百七十四章 親戚來了是非多第八百五十九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火辣辣的挑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真是個壞慫啊第八百一十六章 狹鄉遷寬鄉!第二十章 上元節第七百八十七章 兩個精力旺盛的超級賽亞人第六百八十七章 送上門的小媳婦第七百三十九章 晉陽風暴(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比唐儉更不要臉的人第七百五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四十五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九百四十七長孫之殤!第六百八十二章 被揍成豬頭的阿使那步真第四百一十五章 杜老頭,老子看錯你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第七百一十七章 真神計劃(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漢中風雲第九百零六章 我真是來送禮的!第二百六十三章 沒有同類的李承乾第三百四十一章 會算賬的宋州刺史第九百八十一章 腐儒之見!第一百零九章 岑文本的新目標第七百六十六章 有錢,任性!第二百三十三章 殿下,你可不太純潔啊第七百七十八章 這操作,太溜了!第四百零九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個真不行!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照第七十九章 大唐需要水師(1)第四章 朝堂爭鋒(1)第九百零九章 如此暴利!第九百三十章 喲,你也有這一天!第九百七十七章 讓他們撞樹去!第七百四十三章 有一個智者曾這樣說過!第四百一十六章 祿東贊 (1)第四百四十八章 大魚終現第七百二十五章 塑料姐妹情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一百四十六章 憤怒下的食慾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嚴和活命第二百一十章 瘦骨嶙峋的長孫無忌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人,一個活法!第九百一十二章 罪魁禍首是你們!第五百一十章 蒼天饒過誰(二)第八百五十七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天被呲了兩泡尿的李恪第五百三十一章 蕭瑀的新爸爸第九百四十二章 新紀元,新開始!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退維谷的李績第八百零八章 京兆府後堂的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