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煙閣(二)

對於李泰和李佑兩個兒子話,李世民深以爲然,隨即評價道:楊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而情實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質敦厚,文章華贍;而恃論恆據經遠,自當不負於物。

至於薛萬徹,李世民早年間就做過這樣說過:於今名將惟李世績、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世績、道宗不能大勝,亦不能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

可凌煙閣是存放功勳忠臣的,想要入閣不僅要考慮到功績,更是要考慮到人品和德行,如果連這三人都能入閣,那武德朝的那些臣子豈不是人人都可入閣,那這個貞觀還是朕的嗎?

“朕對待功臣的態度,諸卿是知道的,寧可被負,絕不負卿,李氏與功臣共天下的誓言不會變,所以朕必須得守正持中,不偏不倚,否則是不是寒了平定亂賊的功臣之心!”

說完這話,李世民隨即對諸臣開始點評: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非其所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

唐儉言辭辯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於獻替。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

是以,根據功績、官職、爵位等因素,劃定人選:太子太師-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北衙大都督-河間郡王-李孝恭,尚書左僕射-萊國公-杜如晦,尚書右僕射-樑國公-房玄齡。

開府儀同三司-申國公-高士濂,驃騎大將軍-衛國公-李靖,驃騎大將軍-翼國公-秦瓊,輔國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恭,特進-鄭國公-魏徵,特進-御史大夫-宋國公-蕭瑀。

南衙大都督-褒國公段志玄,左金吾衛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故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故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故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

北衙副都督-江夏郡王-李道宗,鎮軍大將軍-薛國公-長孫順德,鎮軍大將軍-陳國公-侯君集,南衙副都督-郯國公-張公謹,右武衛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

故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金紫光祿大夫-吏部尚書-莒國公唐儉,金紫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中書令-高唐縣公-馬周。

凡此共計二十四人,欽命閻立德、閻立本、褚遂良三人主管繪圖、題記,務求嚴謹、論實,所畫二十功臣的畫像,全部由皇帝親自審驗,至於凌煙閣的監製就由太子牽頭,魏王附之。

有幸入閣者自然興高采烈,而與之相反者自然也憤憤不平,爲了解決這一麻煩,鼓勵羣臣更加勇於任事,皇帝特意還下了一道聖旨;凡此以後,每三年在朝中遴選三人入閣,後世之君當以此爲永例。

皇帝這一手確實高明,不管是入閣的,還是落選的都有盼頭,人人都豎起大拇指稱讚皇帝聖明燭照,畢竟只要人活着,就還有機會名垂青史,就看能有足夠的功績能那出手了。

宣政殿散議後,李承乾三兄弟與有幸入閣的臣子攀扯一二,這是可以誇耀與後世子孫之事,足夠他們家族風光幾十年,有了這個就相當於一道丹書鐵券,是對他們一生功績的肯定,如此怎麼能不賀呢!

與諸臣扯完閒篇,李承乾和李泰在閻立德和姜行本等工部官員的簇擁下來到了太極宮東北的一塊空曠之地,這裡的工部奉旨選好的凌煙閣建造之所,而且圖紙已然勘定,只待正式的旨意下來,即刻動土開工。

閻立德這次沒玩花活兒,一早就把工匠和材料備下了,太子這次不僅保下了魏王,更是給他兩個外孫一人送了一頂郡王的帽子,既然“天命”以定,魏王也服氣了,他這個做岳父還能說什麼呢!

“太子殿下,這裡原本就是個空曠之地,地上只有些許雜草,不用像其他地方一樣需要拆卸,臣等計算過,連地基算在內,四個月就可完功。”

“當然了,如果殿下不滿意,工部繪圖司可以重新拿方案,工期也可以緊上一緊,臣可以多徵召一些工匠,爭取早日讓凌煙閣落成,讓諸功臣的畫像早早地擺進去。”

恩,點了點頭,看了看工棚中的小樣後,李承乾擺了擺手:“不用,正就很好了,閻尚書,這次你的差事辦的不錯,孤和青雀都很滿意!就按照你現有的方案做,畢竟這圖像也得畫些日子,不着急,慢工出細活!”

看到兄長看向自己,拄着柺棍的李泰把話接了過去:“大兄說得沒錯,建造凌煙閣是我朝的盛事,朝野臣民都盯着呢,這樣的工程是急不得的,工部監工的人員必須全天侯跟蹤驗查,必須保證萬無一失。”

聽完了太子和魏王的點評,閻立德也趕緊拱手稱是,這次他既要主管凌煙閣的建造,又要負責繪像,同時還不能放下工部的差事,這睡覺的時候都不夠,剛纔提出來的時間已經是最大限度了。

可魏王剛剛與東宮講和,需要的就是建功,讓“初入東宮”的魏王能在東宮一系中站穩腳跟,所以即便是再難,他也得把這塊骨頭啃下來。好在太子沒有帶着有色目光對他和一衆僚屬,要不然叫苦連天都是輕的。

“對了,既然是工部的差事,這裡的主事就由檢校工部左侍郎-杜楚客來做,他是老吏,又在工部掛職多年,由他來辦,孤與青雀都是放心的!”

杜楚客是李泰的心腹,也是閻立德重點栽培的官員,又是杜如晦的親弟弟,現在既然親如一家了。即便他的能力不是最強的,本事不是最好的,那也該給他個露臉的機會,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諾,臣弟代楚客謝過大兄的恩典,請大兄放心,臣弟會叮囑他悉心用事的,保證不會出現紕漏!”,李泰當然太子的用意是什麼,所以就趕緊替杜楚客謝恩。

“哎,都是自家兄弟,用不着這麼客氣!”,話畢,李承乾笑眯眯的拍了拍李泰的肩膀。

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搶親第九百二十三章 永遠都養不熟的狼!第五百八十四章 樓下的是你爹第七十章 岷州之戰(4)第八百零九章 啥玩意,鬧鬼!第二百一十五章 奔襲計劃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帝有旨,攻擊立止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節,貧道日你大爺第五百九十章 越老越懂事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是個人才啊第九十一章 爭糧打井(1)第四十九章 李承乾造反了?(1)第十五章 找頭豬來組隊第二百三十六章 神仙?妖怪?第九百四十九章 風,蕭蕭兮!第三百五十章 老師,您可得想清楚啊第三百零一章 布衣傲王侯者第五百零三章 飯桌上的學問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徵的棒子和大棗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幹什麼第二百六十二章 媒婆皇帝李世民第三百八十二章 說話不算話的李世民第三百九十五章 可以放牧,但不要放肆第三十五章 出使風雲(1)第一百九十八章 嶺南來的土皇帝第六十八章 岷州之戰(2)第六百四十八章 跟不上時代就只能被淘汰第三百六十二章 給臉不要臉的東西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承乾的成年禮物第六百二十三章 看看,開始了吧!第九百五十一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二百四十五章 誰家都有不爭氣的孩子第九百一十章 明德殿裡的小把戲!第四百五十二章 在大唐也是有城管的第三百零七章 不省心的家事,不省心的人第三百六十章 長袖善舞的許敬宗第四百一十六章 祿東贊 (1)第六百五十八章 跑路的少天師第四百一十四章 收受賄賂的李世民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東谷口第七百三十七章 不一樣的北巡第八十四章 緊箍咒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帝也有被自願的時候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纔是殺人兇手?第三百二十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四十六章 賞了一個大耳貼子!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激怒的唐人第一百二十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 (1)第二百九十三章 頹廢中的希望第七百八十六章 祖宗,救命!第六百八十五章 流氓也是要有傳承的第一百七十八章 黃鼠狼來拜年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啊第六百二十五章 從何處而來?第六百零二章 比程知節還精明的人第三百六十章 長袖善舞的許敬宗第二百五十章 有意思的孃家人第四百九十五章 添磚加瓦第三百九十八章 最囂張的小白臉第五百一十七章 爹和兒子一樣不好說話第九百六十六章 你放心上路!第六百五十四章 封王?沒問題!第三百四十七章 爺的錢可不好拿第二百八十七章 奇葩的法律第七百五十一章 立威,同時也是警告第九百七十八章 亂花迷人眼!第十六章 國舅爺升官了第九百七十三章 “外賣員”惹得禍!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一百七十章 囂張的岑文本第三百二十九章 買豬肉的小男孩第六百章 申州城的匪宴第五百二十四章 你就說敢不敢吧!第三百九十七章 火辣辣的挑戰第六百零五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第二百零二章 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第三百章 我想當個女狀元第四百一十九章 前世冤家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八百五十五章 想不通死去!第二百一十一章 本宮就是要樹立一個榜樣第六百三十六章 上官儀攤事了!第七百七十二章 丘神績帶來的消息第六百九十九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百九十二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四百二十一章 獨佔鰲頭第六百五十六章 哦,還有這麼個人呢!第五百二十章 大唐運動會(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道門”由來的真相!第六百四十四章 不會讓你爲難的第九百六十九章 都圍着小傢伙轉!第四百三十九章 反正你得幫忙第八百一十三章 你對得起你爹嗎?第八百七十五章 黃臉漢子也不傻!第二百一十章 瘦骨嶙峋的長孫無忌第九十八章 陣斬高甑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孫皇后是菩薩第四百九十四章 豔名一夜蓋長安第二百四十三章 都是好色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