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明德殿的沉寂!

李承乾從北鎮撫司出來前只留下一句話:漢人好吃好喝,不用再問口供,其他的人扒皮拆骨也要把事料理了;隨後便陰着臉上了返宮的車架,長孫衝三人怎麼挽留都沒有用。

在返宮的車架上,李承乾想了很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話常聽人說,要是非用到今兒這場面上,恐怕就的翻過來了。

因爲這些人都是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下轉變成壞人,這並不是他們的本意。改變他們或者他們家人命運的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

在當年的戰時,李承乾覺得西征計劃完美無缺,即使接到攻擊立止的聖旨,他依然這麼認爲,畢竟衡量戰爭勝負的還是看敵我雙方的戰果。

至於防守邊境的衛軍留下多少,留誰爲將,怎樣佈防,那是李靖這個大總管應該考慮的問題,他不好過多的干涉太多,以免給人留下擁兵自重的口實,到皇帝面前進讒使東宮陷入進退維谷的地步。

這些話他不能跟這些人解釋,他們也不明白這個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太子,在當年也並沒有他們的想象中那麼風光。即便是在西征軍中也有不止一個人想要他兵敗身死,好爲自己的主子鋪平入主東宮的坦途。

直到進明德殿前,李承乾也一直在回顧西征對於大唐的利弊,從大局角度出發,不管是第一停戰,還是第二次西征,對於當時的大唐來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而且當時爲國家爭取的好處也都得到了印證。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至於,那些被打散了的吐谷渾散兵遊勇深入腹地,掠去邊民純屬是地方衛軍的失職造成的,與李承乾根本就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可考慮到西征之役是出自他的手筆,不能善始善終,這也他心中一直的遺憾,唯一沒有想到的是還讓這麼人受了連累。

邊境上也經常發生這樣的事,通過兵部報上了來的時候也只是一串串冰冷的數字,沒有親眼看過,親身經歷,是體驗不到那種痛苦和絕望的。

是的,改變人一生走向的往往就是那幾個關鍵的時期,沒有切膚之痛的人,永遠都不會明白生和死的接線到底有多模糊。

記得第一次上戰場的時候,在鐵門關上,看着敵我兩軍堆積如山的屍體在關口兩側摞了一個斜坡,冬季也掩蓋不了令人作嘔的屍臭,再加上援軍遲遲不到,李承乾的心情也非常複雜。

一百個人衝鋒,箭矢沒有射到自己,那是因爲鑽到別人身上了,勝利者的榮光最後落到了自己的身上,但那原本也是可以落在別人身上的。入了軍伍,凡是上過一次戰場的,即便活下來,也算死過一回了。

別人替你死了,你再活着,就該替別人活着,否則既對不起活人,也對不起死人;從那些人的話語中,李承乾聽得出來,他們只是想用自己輕賤的生命爲自己和親人“尊嚴”討個公道而已。

身爲一國儲君,李承乾有責任、有義務保護每一位大唐的子民不受外敵和貪官污吏的迫害,人家質問得並沒有錯,所以他才說了“我無能”三個字,這是他有生以來屈指可數的致歉。好吃好喝的過上幾天,舒舒服服的上路也就是了,這也算是李承乾對他們的補償。

隨着夕陽西下,明德殿的光線也暗淡了起來,尤其李承乾還不准許宮人點燈,大殿內更是一片黑寂,安靜的落針可聞,到處都充斥着壓抑的氣息,讓伺候的宮人感覺呼吸都有些困難。

吱嘎、吱嘎,隨着殿門被推開,長孫衝踏着疾步跨了進來,吩咐宮女點了幾盞宮燈後,擺手讓她們退下去後,上前拱手言道:“殿下,人都是肉眼凡胎,不是神仙,看不到將來要發生事。”

“臣作刑官多年,經手的人犯多了,見過、聽過的故事也太多了,沒有人天生就壞人;路是自己選的,與你當年主持的西征沒什麼關係,殿下不必懷有愧疚之心。”

長孫衝之所以跟來,除了要陳述案情的進展外,更主要的不放心自己這個表弟,長孫衝雖然沒打過仗,但從這麼多年接觸的武將多了,他知道這武將打的仗越多,欠的帳也就越多,而且這還是一種一輩子都還不清的帳。

自己這個表弟,軍功之盛曠古爍今,同輩將領中無人可比其項背,同時也讓前輩將領們汗顏。可他打過的勝仗越多,因爲他死的人就越多,內衛抓這些被吐蕃人矇蔽的漢人只是受到波及中的一小部分,也是最極端的。

他實在是擔心這個看起來開郎的,實際上執拗的表弟鑽牛角尖,把這些責任統統地的按在自己的頭上,自己跟自己較勁,生悶氣,氣壞了身子,那可太不值當了。

唉,嘆了口氣後,李承乾接過長孫衝遞過來的茶,看着空蕩蕩的大殿,沉聲說道:“大道理不用你說,孤也知道。

孤後悔的是當初年紀小,思慮的不夠周全,要是能再咬咬牙,說不定就能一戰滅了吐谷渾,那些邊民也許就不會遭受那樣的磨難了。”

“殿下,往事不可追,你沒有必要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況且以你當年的影響力根本就無法左右整個唐軍。大將軍完全可以越過你與吐谷渾人和談,畢竟他纔是真正的大軍統帥,你說了不作數的。”

唐軍是有着嚴格的等級制度的,這種制度只認行軍的官職,將士們也只認大總管的兵符帥印,光憑太子的身份根本就無法改變大局,爭取太子的意見不過是走個形式,根本作不數。

說句不好聽的太子當年其實就是好看的擺設,與北伐時主持戰後澆奠的道理是一樣。這不像鬆州會戰後,他作爲唐軍的統帥率兵出戰,擁有完全的自主權,有權處置在外唐軍的一切事務。

恩,重重的點點頭後,平復了複雜的心情之後,隨即問道:“來,說說你的收穫,孤知道沒有活躍氣氛的傢伙式,你是不敢在這個時候來東宮觸黴頭的,不是嗎?”

第六百四十八章 跟不上時代就只能被淘汰第二百一十六章 庫山之戰(1)第二百一十六章 庫山之戰(1)第八百九十八章 禍兮福所兮!(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被揍成豬頭的阿使那步真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八百八十四章 長孫衝的發現!第九十八章 陣斬高甑生第八百零一章 吳王之死第九百八十五章晉王府第四百四十五章 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第八百六十六章 有個好爹,不如有個好老師!第七百零七章 老好人不是那麼好當的第八百八十章 雌兔眼迷離!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還沒餓死啊第七百七十五章 煩人的房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該不該給面子!第九百三十一章 有認乾爹的!第六百零五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第四百三十二章 瞅你那點出息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幹什麼第六百三十二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六百八十三章 應天門兵權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九百零二章 孩子,你着相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城最不尋常的一年第八百三十五章 劉員外!第八百一十二章 “道門”由來的真相!第三百九十七章 火辣辣的挑戰第三章 做客秦府第九百零二章 孩子,你着相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到處都鬧幺蛾子(1)第八十八章 視察書院工程第九百四十一章 橫生枝節!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孫皇后是菩薩第一百九十五章 王爺,您的事兒發了第四章 朝堂爭鋒(1)第七百八十章 小題大做第八百四十三章 癱子?第八百五十一章 河間王府的“家教”!第六百六十八章 假貨坑人第八百一十四章 男人之間的友誼!第三百三十五章 罵盡天下的皇甫德第九百六十九章 都圍着小傢伙轉!第六百五十一章 希望在田野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兒子第六百零四章 有一種人叫添頭兒!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團和氣第三百二十四章 寶誌,又見寶誌第九百五十八章 真的,假的!第六百七十三章 貞觀十三年的第一場雪第五百五十一章 見過坑的,沒見過這麼坑的第三十八章 出使風雲(4)第六百六十八章 假貨坑人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世民的後手第八百二十九章 你們,給老子放尊重一點!第三百五十章 老師,您可得想清楚啊第四百五十章 挖牆腳到老夫頭上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馬車內的交易!第三百零四章 永平坊見聞第四百三十二章 瞅你那點出息第二百八十章 有個故事叫侍郎是狗第五百七十五章 頗思蜀否?第六百六十一章 大唐馬謖-劉仁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兒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武並治,兩手都要硬第七百一十一章 愛妃,你辛苦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單道真第八十章 大唐需要水師(2)第六百六十八章 假貨坑人第九百七十三章 “外賣員”惹得禍!第五百五十六章 表哥,能賞口湯喝不?第五百七十二章 還有商量嗎?第九百八十六章 強烈的對比!第四十章 岑文本的警告第二百三十三章 殿下,你可不太純潔啊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帝有旨,攻擊立止第六十六章 李恪的怨念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北衙的建立第八百三十三章 不能白送上門!第六百六十五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二百八十六章 朕要把那些毒婦都敢出去第二百五十章 有意思的孃家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愛妃,你咋也成開國功臣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魏徵vs王珪第四百五十八章 真假李承乾第八百五十四章 與商君之後做買賣!第五百四十四章 你知道聖人的名諱嗎?第四百零八章 知錯能改的皇帝第二百三十五章 要幹就幹大的第九百零四章 該徇私的時候要徇私!第三百七十五章 唾沫星子滿天飛第五百六十九章 議和?誠意不夠!第四十一章 李世民巡幸東都第七百六十八章 苦思之時蹦出來一個哪吒!第七百六十二章 追本溯源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孫皇后出的難題第四百五十章 挖牆腳到老夫頭上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張大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