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法師,文章不錯!

天下總有處理不完事,世上總有包藏禍心的人,對於這種生活,李承乾對這種生活早就習慣了;可皇帝在宣政殿的一番話,正是說明李恪之事對他打擊不小,神武絕倫的父皇也在向老年人的行列邁進。

對於皇帝的這種狀態,李承乾不知道是喜還是憂,喜則於心不忍,憂則牽腸掛肚,畢竟他對自己還是多有偏心,不是嗎?

帶着一肚子疑慮,李承乾的車架到了刑部,蕭瑀、戴胄、竇寬、孫伏伽四位大員分列左右,他們四個都是老辣之吏,但着實拿慧昭這禿驢沒什麼好辦法,所以感到面子很沒有光彩。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們,幾十上百萬和尚中就出這麼一個領袖,要是靠皮鞭沾涼水就能招供,他們能發展這麼大的家業嗎?所以到正堂之後,李承乾先是安撫了他們一番,然後才讓差役把慧昭法師“請”了上來。

“法師不虧是fo門領袖,死到臨頭還如此鎮定自若,想來前些日子,我家那不成氣的東西發佈的檄文一定是出自法師之手了?”,讓差役門去掉腳鐐之後,李承乾的淡淡地笑道。

李恪進攻大明宮的時候,曾在宮外叫囂,言:高祖皇帝以大義起兵於晉陽,以陛下爲前驅,艱難百戰方得天下,傳之於萬世,澤陂於子孫。

然太子承乾無道,寵幸奸佞、暴虐無常、濫殺無辜、迫害宗室、結怨蒼生,此係國之大害者也。

恪受封以來,爲國戍邊,循規守法,可無奈奸臣跋扈常有卑劣手段加害。太子爲削減吾之封邑,以剿匪之名,縱兵安州,甲馬奔騰與街市,劍聲喧囂於鄉野,不僅致使百姓罹難,更是折損勳臣譙公,昔可哀也。

爲君父、百姓計,恪迫於無奈,折節相侍以求苟活。吾乃陛下親子,國家親王尚且如此,何況天下百姓乎!蒼天尚有好生之德,而東宮諸奸佞卻狼心狗肺,戕害君父於前,迫殺親王於後。此等奸佞若是主政天下,那李氏有多少子孫供其屠戮,天下有多少黎民要受無妄之災。

承乾,纔不及學童之量,德不及販夫,以空談欺天下,以愚頑誤家國社稷;變律法、該官制,離經叛道;覆井田,亂田制,倒行逆施;縱甲兵,結怨諸國,使唐失信於天下;迫釋家,壞民俗,爲天下之害。

承乾本爲大儒-李綱之徒,卻不行聖人之道,此爲不仁;口稱君子,卻使詭計,離間天家父子、兄弟之情,此爲不義;火燒翠微宮弒君,此爲不忠、不孝;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何以居於儲位。

朝無正臣,國有逆儲,內有千惡,畢興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以報家國之仇,本王起兵無可厚非。......

在吳王一系人中除了岑文本之外,無人可寫這樣的檄文,可當時其被羈押,那自然就是這個和尚的手筆了;老實說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李承乾也是莞爾一笑,看來這和尚對自己可是有深入的研究了,要不然也不能寫的如此“透徹”,簡直就是另一版的“駱賓王”。

提起檄文的事,李承乾又掃視了一眼正堂之中的幾位重臣和慧昭,見蕭瑀等人面無表情,裝作沒聽見,他心裡明白,這幾位是爲尊者諱。

要是讓他們點評,那回答一準是:非人臣所敢聽、非人臣所敢問、非人臣所敢議,此不爲人臣之道,臣等不敢。而慧昭卻又怡然自得的在地上得意着,這老禿子心裡肯定在讚歎自己文采如何的出衆呢!

“哎呀,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法師知道的還不是全部,孤作的孽還不止這些呢!要老天爺或者你們口中的佛祖真的有眼,那還不旱天打雷劈死孤!”

“太子很有自知之明,所以說殿下日後出門要小心一些,省得佛祖開眼,活活劈死你!”,慧昭一副滾刀肉的模樣,頭不擡、眼不睜的回了一句。

“法師高明,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就鼓動李恪起兵造反,可天下之人也不是傻子,就算成功了又能怎麼樣;你們手裡的那點土,能蓋住那麼大的地方嗎?”

話間,李承乾又飲了一口茶繼續言道:“孤今日來此不是來讓法師認罪的,因爲你不管認不認都免不了車裂之刑!但如果你能把密庫的位置和盤托出,那孤也會給你個體面。

當然,你也不要指着可以與孤談什麼條件,即使沒有你的口供,孤也有辦法得知,你是信與不信!”

李承乾既然敢說,那自然是有他的打算的,fo門的金石玉器不可計數,這麼大的數量的財寶,在其中的運作的fo門子弟肯定不少,所謂人多嘴雜就是這個道理。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朝廷既然下了決心,那就不怕在fo門之中興大獄,畢竟李家已經搭進去一位親王了,不管是他還是皇帝,都不在乎多死一點人,因爲他們父子沒有必要爲那些不服兵役、不納賦稅的和尚提供保護。

另外,天可汗的威嚴不容挑釁,皇帝大可以用天可汗的詔命,曉諭周邊列國,凡禁fo教者,都將在與唐之貿易中獲得好處;逆者,發兵滅國。李承乾相信,在信fo和存國這麼簡單的選擇下,列國君主都知道該怎麼選!

“唐太子,你太小看我fo門了,要是沒有這點覺悟,我等怎敢捋大唐皇帝的鬍鬚呢!老衲這百十斤就任由殿下施爲了。”,老和尚擺出了一副愛咋咋的模樣,反正都是死,他就是不說又能如何呢!

呵呵.....,“好,果然是個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主兒,孤就希望你這樣的硬骨頭,希望你的嘴一直能這樣硬下去。”,話間,李承乾扭頭看向了戴胄:“玄胤公,看來要糟蹋你正堂了!”

“殿下客氣,刑部主管天下刑法,乾的就是這個活計,老臣手下的人打掃刑房絕對是把好手,請殿下隨意支配!”

叫了三聲好後,李承乾招了招手,趙節帶着一批內衛將各式各樣的刑具搬了上來。當然,這些刑具並不是招待慧昭的,而是招待金谷山和兵變之中俘虜的那些“道德高僧”。........

第一百七十八章 黃鼠狼來拜年了第二十二章 胡人犯邊第四十七章 滅蝗進行時(2)第一百四十四章 帝王心術第九百零一章 老子要當兵!第六百章 申州城的匪宴第一百二十六章 侯君集嚇尿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翻車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明宮第八百零三章 算是個商量!第七十章 岷州之戰(4)第二十五章 王家的投資第七百零五章 父子之間是要糊塗着過的!第五百七十五章 頗思蜀否?第六百零六章 我說你是咋想的第二百零二章 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七百一十四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百九十章 承慶殿議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咋的,又想跟老子要錢第九百四十二章 新紀元,新開始!第七百三十二章 禿尾巴鵪鶉第四百九十二章 擼胳膊、挽袖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誰家都有不爭氣的孩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真是個壞慫啊第二百六十二章 媒婆皇帝李世民第四十章 岑文本的警告第九十九章 血戰惡陽嶺第二百三十二章 歷史第一個房地產商第七十五章 岷州終戰(2)第五百零二章 萬國來朝(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官場降職記第三百七十七章 真像原來是這樣的第六百一十四章 新一年春圍的風頭兒第二百二十八章 明犯大唐天威者,雖遠必誅第六百零六章 我說你是咋想的第一百九十一章 李淵的風流事兒第五百二十章 大唐運動會(二)第四百零四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第八百九十三章 哀嚎給誰看!第二百七十八章 做太子也得學會站隊第二百五十六章 爺今兒就想在這耍耍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下掉下來的餡餅第七百零七章 老好人不是那麼好當的第四百五十八章 真假李承乾第九百八十六章 強烈的對比!第八百七十七章 別特麼給臉不要臉!第六百四十四章 不會讓你爲難的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屁話到底是誰說的!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虧是福第十四章 將折騰進行到底第五百二十六章 明德殿裡的大耳刮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貞觀十三年的第一場雪第九百六十六章 你放心上路!第六百九十七章 官兒當大了沒好處第二百三十五章 要幹就幹大的第五百九十九章 申州府的新年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人要上吊!第八百七十六章 就輕輕的一拳!第八百六十五章 呦呵,綁了個爹回來?(二)第九十三章 爭糧打井(3)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上的撕逼大戰第五百九十章 越老越懂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頹廢中的希望第六十八章 岷州之戰(2)第三百零一章 布衣傲王侯者第二百四十八章 這枕頭送的太及時了吧第八百九十一章 報復來的就是這麼快!第八百九十一章 報復來的就是這麼快!第五章 朝堂爭鋒(2)第四百四十七章 魚兒終於浮出水面了第九十六章 祭天求雨第十五章 找頭豬來組隊第二百二十三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八百四十六章 賞了一個大耳貼子!第九百七十章 有這麼玩的嗎?第四百七十八章 承慶殿駁論(1)第九章 華州之亂 (3)第七百一十九章 真神計劃 (四)第六百七十九章 險中求富貴第六百零二章 比程知節還精明的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交易第二百九十二章 坑人絕不含糊的李麗質第三百三十七章 別跟老子來這套第七百八十章 家貧出孝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七百三十二章 禿尾巴鵪鶉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幹什麼第七百零三章 汝戲百姓,吾戲汝命第七十八章 慶功宴上的風波(2)第六百二十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七百零九章 當男賊碰上女匪第六百六十章 荒島會議那點事第二十三章 大唐版舌戰羣儒第二十四章 李世民的酸詞第一百四十五章 罵孃的長孫無忌第六百七十三章 貞觀十三年的第一場雪第八百四十六章 賞了一個大耳貼子!第八百九十八章 禍兮福所兮!(二)第九百七十五章 再說一遍,這是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