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魏徵vs竇寬(二)

魏徵是當朝的宰相,國家的重臣,直諫天子那都是尋常之事,那能把竇寬一個“倖進”的尚書放在眼裡,不就是受太子的青睞嘛,說起話來那口氣叫一個大,那是一點錢的事嗎?

而他的對手竇寬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在州府摸爬滾打了二十年的老油條,從一個正七品的縣令一直做到正三品的尚書,那是一步一個腳印爬上來的,他可是一點都不怵魏徵這個“二主”之臣。

俗話說,相打無好手,相罵無好口,與竇寬這麼個“無賴”對戰,那魏徵也被帶到了下三路上,二人隨即從朝務公事一直罵到個人身上。

得,這事非得弄出個頭兒,要不然這兩頭驢還不得天天掐,行,要掐是吧,那掐吧,咱爺們好久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好戲了,那就看看唄,反正史仁基那貨也跑不了。

對視了一眼後,皇帝父子都無奈的笑了笑,同時選擇了緘口不言。當然了,從皇帝興致勃勃的面色中,李承乾看到四個字“幸災樂禍”,如果這不是衆目睽睽之下的話,難以保證這個爹不會也下去賭上一把!......

“魏徵,別在本官面前裝出一副忠臣良將的樣子,你就不是指着唱高調才坐上宰相位置的嗎?舊東宮的一介末吏,靠出賣耿直,專盯主上的遺漏過活的傢伙,沒有資格在本官面前狂犬吠日!你在舊東宮的時候怎麼不見如此行事呢,還不是因爲既怕死,還想保住富貴,鑽陛下不罪言官聖諭的漏洞。”

竇寬這話說完,李承乾下意識的看了看皇帝,見他面色沒有異常,而且依然興致勃勃,李承乾感到非常的奇怪。在他看來,魏徵在孝道上苛責竇寬是過分,可竇寬也不能把建成的事翻出來啊。

玄武門之變可是皇帝的忌諱,當着滿朝文武的面這麼說,彥集啊,你這膽子未免也太大了吧。讓李承乾想不通的是皇帝爲什麼不發火,就算竇寬是太穆皇后的族人,是自己的心腹,但他的面子還有大道可以逆龍鱗的地步吧!

是皇帝把當年的事看開了,真的和自己講和了,那可真是一樣讓人高興的事。可如果不是,那就問題就嚴重了,那說明皇帝是想試探魏徵,對於魏徵的忠心壓根就不相信。

對於皇帝疑心魏徵,李承乾近幾年才發現的,貞觀初的時候,皇帝雖然事事依着魏徵,但從不讓他參與秘事的商討。那時候他覺得,是魏徵是新附的原因,要用時間來證明他對國家社稷的忠心。

可現在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了,魏徵依然沒有進到這個圈子來,尤其是房玄齡說他是個有意思的人,這讓李承乾百思不得其解。現在,當着文武大臣的面,皇帝竟然不惜醜事暴露於人前也無動於衷,這讓李承乾真提魏徵的將來擔心啊!......

“竇寬,老夫是不是忠臣良將還輪到不你小子操心,陛下的心中自然會有一杆秤,俗話說的好,君有過可以直諫,臣有過可以明參。你還是管好你那一畝三分地的好,要是老夫涉及到什麼貪瀆、營私舞弊、違背律法的事,你可以去查,用不着在這和老夫扯東扯西的。”

話畢,不管一旁的竇寬,魏徵走到階下行禮說:“陛下,不管怎麼說寧州刺史-史仁基都有爲政不善之罪,應該即刻解職交部議處,寧州到今天這個地步,他難辭其咎!”

剜了一眼死教不改的魏徵後,竇寬同樣上前進言:“陛下,寧州的本章說的很明白,那裡的幾個縣的百姓已經無隔夜之糧,臣以爲當務之急應該既刻撥付一批錢糧,同時再補上一份春播款。

要不然再把今年再耽誤了,那這虧空會越來越大,百姓的日子也會越來越難過。一門心思的管吏治是否清明,忽略了民生根本,然後回頭再找補,乃喪德敗家之舉,這樣的諫言,不聽也罷。”

看着魏徵和竇寬頂牛,李承乾撓了撓腦袋,不要說皇帝,這事他就能拆解了,可這兩個代表的是爲官的兩種極端,一種可以歸納爲理想主義者,另一種是實用主義者。

魏徵的意見總結起來很簡單,把屋子打掃乾淨了再請客人,朝廷的錢不能白花,百姓的罪不能白受,不管是誰糟蹋朝廷的財帛,那都得付出應有的代價,依法治國、依律治國是朝廷的國策,必須牢牢地堅持下去。

而竇寬和他的意思則恰恰相反,樹挪死,人挪活,凡事都得根據實際情況來定,不能因爲有流言蜚語或者這麼不鹹不淡的檢舉信就緝拿朝廷大員,辦案子要活學活用,否則既讓朝廷寒了忠臣的心,也讓百姓蒙受更大的損失。

寧州距離長安只有千里之路,朝廷的使者轉瞬即是,他裴仁表的一家老小都在京中,跑的了和尚,跑得了廟嗎?既然沒有直接證據,那就讓他這位熟悉寧州的官兒把眼前這關過去,有什麼問題,咱們回頭再說。不能因爲怕人家銷燬證據,就不顧百姓的死活,破案的功勞再大能比的上人命嗎?......

咳咳,清了清嗓子後,李世民沉聲說:“魏徵,竇寬,你們都朝廷的樞要重臣,怎麼能和潑婦罵街一樣無事朝堂秩序呢!朕看就是對你們太仁慈了,所以一個個都蹬鼻子上臉的。玄齡,你說,他們倆應該怎麼處置!”

李世民沒有接寧州的茬兒,轉而把朝堂秩序的甩給房玄齡,一個州在皇帝面前根本就不算個事,他最在乎的是秩序,皇朝的制度,雖然他和李承乾壞點規矩也就罷了,可身爲人臣者不行!

得,被皇帝這麼一點名,房玄齡漫聲漫語的出班回道:“陛下,按律仗着三十,但他們的歲數都不少,又都肩負重任,這麼打下去恐怕得傷筋動骨,是以老臣請陛下法外開恩,罰俸一年以示懲戒,不知陛下以爲如何!”

老房的話說完,李世民不由的拍了拍手,隨即笑道:“看到沒有這就是天朝宰相應有模樣,這就爲人臣子的標範,有禮、有義、有節,“和光同塵”這四個字,你們可要好好學學了。寧州的事就交給太子太子作主了,你們照他說的做就可以了,退朝!”......

第四百一十五章 杜老頭,老子看錯你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承慶殿外的棋局第九百三十七章 抓鬼?還是寫符?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五百二十七章 要是孤咽不下這口氣呢第七百一十二章 太子妃出手第七百零四章 你們爺倆商量好了?第八十八章 視察書院工程第九十五章 倒黴的荊王第七百一十八章 真神計劃 (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壽星公吃砒霜第八百一十五章 物“事”人非第七百八十九章 小師父,真是久仰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到皇家的無名劫匪第三百四十二章 什麼時候都有不信邪的人第八百零六章 老冤家,新思路!第三百三十八章 啥時候都有湊熱鬧的第六百七十九章 險中求富貴第三百八十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四百零七章 禽獸不如啊第三百一十三章 牛鼻子,下來吹牛批行嗎?第三百二十五章 來,跟孤說說,你想往那跑第二百六十五章 君子動手不動口第七百四十二章 我們只是好久不見第二百三十一章 虛懷若谷的李承乾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搶親第四百零六章 兄弟三人齊上陣第七百零七章 老好人不是那麼好當的第四百四十二章 憶往昔第九百二十五章 草包將軍冒頭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鄠縣農場的小老頭第八百五十一章 河間王府的“家教”!第三百四十章 睜開你的狗眼看清楚小爺是誰?第一百二十一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2)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還沒餓死啊第二十五章 王家的投資第八百七十六章 就輕輕的一拳!第八百零六章 老冤家,新思路!第九百五十章 全力向西!第九百一十五章 來自高原的問候!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個真不行!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些毛病是不能慣的第九百三十一章 有認乾爹的!第一百六十章 你可要記住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打劫啊,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四百八十四章 這世上原本沒有路第九十九章 血戰惡陽嶺第五百零一章 萬國來朝(一)第八百八十五章 大唐豪放姐!(一)第四十四章 大安宮第四百三十八章 母妃說不讓我吃你的東西第八百六十八章 宣政殿外的戲劇!第七百零三章 汝戲百姓,吾戲汝命第四百四十八章 大魚終現第三百五十三章 是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第三十章 你們真是讓夫子蒙羞啊(1)第八十三章 論糧道(3)第四百一十六章 祿東贊 (1)第一百九十九章 慕容順,你服不服?第二十六章 朕要殺了這老匹夫第四百八十二章 絕不慣着這樣的刁民第二百八十九章 被老頭兒玩兒壞的吳黑闥第五百二十八章 這是新年的第一場風化案第四百四十章 白衣報喪第八十章 大唐需要水師(2)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九十八章 陣斬高甑生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永昌一夜的變化第五百三十一章 蕭瑀的新爸爸第七百六十三章 何苦來哉呢!第七百七十三章 此宴會,非彼宴第六百一十二章 忠臣不僅前臺有第九百八十二章 推心置腹!第二百九十六章 催婚進行時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們都被他騙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績的小心思第七十七章 慶功宴上的風波(1)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衙的第一場血第八百一十六章 狹鄉遷寬鄉!第九百零八章 手腳乾淨的“賊”!第七百五十七章 妥,還是不妥!第九百二十四章 今生父子,前世冤家!第十四章 將折騰進行到底第一百六十四章 到底是誰幹的?第五百八十章 反轉第八百八十五章 大唐豪放姐!(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麟德殿中的啼哭-中山王李象第九百八十六章 強烈的對比!第九百三十二章 他爹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第七百四十七章 瘟疫阻路第三百三十八章 啥時候都有湊熱鬧的第三百二十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八十章 反轉第四百四十五章 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第三百八十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八百一十六章 狹鄉遷寬鄉!第五十九章 新造紙術帶來的影響(1)第七百九十六章 有來,纔有往!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績的小心思